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眼睛疾病」小心!這1種沒人躲得過 青光眼不可逆:發現常晚了

 圖、文/常春月刊

眼睛是靈魂之窗,但大部分的人常過度使用,而讓視力暴露在提早老化的危險中,嚴重甚至失明。現代人常見7種眼睛疾病,包括近視、老花眼、乾眼症、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青光眼和視網膜剝離等,你中了幾個呢?

近視〉最多人得的眼睛疾病

在睫狀肌放鬆的狀態之下,無限遠的光線進入眼裡後,無法精準聚焦在視網膜上,影像落在視網膜前,所形成的屈光不正就是近視。近視者可透過凹透鏡將光線發散之後,將焦點移到視網膜上,藉此改善視力模糊現象。

老花眼〉每個人都逃不掉的眼疾

40歲以上的民眾,容易感受到看近物時越來越模糊的狀況,這就是老花眼。隨著年齡增長,原本極為有彈性的水晶體與睫狀肌等組織逐漸變硬化,調節眼睛看遠看近的能力越漸下降,這是生理性退化,都沒有人能躲得過老花的發生。

白內障〉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因水晶體老化混濁,導致視力模糊的疾病,好發於50歲以上的人。最常見老年性白內障,有視力模糊、畏光、視物變形等症狀,甚至會合併青光眼或是失明。

乾眼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淚液能幫助眼睛保持濕潤,維持靈活轉動,保持視力清晰,不過,卻有許多人因年紀老化、所處環境、眨眼次數太少或長期使用藥物治療、長期配戴隱形眼鏡等影響,導致淚液分泌不足,罹患乾眼症。

黃斑部病變〉銀髮族的隱形視力殺手

黃斑部位在視網膜中心最重要部位,患者大多能清楚說明自覺症狀,包括視物形象扭曲、出現暗點、視力週圍清晰但中央模糊等,以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最常見。

青光眼〉發現時往往都是晚期

青光眼是視神經病變,屬於不可逆的病變,一旦視神經受損就無法回復到健康的狀態。常見眼壓相對過高、視神經週邊血流循環不足、自由基破壞等症狀,視野從四週向中央逐漸受損,夜間視力較為減弱。

視網膜剝離〉高度近視的人是高危險群

視網膜會因為相鄰的玻璃體老化、外傷、發炎等而拉扯,出現裂孔、結瘢等,就可能發生視網膜剝離,引發包括視力減退、視野缺損、眼前黑影遮蔽,甚至是失明等嚴重的視力傷害。

延伸閱讀:
雙眼發紅別不以為意!醫忠告「4類年輕人」小心是青光眼 眼睛痛、頭痛大多已是晚期
「生活11個NG行為」恐害眼壓飆、罹青光眼! 邊走邊滑手機、趴臥、潛水都中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近期天氣開始轉涼,不少人早上起來會感覺膝蓋有點卡卡緊緊的,醫師指出,不只是膝蓋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尾椎、腰椎、手指、髖關節,都有可能出現關節發炎和退化的情況,尤其是「超過65歲以上的年長者、進入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工作需要搬重物和長時間久坐久站、關節曾受過嚴重傷害」都是關節退化高風險群。

2025年11月27日 15:30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苗栗縣65歲黃姓老翁,長期飽受便秘所苦,每天都服用強力軟便劑,甚至每隔2~3天就自行灌腸,日前甚至改用更長的管子,把瀉藥送入直腸深處灌腸,沒想到竟突然引發劇痛,緊急送至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後赫然發現,在直腸上端處有一個巨大的破洞,糞水隨著破洞流進腹腔,引發嚴重的腹膜炎,幸好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2025年11月27日 15:04

男關節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男關節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膝關節疼痛竟是「結核菌」引起!74歲賴先生長期左膝腫痛,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檢查抽取關節液發現非典型細菌感染,安排住院並多科會診,結果竟是「肺外結核感染」引起的骨結核病變。醫師指出,結核菌感染膝關節案例較為少見,因結核菌多半侵犯肺部,侵犯膝關節或脊椎的比例不到一成。

2025年11月27日 14:44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近年,台灣社會晚婚、晚育已成常態,然而高齡生育帶來的不僅是生理條件的下降,也讓愈來愈多夫妻選擇求助於人工生殖療程。但這條「求子之路」常伴隨龐大壓力與不確定性,讓不少夫妻身心俱疲,甚至在療程途中萌生放棄念頭。

2025年11月27日 14:02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高風險手術的醫美診所接受評鑑,但仍有待與醫界團體協商凝聚共識。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27)日強調,評鑑的目的是為了患者好,為病人的安全跟醫療品質,「只要做得好,就不必害怕評鑑」。

2025年11月27日 13:20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日受訪表示贊同,台大醫院每年都會收到3~4個因為做醫美導致患者變成植物人甚至致死的個案,衛福部嚴管才是正本清源。PGY訓練才能讓醫師具備完整訓練與臨床實習,如果僅剩下技術面「其實就是去做工人」。

2025年11月27日 12:32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脂肪肝威脅不容忽視,台灣平均每10人中超過3人有此問題,但民眾對其危險性認知有限。專家指出,若有脂肪肝,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1.5倍、腦中風1.4倍、肝癌更高達2倍,平均減少4年餘命;為讓高危險群更早被發現,產官學界今宣示啟動全國性智慧篩檢計畫,希望改善診斷落後的現況。

2025年11月27日 11:24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