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B型肝炎病毒 常無感卻傷肝害命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戴嘉言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戴嘉言醫師:大家好,我是戴嘉言醫師,目前我是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急性B型肝炎會有什麼症狀?

戴嘉言醫師:一般談到B型肝炎是因為感染B型肝炎病毒,一旦感染就稱作急性的B型肝炎,大家可以了解得到肝炎,可能就有提到症狀,就是身體的表現,大概可以分成三類,得到急性B型肝炎之後,第一類沒有症狀,這反而是占大多數,身邊有很多人得到B型肝炎並沒有症狀,以至於後來他都不知道得過。

戴嘉言醫師:第二類是有症狀裡面比較輕的,一般得到急性的B型肝炎也許跟其他肝炎一樣,就會有比較倦怠、容易疲倦,可能有胃腸道問題,比如噁心、嘔吐,比較厲害的就會有深茶色的尿,或者是發生黃疸等,這些症狀過去之後,就完全康復了。

戴嘉言醫師:第三類這個症狀就麻煩了,就發生厲害的肝功能失帶腸,這種情況會有很厲害的黃疸,可能發生腹水,厲害的還會有腦病變,我們提到的肝昏迷,甚至因而死亡,這是猛爆性肝衰竭,還好這些病人占的不是多數,所以簡單來說分為有症狀跟無症狀,或者是有症狀裡面的輕症或重症,這必須要做進一步的檢查,才能確定罹患B型肝炎。

劉育志醫師:請問慢性B型肝炎會有什麼症狀?

戴嘉言醫師:至於慢性的B型肝炎,提到感染了B型肝炎病毒之後,持續了六個月,還是沒辦法消除,所以我們就稱它慢性B型肝炎,一般簡單稱作慢性B型肝炎的帶原者,一旦發生慢性B型肝炎,其實絕大部分的病人並沒有症狀,這點就比較麻煩,因為肝臟裡面確實比較沒有神經支配,所以即便它再很厲害的發炎或其他情況,不一定會有疼痛感,所以慢性B型肝炎絕大部分無症狀,這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戴嘉言醫師:有些病人因為慢性B型肝炎,發生比較厲害的發作,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肝炎的症狀,就是一樣容易倦怠、容易疲倦,可能還是有消化道的問題,比如噁心、嘔吐,這些症狀,這種都不多,比較厲害的發作,同樣就會發生黃疸、腹水,甚至有腦病變,或者發生肝昏迷,慢性B型肝炎症狀也是多樣性,但是我要特別再提到,絕大部分因為沒有症狀,所以我們會疏於去注意它,疏於去檢查它,就我們來看,慢性B型肝炎的病患,一定是要好好地做到診斷,之後一定要好好的追蹤,絕對不可以根據症狀的情況,來看是否要就醫,也就是在肝炎防治裡面最重要的三個工作,當然就是預防,過來是治療,接下來就是追蹤。

戴嘉言醫師:慢性B型肝炎這些情況,一旦走久了就會變成三部曲,就變成肝硬化,再變成肝癌,很多慢性B型肝炎一旦有症狀的時候,都是發生了肝硬化,甚至發生肝癌,換句話說都是比較厲害的疾病了,所以要特別再呼籲對於慢性B型肝炎的患者,因為沒有症狀,所以要特別注意這部分的常態性追蹤。

劉育志醫師:請問台灣B型肝炎的盛行率?

戴嘉言醫師:現在對於B型肝炎的盛行率指的是是否有帶原,因為如果有帶原,你就是慢性B型肝炎的患者,過去的研究,台、澎、金、馬、蘭、綠、龜,蘭嶼、綠島、龜山都是一樣,一般成年人是15%-20%,換句話說,走在路上,可能六、七個人就有一位,是慢性B型肝炎的帶原者,它的盛行率大概15%-20%。

戴嘉言醫師:這件事已經有很大的變化,因為在民國73年開始,新生兒施打了B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疫苗,其實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施打的國家,這個成就非常卓越,經過疫苗的注射之後,完整注射完,會讓這個孩子,我們現在講的,從民國73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到現在也都成人了,他們的帶原率就會降到不到1%,從過去15%-20%,降到現在不到1%,這是非常重要的改變,也是全世界在這部分,對台灣非常肯定的防疫效果。

戴嘉言醫師:現在對於高危險群,也就是民國73年以前出生的,因為有15%-20%的盛行率,一定要注意是否曾經做過篩檢,來確保自己是不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孩子、少部分因為還有這種情況,所以需要的時候還會幫他們做檢查,這就是台灣B型肝炎盛行的情況。

戴嘉言醫師:我記得她是一位高階經理人,因為公司有體檢就會做檢查,也來我的門診看,很不幸的有一年她因為忙碌,或者公司因為不在我們這邊體檢了,她就疏於檢查,這樣經過兩年回來,這個慢性B型肝炎就不幸病發肝癌,很不幸的因為腫瘤比較大,治療也是沒有辦法,現在已經不在人世了,對這件事情我們還是要呼籲,所有慢性B型肝炎的患者,一定要特別注意平常的追蹤,並不是因為有症狀或者有特別的情況,才要去看醫師,一定要維持腸胃的追蹤,才能確保健康。

