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揭「飯後口渴真相」! 煮飯加味精還有1好處

 

圖、文/常春月刊

「老闆,我的麵裡不要放味精!」偶爾到小吃店裡用餐,幾次都聽到會有客人這樣交代店家。不少人在吃完外食後,會產生口渴、頭痛、噁心等不舒服症狀,心裡也會想「一定是因為加了味精吧?」味精有害健康的惡名如此深植人心,究竟真有其事還是誤解?

味精有這些用途 成分裡也含有鈉

營養師李婉萍說明,味精一種麩胺酸的鈉鹽,而麩胺酸則是普遍存在於蛋白質的一種胺基酸,也可在許多天然食物中發現,例如番茄、乳酪及乳製品、葡萄、菇類、肉類、魚類等。1908 年,一位日本教授發現海帶湯裡有著不同於苦、鹹、酸、甜的「鮮」味,並確認這種鮮味正是來自麩胺酸鈉,於是便申請了專利,並於隔年開始大量生產味精。

有別於過去味精是從海藻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提煉而成,如今則是由甜菜糖蜜、甘蔗糖蜜或甘蔗、樹薯等澱粉為原料,經發酵製成。它除了以白色、無味結晶粉末的型態出現之外,也是食品添加劑,經常被用在醬油、番茄醬、沙拉醬及罐頭、加工肉品中,以增添風味。

味精裡主要的成分是麩胺酸「鈉」,這個鈉其實就是鹽裡面所含的鈉。不同的是,味精的含鈉量比較低,比鹽少了2/3左右。

 

研究:少量味精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食用味精被認為會造成一系列不適症狀,還有「中國餐館症候群」之稱的這種說法,起源自1968年出現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封信。寫信者描述自己在中式餐館吃飯之後感到頭暈、虛弱,儘管他列出了幾種可能導致症狀發生的成分,包括酒、鈉和味精,但或許是當時美國反亞裔情緒使然,引起人們對味精的恐慌,味精有害健康的負面形象就此定型。

關於味精的安全性,從數十年來這麼多研究來看,目前還未能證實人們在食用含有味精的食物後出現頭痛、噁心、心悸等症狀,是因味精所致,也和慢性疾病沒有關聯。

其中,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委託美國實驗生物學會聯合會進行的安全評估報告說到,味精確實會讓人發生一些短暫、輕微的不適,但只限於以下兩類族群,且不至於對健康造成太嚴重的影響。

1、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一小時內攝取味精超過3克。

2、患有嚴重氣喘者,在飲食並不包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情況下直接食用味精。

因此,專家們普遍認同味精是一種安全的調味品,也未將它列入過敏原清單中。

 

飯後口乾舌燥、噁心,該如何緩解?

 

針對許多人反映吃完飯後覺得口乾舌燥、噁心的現象,則可能是因為攝取的鈉含量過高。畢竟我們很少單獨使用味精,通常都會和鹽並用,加上味精也含有鈉。若飲食又經常選擇高度加工的食品或重口味食物,不免就會產生口渴想喝水、頭痛或腦袋昏昏沉沈等症狀。李婉萍建議,這時可多補充白開水幫助排掉鈉離子,或是喝點薑湯、薄荷茶來降低噁心感。

 

 

烹調時加點味精 對健康可能會帶來1好處

適當食用味精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安全的,有些專家學者指出,或許還會有正面影響:用它取代鹽調味,有助減少鈉的總攝取量。

前面提過,味精提供的是「鮮味」,所以一些研究認為,如果調理時能以少許味精替代一部分的鹽使用,有望在不犧牲風味的同時減少鈉的攝取。例如刊載於《食品科學與營養》雜誌的一篇文獻指出,無論是加工食品和家裡自製的料理,味精能降低鈉含量且不影響我們對鹹味的感知;另一個日本研究也說,添加適量的鮮味成分可幫助減少飲食中的鹽分,也能保持風味;還有一份以辛辣料理為研究的結果顯示,當咖哩雞添加0.7%的味精之後,鈉含量降低32.5%,但食物整體嚐起來的味道還是很不錯的,不啻為實踐減鈉飲食的一種方式。

在實際生活應用上,例如平常炒菜使用1小匙鹽,現在若改成1/3小匙鹽+2/3小匙味精,便能減半鈉攝取量,同時提升鮮味。不過,雖然味精含鈉量只有鹽的三分之一,一般用於烹調用量也比鹽來得少,但提醒飲食需限鈉的高血壓、心臟病、肝腎臟疾病患者,還是要遵循醫師指示,盡可能減少鹽和味精的攝取,避免鈉過量造成身體負擔。

 

延伸閱讀:
·三餐都要使用的「1調味料」,選錯了、用錯了,恐是導致大腸癌的高度危險因子
·醫示警「吃飯愛加這1味」會讓你又餓又胖! 老饕一聽嚇歪:是必加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網傳「12/1起強制戴口罩」是謠言!事實查核:是2020年舊規定

網傳「12/1起強制戴口罩」是謠言!事實查核:是2020年舊規定

秋冬呼吸道疫情延燒,最近網路流傳「十二月一日上路!八類場所70地點”沒戴口罩”罰1.5萬」的訊息,經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查證,網傳訊息其實是2020年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秋冬防疫專案,並不是今年的最新規定。

