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吃飯筷子一直掉地!「竟是糖尿病」惹禍 醫:恐終身殘疾

 

 圖、文/常春月刊

「是老了嗎?連筷子都拿不穩!」52歲陳先生在門診抱怨他老婆老罵他吃飯時筷子常掉地上,他也覺得奇怪,右手腕怎麼無力麻木,就醫發現是周邊神經病變,由糖尿病引發。

血糖偏高無不適 手腕麻木確診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不自知或不在乎,常引發神經病變難以回復,不得不慎。衛福部彰化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嶸洲指出,陳先生大概5年多前健檢曾驗出血糖偏高,但由於沒有不適症狀,並沒有放在心上,沒有就醫,沒有追蹤,直到最近發現拿筷子常會掉落,手腕麻木,才覺得不對勁而就醫。

林嶸洲說,陳先生理學檢查發現其右手腕及手指輕微無力,右手皮膚痛覺喪失,右手肌腱彈跳反射消失,為典型周邊神經病變的現象,抽血檢查其空腹血糖270 mg/dl,糖化血色素10.1%,為糖尿病表現,進一步神經傳導檢查,已有多條周邊神經受損,經過兩個月藥物及復健治療,症狀持續改善。

 

 糖尿病病發年齡下探 嚴重恐致多重器官受損

林嶸洲表示,糖尿病可稱為國人的新國病,病發年齡持續下探,其危害深廣,可造成多種身體器官受損,常見的併發症包括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視網膜病變、周邊神經疾病等,其中,糖尿病所造成的周邊神經病變十分多樣性,有些個案是緩慢地從手腳末梢產生麻木感或刺痛感,隨著時間加重,但也有病人是急性或快速發病,造成嚴重的手腳無力及感覺喪失的症狀,急性的神經病變甚至可能造成終身殘疾。

周邊神經病變 盡快就醫避免不可逆發生

林嶸洲強調,一出現麻木等神經症狀需要趕快就醫治療,愈早治療效果愈好,首先要釐清是糖尿病造成的神經病變或是其他疾病引發,但不少病患一再忍耐,有的甚至一拖就是1、2年,神經病變常已經無法回復。

林嶸洲說,周邊神經病變的患者以糖尿病患最多,發病初期大多是麻木或刺痛感,對於冷熱痛覺變得遲鈍,進而出現不自覺的傷口或潰瘍,因此很多患者常驚訝其腳部或手部何時出現傷口並不知道。

 

血糖控制是關鍵 這樣做保護手足部

為了避免周邊神經病變,林嶸洲強調,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最重要,飯前血糖儘量控制在120 mg/dL以下,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內。而且患者的手足部要特別保護,儘量避免受刺激、傷害,也可戴手套、穿襪子來保暖,隨時檢視有沒有傷口。

 

延伸閱讀:
·專家示警「這8種人」最易得糖尿病!前期6症狀曝 脖子黑黑洗不掉小心了
·「每天吃便當」小心得糖尿病!原因曝光 專家授「外食4小動作」安心吃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青農下背痛到肛門!骨盆腔塞爆「10多顆肉丸」 醫搖頭:已癌化

青農下背痛到肛門!骨盆腔塞爆「10多顆肉丸」 醫搖頭:已癌化

雲林一名32歲陳姓青農因為下背痛,一直痛到右側腹股溝,就醫一查才知,男子從10多歲時知道自己患神經纖維瘤症候群,身體容易長出神經瘤,但未定期追蹤。醫師表示,檢查發現,陳男骨盆腔竟塞滿逾10顆7、8公分肉瘤,連骨盆腔都變形,其中一顆已經癌化,經由手術一一摘除後,現正接受化療中。

2023年03月24日 12:52

婦罹患乳癌開啟10年馬拉松之路 乳房重建更展人生自信

婦罹患乳癌開啟10年馬拉松之路 乳房重建更展人生自信

馬拉松跑友柯文雁今年已60歲,10年前曾罹患乳癌的她,不但積極抗癌成功,更征服無數場路跑賽事,但單邊乳房切除後在長跑時易造成不適,因此接受乳房重建,除外觀恢復到從前,跑馬拉松時也有效減少皮膚摩擦,找回更多生活自信。

