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率第1名癌症!「直腸癌vs.大腸癌」症狀差在這 醫:復發率高

 

圖、文/常春月刊

 

大腸癌直腸癌 台灣發生率第一名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大腸一般分為四個部分,由盲腸、結腸(可分升、橫、降、乙狀結腸)、直腸、肛門所組成。大腸(盲腸及結腸)發生的癌症統稱大腸癌或結腸癌。

直腸則是乙狀結腸以下、肛門以上的一小段腸道,長度約12~15公分,腫瘤若長在肛門往上15公分內的距離,就稱為直腸癌。大腸癌發生位置及機率大約為40%發生於近端結腸;60%發生在遠端結腸及直腸。

 
大腸癌、直腸癌 兩者有何差異?

 

大腸直腸癌的最大差異在於症狀的表現,大腸癌症狀較不明顯,會有疲憊、排便習慣改變、慢性貧血、新發生的便秘或腹瀉、大便形狀改變、腹痛等症狀;直腸癌因發生位置靠近肛門處,感受會較明顯,可能會有排便急迫感、裡急後重感、排便時會帶血或黏液、排便不完全感等症狀。

此外,直腸的生理構造與大腸不同,所以直腸長了腫瘤時,即使經過完整治療,它在局部復發的機率比結腸癌高,所以治療時除了要顧及肛門功能的保留,更要兼顧降低局部復發的機率。

 

大腸息肉 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大腸癌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大腸癌主要由腺瘤瘜肉癌化造成,大腸息肉的發生率為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50歲時盛行率是20%至30%,70歲為50%以上。

 

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提醒,50歲以上為好發族群,建議每1~2年可做一次大便潛血檢查及每2~5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大腸癌家族史、肥胖、少運動、抽菸、不良飲食習慣者,建議更應定期自主安排無痛腸胃鏡健康檢查。

 

 

大腸直腸癌愈早發現存活率愈高 預後回檢追蹤勿鬆懈

 

罹患大腸直腸癌存活的關鍵在於發現的期別,零期的大腸直腸癌治癒率可達近100%,第一期在術後的五年存活率也可高達90~95%,第二、三期分別為80%及65%,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則大幅降低約為10%~20%。

 

另,除了零期癌細胞不會轉移外,第一至四期患者即使經過腫瘤切除手術,都有復發的可能;以第二期及第三期患者來說,復發期約在2~3年,因此手術後的前2年一定要做到定期密切追蹤,約每3個月就要回檢追蹤,接下來的2年也不能鬆懈,仍要持續回檢追蹤,直到術後的第5年,若回檢狀況無異常,其復發機率可大幅降低。

 

延伸閱讀:

·大腸癌「常見7大特徵」!腹痛、多屁秒中 罹癌友公認「做1事」最靠譜
·飲食養生、不吃燒烤油炸、不菸酒...大腸息肉切除又長! 醫揪「6個大腸息肉最愛體質」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北醫邱仲峯爆緋聞下台!新院長人選出爐 心臟內科專家施俊明出任

北醫邱仲峯爆緋聞下台!新院長人選出爐 心臟內科專家施俊明出任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前院長邱仲峯爆出疑似婚外情緋聞事件,21日請辭院長職務,10天後北醫附醫火速推出新任院長人選,由臺北醫學大學管理發展中心主任施俊明接任第14任院長。施俊明表示,未來亦將持續堅守大學附設醫院於臨床、教學、研究的三大任務,以此為基石精進醫療品質,提升醫療服務,帶領北醫附醫挑戰醫學中心評鑑,迎向全新里程碑。

2023年03月31日 11:50

最多省5337元!國保補助明上路 268萬人受惠「這天前未繳」恢復原價

最多省5337元!國保補助明上路 268萬人受惠「這天前未繳」恢復原價

為提升國民年金即時繳費率,行政院《疫後特別條例》編列70元預算,自112年4月起至12月止補助民眾50%自付金額,一般被保險人每月繳納金額從1186年降至593元,每人最多補助9個月共5337元。社保司提醒,268萬名受益者最晚於114年10月31日以前繳納,否則將喪失補助資格。