2023年11月29日 14:50

黴漿菌入侵校園?感染科權威陳伯彥闢謠怒斥:都在亂屁

黴漿菌入侵校園?感染科權威陳伯彥闢謠怒斥:都在亂屁

台灣出現黴漿菌疫情?台中市昨(28)日傳出2起孩童確診個案,令民眾憂心「黴漿菌」是否已經入侵校園。對此,台中榮總小兒感染科主任陳伯彥出聲闢謠,強調儘管最近有大量病患出現呼吸道症狀,但並未驗出黴漿菌感染,外傳大流行根本是空穴來風,痛斥「都在亂屁!」

2023年11月29日 14:40

傳台北慈濟升格醫學中心!史上首次評鑑排名異動 院長:感恩歡喜

傳台北慈濟升格醫學中心!史上首次評鑑排名異動 院長:感恩歡喜

北部醫學中心將出現變動!最新一波醫院評鑑已經進入評分階段,但醫界已經盛傳台北慈濟醫院將擠下萬芳醫院,升格醫學中心。台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今(29)日受訪時難掩欣喜之情,表示對這項消息「感恩、歡喜」,也間接證實此事。趙有成表示,台北慈濟醫院由證嚴法師創立以來,本就是要幫助苦難的人,慈濟人都是做好自己本分,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努力。

2023年11月29日 13:00

20歲柯辰勳驟逝!年輕人猝死4可能 醫揭兩招保命

20歲柯辰勳驟逝!年輕人猝死4可能 醫揭兩招保命

曾參加《超級紅人榜》年僅20歲的柯辰勳28日傳出驟逝,警方後續透露初步相驗結果,推測應是心血管疾病造成死亡。醫師表示,有許多原因都無法排除,包括先天結構異常或心肌炎、先天肥厚性心肌病變也都有可能,而平時健檢,心電圖檢查不可或缺,天冷病毒感染,若有流感也可能造成心肌炎,因此疫苗施打十分重要。

2023年11月29日 12:59

歌手柯辰勳20歲驟逝 醫推測2可能原因:年輕人應定期心電圖檢查

歌手柯辰勳20歲驟逝 醫推測2可能原因:年輕人應定期心電圖檢查

曾參加「超級紅人榜」歌手柯辰勳驟逝,疑似心血管疾病引起。醫師表示,可能與先天結構異常有關,定期心電圖檢查不可少,心肌炎預防則從避免病毒感染,如接種疫苗做起。

2023年11月29日 12:47

女星莊群施「突頭暈」猝逝! 醫揭2可能原因:很多沒什麼徵兆

女星莊群施「突頭暈」猝逝! 醫揭2可能原因:很多沒什麼徵兆

馬來西亞女星莊群施28日傳出在拍戲途中猝逝,身邊親友透露死因可能是「腦出血」。而她生前出現身體不適頭暈、嘔吐等症狀,還有口唇、手腳發紫等,據此醫師也從旁推論,可能是血管瘤等,腦部血管異常情況,這類型的突發性腦出血會有劇烈頭痛或頭暈,但也因急性加出血量較大,都會導致症狀較嚴重,也可能會因此突然死亡。

2023年11月29日 12:20

兒童黴漿菌用藥暴增1.3倍!一度短缺 食藥署「盤點4類藥」備戰秋冬

兒童黴漿菌用藥暴增1.3倍!一度短缺 食藥署「盤點4類藥」備戰秋冬

中國大陸爆發包括黴漿菌在內的多重呼吸道疾病疫情,台灣近期也傳出有不少兒童感染黴漿菌,有國內醫師憂心治療用藥可能短缺。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9)日表示,監測今年黴漿菌兒童用藥每月使用量比去年倍增,因應臨床需求增加,原廠增加輸入藥量至1.3倍,但仍於8月份一度通報短缺。不過目前原廠藥已經在10月底大量輸入,學名藥無短缺且將於12月大量生產,不至於有缺藥問題。

2023年11月29日 11:42

抗老化退化!慈濟推「淨斯再三好」  傅崐萁:我每天喝體力好

抗老化退化!慈濟推「淨斯再三好」  傅崐萁:我每天喝體力好

花蓮慈濟醫院中西醫研究團隊,結合傳統中草藥理論與現代醫學實驗數據,28日上午針對明目、護心、護腦與穩定新陳代謝等四大主題,舉行研究成果發表會,分享動物及細胞實驗研究成果,以及最新研發的本草系列飲品,淨斯本草活芯智濃縮飲、淨斯本草明適沖調飲、淨斯本草醣衡沖調飲。

2023年11月29日 11:20

染黴漿菌連咳2周!他揭「像一堆小顆粒卡喉嚨」 還有1症狀

染黴漿菌連咳2周!他揭「像一堆小顆粒卡喉嚨」 還有1症狀

中國黴漿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大流行,國內感染科醫師也提醒,明年春天可能會一波疫情,許多人也因此惶恐不安。不過,毒理專家招名威現身說法,前陣子因為感染黴漿菌,花了整整兩周治療才好轉。他提到,黴漿菌看起來沒有很嚴重,但就是喉嚨會又乾又癢,感覺有許多小顆粒卡住,症狀大多輕微,只是沒有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就會很難纏。

2023年11月29日 10:50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 北科大高值生醫材料中心展現研發實力及跨領域整合力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 北科大高值生醫材料中心展現研發實力及跨領域整合力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高值生醫材料研究與商品化中心於11月30日至12月3日參加「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南港展覽館1館4樓 L區),並於下午14點舉辦「聚焦醫材創新與研發Demo Day」。除展示商品化中心充沛的高階醫材研發量能及跨領域整合能力外,更邀集跨領域專家學者分享成功研發高值醫材相關經驗。

2023年11月29日 10: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