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無糖茶越喝越胖? 營養師破解喝茶陷阱

▲▼示意圖,冬天,熱飲,熱茶,薑茶,巧克力,熱可可,保暖,養生,咖啡,上班族,身體,溫暖,飲料,茶(示意圖/123RF)
▲喝茶也要注意「代償效應」。(示意圖/123RF)

文/健康醫療網 鄭宜芬

「為麼喝了無糖茶還是變胖?」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擾?營養師李芷薇提醒,有的民眾會有「代償效應」,覺得自己已經喝無糖茶有助於減肥,可以「心安理得」吃下更多零食,最終反而導致攝取更多的熱量,而引起肥胖。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喝含糖飲料的人對於熱量攝取會有所節制,反而喝無糖飲料的人沒節制飲食,導致越減肥越胖。

茶具有去油解膩、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消化之效。茶裡的多酚有助於預防老化和慢性疾病。而且根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綠茶和紅茶還有降低血壓的效果,益處多多。

陷阱1 喝無糖茶為何越喝越胖?

但有民眾疑惑,為何喝了無糖茶仍然變胖?李芷薇提醒,這是所謂的「代償效應」,根據國際研究顯示,民眾喝下含糖飲料後,想要再吃點心時會有所顧忌;反而喝了無糖茶、無糖可樂的民眾,會鬆懈大吃零食餅乾,反而導致變胖。

陷阱2 吃炸雞排再喝茶有用嗎? 

若是吃了炸雞排或蛋糕,再喝無糖茶有助減肥嗎?其實,茶類雖然可以幫助去油解膩,但無法阻止腸胃吸收雞排的油脂,民眾若擔心變胖,少吃一點高熱量食物會比較有用。

陷阱3 喝無糖奶精茶「就像喝油」

至於喝無糖奶茶會胖嗎?李芷薇說明,從營養師的角度考量,「無糖鮮奶茶」是不錯的選擇,雖然茶裡面的咖啡因會影響牛奶裡鈣成分的吸收程度,但至少仍有攝取到一點鈣,可以幫助肌肉與神經放鬆,對於體重的控制也有一定的幫助。不過,喝「無糖奶精茶」則會變胖,她提醒:「奶精油脂含量高,所以喝奶精奶茶就像是在喝油。」

陷阱4 酸味檸檬紅茶含糖量更高

李芷薇補充,另一個小陷阱就是「檸檬紅茶」,有的茶會加檸檬,喝起來清爽酸甜,讓人以為沒有加那麼多糖,其實反而糖更多,因為要蓋掉檸檬過酸的口味,因此建議民眾喝飲料前先確認糖含量,不能光靠嘴巴感受。

當然,無論是哪種奶茶,一但加料熱量也會飆漲,想減肥的民眾務必當心熱量陷阱。

戒掉含糖飲料3訣竅:

1自己泡茶、培養喝無糖茶的習慣。

2將精緻糖改為果寡醣。果寡醣是一種帶有甜味的膳食纖維,不會變成熱量且能幫助好菌生長。

3注意市售手搖飲的總糖量。

【延伸閱讀】
過年熬夜打麻將眼睛超乾! 中醫三茶飲助改善
冬至吃湯圓易消化不良 2招配1茶飲防脹氣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沒罵過人的暖男劉燦宏,行醫初心來自與母親的深情陪伴。他表示,兒時看媽媽因病坐上輪椅,國中便立志當醫師,希望能親手讓媽媽康復,雖然後來知道母親的病無法治癒,仍選擇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盼用專業幫助更多像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病人,盡量讓他們能站起來,可以更踏實過日子。

2025年07月27日 09:24

開學前孩子體重狂飆!研究揭睡太少垃圾食物吃更多 醫4招調作息

開學前孩子體重狂飆!研究揭睡太少垃圾食物吃更多 醫4招調作息

即將要開學了,放假期間不少孩子因為晚睡晚起、三餐不規律,甚至零食攝取增加,國際研究顯示,孩童平日睡眠減少48分鐘,垃圾食物吃更多。醫師示警,若這些習慣延續到開學,不僅影響專注力與情緒表現,還可能導致血糖波動與代謝異常,提醒家長可以從4面向來協助孩子收心、調整作息。

