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多囊腎及早治療 延緩腎功能惡化

▲多囊腎。(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我想檢查腎功能。」王先生說。

「有不舒服嗎?」醫師問。

「因為我們家族有幾位成員罹患腎臟病,蠻年輕就開始洗腎,聽說是多囊腎。」

「噢,的確要注意這個問題喔。」

多囊腎是最常見的腎臟遺傳疾病,可分為體顯性以及體隱性遺傳,其中以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為多數,體顯性遺傳的意思是若父母其中之一為患者,則子女會有50%機會會發病。體顯性遺傳最為熟知的基因缺陷以PKD1及PKD2為主,85%的多囊腎患者以PKD1基因缺陷為主。多囊腎會使腎臟慢慢出現囊腫,囊腫裡面會充滿組織液,為了方便理解,解釋的時候會把囊腫稱為「水泡」。張立建醫師表示,隨著時間水泡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並佔據腎臟的體積,取代正常的腎臟組織,使腎功能漸漸變差。

多囊腎患者的腎臟會有非常多、大小不一的水泡。張立建醫師說明PKD1基因缺陷的患者大概在40至50歲的時候就會進入慢性腎臟病,平均約在54歲時開始洗腎。因此要提早發現、好好控制,才能延緩洗腎的時間。

張立建醫師解釋,多囊腎的症狀表現可以分成腎臟內的症狀和腎臟外的症狀,腎臟內的症狀主要是腎臟的水泡會越長越大,可能會壓迫腹內器官,故隨之而來會有腹痛、腹脹、腰痛及背痛等症狀。若對集尿系統造成壓迫,更可能出現泌尿道感染,除了泌尿道感染,水泡太大更可能有破裂、出血,而導致血尿之情形。

腎臟外的症狀是因為多囊腎患者的其他器官也可能產生水泡,例如肝臟出現很多水泡,而影響肝臟功能。張立建醫師說,還可能會有腦動脈瘤,或在心臟出現心律不整、瓣膜疾病。而高血壓是多囊腎病人造成腎臟惡化、發生心血管事件與死亡的重要因素。研究發現,高血壓常於腎功能衰退前便已發生,而腎功能衰退亦會加重高血壓的狀況。

多囊腎讓腎臟逐漸失去功能

「診斷出多囊腎時,部分患者會認為只是水泡而已,就沒放在心上。」張立建醫師說,「我們都會苦口婆心地勸說,讓他們理解多囊腎會造成許多問題,不只是進展到需要洗腎的地步,還有其他腎臟外的症狀,所以一定要定期追蹤、積極治療。」

及早治療幫助保存腎功能 

過去沒有治療多囊腎的藥物,大概只能請患者多喝水,減少鹽分攝取量、注意蛋白質攝取量,並定期追蹤腎功能。張立建醫師表示,但是只靠飲食調整的成效有限,患者幾乎都會在 40、50 歲就開始洗腎。

目前已經有多囊腎口服藥物可用,能夠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張立建醫師解釋,研究發現,腎臟會形成囊泡主要與細胞的水通道表現有關,使用抑制水通道的藥物,就會使腎臟囊泡不再持續變大,也會減少囊泡的生成,避免壓迫正常腎臟組織,所以有機會讓多囊腎病程延緩,盡量保存功能。

及早治療幫助保存腎功能

及早使用多囊腎口服治療藥物,能幫患者保存更多腎臟功能。研究顯示如果從慢性腎臟病第2 期開始治療,約可將洗腎時間延緩 7 年;如果從慢性腎臟病第 3 期開始治療,約可將洗腎時間延緩 4 年。越早使用藥物則延長洗腎效果越好。

使用多囊腎口服治療藥物後,會減少水分從腎臟重新吸收的作用,尿量會增加,而必須補充水分,張立建醫師說,另外也要注意電解質、肝功能及尿酸,所以會請病人每個月回診追蹤。

由於多囊腎常伴隨多種併發症,患者會需要各專科的協助。張立建醫師表示,為了提供更完善的照顧,並提升大家對於多囊腎的認識,國軍台中總醫院腎臟內科有成立多囊腎特別門診,整合腎臟科、心臟科、泌尿科、腸胃科、神經外科、放射科等,並與國衛院黃道揚醫師醫師合作進行基因檢測,幫助患者及早確定診斷,並接受合適的治療,在門診亦可提供病患遺傳及優生諮詢。

多囊腎日常保養這樣做

張立建醫師呼籲,多囊腎患者容易出現高血壓的狀況,因此得注意血壓的控制,養成每天量血壓的習慣。在飲食習關上,建議減少鹽分的攝取並適當的增加水分攝取。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蛋白質攝取量要按照腎臟功能調整,當腎功能較差時,建議減少蛋白質攝取量至每天每公斤體重 0.6 至 0.8 公克,除了這些飲食建議外,也要盡量避免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以避免腎功能進一步的受傷害。

多囊腎日常保養這樣做

原文連結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明年健保總額成長4.7%「首次達最高上限」 有望連2年不漲保費

明年健保總額成長4.7%「首次達最高上限」 有望連2年不漲保費

行政院今(30)日核定健保總額調整以成長率上限4.7%計算,為健保過去8年來首度成長率達到國發會核定的「天花板」上限。健保署長石崇良受訪表示,預估今年底健保結餘約1277億元,安全準備金約1.97個月,明年底則有1259億元、約1.86個月,都符合法定至少1個月以上,預期明年也不用漲健保費。

