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骨頭疼痛別輕忽! 注意多發性骨髓瘤警訊

▲多發性骨髓瘤。(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我父親常抱怨骨頭痠痛,本來都以為是年紀大,所以腰痠背痛。」王先生推著坐輪椅的老伯進到診間,「不過,在做完檢查後,骨科醫師請我們趕快到血液腫瘤科就診。」

進一步檢查發現,老伯罹患了多發性骨髓瘤,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血液腫瘤部林耘曲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可能讓患者骨頭疼痛、容易疲勞,常會被誤認為是老化的現象,而延誤治療時機。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源自於骨髓漿細胞的惡性血液腫瘤,正常的漿細胞能夠分泌各種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幫助人體對抗外來的病菌,此為後天免疫的一環。一旦漿細胞異常增生,會分泌過多的單一免疫球蛋白,俗稱為「M蛋白」〔1〕。

多發性骨髓瘤源自於骨髓的癌症

多發性骨髓瘤初期可能沒有症狀,林耘曲醫師說,隨著疾病進展,才漸漸出現症狀,常見表現有骨頭疼痛、骨折、貧血、腎功能缺損、高血鈣、疲倦等表現〔2〕。每個病患的表現不一,可能只有其中一兩項症狀。少數多發性骨隨瘤可能會有淋巴結或實體器官的侵犯,稱為髓外病變。也因為正常免疫球蛋白的低下,所以病人容易反覆感染。

多發性骨髓瘤常見警訊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在中老年人,從50歲至80歲都有可能,男性略多於女性,比例大概1.2至1.3:1〔3〕。林耘曲醫師說,台灣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生率逐年上升,目前大概一年有超過650個新診斷個案〔4〕。隨著大家對於多發性骨髓瘤有越來越多的認識,能夠盡早到血液腫瘤科就診,儘早確定診斷並接受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不可治癒的疾病,因為大部分病人在治療後,可以達到疾病緩解,但是終究會復發。過去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平均存活期大概只有2年〔5〕,近年來,有越來越多藥物可以使用,平均存活期有機會延長到5年以上,也有部分患者的存活期可以達到5至6年以上〔6〕。

林耘曲醫師說,大部分病人的疾病在經過適當的治療之下可以控制得很好,大幅減輕症狀及改善生活品質。

積極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選擇多元,包括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類固醇、單株抗體、化學治療等。林耘曲醫師說,目前常使用「三合一療法」作為引導治療,三合一療法包括一種蛋白酶體抑制劑,一種免疫調節藥物,以及類固醇〔7〕。臨床上會進行3至4個療程的引導治療,如果有達到部分緩解以上,且患者的年紀、身體狀況許可,就會讓病人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然後再根據病人的情況,使用鞏固治療及維持治療。

如果病人年紀較大或有一些慢性病,沒有辦法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可能就會進行8個療程的引導治療,再接續維持治療。積極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另外,新一代單株抗體藥物能藉由與多發性骨髓瘤表面的特殊抗原結合,引發後續的免疫反應,刺激身體的其他免疫細胞,來攻擊骨髓瘤細胞〔8〕。為了加強治療深度,國外的治療準則中,有把單株抗體放入第一線治療選擇,或採用四合一療法。但每個病患治療的情況因人而異,需要經由診視醫師評估。

患者在定期回診追蹤期間,如果發現有復發的跡象,則需要考慮下一線治療。林耘曲醫師說,目前台灣健保可以使用的藥物包括單株抗體、第二代以及第三代免疫調節藥物及第二代蛋白酶體抑制劑,也有部分病患會進入臨床試驗或接受傳統化學治療。然而這些標靶藥物在健保給付方面有許多不同的限制,也有一定的使用期限。此外,患者身體狀況及藥物併發症也影響治療的選擇。

貼心小提醒

若出現不明原因貧血、骨頭疼痛、倦怠等症狀,應即早就醫檢查〔9〕。林耘曲醫師叮嚀,隨著藥物的發展,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成效已大幅提升,減緩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延長平均存活期,病患應抱持信心接受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

參考資料:

1. 108年癌症登記報告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269&pid=14913

2. 台灣多發性骨髓瘤研究室-最新骨髓瘤整體治療架構

https://www.tmmrr.com/about.asp?in=256

3.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新進展_台大癌醫中心醫院 血液腫瘤部 林耘曲醫師

http://www.tbmta.org.tw/_admin/upload/7cbdd592678e90e9135ae0da444236c8.pdf

4. Ther Adv Hematol 2016, Vol. 7(4) 187–195 (Elotuzumab the first approved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multiple myeloma treatment)

5.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Myeloma in the Acute Care Setting Case Presentation and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Cureus. 2020;12(9)e10463. Published 2020 Sep 15. doi10.

