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來襲 醫師提醒「千萬別抓」



圖、文/NOW健康 陳如頤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許多民眾在疫情期間,會盡量避免接觸及進出醫院,不過,對於蕁麻疹病患來說,這卻是兩難的問題,因為有些患者在蕁麻疹嚴重發作時,皮膚會癢到受不了,甚至到需要掛急診的地步。高醫皮膚部主任藍政哲指出,疫情期間,患者可善用視訊門診,以免耽誤急性蕁麻疹發作的就醫治療,如果希望減少進出醫院的機率,平常的用藥習慣及生活照護就非常重要了。

每5個人就有1人有過蕁麻疹 多數找不到病因

蕁麻疹是很常見的皮膚病症之一,患者幾乎所有年齡層都有。根據美國過敏氣喘及免疫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的資料,蕁麻疹盛行率為20%(*),也就是說,全台將近每5個人就有1人有過蕁麻疹。蕁麻疹一般來得很快、去得也快,又經常反覆發生,像風一樣,因此又被稱為「風疹」。蕁麻疹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蕁麻疹是一種自發性風疹塊、血管性水腫或兩者都有,通常2到3天會逐漸好轉;慢性蕁麻疹則是發生時間持續超過6週以上,是突發性的風疹塊或血管性水腫。

蕁麻疹發作的原因,高醫皮膚部主任藍政哲表示,很多蕁麻疹是找不到病因的(**),而且不一定跟過敏有關,其實多數是跟過敏沒有關係的。臨床案例中,有患者半夜癢到受不了掛急診,甚至也有嚴重到要住院的。這類的病患,如果住院期間使用一樣的藥物,2、3天就改善的,就可能是因為環境的因素導致蕁麻疹發作。

藍政哲主任進一步說明,壓力也是誘發蕁麻疹發作的原因之一,像是有些考生會因為過度緊張,導致考前蕁麻疹發作,此外,因工作壓力大而誘發蕁麻疹的上班族也不少。如果想要盡速解緩症狀,建議使用「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經研究證實,服用一顆後,能迅速緩解蕁麻疹症狀,效果可持續24小時,許多患者使用後都說,症狀很快就減輕、感覺舒服很多。

用對藥物比找原因重要 第二代抗組織胺效果優於傳統藥物

蕁麻疹最大的困擾就是搔癢難耐,因此用對藥物減緩症狀很重要。藍政哲主任坦言,一般看診時,會協助病人找出導致發病的原因,接著為患者開立適合的藥物,以減緩搔癢的症狀。

臨床上,使用「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效果比傳統抗組織胺更好;此外,有肝腎疾病問題的患者也可安全服用,副作用也少很多,較不容易有嗜睡問題,也較不會影響工作專注力,患者滿意度提高很多。這也是台灣皮膚科醫學會2021年出版的《蕁麻疹治療共識》手冊,及與會醫師一致認同並推薦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為首選藥物的原因。

注意日常生活習慣 避免高溫與刺激性食物

要預防及避免蕁麻疹發作,注意日常生活習慣及照護是最重要的。藍政哲主任強調,當蕁麻疹急性發作、極度搔癢時,千萬不能去抓,建議可以透過冰敷、馬上服藥或擦藥來緩解不適症狀。飲食方面,要避免吃太辣、太熱、會讓體溫升高的食物,例如麻辣鍋,吃了不但會流汗,也會讓血管擴張,要盡量少吃。

另外,運動結束後,汗水如果留在皮膚上,也容易誘發蕁麻疹,要馬上把汗擦乾,讓皮膚保持乾燥。其他生活上也要注意,不洗過熱的洗澡水,酒類及香水、香精等,因為容易誘發蕁麻疹,也都要盡量避免。

防疫期間,患者容易產生焦慮及壓力,藍政哲主任提醒民眾,要懂得適度紓壓,慢性蕁麻疹患者也需備藥,並要遵從醫師的指示,定期服用藥物以穩定控制病情,如果需要加重劑量,也要服用適合的藥物以避免副作用。

【參考資料】
*American College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 (ACAAI): Hives (Urticaria). Available at: https://acaai.org/allergies/types-allergies/hives-urticaria
**Northeast Dermatology Associaties: The 5 Most Common Causes of Hives. Available at: https://www.nedermatology.com/blog/the-5-most-common-causes-of-hives

