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下巴合不攏 原因竟是「肩頸僵硬」



圖、文/健康醫療網 賴欣平報導

講話、進食及喝水,這些都是日常再普通不過的動作,但你有想像過若是哪一天自己嘴巴突然合不起來,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嗎?一名年約六十的鄭先生(化名),兩年多來嘴巴不明原因地持續性痙攣,導致無法合起,他說:「雖然不能正常咬合、喝水也很不方便,但改吃流質食物,生活還是能過……最可怕的是有時無法正常換氣,要人怎麼『活』?」

而只能攝取流質食物也讓鄭先生因營養不良,導致健康亮起紅燈。為改善症狀,他跑遍各大醫院,求助過許多科別,包括牙科、齒顎科、骨科,也至神經內外科做過完整檢查仍找不出原因,甚至一度被診斷為巴金森氏症,花大錢植入腦部晶片卻仍未獲改善,最後因緣際會才找上同時擁有中西醫執照的楊龍駿醫師。

肌肉相互牽連 未及時處理僵硬問題症狀恐遍布全身

肌肉從頭、肩頸、腰延伸至腿,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楊龍駿醫師表示,以他的多年看診經驗,會依循患者肌肉走向,症狀發生處由近至遠來判斷哪些肌肉相互牽連,再一一進行檢查。最終發現,鄭先生會出現顳顎關節咬合異常,主因竟為「肩頸僵硬」。

楊龍駿醫師指出,肩頸肌肉有部分會延伸到顏面顳顎關節,所以肩頸太僵硬的話,整條肌肉拉扯,也有可能會影響到顳顎關節咬合。而由於鄭先生肌肉僵硬的情形較為嚴重,除了以撥筋舒緩放鬆淺層肌肉之外,臨床上也再以小針刀深入將肩頸深層肌肉鬆開。

治療隔日,鄭先生已經有兩年無法閉合的嘴巴終於可以正常合起來了,於回診追蹤時,言談之間難掩興奮與感動之情,頻頻向楊龍駿醫師道謝,「我以為自己再也無法正常吃東西,真的要感謝楊醫師讓我找回人生希望!」

找出勞損肌肉群 撥筋、小針刀助深層放鬆

在生活壓力大、3C產品使用需求大增的現代社會,辦公族、低頭族……受苦於「肩頸僵硬」的民眾越來越多,楊龍駿醫師提醒,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肌肉缺少活動的機會,自然就會導致肌肉僵硬。而局部僵硬的肌肉未及時處理,緊繃的情形可能沿著整條肌肉向全身上下蔓延,引發不同的症狀,肩頸僵硬酸痛是最常見的,往上延伸往往會造成睡眠障礙、頭暈、頭痛等症狀,往下也常導致背、腰部甚至下肢的酸脹痛。。然而,由於西醫科別分類較細,尤其在肌肉骨骼方面,更有可能會因專注在控制局部症狀,導致找不出病源,變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僅治療效果有限,症狀也隨時有可能再復發。

楊龍駿醫師分享,長期頭痛、背痛及腰痛患者,頻換醫院、不停找方式治療卻還是無顯著效果的話,即可考慮以撥筋或小針刀的方式,撥動深層肌肉,讓其沾粘或僵硬現象得以舒緩放鬆。一旦肌肉恢復彈性,身體其他相關併發問題也能隨著迎刃而解。



【延伸閱讀】
7歲兒罹患妥瑞氏症遭歧視 「頭皮針」治療獲重生
頭皮針+耳針迅速改善鼻過敏 擺脫藥物束縛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37 歲「阿雄」因婚後育有2女,因此夫妻日前討論有無結紮必要,沒想到不小心被長輩得知後,婆婆擔心兒子被「去勢」,與媳婦意見相左鬧心結,直到泌尿科醫師向長輩說明結紮諸多優點後放下成見,阿雄也與醫師溝通後,決定採用「微創結紮手術」,讓夫妻倆往後不再擔心鬧出人命了。

2025年11月25日 16:31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因談「台灣有事」論調引發中國大陸不滿,台灣則全面力挺日本,多吃多買日貨,加上接著是聖誕跨年假期,安排赴日旅遊的人也不少。不過根據疾管署掌握資料,近期日本流感疫情直線上升,署長羅一鈞分析,目前估計高峰會落在聖誕假期,提醒民眾赴日前接種疫苗評估接種流感疫苗,建議提前2周接種以得到足夠保護力。

2025年11月25日 15:53

換季容易引發陰道感染 醫教5招遠離搔癢異味:每半年汰換內褲

換季容易引發陰道感染 醫教5招遠離搔癢異味:每半年汰換內褲

這幾天秋意變濃,不少人衣服愈穿愈多,女性也容易反覆出現陰道感染。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指出,良好的日常習慣其實可大幅降低風險,預防方法包括每天更換內褲、半年汰換一次、不過度清潔外陰部、避免灌洗陰道、適度補充益生菌等,這5招都落實,私密處可望更健康。

2025年11月25日 15:44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國內M痘病例持續發生!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11月已確認7例M痘確定病例,皆為本國籍青壯年男性,分別為北部5例、中部及南部各1例,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個案多為散發病例,但也有部分個案有流病相關性。

2025年11月25日 15:06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今天氣明顯轉涼,不少人在入冬開始就會有「手腳冰冷」的狀況。對此,營養師指出,手腳冰冷可以靠吃改善,建議要補充「鐵、鎂、B群、維生素E」等4大營養素,另外日常也要維持運動習慣並做好保暖措施。

2025年11月25日 15:00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37歲外籍移工阿力(化名)近日發現右側頸部出現一處無痛性腫塊,且持續超過四週仍未消退,起初至診所接受抗生素治療但未見改善,遂轉診至衛福部南投醫院;經耳鼻喉科團隊詳細檢查後,確診為「頸部淋巴結核」,屬於「肺外結核」的一種,目前阿力已接受手術切除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4:58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腸病毒疫情流行中!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近1.2萬人次,疫情持續上升,雖然上週沒有新增重症病例,但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累積19例重症,為近六年新高,其中9例死亡。疾管署提醒,腸病毒易於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場所傳播,幼兒為重症高風險群,呼籲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多注意。

2025年11月25日 14:38

停用瘦瘦針後「懷孕過重風險增3成」 研究:早產機率也提高

停用瘦瘦針後「懷孕過重風險增3成」 研究:早產機率也提高

最近瘦瘦針熱度高,但施打後若發現懷孕,對健康影響有多大?家庭醫學科、肥胖專科醫師王姿允今於臉書分享最新研究,指停藥後若懷孕,孕期比較容易體重上升、代謝異常,但未必是瘦瘦針本身造成,可能與原本就偏高的代謝風險及停藥後復胖有關,提醒若曾用藥,備孕或已懷孕時,記得一定要主動與醫師討論。

2025年11月25日 14:2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