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保健食品飯前吃還是飯後吃? 營養師「知識大全」一次讓你懂

示意圖/Pexels


圖、文/每日健康

適當補充營養品的確可以彌補飲食攝取的不足以及身體所缺乏的營養,避免營養失衡並有助於預防慢性疾病,不過營養師指出,若吃到不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或是吃錯方法,不僅無法達到保健目的,更有可能對身體產生傷害。

那保健食品該什麼時候吃最好呢?營養師Donna陳怡錞在部落格《Donna治本保健營養專家》發文指出,服用藥品需要考慮藥物動力學,所以需要精準的服用時間;但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用那麼嚴格的說一定要在飯前或飯後幾分鐘吃。通常飯前吃營養品的目的,是希望減少食物的干擾,讓營養素能快一點吸收 (或與腸壁接觸面積增加),所以在腸胃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如早上空腹或飯後3小時以上、到下一餐吃飯前都可以服用;而飯後或隨餐吃的目的,是要利用食物當中的成分來幫助營養素吸收,所以在食物還停留於腸胃道的時候吃效果比較好,可於吃飯當下或飯後30分鐘以內服用。

在此Donna分別為大家提供哪些是適合「空腹吃」、「飯後或隨餐吃」、「飯前或飯後都可以吃」的營養品:

適合空腹吃

1. 益生菌:在空腹、沒有食物的干擾下,益生菌可以更快速到達腸道定殖。

2. 多醣體:當腸道沒有食物時,多醣體與腸道黏膜接觸的面積較多,可以發揮較好的免疫調節功能。

3. 膠原蛋白:市售的膠原蛋白大多都是經過水解後的小分子胜肽,在沒有其他蛋白質食物的干擾下可以較完整被吸收,達到最佳的吸收率。

4. 小分子營養素:雞精、低雞精、鱸魚精、胜肽、蔬果發酵物等在製作過程中已經將大分子營養素分解為小分子,空腹吃的吸收效果較佳。

5. 乳鐵蛋白:如果是要用來螯合細菌和病毒生長所需的鐵質,必須空腹吃才能達到較佳的抗菌、抗病毒效果。但如果是要用來幫助鐵質吸收,則建議飯後或隨餐吃。

示意圖/Pixabay

適合飯後或隨餐吃

1. 油脂類:食物當中的脂肪可以幫助脂溶性成分的吸收,所以魚油、藻油、月見草油等油脂類保健品建議隨餐或飯後吃,不僅吸收率較好也可達到較理想的平衡脂肪酸目的。

2. 脂溶性營養素:葉黃素、Q10、薑黃、茄紅素、類胡蘿蔔素等都屬於脂溶性的營養素,需要脂肪來協助吸收。

3. 綜合維他命:綜合維他命也含有脂溶性維生素A、D、E、K,所以也需要脂肪協助吸收。

4. 維生素C:雖然維生素C是水溶性,但由於維生素C比較酸,有些人空腹吃會感到胃部不適,因此不建議空腹吃;且食物當中的類黃酮也能幫助維生素C的吸收,飯後或隨餐吃可增加維生素C的吸收利用率。

5. 鐵:空腹吃鐵質容易造成腸胃不適,所以補鐵的產品較適合在飯後或隨餐吃,但要避免食物當中過多的草酸和植酸會影響鐵質吸收率。

6. 幫助消化:消化酵素、胃酸和膽汁補充品應當跟著食物一起吃,才能發揮幫助消化功能。

示意圖/Unsplash

飯前或飯後都可以吃

1. 維生素B群:B群之所以可以幫助提神,主要是當作能量產生過程的輔酶,攝取含熱量的食物再加上足夠B群,就能讓能量順利產生而有精神;若只補充B群但沒有吃東西,也無法達到提神的效果。而B群本身是水溶性,可以空腹吃,但記得吃完B群後要趕快吃食物才會有幫助,也可以在飯後、隨餐食用。

2. 鈣片:一般來說鈣質是在空腹時吸收率較好,因為不會受到食物的其他成分干擾。但由於鈣質是屬於微鹼性的礦物質,具有輕微中和胃酸的作用,胃酸分泌不足的人空腹吃鈣片較容易引起胃部不適,這時可以改為飯後吃。

如何保存保健食品

一般的膠囊、錠狀、粉狀的保健食品,通常只需要置於常溫、陰涼乾燥、避免陽光直射的地方即可,不用放冰箱,除非某些產品有特別標榜需要放冰箱的才放入冰箱保存。軟膠囊類的營養品,只要開封後盡快吃完,通常也可以放在室溫,除非家裡的室內溫度或濕度較高才會建議放入冰箱。但Donna提醒,營養品一旦從冰箱拿出來後要盡快食用,避免水氣與溫差加速產品變質。而液體的保健食品若有經過殺菌處理,未開封時可以在常溫保存,但開封後就必須放入冰箱,因其水活性高容易滋生細菌。

保健食品開封可以放多久?

