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疼痛別輕忽! 注意多發性骨髓瘤警訊

▲多發性骨髓瘤。(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我父親常抱怨骨頭痠痛,本來都以為是年紀大,所以腰痠背痛。」王先生推著坐輪椅的老伯進到診間,「不過,在做完檢查後,骨科醫師請我們趕快到血液腫瘤科就診。」

進一步檢查發現,老伯罹患了多發性骨髓瘤,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血液腫瘤部林耘曲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可能讓患者骨頭疼痛、容易疲勞,常會被誤認為是老化的現象,而延誤治療時機。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源自於骨髓漿細胞的惡性血液腫瘤,正常的漿細胞能夠分泌各種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幫助人體對抗外來的病菌,此為後天免疫的一環。一旦漿細胞異常增生,會分泌過多的單一免疫球蛋白,俗稱為「M蛋白」〔1〕。

多發性骨髓瘤源自於骨髓的癌症

多發性骨髓瘤初期可能沒有症狀,林耘曲醫師說,隨著疾病進展,才漸漸出現症狀,常見表現有骨頭疼痛、骨折、貧血、腎功能缺損、高血鈣、疲倦等表現〔2〕。每個病患的表現不一,可能只有其中一兩項症狀。少數多發性骨隨瘤可能會有淋巴結或實體器官的侵犯,稱為髓外病變。也因為正常免疫球蛋白的低下,所以病人容易反覆感染。

多發性骨髓瘤常見警訊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在中老年人,從50歲至80歲都有可能,男性略多於女性,比例大概1.2至1.3:1〔3〕。林耘曲醫師說,台灣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生率逐年上升,目前大概一年有超過650個新診斷個案〔4〕。隨著大家對於多發性骨髓瘤有越來越多的認識,能夠盡早到血液腫瘤科就診,儘早確定診斷並接受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不可治癒的疾病,因為大部分病人在治療後,可以達到疾病緩解,但是終究會復發。過去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平均存活期大概只有2年〔5〕,近年來,有越來越多藥物可以使用,平均存活期有機會延長到5年以上,也有部分患者的存活期可以達到5至6年以上〔6〕。

林耘曲醫師說,大部分病人的疾病在經過適當的治療之下可以控制得很好,大幅減輕症狀及改善生活品質。

積極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選擇多元,包括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類固醇、單株抗體、化學治療等。林耘曲醫師說,目前常使用「三合一療法」作為引導治療,三合一療法包括一種蛋白酶體抑制劑,一種免疫調節藥物,以及類固醇〔7〕。臨床上會進行3至4個療程的引導治療,如果有達到部分緩解以上,且患者的年紀、身體狀況許可,就會讓病人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然後再根據病人的情況,使用鞏固治療及維持治療。

如果病人年紀較大或有一些慢性病,沒有辦法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可能就會進行8個療程的引導治療,再接續維持治療。積極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另外,新一代單株抗體藥物能藉由與多發性骨髓瘤表面的特殊抗原結合,引發後續的免疫反應,刺激身體的其他免疫細胞,來攻擊骨髓瘤細胞〔8〕。為了加強治療深度,國外的治療準則中,有把單株抗體放入第一線治療選擇,或採用四合一療法。但每個病患治療的情況因人而異,需要經由診視醫師評估。

患者在定期回診追蹤期間,如果發現有復發的跡象,則需要考慮下一線治療。林耘曲醫師說,目前台灣健保可以使用的藥物包括單株抗體、第二代以及第三代免疫調節藥物及第二代蛋白酶體抑制劑,也有部分病患會進入臨床試驗或接受傳統化學治療。然而這些標靶藥物在健保給付方面有許多不同的限制,也有一定的使用期限。此外,患者身體狀況及藥物併發症也影響治療的選擇。

貼心小提醒

若出現不明原因貧血、骨頭疼痛、倦怠等症狀,應即早就醫檢查〔9〕。林耘曲醫師叮嚀,隨著藥物的發展,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成效已大幅提升,減緩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延長平均存活期,病患應抱持信心接受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

參考資料:

1. 108年癌症登記報告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269&pid=14913

2. 台灣多發性骨髓瘤研究室-最新骨髓瘤整體治療架構

https://www.tmmrr.com/about.asp?in=256

3.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新進展_台大癌醫中心醫院 血液腫瘤部 林耘曲醫師

http://www.tbmta.org.tw/_admin/upload/7cbdd592678e90e9135ae0da444236c8.pdf

4. Ther Adv Hematol 2016, Vol. 7(4) 187–195 (Elotuzumab the first approved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multiple myeloma treatment)

5.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Myeloma in the Acute Care Setting Case Presentation and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Cureus. 2020;12(9)e10463. Published 2020 Sep 15. doi10.