2023年11月30日 22:32

海芙音波認證診所再+1!晶翎美學診所專注客製你的美麗

海芙音波認證診所再+1!晶翎美學診所專注客製你的美麗

近期海芙音波認證診所再+1,11/26全新開幕「晶翎美學診所」主打為注重自然美的消費者提供複合式高效的精準醫美服務,晶翎美學診所傅筠醫師指出:音波為漸進式療程,效果會在施打完的一到三個月逐漸顯現,迎接農曆新年聚會最好提前3個月做準備。

2023年11月30日 22:23

健保總額「成長4.7%」 洪子仁:盼未來每年至少6%以上

健保總額「成長4.7%」 洪子仁:盼未來每年至少6%以上

衛福部今提出明年度健保總額成長率核定為成長率最上限的4.7,行政院今也確定拍板敲定,並同時撥補新台幣51.33億元,補助健保點值下滑問題。對此,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希望未來8年能持續提高健保總額成長率每年至少6%以上。

2023年11月30日 20:49

「新興菸品」觸法最重罰200萬!董氏破除「網路常見6大術語」

「新興菸品」觸法最重罰200萬!董氏破除「網路常見6大術語」

《菸害防制法》新法在今年3月正式上路,全面禁止電子煙、納管加熱菸。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科林雪蘭科長表示,網路販賣或廣告電子煙、未通過審查的加熱菸,可處20萬元~100萬元,且《台北市新興菸品管理自治條例》也特別規範高中職以下學校周邊50公尺禁止販賣、供應、展示或廣告加熱菸。

2023年11月30日 20:33

疾管署實施機場自願篩檢!首3日驗出4病毒 張上淳:偵測未釋放消息

疾管署實施機場自願篩檢!首3日驗出4病毒 張上淳:偵測未釋放消息

中國大陸北方發生多重病原呼吸道疫情,疾病管制署26日起於4處國際機場針對自中港澳入境,且有類流感症狀旅客實施鼓勵採檢,首3日總共有35名旅客受檢,目前檢出包含流感、新冠、腺病毒、鼻病毒等4種病毒,尚未檢出黴漿菌和其他呼吸道病原。感染科權威、台大副校長張上淳今受訪表示,透過篩檢可比對結果是否與陸方釋出資訊一致,又或許可及早偵測到未釋放消息。

2023年11月30日 20:26

國小弟健檢「2種GG問題」最常見!泌尿醫:不處理恐癌變

國小弟健檢「2種GG問題」最常見!泌尿醫:不處理恐癌變

泌尿科醫師顧芳瑜指出,小學學童健康檢查複檢高峰期剛過,但有些家長仍因太忙碌至今未帶孩子回診。他透露,門診中最常見男童需複檢項目為「隱睪症」及「包皮問題」。並提醒家長,男童在生殖相關項目都是越小處理越好,否則未來不僅產生不孕疑慮,甚至有癌病變的隱憂。

2023年11月30日 20:15

呼吸道疾病恐大流行!藥局傳缺藥?食藥署:已整備相關藥物

呼吸道疾病恐大流行!藥局傳缺藥?食藥署:已整備相關藥物

秋冬是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期,中國大陸黴漿菌疫情嚴重,專家也表示台灣可能在明年春天面臨感染確保臨床端藥品供應無虞。潮,而近期傳出藥局、基層診所有缺藥情形。對此,食藥署回應,已持續整備秋冬傳染性疾病用藥需求。

2023年11月30日 18:28

台灣醫療科技展登場!超基因生技公布「最新NK細胞療法」為癌友帶來曙光

台灣醫療科技展登場!超基因生技公布「最新NK細胞療法」為癌友帶來曙光

2022年新加坡RMT控股集團入主台灣21年老字號臍帶血銀行「再生緣生技」,並更名為「超基因生技」,除了投入更多資源,為發展再生醫療技術更接軌國際,結合多國的專業卓越人士,希望帶給全人類可以共享的生技網絡。

2023年11月30日 17:43

喝咖啡可燃脂、降低發炎反應 營養師點名7種類人要特別注意

喝咖啡可燃脂、降低發炎反應 營養師點名7種類人要特別注意

早上一杯咖啡已經是很多人生活常態,不過,營養師劉怡里提醒,雖然咖啡可以提神,但有7大族群不適合攝取過多的咖啡,必須特別注意。

2023年11月30日 17:39

黴漿菌抗生素缺藥?藥師公會理事長驚爆:社區藥局遇「陸配搶買藥」

黴漿菌抗生素缺藥?藥師公會理事長驚爆:社區藥局遇「陸配搶買藥」

中國大陸爆發多重呼吸道疫情,台灣因此提高戒備,但屢屢傳出治療黴漿菌感染的抗生素「日舒(Zithromax)」恐出現缺藥,食品藥物管理署則強調目前不管兒童、成人的用藥都相當充足。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今(30)日受訪時驚爆,社區藥局近期已經接獲10多起「陸配想買藥寄回中國」,因為沒有處方箋買不到,才傳缺藥。

2023年11月30日 16:5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