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就洗腎!多囊腎併發症多 新型口服藥延緩病程



圖、文/NOW健康 陳木森

台灣素有「洗腎王國」的稱號,大多數人對洗腎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年長者或慢性病患者,然而,約有5%至10%的洗腎患者竟然是因為遺傳性疾病——多囊腎所導致,這群患者在40、50歲時就可能需要開始洗腎,自我實踐更是受到了劇烈的衝擊。所幸,今日已有多囊腎口服藥物問世,有望大大延緩患者病程,讓患者重拾生活品質。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疾病 情況嚴重必須洗腎或換腎

台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陳呈旭表示,簡稱「多囊腎」、「泡泡腎」的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屬於性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通常在1個家族中,大概有高達一半成員被侵犯;因此,會從1位多囊腎病人,去找出家族中其他的多囊腎病人,所以說,多囊腎大半都是遺傳而來的。

多囊腎患者的腎臟會異常增生許多水泡(囊腫),當這些水泡慢慢變大、破壞腎臟結構,逐漸取代正常的腎臟組織、血管組織,進而導致腎臟體積越變越大時,腎臟內血管不斷減少,腎功能也相對逐漸衰退。

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患者的腎臟甚至膨脹為正常腎臟的20倍,就像是橄欖球一樣大;當這些異常增生取代正常組織,情況嚴重時就必須接受洗腎或腎臟移植。

多囊腎的病程分為2型 發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

陳呈旭主任指出,多囊腎發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有些20、30歲的年輕病人,在大學入學健康檢查中發現,例如尿液檢查的指數異常,可能是有血尿、蛋白尿,甚至進一步透過超音波發現,腎臟充滿許多密密麻麻的水泡,進而診斷為多囊腎。

多囊腎的病程分為2型,第1型多發生在40、50歲年輕患者身上,剛開始可能腎功能會變差,慢慢水泡會占據周圍的器官;第2型的進展比較慢,多發生在50、60歲患者身上,當水泡開始變多並取代正常組織,此時腎功能開始走下坡。通常病人會在40、50歲時進展比較快,造成患者未來可能會出現高血壓、腎功能衰退、腹脹以及其他的併發症。



▲多囊腎是遺傳性疾病,倘若你的父母在40至60歲時接受透析,經過超音波發現有多囊腎,那麼你罹患多囊腎的風險相對較高。(攝影/林志遠)

有家族病史是多囊腎高風險群 5大症狀要注意

陳呈旭主任進一步解釋,因為多囊腎是遺傳性疾病,倘若你的父母在40至60歲時接受透析,經過超音波發現有多囊腎,那麼你罹患多囊腎的風險相對較高。因此,若家中有多囊腎患者,會建議家人們同步進行篩檢,以便早期發現、及早積極治療。

多囊腎患者初期有5大症狀要特別注意,包括: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腎結石等,因此,當你有這症狀時,建議去醫院腎臟科做檢查,才不會錯過黃金治療期。另外,洗腎者也有5%至10%的機率有多囊腎,所以,若尚未診斷出腎功能衰退的原因時,也建議檢驗是否有多囊腎。

多囊腎引起的併發症較多 尤以出血性腦中風最棘手

陳呈旭主任坦言,一旦確診為多囊腎,就要注意併發症,尤其是腦部容易併發血管瘤,當血壓沒有控制好的時候,血管瘤容易破裂,引發出血性腦中風;多囊腎也會影響心臟健康,心臟瓣膜恐無法閉合,甚至會導致心臟衰竭;另外,包括主動脈剝離、水泡也可能侵犯肝臟、腸子,進而造成氣室發炎的狀況。

多囊腎初期患者通常沒有症狀,除了告知風險之外,還會叮囑透過多喝水來抑制水泡增長,同時避免攝取咖啡、茶等飲料,以免加快水泡生長的速度;另外,也要遵守少鹽、低蛋白的飲食原則。到了出現蛋白尿的階段時,就會透過降血壓藥物來抑制腎臟纖維化。

多囊腎口服藥物 有效控制疾病進展延緩洗腎時間

陳呈旭主任說明,過去並沒有治療多囊腎的有效藥物,有些患者因此沒有積極治療,甚至因為誤信偏方,導致腎功能急速下降,難逃年輕洗腎的命運。但近年來,健保核准一種治療多囊腎口服藥物,這是多囊腎患者的一大福音。

臨床上就有1位患者每1、2個月就因泌尿道感染而住院,透過新型多囊腎口服藥物的穩定治療,不但併發症減少了許多,在核磁共振檢查下,原本占據腎臟的大水泡縮小了,顯示多囊腎口服藥物阻止了疾病的進展,甚至能延緩進入洗腎的階段,同時也改善的患者的生活品質。目前健保也有給付,鼓勵患者們,確診多囊腎後,務必要及早開始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15年後甲狀腺癌復發肺轉移! 積極治療仍可與癌共存
▸市售常溫保存罐頭食品怎麼挑? 食藥署教你4個觀察點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超級食物「酪梨」生吃最營養!專家教你「1招辨識熟度」

超級食物「酪梨」生吃最營養!專家教你「1招辨識熟度」

酪梨原產於中美洲,早期被視為替代肉的食品,近年來,多項研究指出酪梨富含多種營養成分,逐漸被大眾認識,日前也因搭上健康飲食新浪潮,許多重視養生保健和美容的族群廣泛食用,因此在臺灣栽種面積提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台南農改場)呼籲民眾把握酪梨的夏季產期,享用營養又美味的國產酪梨!