6. 台灣多發性骨髓瘤研究室-一分鐘看多發性骨髓瘤

7. 骨髓瘤衛教。台灣多發性骨髓瘤研究室

8. Second and Third Line Treatment Strategies in Multiple Myeloma a Referral-Center Experience HE-TW-2200037 (Nov-22)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精準醫療突破治療瓶頸,控制多發性骨髓瘤,血癌專家圖文解說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民團建議設置「狼醫查詢平台」 邱泰源:重視、研議中

民團建議設置「狼醫查詢平台」 邱泰源:重視、研議中

台大醫院驚爆一名黃姓婦產部住院醫師趁執勤急診工作時性侵就診女子遭判處三年徒刑,涉案情節包含謊稱要進行「性反應測試」,甚至還說「沒有做到高潮的話,結果可能會有影響」,引發各界譁然,要求應公布狼醫姓名、成立狼醫查詢平台等。衛福部長邱泰源今(13)日受訪強調,衛福部重視此議題,相關做法一直在研議中,將妥善處理發生狀況,甚至比照醫療事故預防的《醫預法》,讓類似事件防範於未然。

2025年05月13日 15:59

最花錢的癌症是它!「台灣國病」蟬聯5冠王 醫:空污是最大兇手

最花錢的癌症是它!「台灣國病」蟬聯5冠王 醫:空污是最大兇手

許多人都知道,國人十大死因榜首,歷年來都是癌症。而其中就屬肺癌的死亡率最高。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112年十大癌症死亡人數達到53126人時,其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的死亡人數就達到10348人,當中肺癌甚至是連續44年排名前2名。而在胸腔科醫師蘇一峰的解釋下,這才明白到,原來肺癌還是所有癌症中的「五冠王」。

2025年05月13日 15:26

「双聖、茹絲葵代理商」出包!美國進口「炸雞粉」檢出環氧乙烷

「双聖、茹絲葵代理商」出包!美國進口「炸雞粉」檢出環氧乙烷

食藥署今公布邊境查驗最新結果,其中有1批美國進口的「炸雞裹粉」檢出「環氧乙烷」,進口業者為「香港商赫士盟食品企業有限公司」,旗下有美式餐廳双聖、Chili's,茹絲葵牛排等。另還有3批自越南輸入的「鮮榴槤」,在邊境被檢出重金屬鎘不合格。

2025年05月13日 14:15

川普關稅戰害傳產老闆不舉 醫揭「心因性勃起障礙」3原因

川普關稅戰害傳產老闆不舉 醫揭「心因性勃起障礙」3原因

受到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影響,許多傳產出口業者面臨巨大壓力,收治一名約40歲、從事傳產出口的男子,因公司業務受政策波及,從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啟動那日起,就開始出現勃起困難現象。症狀持續兩三週後,覺得實在撐不下去,終於鼓起勇氣求診,確認是「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礙」。

2025年05月13日 13:48

你是正常健忘或失智症前兆? 了解記憶問題的關鍵區別

你是正常健忘或失智症前兆? 了解記憶問題的關鍵區別

我們都會有偶爾忘記名字、放錯東西,或在對話中卡殼的時候,這些看似輕微的健忘往往讓人懷疑自己是否正步入失智症的早期階段。隨著人們對失智症認識的提高,這類情況引發的焦慮與疑慮也日益增多。

2025年05月13日 12:36

突站起來頭暈小心「姿勢性高血壓」 醫:死亡風險高87%

突站起來頭暈小心「姿勢性高血壓」 醫:死亡風險高87%

突然從椅子上站起來,就感到一陣頭暈、眼花?多數人會直覺聯想到「低血壓」,但其實也可能是比較少被注意的「姿勢性高血壓」。醫師提醒,若出現姿勢性高血壓,死亡風險比沒有此現象的人高出87%。

2025年05月13日 12:24

聽過CKM症候群嗎? 心臟、腎臟、代謝其實息息相關

聽過CKM症候群嗎? 心臟、腎臟、代謝其實息息相關

近年來,醫學界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 ——CKM症候群。所謂CKM症候群,即心血管 - 腎 - 代謝症候群(Cardiovascular - Kidney - Metabolic Syndrome),它包含了4個相互關聯的醫療問題,分別是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

2025年05月13日 12:21

一堆人中!研究曝「1習慣」超傷大腦:害憂鬱、記憶力下降

一堆人中!研究曝「1習慣」超傷大腦:害憂鬱、記憶力下降

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越來越多人陷入無止盡的滑手機行為,但這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正悄悄侵蝕人類大腦的健康。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醫師表示,許多人原本只是想快速查看訊息,卻在不知不覺中一滑就是兩小時,這樣的行為已經是一種被稱為「數位強迫症」的現代通病,但在背後造成的影響遠比人們想像中嚴重。

2025年05月13日 12:08

11個月大嬰新冠重症一度當感冒 「哮吼、低血氧」住加護才確診

11個月大嬰新冠重症一度當感冒 「哮吼、低血氧」住加護才確診

新冠重症個案持續且又有嬰兒中招。疾病管制署今(13)日公布上周國內新增34例新冠重症,6例死亡,重症個案中有一例11個月大男嬰。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個案發燒就醫一度被診斷感冒,後續症狀持續且出現嚴重咳嗽、呼吸喘,被診斷哮吼,後續到急診還確認低血氧收治加護病房,PCR檢驗確認新冠陽性。

2025年05月13日 11:3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