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人類進化求生存的神祕機制 竟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早餐、美食、食物、用餐、168、減肥、減重、家庭、吃飯。(圖/123RF)
▲人類求生存最重要的就是要確保足夠的食物、水和空氣。(示意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人類求生存最重要的就是要確保足夠的食物、水和空氣。綜觀人類歷史上,常常會有荒年出現,造成餓殍遍野,令人鼻酸。科學界最新研究驚奇的發現,人類為求能夠捱過飢荒,在自然進化過程中,腦部出現了一種適應性的反應機制,可以有利於人類在饑荒時期存活下去,而這套存活機制是由腦部開始自行製造果糖來啟動的,神奇吧!

和腦內作為即時能量來源的葡萄糖不同,當果糖在腦內自行生產時,首先會從腦部發出指令,鼓勵覓食行為,以便增加食物和水的攝入(開源),同時啟動節能裝置,降低基礎代謝率(節流),並加強脂肪和肝醣的儲存(儲蓄),以便確保大腦能有葡萄糖的持續供應,才不會大腦當機而死亡。這種因為人類進化而產生的生存機制,相當令科學界驚奇,尤其是大腦重量僅佔全身的2%,卻需要使用到全天總熱量需求的20%,相當耗能。可是任誰也萬萬沒有想到,竟然這種在饑荒時期的生存機制(優點),換成了在今日富裕且飲食不當的生活下,卻變成了阿茲海默症產生的可能原因(缺點),且用它來解釋許多早期失智症的特徵時,也相當合理,包括腦葡萄糖代謝減退,粒腺體功能障礙和神經炎症。換句話說,科學界認為阿茲海默症很有可能是人類飲食不當,進而對進化的生存機制過度開啟的惡性結果。

▲早餐、美食、食物、用餐、168、減肥、減重、家庭、吃飯。(圖/123RF)
▲許多食物除了熱量外,還具有影響體內生理作用的能力。(示意圖/123RF)

在這方面研究相當出色的學者,首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院的強森醫生/教授(Richard Johnson),也因此,國際知名期刊《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遂邀請其撰寫一篇重量級的回顧論文,並已於2023年2月13日刊登出來,筆者特摘錄其中要點,與讀者分享醫學新知的喜悅。

阿茲海默症目前是美國第六大死因,其特徵是認知能力下降和腦萎縮,同時發現有神經元中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和tau蛋白聚集(神經元纖維纏結)。雖然醫學界努力減少β澱粉樣蛋白和/或tau蛋白聚集的治療手段,出現了一絲絲的希望,但通常臨床試驗結果都不如想像的那樣成功,顯而易見的,驅動疾病背後的真正原因,可能另外有其它的因素。現階段的目標指向了 --- 由於人類生活飲食不當,進而破壞了腦部依賴果糖的人類進化覓食機制,才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發生的元兇,而破壞了此生存機制也會因此增加代謝症候群、肥胖、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發生率,不容小觑。

▲▼示意圖,老人,年長,高齡,健康,運動,陪伴,生病,保健,醫療,照顧,疾病(示意圖/123RF)
▲阿茲海默症特徵是認知能力下降和腦萎縮。(示意圖/123RF)

眾所周知,許多食物除了熱量外,還具有影響體內生理作用的能力,例如:含糖飲料就與肥胖和糖尿病的發展特別相關,目前認為是由於它們的果糖含量太高所引起的(果糖便宜,又甜度高,商人重利而選擇添加在幾乎所有食品內)。科學研究已經證明,當遇到飢荒,腦部自行合成果糖時,就可以開啟生存機制,為當前的飢荒做好準備。但是當人類飲食不當,攝入過多果糖時,同樣可以錯誤的啟動這個生存機制,最後演變成自「食」惡果。