劉育志醫師:感謝戴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慢性B型肝炎,通常無感卻傷肝害性命,肝臟專家圖文解析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喪屍煙彈再爆3款相似物質 食藥署預告列二級管制藥

喪屍煙彈再爆3款相似物質 食藥署預告列二級管制藥

俗稱「喪屍煙彈」的依托咪酯類毒品犯罪俗稱「喪屍煙彈」的依托咪酯類毒品犯罪快速攀升,已經列為第二級毒品。為配合法務部增列相關的新興濫用物質,食藥署預告修正「管制藥品分級及品項」,新增三項與依托咪酯相近的物質列為第二級管制藥品,生效後這些物質僅限科學用途,相關學術單位須申請登記及許可,違反規定依法最高可處30萬元罰款。

2025年07月09日 15:53

為什麼膽固醇正常也會血管硬化?醫師揭開動脈硬化的「隱形殺手」

為什麼膽固醇正常也會血管硬化?醫師揭開動脈硬化的「隱形殺手」

心肌梗塞是沈默的心臟殺手,根據衛生福利部103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以往都認為罹患心血管疾病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才是心肌梗塞的高風險族群,但你是否曾疑惑,明明膽固醇檢測都正常,平常也盡量避免油膩飲食,怎麼還是被醫生告知有動脈硬化的風險?

2025年07月09日 15:02

溺水意外勇消「還有1人加護搶命中」 院方:非常擔心缺氧過久

溺水意外勇消「還有1人加護搶命中」 院方:非常擔心缺氧過久

新北市新店區廣興橋昨發生溺水意外,勇消獲報前往救援時船艇意外翻覆,今日中午傳出第二名消防員殉職,台北慈濟醫院今(9)日下午出面說明,殉職消防員因腦部缺氧時間太久、受損嚴重且多重器官衰竭,經家庭會議決定撤除維生;最後還有一名義消仍在搶救中,同樣面臨缺氧過久,比較擔心腦部狀況,目前瞳孔稍有反應,後續觀察重點在於腦部神經功能是否恢復。

2025年07月09日 14:28

跟風超慢跑!復健醫「1錯誤跑法」痛到不行:足底筋膜炎了

跟風超慢跑!復健醫「1錯誤跑法」痛到不行:足底筋膜炎了

「超慢跑」是近年來爆紅的一種養生運動,強調低強度、適合所有年齡層,且沒有時間與空間限制。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就分享,他也曾嘗試過「超慢跑」一段時間,但是以赤腳、在硬地板上跑,沒想到某天醒來下床時,發現腳底相當疼痛,才知道是患上「足底筋膜炎」。

2025年07月09日 14:24

睡太多也會傷腦? 研究:睡超過9小時認知能力恐下降

睡太多也會傷腦? 研究:睡超過9小時認知能力恐下降

睡得越多就是越好嗎?董氏基金會提醒,適量睡眠才能有效守護大腦健康。根據2025 年4月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協會期刊》的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可能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的情況,這情形在憂鬱症患者更加明顯。

2025年07月09日 14:21

看病太難!門諾啟動偏鄉醫療零距離 募1273萬為偏鄉續命

看病太難!門諾啟動偏鄉醫療零距離 募1273萬為偏鄉續命

花蓮地形狹長,出門總得翻山越嶺,交通不便讓看病變得困難,許多偏鄉長輩無奈地說:「不是不想看病,而是看病太難。」門諾醫院聽到這些呼聲,日前在院內舉辦「偏鄉醫療零距離.讓愛無限延伸」勸募啟動以及健保30偏鄉醫療影像巡展記者會,正式啟動今年度偏鄉醫療計畫,向社會各界募集1273萬元經費,持續深入部落、海岸與山區,將醫療送進最需要的地方。

2025年07月09日 13:08

頻聳肩發怪聲!中藥+針灸神助攻 11歲妥瑞氏童找回快樂童年

頻聳肩發怪聲!中藥+針灸神助攻 11歲妥瑞氏童找回快樂童年

11歲的小六生張小弟弟,平日不時出現搖頭、點頭、聳肩等動作,甚至還會不自覺發出怪聲音,這些症狀不僅讓他在學校遭遇同儕嘲笑與排擠,也影響了他的學習表現與自信心。經精神科診斷為「妥瑞氏症」後,家長帶著他求助門諾醫院中醫科主任楊成湛醫師,透過中藥與針灸的調理治療,孩子的症狀有明顯改善,重新找回學習的動力與開朗笑容。

2025年07月09日 12:54

研究:右側躺促進大腦排毒 3特殊情況需另調整睡姿

研究:右側躺促進大腦排毒 3特殊情況需另調整睡姿

根據多項研究觀察,側睡在多數情況下被認為是對健康最有益的睡姿。相較於仰睡可能造成打鼾、呼吸不順,或趴睡對頸椎的壓迫,側睡有助於維持呼吸道通暢、減輕脊椎壓力,進而提升睡眠品質。

2025年07月09日 12:4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