許多人以為開封後可以放到保存期限的最後一天,但事實上「保存期限」的意思是指在「未開封」的情況下可以存放的日期。由於台灣四季溫差大且環境潮濕,營養品開封後建議2至3個月內盡快食用完畢,避免受潮造成變質。

示意圖/Pexels

營養師的叮嚀

Donna再次強調,保健食品是屬於食品不是藥品,主要用於彌補飲食當中攝取不足的部分,通常要連續補充3至6個月才能發會較好的保健作用。因此呼籲民眾平日里應確保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能因為有補充保健食品就忽略維持健康最基本的條件。

再者,保健食品並不是劑量越高就越好,必須依照身體的需求來補充適當的劑量。若身體沒有缺乏營養素,過量補充不僅沒效,還有可能會出現反效果;但當身體已經出現較明顯的缺乏症狀,或有特殊需求時,才會建議選擇高劑量的營養品,建議大家諮詢專業的營養師或醫師來評估。

最後Donna提醒,每個人都有個體化差異,隔壁王太太吃某個保健食品覺得很好那也不代表你適合,吃對自己需要的保健食品才會有用,且對症給營養也才會有用。
 

本文經 陳怡錞營養師 部落格《Donna治本保健營養專家》授權報導

延伸閱讀:
吃糖像吸毒!甜食越吃越停不下來竟是「這個原因」
同款食物醃製後竟差「鈉」麽多! 身體警報:口渴、想喝甜、吃更多太鹹讓體重放飛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荷包又縮水! 超商含奶咖啡調漲

荷包又縮水! 超商含奶咖啡調漲

因受鮮奶漲價影響,包括統一、全家、萊爾富等超商都首次調漲現煮咖啡價格,卡布奇諾及拿鐵等含鮮奶類飲品均調漲5元,OK超商最快5日決定漲幅。

2011年10月05日 08:00

預防新冠肺炎,如果可以選擇您想打哪一款疫苗?

預防新冠肺炎,如果可以選擇您想打哪一款疫苗?

高凌風與金友莊的婚姻問題好不容易暫時告平息,但涉嫌介入2人之間的「眼鏡男」張志堅又有新話題。《壹週刊》5日報導,他的百富集團向藥廠購買管制感冒藥,再轉賣給販毒集團牟利。

2011年10月05日 10:45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打造AED救命地圖!公私協力推動公民行動「讓圖資精準化」

打造AED救命地圖!公私協力推動公民行動「讓圖資精準化」

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搶救心臟驟停患者,可降低到院前死亡率,讓民眾及時找到AED是一大關鍵。厚生會全⺠急救委員會、愛陌生協會、開放文化基金會與實現會社共同推動「Taiwan AED Google Map 全民建置行動」,提升查找的精確性與方便性,讓每一台救命設備就能發揮最大價值,進而多挽救一條寶貴的生命。

2025年10月31日 19:06

歷經2次流產!孕婦堅持生下「內臟外露」寶寶 醫連夜開刀救命

歷經2次流產!孕婦堅持生下「內臟外露」寶寶 醫連夜開刀救命

大陸杭州一名34歲盧姓女子(化名)婚後歷經2次流產,今年初終於又懷上期待已久的孩子,但懷孕12週產檢時,超音波顯示胎兒大部分肝臟位於腹腔外,被診斷為「巨大型臍膨出」,讓她一度陷入絕望。所幸在盧女生下寶寶,由醫護團隊連夜搶救照顧,女嬰成功康復活下來。

2025年10月31日 18:38

50歲後…快不一定好! 研究:慢速健走燃脂更勝快走

50歲後…快不一定好! 研究:慢速健走燃脂更勝快走

你不必走得很快,也能達到「顯著」的燃脂效果。許多人以為,只有高強度運動才能燃燒脂肪、減輕體重。但一項針對50歲以上女性的最新研究顯示,在健走方面,情況並非如此。

2025年10月31日 14:55

感染性主動脈瘤20年增3倍!長庚研究:開刀手術存活率優於支架

感染性主動脈瘤20年增3倍!長庚研究:開刀手術存活率優於支架

主動脈疾病研究有新進展!台灣健保自從2010年給付血管內微創支架修補之後逐漸普及,並取代傳統開放手術成為臨床常見選擇,不過,林口長庚醫院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對於感染性原發性主動脈瘤治療,開放手術雖然初期風險略高,但長期存活率明顯優於支架手術。研究也顯示台灣的感染性主動脈瘤發生率逐年增加,過去20年來患者增加約三倍。

2025年10月31日 14:36

他傷口潰爛10多年「靜脈瓣膜閉鎖不全」作祟 6症狀當心

他傷口潰爛10多年「靜脈瓣膜閉鎖不全」作祟 6症狀當心

61歲賴姓男子腳踝傷口潰爛10多年無法癒合,輾轉於各家外科診所治療,洗澡時必須以塑膠袋將整個小腿包起來,以防水分進入造成潰爛惡化,數月前因為傷口擴大至巴掌大小,治療2個月仍無好轉,醫師懷疑與靜脈曲張有關,建議轉診至心臟外科求診,最後才確認是「靜脈瓣膜嚴重閉鎖不全」引起。

2025年10月31日 11:56

坣娜肺腺癌病逝!「8症狀」常被誤認感冒 醫:確診超過7成末期

坣娜肺腺癌病逝!「8症狀」常被誤認感冒 醫:確診超過7成末期

歌手坣娜死訊震驚演藝圈,老公今日證實她是肺腺癌離世。醫師指出,肺腺癌早期徵兆常被誤認為感冒,等到確診超過7成已是末期,要留意一旦出現「咳嗽持續2周以上、有氣喘、胸痛、背痛、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咳血」等症狀,要盡快就醫檢查。

2025年10月31日 11:2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