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腸道發炎猶如火燒厝 積極治療助黏膜癒合



作者: 劉育志 醫師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張崇信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張崇信醫師:大家好,我是張崇信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讓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最困擾的問題有哪些?

張崇信醫師:其實在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非常困擾的就是不斷的腹瀉,然後都是血便。有些患者一、兩個小時就要跑廁所,甚至沒有辦法離開自己的馬桶或是臥室,所以就沒有辦法出去工作。每次看到出血的時候也非常的害怕,然後一直貧血、頭暈的狀況。

張崇信醫師:儘管沒有嚴重的腹瀉跟血便,光是腹痛、吃不下,人一直瘦下去其實也是非常困擾的。更不用說有些患者,他其實跑了很多家醫院,但是對於這種罕見的免疫系統疾病,沒有辦法獲得診斷,也沒有辦法獲得很好的治療,到最後就要手術了,這是病人非常困擾的事情。

劉育志醫師:接受治療前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張崇信醫師:接受治療前,患者需要排除一些感染跟腫瘤,比方說巨細胞病毒、結核菌、細菌、厭氧菌這部分,也要排除腸子的淋巴癌,才不會誤診。我們開始治療的時候,會確認患者影響到的部分是胃、小腸、大腸,或者有其他的眼睛、關節、皮膚的部分,也會評估他的嚴重程度。

劉育志醫師:接受治療的時候,要如何評估治療成效?

張崇信醫師:很多病友會認為他肚子不痛了、沒有拉肚子了、能夠吃了、臨床的症狀已經緩解了,這樣就夠了。這些患者有些人腸道還在發炎。我們需要用驗血的方法、檢驗糞便的鈣衛蛋白,可以做小腸的超音波;可以排腹部的核磁共振;當然也可以排膠囊內視鏡、小腸鏡、大腸鏡,有很多的工具。然後依照病患的需求及特徵來安排追蹤,只要黏膜可以癒合,就可以減少將來的一堆併發症。

劉育志醫師:請問腸黏膜癒合有何重要性?

張崇信醫師:如果腸子的黏膜沒有癒合,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況,還是會有反覆出血的狀況,甚至有一些瘻管的形成,腸子的穿孔,需要緊急手術。久了以後,因為發炎、癒合又發炎,十年內大腸癌的風險也是正常人的好幾倍。

劉育志醫師:請問生物製劑和傳統藥物的治療成效有何差異?

張崇信醫師:如果是針對輕症,這種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使用傳統藥物,口服的5-ASA這類藥物。基本上在潰瘍性結腸炎效果會比較好一點,但是在克隆氏症的效果就不是很好,變成有些患者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劑的治療。儘管有免疫抑制劑的治療,讓症狀都好了、黏膜也完全癒合,這樣的機會恐怕也不到一半。以致於有些患者必須在疾病發作的時候就開始用類固醇把它壓下來,久了類固醇的效果越來越差,或是產生依賴性以後,類固醇的副作用一一地又跑起來。

張崇信醫師:如果是中重度的患者,又有很多不良預後因子,我們會建議提早使用生物製劑,來避開免疫抑制劑跟類固醇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然後讓黏膜癒合、臨床症狀也緩解、內視鏡看起來完全正常。這樣的機會可以從20%,提高到60%,甚至80%。

劉育志醫師:請問生物製劑和傳統藥物的副作用有何差異?

張崇信醫師:傳統藥物如果是口服的5-ASA這類藥物,其實還是有些人會產生過敏,甚至吃藥以後拉肚子更嚴重的狀況,而必須要停藥。而且隨著年紀的增加,腎功能變差,這些藥物都要從腎臟去做排泄,所以藥量必須減到很低。

張崇信醫師:接下來針對中度的患者,他如果使用免疫抑制劑,有些人會造成骨髓造血不好,白血球低下就感染,然後貧血,血小板低下的話,就很容易有瘀青、出血的狀況。也有些人有反覆的鼻竇炎、中耳炎、肺部的發炎、泌尿道發炎、傷口癒合也不好。甚至少部分的人會有胰臟的發炎、肝臟的發炎,必須把免疫的抑制劑停掉。

張崇信醫師:相對而言,如果可以提早正確地在適當時機,慎選病患給予使用生物製劑,可以避掉免疫抑制劑和類固醇的副作用。而且越早把疾病控制下來,那麼我們就不需要用這麼高貴或更久的時間讓疾病獲得控制。

劉育志醫師:長期接受治療的安全性如何?

張崇信醫師:其實如果長期治療下去,黏膜可以癒合、症狀都可以好,患者可以生活自理,甚至出去工作、出去旅遊,這樣反而安全性比較高。可是在疫情期間,可以發現有些人就醫不方便,或是擔心會染疫,所以就自己停藥了。或者是健保已經不給付藥物了,而在疫情期間,他也不願意接受內視鏡的檢查。停藥以後,風險反而就變得非常高,有些患者會來急診,重新再打類固醇;有些患者甚至就會接受手術。所以對我們來講,長期的用藥,如果可以依照疾病的嚴重程度、腸道影響的範圍去做一些調整,長期用藥會比擅自停藥來講,安全性來得更高。

劉育志醫師:計畫懷孕的時候,需要調整藥物嗎?

