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揭「飯後口渴真相」! 煮飯加味精還有1好處

 

圖、文/常春月刊

「老闆,我的麵裡不要放味精!」偶爾到小吃店裡用餐,幾次都聽到會有客人這樣交代店家。不少人在吃完外食後,會產生口渴、頭痛、噁心等不舒服症狀,心裡也會想「一定是因為加了味精吧?」味精有害健康的惡名如此深植人心,究竟真有其事還是誤解?

味精有這些用途 成分裡也含有鈉

營養師李婉萍說明,味精一種麩胺酸的鈉鹽,而麩胺酸則是普遍存在於蛋白質的一種胺基酸,也可在許多天然食物中發現,例如番茄、乳酪及乳製品、葡萄、菇類、肉類、魚類等。1908 年,一位日本教授發現海帶湯裡有著不同於苦、鹹、酸、甜的「鮮」味,並確認這種鮮味正是來自麩胺酸鈉,於是便申請了專利,並於隔年開始大量生產味精。

有別於過去味精是從海藻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提煉而成,如今則是由甜菜糖蜜、甘蔗糖蜜或甘蔗、樹薯等澱粉為原料,經發酵製成。它除了以白色、無味結晶粉末的型態出現之外,也是食品添加劑,經常被用在醬油、番茄醬、沙拉醬及罐頭、加工肉品中,以增添風味。

味精裡主要的成分是麩胺酸「鈉」,這個鈉其實就是鹽裡面所含的鈉。不同的是,味精的含鈉量比較低,比鹽少了2/3左右。

 

研究:少量味精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食用味精被認為會造成一系列不適症狀,還有「中國餐館症候群」之稱的這種說法,起源自1968年出現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封信。寫信者描述自己在中式餐館吃飯之後感到頭暈、虛弱,儘管他列出了幾種可能導致症狀發生的成分,包括酒、鈉和味精,但或許是當時美國反亞裔情緒使然,引起人們對味精的恐慌,味精有害健康的負面形象就此定型。

關於味精的安全性,從數十年來這麼多研究來看,目前還未能證實人們在食用含有味精的食物後出現頭痛、噁心、心悸等症狀,是因味精所致,也和慢性疾病沒有關聯。

其中,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委託美國實驗生物學會聯合會進行的安全評估報告說到,味精確實會讓人發生一些短暫、輕微的不適,但只限於以下兩類族群,且不至於對健康造成太嚴重的影響。

1、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一小時內攝取味精超過3克。

2、患有嚴重氣喘者,在飲食並不包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情況下直接食用味精。

因此,專家們普遍認同味精是一種安全的調味品,也未將它列入過敏原清單中。

 

飯後口乾舌燥、噁心,該如何緩解?

 

針對許多人反映吃完飯後覺得口乾舌燥、噁心的現象,則可能是因為攝取的鈉含量過高。畢竟我們很少單獨使用味精,通常都會和鹽並用,加上味精也含有鈉。若飲食又經常選擇高度加工的食品或重口味食物,不免就會產生口渴想喝水、頭痛或腦袋昏昏沉沈等症狀。李婉萍建議,這時可多補充白開水幫助排掉鈉離子,或是喝點薑湯、薄荷茶來降低噁心感。

 

 

烹調時加點味精 對健康可能會帶來1好處

適當食用味精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安全的,有些專家學者指出,或許還會有正面影響:用它取代鹽調味,有助減少鈉的總攝取量。

前面提過,味精提供的是「鮮味」,所以一些研究認為,如果調理時能以少許味精替代一部分的鹽使用,有望在不犧牲風味的同時減少鈉的攝取。例如刊載於《食品科學與營養》雜誌的一篇文獻指出,無論是加工食品和家裡自製的料理,味精能降低鈉含量且不影響我們對鹹味的感知;另一個日本研究也說,添加適量的鮮味成分可幫助減少飲食中的鹽分,也能保持風味;還有一份以辛辣料理為研究的結果顯示,當咖哩雞添加0.7%的味精之後,鈉含量降低32.5%,但食物整體嚐起來的味道還是很不錯的,不啻為實踐減鈉飲食的一種方式。

在實際生活應用上,例如平常炒菜使用1小匙鹽,現在若改成1/3小匙鹽+2/3小匙味精,便能減半鈉攝取量,同時提升鮮味。不過,雖然味精含鈉量只有鹽的三分之一,一般用於烹調用量也比鹽來得少,但提醒飲食需限鈉的高血壓、心臟病、肝腎臟疾病患者,還是要遵循醫師指示,盡可能減少鹽和味精的攝取,避免鈉過量造成身體負擔。

 

