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點名:「4種人」不適合穿發熱衣 男性1能力恐受影響

 

圖、文/常春月刊

 

近幾年發熱衣、發熱褲掀起時尚潮流,標榜薄薄一件可抵禦低溫,但醫師提醒,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因皮膚溫度上升,可能引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

 

4族群別穿發熱衣 恐致症狀更嚴重

 

發熱衣主要靠「吸濕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大多緊貼肌膚,只要一流汗,汗就悶在衣服內,結果又濕又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建議,有以下狀況的人,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

 

1、新陳代謝快: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在不是很冷的天氣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而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另外,穿發熱褲同樣會因溫度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男性私處溫度太高,會影響生育能力,不建議穿發熱褲。

2、痘痘肌: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長在身上的毛囊炎又癢又痛,比臉上的青春痘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

3、異位性皮膚炎:這類病人原本就對溫度調控較慢及皮膚敏感,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導致抓得更厲害。

4、冬季癢:冬天好發冬季癢,皮膚又乾又癢,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濕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

發熱衣適合10℃以下穿著 一般「洋蔥式」穿法保暖即可

發熱衣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李孟穗說,臺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到室內還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就很方便脫除。

機車族禦寒 防風外套比發熱衣有效

而機車族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此外,家長留意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應該會因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只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

 

穿鞋一定要穿襪 避免腳疾上身

 

另外,女性流行的雪靴(毛毛靴)雖保暖,但李孟穗表示,靴內溫度高,如果本身已有足癬(香港腳)、甲癬(灰指甲)等問題,就等於給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臺灣冬季常下雨,雪靴一旦進水,黴菌會愈長愈多,腳悶著一整天,更容易長甲癬或足癬;加上有些人穿雪靴不穿襪,雪靴又不常洗,黴菌便一直窩在靴內,造成反覆感染。

李孟穗提醒,穿鞋一定要穿襪子,如果腳趾甲有黴菌,掉在襪子裡,襪子可常常汰換,但鞋子很少洗,容易成為黴菌溫床,反覆穿、反覆感染。

延伸閱讀:
·多數都用錯!暖暖包「搓到發熱放口袋」? 專家認證「放1部位」全身熱
·洋蔥式穿法臃腫、顯胖! 日本人「薄薄4層」搭配守則:抗寒保暖、照樣美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粽子吃不完丟冷凍?專家籲快吃完:「微生物繁殖」恐致雙重劣化

粽子吃不完丟冷凍?專家籲快吃完:「微生物繁殖」恐致雙重劣化

端午節即將到來,不少家庭也陸續收到粽子,若數量太多吃不完,就只能全數塞冰箱。食藥署表示,食品在貯存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色澤劣變或風味劣化,建議還是盡快食用完畢,不要在冷凍庫放太久。

2023年06月08日 10:06

快訊/新冠疫情攀升!台中2-12歲童免費領2劑快篩 29萬人受惠

快訊/新冠疫情攀升!台中2-12歲童免費領2劑快篩 29萬人受惠

國內新冠疫情再度升溫,連過去3年沒有確診的「天選之人」也中鏢。由於小六學生畢業在即,加上暑假將至,活動與人潮聚集機會增多,市長盧秀燕今(8)日宣布,市府明天起至7月12日啟動暑期守護兒童健康專案,針對2至12歲兒童免費發放每人2劑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

2023年06月08日 09:48

4成以上肌膚曝露才有效!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 醫建議避開這時段

4成以上肌膚曝露才有效!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 醫建議避開這時段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統計8年健檢資料,發現高達8成7的民眾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影響骨骼肌肉、自體免疫、心血管、皮膚等系統,增加罹患各類疾病風險。醫師表示,陽光是轉換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建議於每日10至14時曬至少10至15分鐘,且全身至少要有4成肌膚沐浴在陽光下,才能有效補充。

2023年06月08日 07:49

醫揭「3大病毒」!一堆人發燒 每天被患者淹沒

醫揭「3大病毒」!一堆人發燒 每天被患者淹沒

3大病毒現行!第一線耳鼻喉科張弘醫師表示,約莫70%就診病人合併發燒,看診驗出病毒排名「新冠>流感>腸病毒」。

2023年06月08日 07:21

孕婦每天自慰3次! 急問「會不會影響寶寶」

孕婦每天自慰3次! 急問「會不會影響寶寶」

一名懷胎7月的孕婦私訊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指自己幾乎每天自慰三次,想問這樣會不會影響到寶寶,「希望醫師沒有被我嚇到」。醫師則回應,自慰並不可恥,就是一個生理需求與本能,「如果妳可以因此得到快樂,那妳為什麼不對妳自己好一點。」

2023年06月08日 06:20

10個月大女嬰罹罕見腦瘤!北醫質子治療成功救治「打破年齡限制」

10個月大女嬰罹罕見腦瘤!北醫質子治療成功救治「打破年齡限制」

一名僅10個月大女嬰罹患罕見兒童腦瘤「非典型畸胎橫紋肌樣瘤(ATRT)」,且腫瘤幾乎布滿後顱窩的中央部分,手術難度高;而過去為了避免影響幼兒發展,3歲以下個案很少接受放射治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打破限制,成功使用質子治療的特性精準打擊腫瘤部位,寫下年紀最小紀錄。

2023年06月07日 22:24

一堆人「睡覺突抖一下」驚醒!醫吐原因 4情況小心病了

一堆人「睡覺突抖一下」驚醒!醫吐原因 4情況小心病了

睡覺時突然抖一下,是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情況,不過這情況有時干擾睡眠,有時在公司或學校出現這情況也讓人有些尷尬,更要注意的是,若有不尋常的抽動恐怕是疾病所致。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指出入睡抽動常見原因,並提醒出現異常症狀盡早檢查。

2023年06月07日 21:39

帶加熱菸入境遭查扣要不回!國健署解釋原因 菸商最新申請進度曝光

帶加熱菸入境遭查扣要不回!國健署解釋原因 菸商最新申請進度曝光

新版《菸害防制法》在3月22日上路,加熱菸必須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才能在台輸入、販售。不過有團體質疑風險評估未明訂審查標準,另有民眾表示帶加熱菸返台遭查扣,想申請風險評估竟然要收費上百萬元。國建署長吳昭軍表示,目前已收到4、5件廠商申請,不過資料均不完備,還在補件階段;另相關案件都是由業者申請,非由一般民眾提出。

2023年06月07日 21:22

國內首見4歲童染猴痘「匡列4家人」!竹市衛生局急奔幼兒園瞭解

國內首見4歲童染猴痘「匡列4家人」!竹市衛生局急奔幼兒園瞭解

疾病管制署今(7)日晚間緊急公布,新竹市一名4歲男童感染猴痘,6月1日陸續出現發燒、出疹等症狀,5日確診,研判家戶內感染。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已經匡列同住家人4人,疫調顯示該名兒童發病後沒有前往就讀的幼兒園,評估幼兒園感染風險低,但衛生局仍會前往幼兒園進一步瞭解。

2023年06月07日 20:29

胃食道逆流「先別吃9種水果」! 3階段看懂飯前or飯後吃

胃食道逆流「先別吃9種水果」! 3階段看懂飯前or飯後吃

多數人都曉得,胃食道逆流要避免刺激性食物,不過看似溫和的水果,也要留意。營養師指出,有些因為有消化酵素,整體酸度過較高,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像是柑橘類、百香果、蔓越莓、草莓、鳳梨、奇異果等都建議先避開,待症狀趨緩時,再慢慢解禁。

2023年06月07日 20:2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