骨髓纖維化10大症狀 提高警覺莫延誤

▲骨髓纖維化。(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我的皮膚好癢! 」高齡八十歲的老奶奶向醫師抱怨,「最近都覺得肚子很脹,吃不下,整天沒精神,感覺很疲勞!」

老奶奶患有血小板增多症,已在門診追蹤了兩年多,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莊博雅醫師表示,最近老奶奶回診時反應有些不舒服,例如頭皮莫名發癢、腹脹、吃不下、疲倦等。

檢查發現老奶奶貧血的情況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而且血液中開始出現一些不成熟的血球細胞,透過超音波也發現患者有脾臟腫大的情形,莊博雅醫師說,因為已經產生骨髓纖維化的狀況,所以便給予緩解治療和口服標靶藥物。

經過兩個月的治療,老奶奶表示倦怠的感覺有明顯改善,搔癢也慢慢減緩,莊博雅醫師分享,過一段時間後會再安排檢查追蹤脾臟腫大的狀況。

骨髓纖維化10大症狀

骨髓纖維化是骨髓增生性腫瘤的一種,有可能是白血球增多、紅血球增多或血小板增多,莊博雅醫師解釋,骨髓異常造血時,也會產生一些細胞激素,導致骨髓內的纖維組織異常生長。過度生長的纖維組織會佔據骨髓中原本容納造血細胞的空間,讓造血細胞沒有辦法正常地生長,於是會造成後續的貧血、血小板低下等狀況。另外,因為身體得仰賴髓外造血功能,而漸漸出現肝臟腫大、脾臟腫大的狀況。

骨髓纖維化的症狀較不具特異性,大部分骨髓纖維化患者是在抽血報告出現異常時,才發現問題不尋常,莊博雅醫師說,患者容易感到疲憊、活動力越來越差、甚至沒有辦法維持原本的生活功能,可能出現夜間盜汗、無法集中精神、骨頭疼痛、發燒、體重減輕、搔癢等症狀,或是因為脾臟腫大導致肚子脹、吃不下。患者可能先到腸胃科、皮膚科、骨科等科別就診,甚至被送到急診室,抽血檢查才發現血球數量異常,而轉介到血液腫瘤科進一步確認。

骨髓纖維化10大症狀

「如果症狀符合骨髓纖維化的表現,我們會請患者填寫骨髓纖維化自我檢測量表(MPN 10 症狀評估表),包括疲憊、吃東西時很快就飽、腹部不適、活動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夜間盜汗、搔癢、骨頭疼痛、發燒、體重減輕。使用0至10評量症狀嚴重度,0代表無症狀、10代表最糟狀況。」莊博雅醫師說,「根據填寫的分數,若是高度懷疑的病人,或許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包括血球檢查、骨髓切片、以及腹部超音波看看是否有脾臟腫大的情況。」

骨髓纖維化的診斷主要是靠骨髓切片,莊博雅醫師說,有可能是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或者是續發性骨髓纖維化,也就是骨髓增生性腫瘤的病程,例如血小板增多或紅血球增多症,經過長時間刺激後,出現骨髓纖維化。

標靶藥物對抗骨髓纖維化

因為骨髓纖維化的造血功能較差,必要時可透過輸血來緩解患者的不適。若是患者較年輕,想要根治骨髓纖維化,便得考慮做骨髓幹細胞移植,莊博雅醫師說,是否適合做移植會牽涉很多因素,包括合適的捐贈者、是否有其他共病、身體狀況等。由於骨髓纖維化較好發於年紀較大的病人,心血管問題較多,做骨髓移植的風險較高,所以會使用一些藥物來治療。

骨髓纖維化怎麼辦?

