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留意兒童性早熟 醫師提醒「關鍵轉變」把握治療黃金期

▲兒童性早熟。(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我突然發現妹妹的胸部有硬塊,這是腫瘤嗎?」林媽媽幫忙掀起小女孩的衣服讓醫師檢查。

「妹妹現在幾歲?」醫師問。

「我7歲。」小女孩答。

「這不是腫瘤,而是乳房開始發育的現象,」仔細檢查後,醫師解釋,「如果在8歲前乳房就開始發育,就算是性早熟喔。」

所謂「性早熟」指的是女生在8歲前,男生在9歲之前,開始出現第二性徵。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許嘉琪醫師指出,女性的第二性徵包括乳房出現硬塊、長陰毛、長腋毛、甚至來月經;男生的第二性徵包括生殖器(陰莖、睪丸)變大、變聲、長陰毛、長腋毛、長鬍鬚、長青春痘等。

小孩提早發育,一定要帶到醫院的專科門診評估。許嘉琪醫師表示,除了做身體檢查,還會安排骨齡、超音波、抽血等相關檢查,再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置。

出現性早熟要盡快就醫

希望改善小孩的成長,得從小養成良好生活型態,睡眠、飲食和運動,三方面都要兼顧。許嘉琪醫師提醒,晚上十點之前一定要上床睡覺,而且要留意是否有好的睡眠品質,早睡、睡得好,生長激素才會正常分泌。

飲食的部分,鈣質食物不能少,例如奶類、小魚乾、黑芝麻都是富含鈣質的食物,請不要用鈣片取代鈣質食物。許嘉琪醫師說,蛋白質攝取量要足夠,例如奶類、蛋類、瘦肉、魚類、和豆類都是優質蛋白質來源。請避免油炸食物和甜食,以及含糖飲料及碳酸飲料,這些都是抑制生長激素的殺手食物。

運動部分,可多做跳躍的運動,每天跳繩至少5百下,有空出去打打球、曬曬太陽,對長高一定有幫助。許嘉琪醫師說,疫情期間,在家遠距教學影響小孩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因為吃得多、動得少,衍生肥胖導致性早熟個案也有增加。揪出性早熟的原因

臨床上較常見到女生有性早熟的現象,許嘉琪醫師說,因為女生乳房的變化比較容易被察覺,9歲的男生多半都自己洗澡,家長較沒有機會發現生殖器變大、長出陰毛,有的男生在變聲前的聲音就比較粗,變聲現象不明顯,而容易被忽略。父母、照顧者應該多關心小孩的轉變,如果女生在8歲前,男生在9歲之前,就提早發育,千萬不要輕忽,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性早熟可區分為「中樞型性早熟」和「周邊型性早熟」。許嘉琪醫師解釋,「中樞型性早熟」是因為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提前啟動,促性腺激素分泌亢進。而「周邊型性早熟」就不是經由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發生,是因周邊荷爾蒙腺體分泌出現問題所導致,如腎上腺增生症、腎上腺腫瘤、卵巢腫瘤、睪丸腫瘤等病因。

揪出性早熟的原因

女生性早熟的發生率為男生的5至10倍,超過90%原因不明,也就是經過所有檢查都找不出病因。男生的中樞型性早熟,約25至75%是有病理性原因,如腦瘤、腦外傷、腦部感染所造成。

中樞型性早熟怎麼辦?

「並非每個中樞型性早熟的小孩都要治療!」許嘉琪醫師說,性早熟治療與否還是需要臨床醫師根據骨齡並參考未來身高預估值,做出綜合性的評估與建議,例如小孩骨齡並沒有超前實際年齡兩年,或雖有骨齡超前但不影響未來成人身高的小孩,可先在門診定期追蹤。

若追蹤期間,發現骨齡相較實際年齡有異常速度進展的情況,可在專科醫師的建議下,考慮接受性釋素類似物的注射治療。許嘉琪醫師說,台灣目前有四週一次的劑型和三個月一次的長效劑型,只要定時注射都可達到長期控制的目標。

中樞型性早熟怎麼辦?

根據臨床經驗,施打三個月一次的長效針劑的小孩,可減少到院次數,對療程有較佳的順從性,提升治療的便利性。

貼心小提醒

性早熟可能使骨骼加速成熟,在生長板閉合之後,孩童便無法繼續長高。父母親或照顧者要留意小朋友的變化,如果女生在8歲前,男生在9歲之前,開始出現第二性徵,例如乳房發育、變聲、長出陰毛等,便要盡快至兒童內分泌科就診,把握治療黃金期!