2024年07月27日 20:50

譚敦慈「2親人都罹大腸癌」!致病原因曝 勸3類食物別吃

譚敦慈「2親人都罹大腸癌」!致病原因曝 勸3類食物別吃

在台灣, 每31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年奪6000條人命。無毒教母譚敦慈透露,家族中2名親人都曾罹患大腸癌,婆婆於發病前因節儉不浪費,常吃重複加熱的剩菜,而表妹婿的飲食習慣則重油重鹹,20幾歲就得大腸癌。她也示警,要預防大腸癌,除了不新鮮的剩菜別吃,醃漬類與高溫烹調的燒烤類食物,都要盡量避免。

2024年07月27日 20:18

中南部血液庫存爆「急缺」警示!颱風豪雨狂炸 台中O型剩2.7天

中南部血液庫存爆「急缺」警示!颱風豪雨狂炸 台中O型剩2.7天

凱米颱風帶來驚人雨勢,中南部成淹水重災區,影響所及連血庫都拉警報。根據血液基金會最新統計,全台血液庫存量4.9天處於偏低,特別是台中、高雄捐血中心最為嚴重,台中4種血型都不足安全庫存,A型與O型更是不足4天的「急缺」狀態;高雄也有3種血型亮紅燈,其中A型血最慘「急缺」。

2024年07月27日 19:45

網傳「吹冷氣容易得尿道炎」 泌尿醫解答:2原因害感染風險增

網傳「吹冷氣容易得尿道炎」 泌尿醫解答:2原因害感染風險增

炎熱的夏天離不開冷氣房,網路上卻流傳「吹冷氣容易得尿道炎」的說法。醫師表示,尿道炎通常是細菌感染引起,冷氣並不是引起感染的主因,但若因為待冷氣房太久,因為涼爽,忘了喝水,長久下來是有得尿道炎的機率;另外,若因為吹冷氣導致溫差改變,影響身體免疫力等,有可能導致感染可能性增加。

2024年07月27日 19:04

夏天容易流鼻血 醫揭「2原因」:血管受刺激

夏天容易流鼻血 醫揭「2原因」:血管受刺激

許多人認為,相較於夏天,冬天的冷冽讓鼻子更容易感到不適。但耳鼻喉科醫師表示,其實夏天除了因為潮濕,鼻子容易過敏,高溫也可能讓人流鼻血。醫師說,天氣炎熱時,身體會自動調節體溫,鼻腔內的黏膜則可能因為高溫和乾燥等原因,讓內部血管受刺激或損傷,此時若過度用力擤鼻子,也可能導致血管破裂而出血。

2024年07月27日 18:04

她跌倒才發現嚴重骨鬆! 醫揭「身體3警訊」:常腰痠背痛小心

她跌倒才發現嚴重骨鬆! 醫揭「身體3警訊」:常腰痠背痛小心

76歲的榮民張奶奶在幾年前感覺自己身高變矮,也經常覺得腰痠背痛,但覺得就是老了,不以為意,直到有次半夜想上廁所,起身時沒有站穩,往前撞到桌子,跌坐在地,左側髖骨痛到全身不能動彈,家人送至醫院,經X光攝影檢查發現髖骨骨折,緊急開刀治療,在進行骨密度測試後,發現骨密度T值低於-2.5,為嚴重骨質疏鬆症患者。

2024年07月27日 16:07

梁社漢排骨便當驚見「擦手紙」 業者稱:顏色與菜色相近

梁社漢排骨便當驚見「擦手紙」 業者稱:顏色與菜色相近

民眾反映中正區梁社漢排骨,便當內殘留擦手紙。北市衛生局今日派員前往稽查,發現有衛生缺失事項要求改善;針對擦手紙業者表示因員工拿取擦手紙時不慎掉入,擦手紙顏色與菜色相近導致員工沒有發現,後續會加強員工訓練並將擦手紙移至別處。

2024年07月27日 14:55

B肝C肝是肝癌主因!脂肪肝危害大 花慈籲善用免費篩檢保肝

B肝C肝是肝癌主因!脂肪肝危害大 花慈籲善用免費篩檢保肝

每年的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世界衛生組織將今年的宣導主題訂定為「消除肝炎不能等(Hepatitis can’t wait)」。為了響應這特別的日子,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與護理部團隊日前舉辦「一起護肝保健康」衛教講座暨病友會,由腸胃內科劉作財醫師、雷尉毅醫師與營養師歐陽雯亭分享,認識脂肪肝、病毒肝炎的治療及預防,以及飲食控制和營養指南。

2024年07月27日 12:22

今年流感7月仍處流行!李秉穎分析「2大原因」釀夏季疫情

今年流感7月仍處流行!李秉穎分析「2大原因」釀夏季疫情

新冠疫情之後,這兩年流感疫情逐漸恢復過去水準,今年更有時隔7年再出現的夏季流感,目前還在流行期。台大醫師、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指出2大因素,包含全球暖化氣候原因,另外就是新冠之後的免疫負債,至於是否夏季流行會成為常態,甚至影響到每年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時間?李秉穎認為還要觀察。

2024年07月27日 11:46

凱米來襲家中淹水!台南「水上鋼琴師」苦中作樂 彈奏唯美畫面曝 

凱米來襲家中淹水!台南「水上鋼琴師」苦中作樂 彈奏唯美畫面曝 

凱米颱風重創中南部地區,強大的風雨造成台南市七股、仁德、白河、東區等4個行政區積水,一名住在七股的黃姓民眾住家淹水,他無奈發文說「看你要淹多高」,並在積水中彈鋼琴,影片在網路瘋傳引起熱議。

2024年07月27日 11:2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