6. 台灣多發性骨髓瘤研究室-一分鐘看多發性骨髓瘤

7. 骨髓瘤衛教。台灣多發性骨髓瘤研究室

8. Second and Third Line Treatment Strategies in Multiple Myeloma a Referral-Center Experience HE-TW-2200037 (Nov-22)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精準醫療突破治療瓶頸,控制多發性骨髓瘤,血癌專家圖文解說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氣溫降誘發「溫差性過敏」 醫解析4大體質症狀不同

氣溫降誘發「溫差性過敏」 醫解析4大體質症狀不同

近日氣溫驟降,早晚溫差大,許多人開始出現「溫差性過敏」,可能會有打噴嚏、鼻塞等情形。對此,中醫師指出,在中醫觀點中,「溫差性過敏」可分為「風寒型、風熱型、濕熱型、脾腎虛型」,當外界溫差大於7度、相對濕度大於70%時容易誘發。

2025年11月25日 18:01

6年情斷心碎…她轉身做「這件事」!44歲抱娃圓夢:像買生育保險

6年情斷心碎…她轉身做「這件事」!44歲抱娃圓夢:像買生育保險

曾因6年戀情告終,44歲的科技業工程師許小姐,靠著38歲時「分手後去凍卵」的決定,在去年婚後透過AI試管技術,於今年順利產下健康女嬰。她趕在感恩節前夕帶家人回台中茂盛醫院感謝,分享這段從失戀到圓夢的心路歷程,並以自身經驗強烈建議:「一定要做計劃性凍卵,才有機會抓住未來的幸福!」

2025年11月25日 17:59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25例流感併發重症,另有12例死亡。重症個案中最年輕是中部20多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心腎衰竭病史,11月中旬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5天後情況加劇出現呼吸困難到急診,檢查有雙側肺部浸潤,確認感染A流,且有心臟、腎臟疾病惡化,一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7:12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37 歲「阿雄」因婚後育有2女,因此夫妻日前討論有無結紮必要,沒想到不小心被長輩得知後,婆婆擔心兒子被「去勢」,與媳婦意見相左鬧心結,直到泌尿科醫師向長輩說明結紮諸多優點後放下成見,阿雄也與醫師溝通後,決定採用「微創結紮手術」,讓夫妻倆往後不再擔心鬧出人命了。

2025年11月25日 16:31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因談「台灣有事」論調引發中國大陸不滿,台灣則全面力挺日本,多吃多買日貨,加上接著是聖誕跨年假期,安排赴日旅遊的人也不少。不過根據疾管署掌握資料,近期日本流感疫情直線上升,署長羅一鈞分析,目前估計高峰會落在聖誕假期,提醒民眾赴日前接種疫苗評估接種流感疫苗,建議提前2周接種以得到足夠保護力。

2025年11月25日 15:53

換季容易引發陰道感染 醫教5招遠離搔癢異味:每半年汰換內褲

換季容易引發陰道感染 醫教5招遠離搔癢異味:每半年汰換內褲

這幾天秋意變濃,不少人衣服愈穿愈多,女性也容易反覆出現陰道感染。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指出,良好的日常習慣其實可大幅降低風險,預防方法包括每天更換內褲、半年汰換一次、不過度清潔外陰部、避免灌洗陰道、適度補充益生菌等,這5招都落實,私密處可望更健康。

2025年11月25日 15:44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國內M痘病例持續發生!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11月已確認7例M痘確定病例,皆為本國籍青壯年男性,分別為北部5例、中部及南部各1例,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個案多為散發病例,但也有部分個案有流病相關性。

2025年11月25日 15:06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今天氣明顯轉涼,不少人在入冬開始就會有「手腳冰冷」的狀況。對此,營養師指出,手腳冰冷可以靠吃改善,建議要補充「鐵、鎂、B群、維生素E」等4大營養素,另外日常也要維持運動習慣並做好保暖措施。

2025年11月25日 15: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