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單純身高矮小!家長得留意孩子3特徵及早治療

▲身高矮小。(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特別不希望子女輸在起跑點,在青春期來臨前也更注重孩子的身高發展,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吳怡磊表示,在門診中經常有家長焦急地帶孩子來求診,她提醒在到醫療院所檢查前,首先需要先評估何謂「身高矮小」,再來進一步檢查造成身高矮小的原因,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原因造成的,但卻也有少部分的孩子是因為內分泌和基因遺傳疾病引起的,甚至可能為最棘手的病理性腦瘤所造成。

12歲的小明就是因腦瘤引起的身高矮小,他整整比同年級最矮的同學還矮7公分,加上身材瘦弱,轉介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腦部竟有6公分大的腫瘤,因腫瘤長在腦下垂體,導致他的生長激素缺乏,同時也壓迫到了視神經,造成視力缺損。手術後,醫療團隊讓小明施打生長激素,成長其年紀該有的身高。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呼籲,從小明的情況可得知,看似單純的身高矮小,未及早治療可能耽誤孩子的一生。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任林昭旭說明,以下三點若有對應符合其中一點,家長就該警覺帶孩子及早就醫查明原因。

透納氏症、唐氏症、努南氏症、軟骨發育不全等

林昭旭主任也解釋,身高矮小常見的生理性的原因包含體質性生長遲緩、家族性身材矮小、營養不良;內分泌疾病造成的有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假性副甲狀腺低下症及庫欣氏症等;還有些基因遺傳的疾病如:透納氏症、唐氏症、努南氏症、軟骨發育不全等。

吳怡磊主任補充,除了身高矮小也提供幾個重點外在特徵提供家長參考:

● 軟骨發育不全:四肢較短、出生時寶寶額頭突出、下巴較小

● 透納氏症:蹼狀頸、低位耳、髮線低、手肘外翻、手指腳趾指甲發育不良、身上很多痣,也有一些孩子進入青春期乳房卻未發育,或是月經沒來,心臟疾病

● 努南氏症:身材矮小、蹼狀頸、眼距較寬、厚且低位或不正常外形的耳朵、漏斗胸、先天性心臟病

林昭旭主任重申,不管是哪一種疾病引起的身高矮小,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的預後肯定都會比較好,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更勿忽視,目前在門診中也有數位監測的治療選擇,能夠更精確地幫助孩子把握黃金成長期,而若是疾病未盡早治療,更會造成除了身高之外其他深遠的影響。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孩子的生長正常嗎?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眼袋讓人老10歲 「眼神管理」成年輕人新焦慮!專業醫師揭除眼袋形成原因與解方

眼袋讓人老10歲 「眼神管理」成年輕人新焦慮!專業醫師揭除眼袋形成原因與解方

即使疫情已經過去,不少人仍習慣戴著口罩出門,看人的第一眼不再是整張臉,而是眼神是否明亮有神,「眼神管理」因此成了外貌印象的關鍵。光澤診所整形外科陳威臣醫師指出,近年門診中詢問「眼袋怎麼消」、「如何改善眼袋」的患者顯著增加,且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眼袋不僅與年齡有關,長期生活習慣不良也會使眼下浮腫、鬆弛,甚至伴隨黑眼圈,看起來顯得疲憊、顯老,老化問題提早浮現。

2025年10月30日 11:25

坣娜胰臟癌逝 醫:「內視鏡超音波」可助高危險群早期確診

坣娜胰臟癌逝 醫:「內視鏡超音波」可助高危險群早期確診

每年11月是「胰臟癌意識月」,昨卻傳出歌手坣娜死於此症的遺憾消息。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智翔說,「內視鏡超音波」克服傳統檢查痛點,已成為早期偵測胰臟病變的重要選項,不僅可助醫師近距離觀察胰臟,還能進行抽吸、切片,對高風險族群尤為關鍵。

2025年10月30日 11:09

晚上睡不好、白天腦袋昏恐陷「惡性循環」 專家揭助眠關鍵營養素

晚上睡不好、白天腦袋昏恐陷「惡性循環」 專家揭助眠關鍵營養素

上班族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常讓人白天腦袋昏沉,這恐怕是身體發出警訊!藥師指出,隨著年齡增長,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會逐漸下降,更容易出現睡眠問題,然而睡眠就像是幫大腦和身體「按下重置鍵」,一旦沒有睡好,大腦缺乏修復,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思緒混亂等狀況就會找上門,長期更拖垮免疫力,衝擊身體健康。要改善睡眠問題,除了生活作息、睡眠環境調整,「補對營養素」也能幫助入睡、提升睡眠品質。

2025年10月30日 10:31

體重上升別怪喝水多 醫教分辨胖還是水腫

體重上升別怪喝水多 醫教分辨胖還是水腫

許多人看到體重上升或腿變粗,會懷疑「是不是水腫」,甚至認為是「水喝太多」引起。敏盛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指出,這是常見迷思,導致水腫的關鍵為「循環、代謝變差」,和水喝多少關係不大。

2025年10月30日 10:23

機場入境「取消免檢疫通道」!石崇良:手提行李全面X光檢查

機場入境「取消免檢疫通道」!石崇良:手提行李全面X光檢查

台中爆出非洲豬瘟疫情,外界質疑海關防線失靈,導致走私食品隨處可見、導入疫情。衛福部長石崇良今(30)日受訪表示,會配合關務署強化邊境管理,機場查核將全面加嚴,不再以「紅綠線」風險來區分疫區或非疫區入境班機,一律同等進行查核,擴大執行X光掃瞄攜帶行李。

2025年10月30日 09:58

Joeman減掉30公斤 醫解析4關鍵:吃比運動更重要

Joeman減掉30公斤 醫解析4關鍵:吃比運動更重要

網紅Joeman歷經多次復胖,如今穩定維持在70公斤,成功減重引起話題。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Joeman的方法雖非專業減重計畫,但觀念正確,而且貼近生活,確實具有參考價值。

2025年10月30日 09:43

懷孕可請「3種假」安心養胎 醫:準爸爸也應善用

懷孕可請「3種假」安心養胎 醫:準爸爸也應善用

不少女性在懷孕期間覺得疲憊、噁心、腰痠背痛,卻不太敢請假,對此醫師說,懷孕是身體與心理的雙重挑戰,準媽媽應安心運用3項法定假別,包括產檢假、安胎假及產假,而準爸爸也應妥善使用陪產檢及陪產假,照顧好自己,就是給寶寶最棒的禮物。

2025年10月30日 09:13

好多人咳嗽生病! 醫揭「3大病毒」

好多人咳嗽生病! 醫揭「3大病毒」

好多人生病!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提醒,目前最常見的有流感、COVID-19、腸病毒。他也分享6大自保措施,像是戴口罩、勤洗手、多睡一點。

2025年10月30日 08:2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