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與努力,已經知道,身體開啟生存機制後,會產生以下的具體功能(詳見表1)。首先,當生存機制啟動後,人體就會進入「低耗能」模式,在該模式下,能量(ATP)的產生和使用都會減少,這是通過減少基礎代謝率來實現的。另外,腦部通過刺激饑餓感(Ghrelin;飢餓素)、提高食欲(食慾素;Orexin)、阻斷飽腹感(誘導瘦素Leptin阻抗)和刺激覓食來鼓勵食物和水的攝入。並同時通過減緩粒腺體呼吸來減少對氧氣的消耗,啟動糖解作用(Glycolysis)產生能量。抑制脂肪酸氧化、脂肪分解和肝醣分解,並促進脂肪和肝醣的合成與儲存。由於腦細胞提取葡萄糖,並不需要完全依靠胰島素,因此生存開關啟動胰島素阻抗和抑制胰島素分泌後,只會減少葡萄糖進入腦部以外的細胞(像是肌肉),此舉除可以減少總能量的消耗外,同時也為大腦節省了許多的葡萄糖,以備使用。果糖同時還會刺激下丘腦中加壓素(vasopressin)的產生,通過濃縮尿液來降低排尿量,從而有助於節約水分。但加壓素也會通過自己的特殊接受體(1b),產生肥胖,因為加壓素增加脂肪合成本來就是其保存水分的一種方式(脂肪代謝會產生水,所以也是水的一項來源)。

想想看,當面臨飢餓威脅時,腦內開啟生存機制後,讓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四處覓食,而有效率的覓食是需要專注、快速評估、衝刺、探索行為和冒險精神的,所以必需將大腦其他次要與覓食無關的功能予以降低,覓食才會變得更有效率。而果糖會減少流往“與自我控制有關的大腦皮層區”、海馬迴和丘腦的血液,抑制短期記憶和對時間關注等等的腦部功能,同時,與覓食相關的視覺皮層區周圍的血流量則會反而增加,相當聰明且厲害。

問題來了,身體無法區別果糖是吃進來的,還是由腦部自行合成的,結果都一樣可以開啟生存機制的開關,因此“生存開關”在古代幫助人類度過了資源匱乏的時期,但卻在現代生活富裕的時期(飲食不當,果糖攝入過多),因為開關長期被卡在了“開”的位置,甚少關閉,才導致了許多人類暴飲暴食,攝入過多高脂肪、高糖和高鹽的食物,如此惡性循環,造成大腦長期發炎,並最終導致了阿茲海默症。科學研究也已經證明,如果你讓實驗室老鼠長期攝入果糖,它們的大腦就會產生tau蛋白和澱粉樣蛋白的累積,這與阿茲海默症的病狀相同。另外,你也可以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發現高果糖水平。強森教授甚至認為一些阿茲海默症患者走失的傾向,也可能是古代覓食反應的遺跡。因此,未來的研究將深入了解,減少果糖暴露或阻斷果糖代謝的飲食和藥理學試驗,是否能對預防、管理或治療阿茲海默症產生確定的效果,我們將可以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 Richard J. Johnson, Dean R. Tolan, Dale Bredesen, Maria Nagel, Laura G. Sánchez-Lozada, Mehdi Fini, Scott Burtis, Miguel A. Lanaspa, David Perlmutter. Could Alzheimer’s disease be a maladaptation of an evolutionary survival pathway mediated by intracerebral fructose and uric acid metabolism?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3; DOI: 10.1016/j.ajcnut.2023.01.002

表1. 生存機制被開啟後,身體是如何確保食物、水和氧氣的供應,才能增加存活率。

 ▲人類進化求生存的神祕機制。(資料提供/潘懷宗)

關鍵字: 潘懷宗 阿茲海默症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快訊/大眾運輸4月有望脫口罩!本土+102、增39死 羅一鈞:趨勢穩定

快訊/大眾運輸4月有望脫口罩!本土+102、增39死 羅一鈞:趨勢穩定

輕症免隔離3月20日起上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最新數據通報,昨日新增新冠併發症(中重症)確定病例102例,皆為本土,無境外移入,另增39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目前併發症趨勢呈現穩定。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大眾運輸戴口罩改建議非強制,估計清明連假後宣布,4月中下旬可實施。

2023年03月24日 14:14

青農下背痛到肛門!骨盆腔塞爆「10多顆肉丸」 醫搖頭:已癌化

青農下背痛到肛門!骨盆腔塞爆「10多顆肉丸」 醫搖頭:已癌化

雲林一名32歲陳姓青農因為下背痛,一直痛到右側腹股溝,就醫一查才知,男子從10多歲時知道自己患神經纖維瘤症候群,身體容易長出神經瘤,但未定期追蹤。醫師表示,檢查發現,陳男骨盆腔竟塞滿逾10顆7、8公分肉瘤,連骨盆腔都變形,其中一顆已經癌化,經由手術一一摘除後,現正接受化療中。

