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心房顫動容易中風 醫師曝關鍵原因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黃姍惠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黃姍惠醫師:大家好,我是黃姍惠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什麼是心房顫動?

黃姍惠醫師:心房顫動是心臟的心房,從肺靜脈出口處有不正常的放電,而導致心跳過快、不平整,也是目前最常見的心律不整。

劉育志醫師:請問心房顫動可分成哪些類型?

黃姍惠醫師:按照它發作的時間長短跟頻率,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陣發性心房顫動,它發作的期間不會超過七天,有時候一天裡面只有幾分鐘,幾小時或甚至沒有,第二種就是持續性,它持續的時間可以超過七天,但是不會超過一年,它很容易被藥物控制,而回復到正常心律,第三種是永久性,這種是發作的時間持續超過一年以上,而且無法以藥物或者是整流的方式,來恢復正常心律。

劉育志醫師:心房顫動可能出現哪些症狀?

黃姍惠醫師:最常見的症狀因為心跳過快,而導致病患會有心悸,心跳亂跳的感覺,由於心跳過快,病患有時候也會感到胸悶、喘,或者因為心跳過快而導致心肌缺氧,引起胸痛,心跳快的時候,有時候心臟輸出量不足,也會導致頭暈、暈眩,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份的病患,其實是沒有症狀,它的無症狀比例其實高達25%,這些病患常常是在發生了併發症,例如中風,甚至心臟衰竭以後,才被醫師診斷為心房顫動。因此只要年紀超過65歲以上,其實都應該要注意自己的狀況來做篩檢。

劉育志醫師:請問心房顫動對身體有何危害?

黃姍惠醫師:心房顫動因為在發作的時候,心臟的心房是不會收縮的,所以在心臟有一個結構叫做左心耳,耳朵的耳,在這個結構,它會導致血栓形成,這個血栓打出去心臟外面,就會導致中風,甚至心肌梗塞或周邊血管阻塞,有些病患因為心房顫動的時間已經過久,而導致心臟越來越大,這些情況他的瓣膜功能會逐漸退化,而出現心臟衰竭的症狀。如果沒有積極治療,病患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沒有心房顫動的5倍以上,心臟衰竭是一般民眾的3倍以上,它的整體死亡風險,是一般民眾的兩倍以上。

劉育志醫師:請問哪些族群是罹患心房顫動的高危險群?

黃姍惠醫師:年長的患者,尤其是超過65歲以上,本身都應該要去注意,有沒有可能會有心房顫動的一些症狀,心房顫動也很容易跟慢性疾病共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阻塞的病史,還有一群容易被忽略的病患,包括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患,這些也都是心房顫動的好發族群。

劉育志醫師:請問心房顫動在台灣的盛行率?

黃姍惠醫師:目前盛行率是1.5%,這是整體的,超過65歲以上的患者,大概每100個裡面就有4個,如果是80歲以上的長者,每10個就有一位,隨著社會的高齡化,這個病會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劉育志醫師:請問心房顫動需要做哪些檢查?

黃姍惠醫師:通常我們透過心電圖的檢查,就可以診斷出心房顫動,但因為心房顫動可能是陣發性,所以有時候病患做了一張心電圖,不一定能夠抓的到,這時候可能就需要連續式24小時心電圖來輔助,甚至需要到長天式7天、14天的檢查,才有辦法抓的到。

劉育志醫師:請問心房顫動要如何治療?

黃姍惠醫師:心臟科醫師會依據病患的風險,來幫病患決定是否需要抗凝血劑,如果是高風險中風的患者,就會需要終生服用抗凝血劑,病患如果是陣發性,或只有處在持續性心房顫動,它很有機會做心律的控制,一般會給予抗心律不整的藥物,如果抗心律不整藥物,一種藥物無效,醫師就會建議電氣燒灼治療,或者是冷凍治療。

劉育志醫師:心房顫動的治療中,冷凍導管消融術以及傳統電氣燒灼術有何差異?

黃姍惠醫師:這兩種都是要把肺靜脈給封堵住,讓亂跳的訊號傳遞不出來。傳統的心導管電氣燒灼手術,它是一點一點地把肺靜脈圈起來,新型的冷凍治療是一個球,將整個肺靜脈塞住,所以它可以一次達到整個封堵的效果,這兩個都可以藉由3D立體定位的輔助,來達到它們的精準度,但是冷凍消融術的手術時間,可以大幅的縮短,一般傳統的手術需要4小時,冷凍消融手術可以縮短到兩小時,傳統的燒灼手術是經由熱燒灼,它的溫度到達攝氏40度,冷凍治療的溫度到達攝氏負55度,所以冷凍的效果、安全性,比較不會有心包膜填塞、破裂的風險,就安全性大幅提升。

黃姍惠醫師:曾經有一位病患是70歲的男性,他在幾年前因為病竇症候群,就放了節律器,因為節律器本身也是一個監測器,所以在每次門診追蹤,我們就發現他的心房顫動,發作頻率越來越高,甚至達到一天有27%之高,於是我就建議他可以來做冷凍治療,隔天查房的時候,病患就立刻跟我表示他的症狀都消失了,包括心悸跟喘,這些症狀都沒有了,所以病患非常地滿意,在經過半年的節律器門診追蹤,他的復發率也是0,所以患者很開心,可以解決他長期以來的困擾。

黃姍惠醫師:心房顫動是目前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它會導致中風以及心臟衰竭,還有整體死亡風險上升,所以及早診斷及治療,可以大幅改善民眾的生活品質,至於要選擇什麼樣的藥物治療,需不需要長期使用抗凝血劑?以及要使用哪一種燒灼手術?都應該要與你的門診主治醫師討論,才能得到一個較好的治療成效。

劉育志醫師:感謝黃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黃姍惠醫師:掰掰!