張崇信醫師:跟傳統藥物比起來,現在已經有很多新一代的生物製劑,甚至有腸道專一的生物製劑,所以患者用藥就有更多選擇。這些藥物在維持症狀能夠穩定、生產能夠順利,其實都比之前的藥物好很多。

張崇信醫師:他其實才二十幾歲,他是一個博士生。在準備畢業論文的時候,因為壓力非常大、飲食也不正常,以致於解大量的血便,然後昏倒在圖書館,才被人家緊急送醫。一送過來就住進加護病房,做了一些斷層掃描跟內視鏡,發現整個腸子潰爛地非常厲害,而且又有狹窄的狀況。我們積極地用生物製劑幫他控制下來以後,他也不需要用類固醇,而且他也沒有開刀,黏膜的狀況也很穩定,所以我覺得還蠻高興的。

劉育志醫師:感謝張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暴瘦30公斤,這可不是腸躁症!仔細檢查揪出發炎性腸道疾病,腸胃科醫師圖解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大S染流感猝逝!醫示警「紙片人」小心:增4倍死亡風險

大S染流感猝逝!醫示警「紙片人」小心:增4倍死亡風險

大S感染流感併發重症肺炎死亡,引發民眾關注,據了解,大S本身有心臟病和氣喘病史,這都可能增加重症風險。醫師也另外提到,過瘦也是風險之一,已經有非常多的研究都指出,體重過輕會增加3、4倍以上死於肺炎與感染疾病的風險。

2025年02月03日 13:51

大S驟逝太震撼!醫師籲勿忽視高風險併發症 嚴重能導致猝死

大S驟逝太震撼!醫師籲勿忽視高風險併發症 嚴重能導致猝死

藝人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不幸離世,消息震驚社會,也引發民眾對流感重症風險的高度關注。門諾醫院急診室主任鄧學儒表示,春節連假期間,流感就診的民眾較往年增加,儘管大多數為輕症,仍建議民眾保持警覺,適時留意身體變化以避免併發症的風險。

2025年02月03日 13:34

憂流感流疫情還看不到盡頭 台大醫點出2隱憂:最壞情況要來了

憂流感流疫情還看不到盡頭 台大醫點出2隱憂:最壞情況要來了

藝人大S因流感重症猝逝日本,日韓等鄰國疫情持續,不少民眾春節在國內外旅遊,人群接觸頻繁促使流感傳播,醫界人士今天分析,台灣流感流行期何時結束難以預測,呼籲高風險民眾施打疫苗獲得保護力。

2025年02月03日 13:14

年後減重新選擇!效果驚人「無痕胃拉提」但5種人被醫師勸退

年後減重新選擇!效果驚人「無痕胃拉提」但5種人被醫師勸退

想減重,均衡飲食、運動是關鍵。但當BMI大於27時,光靠飲食、運動或吃藥,有時仍難順利減重,這時無外傷口、低疼痛的「胃鏡袖狀縮胃成形術」,或許能奏效。

2025年02月03日 13:13

大S流感併發肺炎驟逝!研究曝「人們冬天更容易死」 5因素要注意

大S流感併發肺炎驟逝!研究曝「人們冬天更容易死」 5因素要注意

「大S」徐熙媛新年到日本旅遊,不料竟染上流感併發肺炎,搶救無效過世,享年48歲。《國家地理雜誌》指出,冬天是最致命的季節,其死亡人數遠高於一年中的其他月份,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因是季節性病毒和心血管疾病。

2025年02月03日 12:29

年後類流感就診恐連續上升2周!疾管署預估「最高達18萬人次」

年後類流感就診恐連續上升2周!疾管署預估「最高達18萬人次」

國內類流感疫情在過年前就有明顯上升,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年前第4周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比第3周上升12.5%,預估春節連假後,就診人次將上升1~2周,可能達16~18萬人次。

2025年02月03日 12:16

本季流感已107死!疫苗剩20萬劑 醫估「恐有一波回國感染潮」

本季流感已107死!疫苗剩20萬劑 醫估「恐有一波回國感染潮」

大S感染流感併發重症肺炎死亡,引發大眾關注。對此,醫師指出,日本流感嚴重,今年國外感染流感回來的案例很多,今年1/25就年假,年前預估大流行可能會在1月底左右,接下來可能還會有一波回國感染潮,呼籲民眾每年還是要接種流感疫苗。而根據疾管署統計,目前流感疫苗剩餘量約20萬劑左右。

2025年02月03日 12:02

大S流感併發肺炎死亡!醫示警「7類年輕人」是重症高危險群

大S流感併發肺炎死亡!醫示警「7類年輕人」是重症高危險群

大S感染流感併發肺炎死亡,震驚各界。對此,醫師提醒,流感不只是小感冒,年輕人也可能成為重症患者,包括「患有氣喘或慢性肺病、肥胖、懷孕婦女」等7類年輕人都是流感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

2025年02月03日 11:41

流感、感冒有差!醫揭「5症狀」辨認 一晚急速加重「下不了床」

流感、感冒有差!醫揭「5症狀」辨認 一晚急速加重「下不了床」

大S在日本感染流感併發肺炎死亡引發關注,讓不少民眾直呼「怎麼感冒就死了?對此,醫師指出,流感和一般感冒是有差異的,流感通常會一夜之間症狀會急速加重,同時會嚴重全身虛弱,伴隨數天高燒、肌肉及關節疼痛,建議民眾可從5個面向初步辨認。

2025年02月03日 11:25

不只高風險族群!「1類健康人」流感易喪命 醫:陷入免疫風暴

不只高風險族群!「1類健康人」流感易喪命 醫:陷入免疫風暴

「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離世震驚各界。基因醫師張家銘在臉書提及,流感對大多數人來說不算大事,但對基因特性特別者、老年人、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統未成熟者,流感可能變成危機,甚至引發致命免疫風暴。而疫苗接種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並透過均衡飲食強化免疫功能,配合改善睡眠與運動習慣等方式增加抵抗力。

2025年02月03日 11:2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