延伸閱讀:
·三餐都要使用的「1調味料」,選錯了、用錯了,恐是導致大腸癌的高度危險因子
·醫示警「吃飯愛加這1味」會讓你又餓又胖! 老饕一聽嚇歪:是必加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美國史丹佛大學日前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台灣知名泌尿科專家、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再次入選。對此,他坦言原本不知有此榜單,並未在意,但後來發現在國內醫師中,他有多年名列前20傑,對於默默耕耘台灣後山已久的他來說,這才感受到珍貴肯定。

2025年10月18日 09:23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微波食物有毒? 中醫師揭真正風險來源:2地雷才是關鍵

微波食物有毒? 中醫師揭真正風險來源:2地雷才是關鍵

微波加熱食物會致癌?中醫診所院長羅珮琳醫師闢謠,微波加熱屬非電離輻射,不會產生放射性或致癌,但可能破壞部分維生素與抗氧化物質。她也強調,健康風險主要來自超加工食品與不合格容器,建議正確加熱並選用玻璃器皿以確保健康。

2025年10月18日 14:59

加熱菸上架首日即下架!石崇良喊追業者責任:送審樣本與出廠不同

加熱菸上架首日即下架!石崇良喊追業者責任:送審樣本與出廠不同

加熱菸因為8品項包裝都未標示尼古丁含量,上市首日即遭下架。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8)日表示,該款加熱菸業者申請,檢附樣本有標示尼古丁含量,但是出廠上架的菸品和送審版本竟然不不一致,後續會繼續追查業者責任,同時檢驗該批加熱菸尼古丁含量是否符合規範。

2025年10月18日 12:48

台灣女性8成為「高密度乳房」 醫建議篩檢方式要分齡選擇

台灣女性8成為「高密度乳房」 醫建議篩檢方式要分齡選擇

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根據國健署統計,乳癌多年來持續位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111年就有超過17,000名女性被診斷罹患乳癌。醫師指出,台灣女性的乳房密度普遍偏高,約8成屬於「高密度乳房」,X光影像中呈現白色實質組織,容易與腫瘤影像重疊,影響判斷精準度,建議乳房檢查要分齡,不同技術搭配互補。

2025年10月18日 11:27

一堆人誤會隔夜菜了!專家點名「這4類食物」放一晚細菌暴增

一堆人誤會隔夜菜了!專家點名「這4類食物」放一晚細菌暴增

不少民眾對「隔夜菜」心存疑慮,一聽到這三個字便聯想到亞硝酸鹽、致癌風險等,甚至視為「健康殺手」,只要過夜就堅決倒掉。然而,根據《搜狐網》健康專欄指出,只要保存得當,多數隔夜菜並不會對健康構成危害,真正應避免隔夜的,其實是海鮮類熟食、半熟蛋、涼拌木耳與豆漿這4種高風險食物。

2025年10月17日 22:17

快訊/國健署下令8品項加熱菸「未標尼古丁含量」即刻下架

快訊/國健署下令8品項加熱菸「未標尼古丁含量」即刻下架

加熱菸全面下架!加熱菸今日才在超商通路開始販售,雙北陸續查獲包裝標示違規,國民健康署今(17)日晚間宣布,經與販售通路確認,某業者8品項菸品容器均未標示尼古丁含量,已通知販售業者全面下架。

2025年10月17日 21:59

北市稽查5款加熱菸未標尼古丁、焦油 需回收最重罰500萬

北市稽查5款加熱菸未標尼古丁、焦油 需回收最重罰500萬

加熱菸今(17)日起正式在超商通路上架販售,北市衛生局於今日會同衛生福利部及國民健康署針對加熱菸鋪貨之販菸店家實地稽查,截至今日(17日)19時止,專案稽查已累積稽查115家販菸店家,並查獲5個品項加熱菸外包裝標示不符規範,已令販賣業者儘速回收違法產品,最重可處500萬元罰鍰。

2025年10月17日 21:54

50歲後「1部位骨折」死亡率達2成! 醫警告:勿輕忽骨質疏鬆

50歲後「1部位骨折」死亡率達2成! 醫警告:勿輕忽骨質疏鬆

台灣人口老化快速,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而骨質疏鬆已成為銀髮族的隱形危機,可能只是輕輕一跌就骨折,甚至影響生活自理能力。對此,醫師示警,50歲以上民眾若髖骨骨折,1年內死亡率高達近20%,更有3成患者面臨永久性失能,8成將難以獨立生活。

2025年10月17日 21:22

加熱菸開賣首日就出包!新北查獲部分品項「包裝標示違規」需回收

加熱菸開賣首日就出包!新北查獲部分品項「包裝標示違規」需回收

加熱菸今(17)日起正式在超商通路上架販售就出包!新北市衛生局今(17)日晚間稽查確認有部分品項未標示尼古丁濃度,涉及「菸品容器標示不符合規範」,將依法開罰且菸商要盡速回收違法產品,依據《菸害防制法》可處最高500萬罰鍰。

2025年10月17日 21:0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