2025年08月23日 18:18

今迎「處暑」易腸胃不適、倦怠乏力 中醫曝4養生方式

今迎「處暑」易腸胃不適、倦怠乏力 中醫曝4養生方式

今天是24節氣中的「處暑」,標誌著由盛夏向初秋過渡的時節。白天仍有餘熱,日夜溫差漸大,濕熱與初秋涼氣交替,極易使人體出現調節不及的反應。中醫師指出,處暑常見消化不良、倦怠乏力、呼吸道不適等問題,提醒民眾可以透過穴道、中藥茶飲、藥浴調理等方式養生,減少季節交替的身體不適。

2025年08月23日 17:24

林口長庚開「月薪65萬」招病理科醫 院長低調證實人力荒

林口長庚開「月薪65萬」招病理科醫 院長低調證實人力荒

林口長庚徵才訊息招募病理科醫師,開出「月薪65萬」高薪引發討論,另一方面也顯示病理科出現人力荒的問題。林口長庚總院長陳建宗受訪證實此事,主要是因為醫學中心工作事務繁忙,部分病理科醫師想做單純醫療工作,而不太願意留在醫院。目前已經透過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希望招募到最佳人才。

2025年08月23日 15:34

今年夏天已1718人熱傷害就醫 注意3症狀「室內也有風險」

今年夏天已1718人熱傷害就醫 注意3症狀「室內也有風險」

近來天氣炎熱,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今年夏天從6月至今因為熱傷害就醫已達1718人。國民健康署特別發布提醒慎防熱傷害,如果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等症狀,請儘快離開高溫環境,休息並補充水分,設法降溫。而室內並非沒有風險,尤其長輩若在家不出門也要保持涼爽、勤補水分。

2025年08月23日 12:23

熱傷害會致命 醫示警「5大徵兆」:別等到口渴才喝水

熱傷害會致命 醫示警「5大徵兆」:別等到口渴才喝水

夏天是戶外活動旺季,但可要小心熱傷害風險!醫師指出,身體在高溫環境下,散熱機制容易超負荷,若忽略補水、防曬與休息,可能從輕微不適迅速惡化成中暑,甚至會危及生命,一定要留意4大守則避免熱傷害,另也要注意「頭暈、心悸、噁心、肌肉痙攣、極度口渴」等4大徵兆。

2025年08月23日 11:26

雙和急診事件後「貼公告需主管同意」 工會批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雙和急診事件後「貼公告需主管同意」 工會批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雙和醫院上週有急診醫師張貼「急診目前護病比1:13,若不耐久可以到附近其他急診就醫」引發熱議,也讓衛福部長邱泰源喊會馬上去了解。網路上再傳出該院貼出公告「即日起禁止張貼未經主管審查通過之任何形式公告」,遭諷刺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則批評「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2025年08月23日 11:00

紅殼蛋較營養? 日專家破解「蛋殼、蛋黃」顏色迷思

紅殼蛋較營養? 日專家破解「蛋殼、蛋黃」顏色迷思

紅殼蛋和白殼蛋的營養價值真的不同嗎?對此,日媒也援引專家的說法指出,紅殼蛋與白殼蛋在營養上並無差異,差別僅來自雞的品種與飼料種類,蛋黃顏色深淺也只是受飼料影響,與維生素或蛋白質含量無關。雞蛋本身是優秀的蛋白質與營養來源,選購時不必迷信蛋殼或蛋黃的顏色。

2025年08月23日 10:35

棉花棒分兩種「醫用」為醫材 國外攜入郵寄規範一次看

棉花棒分兩種「醫用」為醫材 國外攜入郵寄規範一次看

台南有民眾在淘寶上購買棉花棒遭地檢署裁罰引發熱議。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3)日表示,棉花棒可分為2種,一般用於身體清潔的棉花棒不屬用醫療器材,另塗佈藥品或吸收傷口分泌物「醫用棉棒」則屬於醫材,需要符合法規,國外購入自用免申報不得超出200支,超出該數量則需提出專案申請,也呼籲民眾不要隨便網購來源不明的醫療器材,以免誤觸法規。

2025年08月23日 10:2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