2023年03月24日 12:49

美國數千人染「致命耳念珠菌」!台灣有過3例 羅一鈞:3類人危險

美國數千人染「致命耳念珠菌」!台灣有過3例 羅一鈞:3類人危險

美國驚傳具抗藥性及有致命風險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正在全美醫療機構以驚人速度蔓延,構成公共衛生威脅。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4)日表示,國內曾經於2018至2022年之間發現3起耳念珠菌感染個案,其中2例輕症、1例重症,所性菌株尚未發現具特殊抗藥性,與美國狀況不同。

2023年03月24日 12:30

你瞭解新《菸害防制法》嗎?急救懶人包一次告訴你

你瞭解新《菸害防制法》嗎?急救懶人包一次告訴你

立法院在今年1月時,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法,嚴禁電子煙、納管加熱菸,並把購菸年齡提高到20歲,當新法上路之後,民眾知道哪些菸可以用嗎?ETtoday記者實際進行街訪後發現,大部分民眾認為紙菸跟加熱菸是可以用的,電子菸和口嚼煙不行,但其實修法後,「紙菸、加熱菸、口嚼菸」皆可使用。

2023年03月24日 09:00

干預蛋價!蛋荒遲遲未解 專家提「4大關鍵因素」

干預蛋價!蛋荒遲遲未解 專家提「4大關鍵因素」

國內蛋荒已延續2、3年了,近⽇來⼜吵得沸聲掦掦,且蛋荒可能引燃雞⾁的失衡,雖然前些⽇⼦,農政單位提出3⼤解⽅,然未觸及痛處。

2023年03月24日 06:06

她「舌頭麻」竟與更年期有關!醫解釋原因 11症狀一次看

她「舌頭麻」竟與更年期有關!醫解釋原因 11症狀一次看

一名57歲女性因舌頭麻刺、全身燥熱等症狀求診,原本以為是自體免疫疾病導致,經醫師檢測發現荷爾蒙指數極低,研判應該是更年期症狀所致,在給予荷爾蒙治療後症狀已明顯改善。醫師表示,許多女性都將「停經」與更年期劃上等號,殊不知更年期可能持續4至7年,當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10症狀就要留意。

2023年03月24日 00:03

想結婚了?網急勸「先問自己這5點」 第1名沒共識離婚收場

想結婚了?網急勸「先問自己這5點」 第1名沒共識離婚收場

情侶交往一段時間後,身邊人總不斷關心「什麼時候要結婚?」也開始思考是該好好規畫下一步了嗎?步入婚姻後會歷經許多轉變,究竟你們適不適合互伴終生?《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適婚標準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建議在說出「我願意」前先評估這5點,以防關係破裂而離婚。

2023年03月23日 22:02

「天生從小胖到大」標準易胖體質!醫揭「4種肥胖兇手」:壓力肥好慘

「天生從小胖到大」標準易胖體質!醫揭「4種肥胖兇手」:壓力肥好慘

減肥是不少人一輩子努力的目標,但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除了飲食習慣和疾病之外,其實和體質也息息相關。中醫師周宗翰指出,有一類的人屬於「天生從小胖到大」,這族群大多屬於「痰濕型」的易胖體質,另外還有「壓力肥」、「三高胖」等。

2023年03月23日 21:27

猴痘疫苗系統出包!疾管署認了 羅一鈞掛保證:登記成功一定打得到

猴痘疫苗系統出包!疾管署認了 羅一鈞掛保證:登記成功一定打得到

本土猴痘疫情升溫,病管制署日前開放猴痘疫苗預約登記,首波3千名額9分鐘就預約額滿,但是傳出民眾登記成功後沒有收到掛號連結甚至收信收到錯誤編號。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3)日晚間證實,意願登記平台系統資料有解密轉檔異常狀況,正陸續核對相關資料,再寄出正確預約掛號信件,並強調「登記成功都會打得到」。

2023年03月23日 20:22

生理食鹽水放久還能用? 藥師曝光實測結果:細菌全灑傷口

生理食鹽水放久還能用? 藥師曝光實測結果:細菌全灑傷口

家裡的小藥箱中,不能缺少的就是生理食鹽水。不過,生理食鹽水本意是清潔傷口,小心你「1個動作」反而是在傷口上灑細菌。藥師表示,最常向民眾衛教的就是「生理食鹽水開封後不能久放」,而久的定義,藥師也親自做了實驗,以「全新」和「開封一周」的生理食鹽水進行培養皿觀察,發現一開始長細菌後,基本上整瓶生理食鹽水很快都是細菌了。

2023年03月23日 20:1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