2023年03月24日 12:52

婦罹患乳癌開啟10年馬拉松之路 乳房重建更展人生自信

婦罹患乳癌開啟10年馬拉松之路 乳房重建更展人生自信

馬拉松跑友柯文雁今年已60歲,10年前曾罹患乳癌的她,不但積極抗癌成功,更征服無數場路跑賽事,但單邊乳房切除後在長跑時易造成不適,因此接受乳房重建,除外觀恢復到從前,跑馬拉松時也有效減少皮膚摩擦,找回更多生活自信。

2023年03月24日 12:49

美國數千人染「致命耳念珠菌」!台灣有過3例 羅一鈞:3類人危險

美國數千人染「致命耳念珠菌」!台灣有過3例 羅一鈞:3類人危險

美國驚傳具抗藥性及有致命風險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正在全美醫療機構以驚人速度蔓延,構成公共衛生威脅。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4)日表示,國內曾經於2018至2022年之間發現3起耳念珠菌感染個案,其中2例輕症、1例重症,所性菌株尚未發現具特殊抗藥性,與美國狀況不同。

2023年03月24日 12:30

你瞭解新《菸害防制法》嗎?急救懶人包一次告訴你

你瞭解新《菸害防制法》嗎?急救懶人包一次告訴你

立法院在今年1月時,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法,嚴禁電子煙、納管加熱菸,並把購菸年齡提高到20歲,當新法上路之後,民眾知道哪些菸可以用嗎?ETtoday記者實際進行街訪後發現,大部分民眾認為紙菸跟加熱菸是可以用的,電子菸和口嚼煙不行,但其實修法後,「紙菸、加熱菸、口嚼菸」皆可使用。

2023年03月24日 09:00

干預蛋價!蛋荒遲遲未解 專家提「4大關鍵因素」

干預蛋價!蛋荒遲遲未解 專家提「4大關鍵因素」

國內蛋荒已延續2、3年了,近⽇來⼜吵得沸聲掦掦,且蛋荒可能引燃雞⾁的失衡,雖然前些⽇⼦,農政單位提出3⼤解⽅,然未觸及痛處。

2023年03月24日 06:06

她「舌頭麻」竟與更年期有關!醫解釋原因 11症狀一次看

她「舌頭麻」竟與更年期有關!醫解釋原因 11症狀一次看

一名57歲女性因舌頭麻刺、全身燥熱等症狀求診,原本以為是自體免疫疾病導致,經醫師檢測發現荷爾蒙指數極低,研判應該是更年期症狀所致,在給予荷爾蒙治療後症狀已明顯改善。醫師表示,許多女性都將「停經」與更年期劃上等號,殊不知更年期可能持續4至7年,當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10症狀就要留意。

2023年03月24日 00:03

想結婚了?網急勸「先問自己這5點」 第1名沒共識離婚收場

想結婚了?網急勸「先問自己這5點」 第1名沒共識離婚收場

情侶交往一段時間後,身邊人總不斷關心「什麼時候要結婚?」也開始思考是該好好規畫下一步了嗎?步入婚姻後會歷經許多轉變,究竟你們適不適合互伴終生?《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適婚標準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建議在說出「我願意」前先評估這5點,以防關係破裂而離婚。

2023年03月23日 22:02

「天生從小胖到大」標準易胖體質!醫揭「4種肥胖兇手」:壓力肥好慘

「天生從小胖到大」標準易胖體質!醫揭「4種肥胖兇手」:壓力肥好慘

減肥是不少人一輩子努力的目標,但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除了飲食習慣和疾病之外,其實和體質也息息相關。中醫師周宗翰指出,有一類的人屬於「天生從小胖到大」,這族群大多屬於「痰濕型」的易胖體質,另外還有「壓力肥」、「三高胖」等。

2023年03月23日 21:27

猴痘疫苗系統出包!疾管署認了 羅一鈞掛保證:登記成功一定打得到

猴痘疫苗系統出包!疾管署認了 羅一鈞掛保證:登記成功一定打得到

本土猴痘疫情升溫,病管制署日前開放猴痘疫苗預約登記,首波3千名額9分鐘就預約額滿,但是傳出民眾登記成功後沒有收到掛號連結甚至收信收到錯誤編號。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3)日晚間證實,意願登記平台系統資料有解密轉檔異常狀況,正陸續核對相關資料,再寄出正確預約掛號信件,並強調「登記成功都會打得到」。

2023年03月23日 20:2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