更多NOW健康報導
▸5大醫學中心揭露猝死4大危險因子! 心房顫動尤其當心
▸6旬男肝癌反覆復發抗戰30年! 醫曝:控制肝癌3關鍵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心理師會不會被ChatGPT取代?她提「4關鍵」分析第一線真相

心理師會不會被ChatGPT取代?她提「4關鍵」分析第一線真相

你曾經和ChatGPT聊過內心的煩惱嗎?隨著生成式AI的普及,越來越多人將它視為情緒的出口,有些人甚至開始思考:AI是否能取代心理諮商?但它真的能聽懂你的困擾嗎?有心理諮商師分享實務觀察指出,越來越多個案會主動談及與AI對話的經驗,不僅在情緒調節與自我照顧方面產生正面幫助,更可能成為心理治療的輔助資源。

2025年07月14日 18:10

女重訓後「胸部變豐滿」竟是癌!醫示警3情況:變大不是好事

女重訓後「胸部變豐滿」竟是癌!醫示警3情況:變大不是好事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廖繼鼎表示,民眾一旦發現一些身體部位莫名變大時,可能不是變壯,而是癌症警訊,就有一名女大生勤於練習體操,後來發現大腿變壯,殊不知是惡性肉瘤作祟。還有一名女子重訓後察覺胸部變大,就醫檢查竟確診乳癌。

2025年07月14日 18:06

林俊傑驚傳心臟病! 醫警告「這些徵兆」40+男人最危險

林俊傑驚傳心臟病! 醫警告「這些徵兆」40+男人最危險

歌手林俊傑日前在北京鳥巢演唱會上,坦言罹患心臟病,每天都需要服用藥物控制,甚至在台上唱到一半突然痛到站不直、抱著肚子露出痛苦表情。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劉冠良提醒,心臟病長年都在國內十大死因名列前茅,各種徵兆民眾應謹慎以對。

2025年07月14日 17:53

三元大火傳氫氟酸外洩!致命劇毒是否有影響?專家解答

三元大火傳氫氟酸外洩!致命劇毒是否有影響?專家解答

高雄小港三元能源科技14日清晨發生猛烈火警,現場一度偵測出微量「氫氟酸」,引發民眾恐慌,高雄市府也緊急發布細胞簡訊警示周邊居民注意。被網友戲稱為「化骨水」的氫氟酸,毒性究竟有多嚴重,也再度引發社會熱議。

2025年07月14日 17:03

80+免費!「爺奶Color Walk」台中場報名啟動 百歲人瑞再挑戰!

80+免費!「爺奶Color Walk」台中場報名啟動 百歲人瑞再挑戰!

弘道基金會「爺奶Color Walk」10月24日於東海大學舉行,號召千人健走3公里,鼓勵長輩建立運動習慣,推廣健康老化與預防肌少症,活動含摸彩、獎牌與精彩展演,報名至8月15日止。

2025年07月14日 17:00

別再吃水煮雞胸了!她放棄節食「改吃這鍋」3個月鏟肉10公斤

別再吃水煮雞胸了!她放棄節食「改吃這鍋」3個月鏟肉10公斤

炎炎夏日,食慾不振卻又怕吃不到基礎代謝量嗎?日本報導指出,「涮涮鍋減肥法」近來在日本掀起話題,不但適合冬季熱鍋享用,夏天更能改以涼拌涮豬肉沙拉清爽上桌,成為減脂控糖的新寵。

2025年07月14日 16:35

韓國爆240例瘧疾「暑假是高峰期」 羅一鈞:可評估預防投藥

韓國爆240例瘧疾「暑假是高峰期」 羅一鈞:可評估預防投藥

韓國從今年到7月初,已發生240例本土瘧疾,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指出,每年7月到9月是韓國瘧疾高峰期,且最近有熱浪侵襲,助於瘧蚊活躍,主要感染地區「京畿道的「坡州市、漣川郡、高陽市,和仁川市的江華郡」,建議行前就醫評估是否預防投藥。

2025年07月14日 16:09

補充鋅口服藥短缺 食藥署「控貨中」:優先保留門診病人使用

補充鋅口服藥短缺 食藥署「控貨中」:優先保留門診病人使用

食藥署西藥供應資訊平台近期公布「鋅康錠78毫克(葡萄酸鋅)」出現短缺。食藥署表示,廠商正在新增原料藥來源,目前控貨中,院內庫存優先保留於門診病人使用。

2025年07月14日 15:5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