原文連結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快訊/大眾運輸4月有望脫口罩!本土+102、增39死 羅一鈞:趨勢穩定

快訊/大眾運輸4月有望脫口罩!本土+102、增39死 羅一鈞:趨勢穩定

輕症免隔離3月20日起上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最新數據通報,昨日新增新冠併發症(中重症)確定病例102例,皆為本土,無境外移入,另增39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目前併發症趨勢呈現穩定。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大眾運輸戴口罩改建議非強制,估計清明連假後宣布,4月中下旬可實施。

2023年03月24日 14:14

青農下背痛到肛門!骨盆腔塞爆「10多顆肉丸」 醫搖頭:已癌化

青農下背痛到肛門!骨盆腔塞爆「10多顆肉丸」 醫搖頭:已癌化

雲林一名32歲陳姓青農因為下背痛,一直痛到右側腹股溝,就醫一查才知,男子從10多歲時知道自己患神經纖維瘤症候群,身體容易長出神經瘤,但未定期追蹤。醫師表示,檢查發現,陳男骨盆腔竟塞滿逾10顆7、8公分肉瘤,連骨盆腔都變形,其中一顆已經癌化,經由手術一一摘除後,現正接受化療中。

2023年03月24日 12:52

婦罹患乳癌開啟10年馬拉松之路 乳房重建更展人生自信

婦罹患乳癌開啟10年馬拉松之路 乳房重建更展人生自信

馬拉松跑友柯文雁今年已60歲,10年前曾罹患乳癌的她,不但積極抗癌成功,更征服無數場路跑賽事,但單邊乳房切除後在長跑時易造成不適,因此接受乳房重建,除外觀恢復到從前,跑馬拉松時也有效減少皮膚摩擦,找回更多生活自信。

2023年03月24日 12:49

美國數千人染「致命耳念珠菌」!台灣有過3例 羅一鈞:3類人危險

美國數千人染「致命耳念珠菌」!台灣有過3例 羅一鈞:3類人危險

美國驚傳具抗藥性及有致命風險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正在全美醫療機構以驚人速度蔓延,構成公共衛生威脅。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4)日表示,國內曾經於2018至2022年之間發現3起耳念珠菌感染個案,其中2例輕症、1例重症,所性菌株尚未發現具特殊抗藥性,與美國狀況不同。

2023年03月24日 12:30

你瞭解新《菸害防制法》嗎?急救懶人包一次告訴你

你瞭解新《菸害防制法》嗎?急救懶人包一次告訴你

立法院在今年1月時,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法,嚴禁電子煙、納管加熱菸,並把購菸年齡提高到20歲,當新法上路之後,民眾知道哪些菸可以用嗎?ETtoday記者實際進行街訪後發現,大部分民眾認為紙菸跟加熱菸是可以用的,電子菸和口嚼煙不行,但其實修法後,「紙菸、加熱菸、口嚼菸」皆可使用。

2023年03月24日 09:00

干預蛋價!蛋荒遲遲未解 專家提「4大關鍵因素」

干預蛋價!蛋荒遲遲未解 專家提「4大關鍵因素」

國內蛋荒已延續2、3年了,近⽇來⼜吵得沸聲掦掦,且蛋荒可能引燃雞⾁的失衡,雖然前些⽇⼦,農政單位提出3⼤解⽅,然未觸及痛處。

2023年03月24日 06:06

她「舌頭麻」竟與更年期有關!醫解釋原因 11症狀一次看

她「舌頭麻」竟與更年期有關!醫解釋原因 11症狀一次看

一名57歲女性因舌頭麻刺、全身燥熱等症狀求診,原本以為是自體免疫疾病導致,經醫師檢測發現荷爾蒙指數極低,研判應該是更年期症狀所致,在給予荷爾蒙治療後症狀已明顯改善。醫師表示,許多女性都將「停經」與更年期劃上等號,殊不知更年期可能持續4至7年,當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10症狀就要留意。

2023年03月24日 00:03

想結婚了?網急勸「先問自己這5點」 第1名沒共識離婚收場

想結婚了?網急勸「先問自己這5點」 第1名沒共識離婚收場

情侶交往一段時間後,身邊人總不斷關心「什麼時候要結婚?」也開始思考是該好好規畫下一步了嗎?步入婚姻後會歷經許多轉變,究竟你們適不適合互伴終生?《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適婚標準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建議在說出「我願意」前先評估這5點,以防關係破裂而離婚。

2023年03月23日 22:02

「天生從小胖到大」標準易胖體質!醫揭「4種肥胖兇手」:壓力肥好慘

「天生從小胖到大」標準易胖體質!醫揭「4種肥胖兇手」:壓力肥好慘

減肥是不少人一輩子努力的目標,但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除了飲食習慣和疾病之外,其實和體質也息息相關。中醫師周宗翰指出,有一類的人屬於「天生從小胖到大」,這族群大多屬於「痰濕型」的易胖體質,另外還有「壓力肥」、「三高胖」等。

2023年03月23日 21:27

猴痘疫苗系統出包!疾管署認了 羅一鈞掛保證:登記成功一定打得到

猴痘疫苗系統出包!疾管署認了 羅一鈞掛保證:登記成功一定打得到

本土猴痘疫情升溫,病管制署日前開放猴痘疫苗預約登記,首波3千名額9分鐘就預約額滿,但是傳出民眾登記成功後沒有收到掛號連結甚至收信收到錯誤編號。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3)日晚間證實,意願登記平台系統資料有解密轉檔異常狀況,正陸續核對相關資料,再寄出正確預約掛號信件,並強調「登記成功都會打得到」。

2023年03月23日 20:2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