「傳統治療,可能會用一些免疫調節的藥物,或者是口服化學藥物,」莊博雅醫師說,「可是過去這些治療,其實沒有辦法改善病人的存活率。病人在被確診之後,可能只有三至五年的存活期,是一個預後比較不好的疾病。」

受惠於標靶藥物的發展,讓治療有了新的選擇,莊博雅醫師說,標靶藥物會去抑制骨髓異常造血的刺激訊號,例如JAK2、JAK1等,減少骨髓不斷受到刺激,幫助改善症狀。在異常造血情形改善之後,腫大的脾臟也有可能縮小,能夠緩解肚子脹、食慾不振等狀況。除了改善症狀,也可以讓病人的死亡風險降低。

倘若骨髓纖維化沒有妥善治療,將衍生很多麻煩,因為隨著骨髓纖維化變得越來越嚴重,骨髓的造血功能會越來越差,貧血惡化恐導致心臟衰竭、白血球低下使感染風險上升、血小板低下容易出血不止、脾臟也會持續腫大。另一方面,有部分病人在疾病進展之中,可能演變成急性白血病,就會有比較緊急的危險。

提防骨髓纖維化常見共病

貼心小提醒

骨髓纖維化的症狀較不具特異性,很容易被誤認為老化而延誤就醫,莊博雅醫師強調,若有疲憊、吃東西時很快就飽、腹部不適、活動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夜間盜汗、搔癢、骨頭疼痛、發燒、體重減輕等症狀,請盡快至血液腫瘤科就診。

骨髓纖維化患者要盡量維持良好生活習慣,莊博雅醫師叮嚀,包括均衡飲食、規律作息,在能力容許的範圍,維持固定的運動習慣,最重要的是要配合規則治療,請勿擅自停藥。持續使用藥物控制,可以讓病情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況,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讓人失去造血功能的骨髓纖維化,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近年,台灣社會晚婚、晚育已成常態,然而高齡生育帶來的不僅是生理條件的下降,也讓愈來愈多夫妻選擇求助於人工生殖療程。但這條「求子之路」常伴隨龐大壓力與不確定性,讓不少夫妻身心俱疲,甚至在療程途中萌生放棄念頭。

2025年11月27日 14:02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高風險手術的醫美診所接受評鑑,但仍有待與醫界團體協商凝聚共識。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27)日強調,評鑑的目的是為了患者好,為病人的安全跟醫療品質,「只要做得好,就不必害怕評鑑」。

2025年11月27日 13:20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日受訪表示贊同,台大醫院每年都會收到3~4個因為做醫美導致患者變成植物人甚至致死的個案,衛福部嚴管才是正本清源。PGY訓練才能讓醫師具備完整訓練與臨床實習,如果僅剩下技術面「其實就是去做工人」。

2025年11月27日 12:32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脂肪肝威脅不容忽視,台灣平均每10人中超過3人有此問題,但民眾對其危險性認知有限。專家指出,若有脂肪肝,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1.5倍、腦中風1.4倍、肝癌更高達2倍,平均減少4年餘命;為讓高危險群更早被發現,產官學界今宣示啟動全國性智慧篩檢計畫,希望改善診斷落後的現況。

2025年11月27日 11:24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人擔心肌少症,想多練肌肉,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預防肌肉老化最重要不是補蛋白,而是「刺激神經」,因為神經在40歲後會自然凋亡,這也使肌肉失去指揮來源,建議日常生活中加入像「垂直跳」這類快速、具爆發性運動,更能減緩肌肉成為「孤兒」。

2025年11月27日 10:03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時序入冬,接下來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對此,醫師指出,高風險族群中的「嬰幼兒」最好要施打流感疫苗,嬰幼兒免疫力差,根據臨床研究,感染後,身體帶的病毒量比較高,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比較大。

2025年11月27日 10:00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85歲陳姓阿嬤近日出現頭痛、腹痛與腹瀉,家屬以為只是腸胃不適,送往東港安泰醫院急診後卻驚見是致命的急性主動脈剝離,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由於患者高齡,手術風險極高,醫院立即啟動高風險手術應變機制,由蘇以理主任及李涵彥主任採雙主治制度聯手執刀。經過團隊7小時分秒必爭的搶救,成功完成人工血管重建,將阿嬤從鬼門關前救回,目前恢復良好,已能下床行走。

2025年11月27日 09:0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