2023年03月31日 11:49

買雞蛋「3動作沒做好」!恐1病菌中毒 他爆親身經歷:脫水8公斤

買雞蛋「3動作沒做好」!恐1病菌中毒 他爆親身經歷:脫水8公斤

為解決國內雞蛋短缺,農委專案開放10國雞蛋進口,3月29日起陸續於各大通路上架開賣,不過,毒理專家招名威特別提醒,無論是什麼樣的雞蛋都要特別留意,「外殼」若沒有清洗乾淨,很容易引發沙門氏菌中毒,而這樣的食物中毒他個人親身經歷過「真的非常痛苦…」,更強調有3個NG動作就可能會讓你吃下沙門氏菌。

2023年03月31日 10:24

腸病毒疫情緩升!醫示警「重症致死率25%」 連假出遊必做1件事

腸病毒疫情緩升!醫示警「重症致死率25%」 連假出遊必做1件事

新冠疫情趨緩,但社區腸病毒疫情卻緩緩上升。醫師提醒,兒童節連續假期即將到來,出遊時除需特別注意外食風險與飲食衛生,也要勤洗手做好防範措施。由於腸病毒重症致死率達10~25%,若發現小孩有食慾精神活力下降、叫不醒等症狀,就要緊急送醫,以免發生憾事。

2023年03月31日 07:01

挑食可能是「食物恐新症」 醫曝常見年齡:恐增患慢性病風險

挑食可能是「食物恐新症」 醫曝常見年齡:恐增患慢性病風險

孩子的營養攝取是多數家長育兒的難題之一,憂心孩子因為「不敢吃」而導致營養不均衡。醫師指出,其實有時候孩子的偏挑食是因為對「未曾接觸過」的食物產生牴觸心理,也就是所謂的「食物恐新症」,該症常見於2歲至6歲的兒童,由於逐漸發展的自主意識,讓孩子們對於喜惡開始有所分別。

2023年03月31日 06:05

37歲男每天早餐吃三明治「健檢發現胃炎」 醫示警:增加胃癌機率

37歲男每天早餐吃三明治「健檢發現胃炎」 醫示警:增加胃癌機率

許多人習慣吃三明治當早餐,沒想到這個習慣恐增加罹癌風險。一名旅居歐洲的37歲男子,早餐常吃夾火腿、培根或煙燻鮭魚的三明治,結果回台灣健檢發現胃炎。對此醫師便提醒,愛吃4種食物都可能提高胃癌機率。

2023年03月31日 01:03

攝護腺肥大尿滯留! 醫幫他「尿道裝支架」恢復自主排尿

攝護腺肥大尿滯留! 醫幫他「尿道裝支架」恢復自主排尿

93歲張先生有多年攝護腺肥大病史,經常因尿滯留反覆進出醫院,每次均可導出1000c.c.以上尿液。由於日常都由看護協助導尿,回診時都一再詢問是否有其他治療方式,以免外籍看護離台無從排尿,所幸經過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放置攝護腺支架,術後排尿恢復順暢,不需定時導尿。

2023年03月31日 00:03

肝臟過勞4跡象!醫:粉刺變多「別以為回春了」

肝臟過勞4跡象!醫:粉刺變多「別以為回春了」

肝臟因內部幾乎沒有神經、不會有痛覺,因有「沉默器官」之稱。聯新國際醫院副院長賈蔚指出,當人體出現「4個異常訊號」代表你的肝臟過勞了,其中包括粉刺變多;指甲容易斷裂、有縱紋、容易發白;手掌會充血紅紅的;傷口不容易癒合、容易化膿,若有上述症狀要留意了。

2023年03月30日 22:04

男生是女生的2倍!醫揭「兒童尿床常見8原因」:和遺傳也有關

男生是女生的2倍!醫揭「兒童尿床常見8原因」:和遺傳也有關

尿床是兒科門診常見求診問題。醫師表示,孩子夜間膀胱控制訓練通常需要更長時間,預計要到孩子5至7歲時才會較為成熟,臨床常見兒童尿床除了和膀胱發育成熟較慢有關之外,家族遺傳、嚴重便秘和潛在疾病等8原因也是可能因素。

2023年03月30日 21:30

男友床上幫愛撫 妹子下面「狂飄蒜味」尷尬!最美博士解答了

男友床上幫愛撫 妹子下面「狂飄蒜味」尷尬!最美博士解答了

和另一半親密之前,多數人都會避免吃到味道重的食物。但一名女網友抱怨,只要自己那陣子有吃蒜頭,下體分泌物就一定會飄出一股蒜味,每次男友用手幫她服務的時候,都可以聞到味道,讓她覺得很尷尬。文章曝光後,不少人也分享類似經驗,直呼「我也是!味道都會多留2天!」

2023年03月30日 20:2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