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種人」最容易得糖尿病!專家示警6前兆 脖子黑黑小心了

專家示警「這8種人」最易得糖尿病!前期6症狀曝   脖子黑黑洗不掉小心了

圖、文/常春月刊

台灣人糖尿病前期比你想像的還多非常多!在台灣18歲以上每4人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值100-125mg/dL(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而糖尿病前期其實是可以逆轉的!

糖尿病前期6症狀 多數表現不明顯

營養師程涵宇指出,糖尿病前期為空腹血糖值 100~125mg/dL、糖化血色素HbA1c 5.7~6.4% (可反映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狀況)、口服葡萄耐受試驗 140~199mg/dL。

此外,也容易出現疲勞、容易飢餓、口渴、頻尿、視線模糊,以及黑棘皮症。黑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是黑色素沈澱引起的皮膚異常,其中又以皮膚皺摺處最常發生,像是頸部、腋下與大腿內側。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的人症表現不夠明顯,因此建議抽血診斷。

專家示警「這8種人」最易得糖尿病!前期6症狀曝   脖子黑黑洗不掉小心了

8大危險因素 肥胖是大魔王

程涵宇列出糖尿病8大危險因素:

1、最強危險因素-肥胖
直接導致胰島素代謝異常!過重、肥胖、體脂高,直接就是罹患糖尿病風險大增大魔王。

2、久坐不動-慢性發炎
更容易有肥胖問題,造成身體慢性的發炎狀態,胰島素敏感性也變差。

3、高油、高醣飲食-促進身體發炎反應
升高血糖血脂,造成身體大發炎狀態擾亂代謝。

4、含糖飲料-增加糖尿病風險
含糖飲料與糖尿病發展有關,同時還可能吃進更多熱量,導致肥胖造成糖尿病。

5、腸道菌失調-代謝紊亂
腸道菌調節免疫系統和身體發炎狀況,維持人體正常代謝!當菌叢失調腸道屏障改變會導致代謝混亂。

專家示警「這8種人」最易得糖尿病!前期6症狀曝   脖子黑黑洗不掉小心了

6、父或母有糖尿病,小孩得糖尿病機率40%
糖尿病與遺傳易感性有關係,但非常多的研究證據發現,可以透過健康飲食、正常體重、運動來改善。

7、妊娠糖尿病史
懷孕時曾有妊娠糖尿病,在產後5~10年內會有40~60%的機率發展成糖尿病。

8、多囊卵巢綜合徵史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生殖內分泌性疾病。約有40%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人在診斷的同時就合併有肥胖問題,發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增加。

專家示警「這8種人」最易得糖尿病!前期6症狀曝   脖子黑黑洗不掉小心了

若要逆轉前期糖尿病,程涵宇建議,這樣做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1、 減重幫助恢復正常代謝
直接逆轉初期糖尿病同時有助於血糖控制,甚至是已經是糖尿病的人(過去 6 年內被診斷患有 2 型糖尿病),原先是過重/肥胖,透過減重就可以讓HbA1c<6.5%。

2、每天運動30分鐘減脂、抗發炎
改善血糖及胰島素敏感性。

3、足夠膳食纖維控糖改善腸道菌平衡
15g~35g膳食纖維,降低空腹血糖、HbA1c、血脂、體重和身體發炎反應。

延伸閱讀:

·星雲大師晚年糖尿病纏身! 營養師示警:不是少吃甜就沒事,許多人都忽略「1元凶」
·防糖尿病、控血糖!研究認證「10種食物」跟著吃就對了 早餐要吃蛋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9大風險因子決定胰臟癌生死 醫:無症狀確診逾7成還有機會開刀

9大風險因子決定胰臟癌生死 醫:無症狀確診逾7成還有機會開刀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患者長期存活情形不佳,對此醫師說,早期辨識9大風險因子是關鍵,尤其是4項與個人型態有關的危險特徵,包括年齡超過60歲、長期抽菸、長期喝酒與肥胖,符合者更應積極篩檢,只要能在無症狀時經篩檢確診,超過7成都還能開刀治療。

2025年11月27日 16:28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苗栗一名25歲陳先生去年因嚴重車禍導致全臉骨折,雖經手術成功「拼回」臉龐,卻留下看東西一個變兩個的「複視」後遺症。這不僅讓他下樓梯時容易踩空,連玩手機遊戲都無法數算金幣,嚴重影響生活;經台中榮總跨科團隊接力治療,最終透過眼外肌手術,才成功讓他擺脫疊影地獄,重獲清晰視界。

2025年11月27日 16:25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近期天氣開始轉涼,不少人早上起來會感覺膝蓋有點卡卡緊緊的,醫師指出,不只是膝蓋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尾椎、腰椎、手指、髖關節,都有可能出現關節發炎和退化的情況,尤其是「超過65歲以上的年長者、進入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工作需要搬重物和長時間久坐久站、關節曾受過嚴重傷害」都是關節退化高風險群。

2025年11月27日 15:30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苗栗縣65歲黃姓老翁,長期飽受便秘所苦,每天都服用強力軟便劑,甚至每隔2~3天就自行灌腸,日前甚至改用更長的管子,把瀉藥送入直腸深處灌腸,沒想到竟突然引發劇痛,緊急送至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後赫然發現,在直腸上端處有一個巨大的破洞,糞水隨著破洞流進腹腔,引發嚴重的腹膜炎,幸好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2025年11月27日 15:04

男關節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男關節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膝關節疼痛竟是「結核菌」引起!74歲賴先生長期左膝腫痛,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檢查抽取關節液發現非典型細菌感染,安排住院並多科會診,結果竟是「肺外結核感染」引起的骨結核病變。醫師指出,結核菌感染膝關節案例較為少見,因結核菌多半侵犯肺部,侵犯膝關節或脊椎的比例不到一成。

2025年11月27日 14:44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近年,台灣社會晚婚、晚育已成常態,然而高齡生育帶來的不僅是生理條件的下降,也讓愈來愈多夫妻選擇求助於人工生殖療程。但這條「求子之路」常伴隨龐大壓力與不確定性,讓不少夫妻身心俱疲,甚至在療程途中萌生放棄念頭。

2025年11月27日 14:02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高風險手術的醫美診所接受評鑑,但仍有待與醫界團體協商凝聚共識。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27)日強調,評鑑的目的是為了患者好,為病人的安全跟醫療品質,「只要做得好,就不必害怕評鑑」。

2025年11月27日 13:20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日受訪表示贊同,台大醫院每年都會收到3~4個因為做醫美導致患者變成植物人甚至致死的個案,衛福部嚴管才是正本清源。PGY訓練才能讓醫師具備完整訓練與臨床實習,如果僅剩下技術面「其實就是去做工人」。

2025年11月27日 12:3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