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後「更易罹1疾病」!醫示警:死亡率不輸乳癌

圖、文/常春月刊

一位45歲婦女過去無內科疾病,且常和親友出門旅遊,生活過得舒適自在;但最近幾個月,身體突然常感不適,症狀包含全身痠痛、半夜難入眠、情緒不穩易發怒,甚至開始覺得憂鬱,加上身體常有熱潮紅、盜汗、心悸、頻尿和尿道燒灼等現象,就連與先生行房,私密處都極度不舒服,諸多情形導致她無法正常上班。進而輾轉於精神科、復健科、中醫科跟內科看診,但症狀皆改善不大,最後在婦產科檢查下,確診為婦女患者常見的更年期症狀。

更年期症狀 嚴重影響生活作息

安南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昱任表示,研究統計有8成婦女年齡40歲後,會逐漸出現更年期症狀,原因為受雌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影響,連帶可能產生熱潮紅、盜汗、陰道乾澀、骨骼痠痛、失眠、心情低落及易怒等情形,其中又以潮熱、盜汗及心悸最為常見,嚴重者恐影響正常生活作息。

更年期後「罹1疾病」風險狂飆!死亡率不輸乳癌  醫勸「飲食3多1少」救健康

更年期後骨鬆機率高 務必檢查評估風險

除上述常見的更年期症狀外,陳昱任提及「骨質疏鬆」亦不容輕忽。研究顯示,每2個停經婦女,就有接近1個罹患骨質疏鬆症。他進一步解釋原因,主要因為停經荷爾蒙影響,加快了骨質流失速度,故建議更年期前後的女性朋友,可提前讓專業醫師進行骨折風險評估,必要時再施行骨質密度檢查。

骨折死亡率不亞於乳癌 補充鈣質莫輕忽

陳昱任強調,若確診為骨質疏鬆症,需要早期藥物介入治療,如置之不理,日後一旦演變成骨質疏鬆性骨折,死亡率跟乳癌第三期患者不相上下,甚至有可能一跌不起,千萬不可等閒視之。

至於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他認為平時就應多攝取骨骼健康所需的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比如乳品類、高鈣豆製品與深綠色蔬菜等,並留意不食用咖啡因過量的食物,且需適度做負重運動,最重要的是生活作息要正常。

更年期後「罹1疾病」風險狂飆!死亡率不輸乳癌  醫勸「飲食3多1少」救健康

補充賀爾蒙 當心副作用

此外,根據目前最新研究顯示,如要補充賀爾蒙,最好優先考慮天然賀爾蒙治療,才能將副作用減至最低,達到最安全治療目標。陳昱任醫師表示,如醫師評估不適合使用雌性賀爾蒙,比如乳癌、中風或血管栓塞患者,醫學上仍有其他非賀爾蒙藥物可幫助改善症狀,無須過度擔心。

延伸閱讀:
·常頭暈、腰痠背痛恐是更年期來了!「最多人有的6大症狀」曝 這樣改善很有用
·「身體外觀2跡象」恐有骨鬆! 專家曝「鈣質流失元兇」:不愛曬太陽、運動慘中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收出養媒合新制上路!評估回歸政府 機構違規停辦1年

收出養媒合新制上路!評估回歸政府 機構違規停辦1年

北市劉姓保母姊妹虐死1歲男童「剴剴」案,引發關注。衛福部推動收出養媒合修法,機構進行收養媒合,出養評估回歸政府,只要違規機構限期未改善最高罰新台幣15萬元,嚴重者可停辦1年,新制已在7月10日上路。

2025年07月13日 18:57

沒來由的莫名「emo」 精神科醫分析4大背後原因

沒來由的莫名「emo」 精神科醫分析4大背後原因

「emo」是現在很流行的用語,代表憂鬱、焦慮、煩躁等情緒。精神科醫師指出,常聽到很多人說自己莫名emo,其實常見4大原因,包括「壓力累積、自我期望過高、社交媒體影響、生理因素」,建議可放慢步調、透過運動、接觸大自然,甚至尋求專業幫助,來幫助自己走出「emo」情緒。

2025年07月13日 17:18

熱菜冰了不會壞!營養師曝「5大冰箱食安迷思」

熱菜冰了不會壞!營養師曝「5大冰箱食安迷思」

冰箱是家裡不可或缺的大型電器,但從以前到現在總是流傳著很多關於冰箱放置食物的迷思,包括「熱的東西放冰箱會壞掉、雞蛋和牛奶不能放冰箱門」等等。對此,營養師一一破除家庭常見「5大冰箱食安迷思」。

2025年07月13日 16:06

接種RSV疫苗母嬰都獲益 醫:懷孕28-36週施打是最佳策略

接種RSV疫苗母嬰都獲益 醫:懷孕28-36週施打是最佳策略

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是一種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的病毒,常造成嬰幼兒呼吸道重症和死亡。母親在懷孕28至36週時接種疫苗是有效預防新生兒感染的策略,母親的抗體能為新生兒提供初期的免疫保護,降低重症住院風險。也就是保護新生兒從出生一直到6個月,都有保護力。

2025年07月13日 14:44

頭頸癌患找回「食在幸福」 語療師親授吞嚥肌訓練法

頭頸癌患找回「食在幸福」 語療師親授吞嚥肌訓練法

「喉嚨像卡了一顆球,喝水也會嗆到?」這可能不是單純的老化或口乾,而是吞嚥障礙在作怪!門諾醫院癌症資源中心與陽光基金會合辦「頭頸癌病友回娘家」活動,邀請病友一同關心自己的吞嚥功能,並由門諾醫院語言治療師張嚴云以淺顯又趣味的方式,深入解說吞嚥困難的原因與改善之道。

2025年07月13日 12:39

天熱「尿路結石」患者增!醫示警「6症狀」快就醫

天熱「尿路結石」患者增!醫示警「6症狀」快就醫

近期天氣炎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林嘉緯指出,急診及門診尿路結石的患者皆有明顯增加,若有「腰痠腰痛、血尿、尿急、頻尿、排尿困難、尿滯留」等,都建議至泌尿科門診就診尋求專業檢查、建議及治療。

2025年07月13日 12:00

年紀輕輕鼾聲如雷!小心健康殺手 醫:呼吸中止症嚴重可能猝死

年紀輕輕鼾聲如雷!小心健康殺手 醫:呼吸中止症嚴重可能猝死

近日一名年僅30多歲的公務員因為「吵到太太無法入眠」,經花蓮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陳柏呈醫師檢查後,發現他罹患了「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Obstructive Sleep Apnea)。打呼不僅影響身邊的人,也是身體在求救的訊號,呼吸中止造成的缺氧,是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甚至失智等慢性病的重要病源,及早找到原因就可及早重拾神清氣爽的健康生活!

2025年07月13日 11:07

「咀嚼」有益健康!醫揭「8大好處」:預防肥胖還防癌

「咀嚼」有益健康!醫揭「8大好處」:預防肥胖還防癌

炎炎夏日容易因吃不下而忽略正餐進食,但醫師提醒,「適度咀嚼」是有益處的,包括「預防肥胖、培養味覺、改善發音、活躍腦功能、預防蛀牙、預防癌症、舒適腸胃、增加體力」,現代食物通常質地柔軟易於食用,導致現代人咀嚼的頻率減少以及咀嚼能力下降的隱憂,尤其幼童正值生長發育時期,建議要適度咀嚼。對健康大有助益。

2025年07月13日 10:1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