原文連結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毒潮來自中國席捲全台 喪屍煙彈炸掉腦中「煞車」害人暴衝

毒潮來自中國席捲全台 喪屍煙彈炸掉腦中「煞車」害人暴衝

俗稱「喪屍煙彈」的毒品「依托咪酯」(etomidate),其進入台灣時間點不明,但源頭應來自於中國。醫師表示,對岸最早約在2023年中出現相關消息,並以「上頭菸」之名流傳;由於兩岸傳播快速,這股風潮隨即傳來台灣,名稱也從「上頭菸」演變為喪屍煙彈,另有「蛋蛋」等俗名。

2025年07月02日 09:04

喪屍煙彈濫用1年激增百倍 醫界還原首例個案驚悚發作始末

喪屍煙彈濫用1年激增百倍 醫界還原首例個案驚悚發作始末

毒品「喪屍煙彈」這2年的濫用出現爆炸性成長,去年全台查獲的相關非尿液檢體逾1200件創新高,今年變本加厲,僅1到4月便已超過1600件。醫界日前首度披露一名受害者就診情形,個案當時的狀況令家人、醫師都不解,而如今各界雖對喪屍煙彈的毒害較為清楚,但它帶來的威脅,仍無緩解跡象。

2025年07月02日 09:03

30多歲年輕人「血便竟是直腸癌」 醫:1個月就2位

30多歲年輕人「血便竟是直腸癌」 醫:1個月就2位

台灣大腸癌罹患率居高不下,且有年輕化趨勢。胃腸肝膽專科醫師張靖表示,可能因素包括「飲食西化(高油脂、低纖維)」、「生活型態改變(久坐缺乏運動)」、「腸道菌落失衡」。

2025年07月02日 08:27

斷食瘦身! 醫揭NG行為:熱量爆表血糖飆

斷食瘦身! 醫揭NG行為:熱量爆表血糖飆

家醫科美女醫師許書華分享,間歇性斷食要注意什麼!為什麼別人瘦了,你卻卡關,幫你破解「斷食瘦身三大迷思」,像是用斷食當藉口爆吃,血糖飆了、熱量爆表,根本瘦不下來。

2025年07月02日 07:06

長庚資助花東學子參與競賽、拿證照 與4校簽約支援偏鄉技職教育

長庚資助花東學子參與競賽、拿證照 與4校簽約支援偏鄉技職教育

為了擴大支援偏鄉技職教育,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今(1日)與花東地區的4所高中、職校簽約,贊助校園技職人才參加大型競賽,爭取桂冠或取得證照,使未來的技職生涯能走得更順利,有更好的發展。玉里高中校長詹坤達表示,有了這些經費的挹注,讓偏鄉不再是偏鄉,使花東技職學生可跟西部的孩子在同一個舞台競爭,提升孩子們的自信。

2025年07月01日 19:27

北榮推永續綠色醫療 導入「智慧回收機」可換折價券、魚飼料

北榮推永續綠色醫療 導入「智慧回收機」可換折價券、魚飼料

為落實環境永續與綠色醫療理念,台北榮總今(1)日宣布導入AI智慧回收機,正式推動院區內寶特瓶、塑膠杯、鋁罐與乾電池等資源分類回收,民眾可藉此累積回收點數,兌換院內商店購物折價券、忘憂湖魚禽飼料,不僅提升民眾參與意願,更創新打造「回收兌換 × 生態循環」模式,將環保行動與生命教育緊密結合,實現友善環境與永續生態雙重目標。

2025年07月01日 18:29

「愛滋U=U」遭疑騙局 沈玉琳、陳漢典《不分手擂台》破解5迷思

「愛滋U=U」遭疑騙局 沈玉琳、陳漢典《不分手擂台》破解5迷思

U=U (愛滋病毒量測不到=傳不出去)是近期疾管署推廣觀念之一,但是外界對U=U因資訊落差而有不同認知,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於7月2日台灣U=U Day公布常見五大U=U迷思,由第三年擔任U=U衛教大使的沈玉琳與陳漢典一起主持《不分手擂台》節目,一名感染者伴侶母親質疑「U=U根本是場騙局」而要求分手,誤以為會生下愛滋寶寶的真實故事呈現給大眾,希望破除迷思。

2025年07月01日 17:52

什麼時候散步最好? 專家揭「黃金時間」與「危險時段」

什麼時候散步最好? 專家揭「黃金時間」與「危險時段」

許多人為了維持健康,會養成每天散步的習慣。日本健康長壽醫學權威、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的青栁幸利博士,根據超過20年的研究調查指出,大多數疾病靠「走路」就能有效預防,不過,散步雖然簡單有效,時間點和方式也很重要,做錯反而對身體不利。

2025年07月01日 17:1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