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月經失調 泌乳激素瘤的警訊與治療

▲泌乳激素。(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我沒有生產,但是都會分泌乳汁。」30歲的林小姐說。

「還有哪些狀況嗎?」醫師問。

「我的月經週期不規則,經期也比較短。」林小姐說。

在沒有生產的狀況下出現溢乳的狀況,便要抽血檢測泌乳激素,並評估是否有泌乳激素瘤的可能。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林思涵醫師表示,檢驗報告顯示患者的泌乳激素高達180 ng/ml,後續的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下垂體有腫瘤,因此診斷為泌乳激素瘤。接受藥物治療後,患者症狀有明顯改善,也持續追蹤治療。

泌乳激素瘤常見症狀有哪些?

泌乳激素瘤(prolactinoma)是腦下垂體長出以分泌過多泌乳激素的腫瘤,進而引發一系列症狀。林思涵醫師指出,泌乳激素瘤主要會影響乳房組織,導致乳房脹痛且有乳汁分泌,當在非懷孕期或哺乳期出現以上情況就是異常,因此在臨床上女性的泌乳激素瘤比較容易早期診斷。此外,泌乳激素瘤還會影響月經,使月經週期不規則、經期較短且經血量較少,也是不孕症的病因之一。

男性患者雖也可能會出現乳房脹痛、性慾下降、不孕等狀況,但男性患者較易疏忽而延遲就醫,常等到腫瘤體積較大已造成壓迫性症狀,例如頭痛、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甚至雙顳側偏盲才就醫尋求協助。由於腦下垂體位於視神經下方,當腫瘤體積較大時,可能對視神經造成壓迫。泌乳激素瘤長期未控制,也可能會造成骨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的問題。

發生於腦下垂體的泌乳激素瘤

根據病理解剖的結果,成人的泌乳激素瘤盛行率大約是5%,不過大多數是微小泌乳激素瘤,無明顯症狀。英國成人研究,經抽血檢驗泌乳激素過高的盛行率約1.2%,在不孕症婦女中其盛行率較高約5%。

「一般而言,泌乳激素瘤在女性較常見,特別是生育年齡的女性,因為這個年齡層的女性有機會透過經期異常或不孕表現,而早期發現。」林思涵醫師說,「在男性身上,泌乳激素瘤的症狀較不明顯,大多等到腫瘤變大造成壓迫,或是因為不孕症接受檢查時才發現腫瘤。」

懷疑泌乳激素瘤該做哪些檢查?

在懷疑泌乳激素瘤時,應透過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和臨床醫師的評估來診斷。

泌乳激素瘤會分泌泌乳激素,所以需要替患者檢測血液中的泌乳激素濃度。林思涵醫師說,一般而言,血液中的泌乳激素值大於100ng/ml以上時,得進一步檢查腦下垂體中是否有泌乳激素瘤。如果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下垂體腫瘤,且泌乳激素過高,就會認為是泌乳激素瘤。

懷疑泌乳激素瘤該做哪些檢查?

假使泌乳激素值在20到100 ng/ml之間,便需要透過臨床醫師的判斷與觀察。某些生理和藥物因素也會導致泌乳激素過高,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肝硬化、情緒、壓力等,因此需要仔細審視病人的症狀與藥物史。林思涵醫師說,「如果懷疑和藥物、中草藥相關,我們會建議患者與原醫師討論是否能停藥或換藥。」

泌乳激素瘤該如何治療?

與其他腦下垂體腫瘤不同的是,泌乳激素瘤的首選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林思涵醫師說,泌乳激素瘤對藥物治療的反應很好,優先採取藥物治療。但是,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服藥順從性較差、不願意長期服藥、腫瘤較大、或出現危急狀況(例如腫瘤出血的腦垂體中風、視野缺損)時,便要考慮轉介給神經外科醫師評估手術切除腦下垂體腫瘤。

泌乳激素瘤該如何治療?

如今,腦垂體切除手術大部分是經由鼻子進行「經蝶竇內視鏡手術」,因為腦下垂體位於鼻腔蝶竇上方,神經外科醫師可使用內視鏡,從鼻子進入,切除腦下垂體腫瘤。相較於開顱手術,經蝶竇內視鏡手術的破壞性較小、恢復期較短、且併發症較少。

貼心小提醒

泌乳激素瘤是發生於腦下垂體的腫瘤,因為會分泌過多的泌乳激素,可能造成月經失調、溢乳、不孕等症狀。隨著腫瘤變大,也可能出現頭痛、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等壓迫性症狀。若有相關問題,要盡快至內分泌科就診,以找出病因,及早治療!
 

同場加映:頭痛、流乳汁、月經沒來 – 泌乳激素瘤(懶人包)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清明小心外邪侵襲 中醫推「2飲食、3穴位」養生

清明小心外邪侵襲 中醫推「2飲食、3穴位」養生

清明節是一年當中的第五個節氣,但清明時節氣候冷熱交替、乍暖還寒,這時人體容易受到外邪侵襲。中醫師提醒,清明時節肝氣旺盛,脾胃功能相對較弱,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少吃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建議也可自製清明養身食物和多按3穴道養生。

2025年04月04日 10:30

5年來9人遭蛇咬死亡!台灣常見毒蛇有6種 專家揭特徵、出沒狀況

5年來9人遭蛇咬死亡!台灣常見毒蛇有6種 專家揭特徵、出沒狀況

4月起國內進入蛇咬旺季,疾管署統計每年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且過去5年間仍有9人因蛇咬死亡。台灣常見六大毒蛇分別是龜殼花、赤尾鮐、百步蛇、飯匙倩、雨傘節、鎖鏈蛇。這些蛇各自有不同的特徵,棲息地點、出沒時間,疾管署專家一次解析,並強調,大多數蛇類不會主動攻擊人,民眾若進入樹叢或草堆,記得「打草驚蛇」,讓蛇有時間離開,這樣大家都能安全。

2025年04月04日 08:59

很多人都錯了!「4大偽健康習慣」反增罹癌風險 醫師示警

很多人都錯了!「4大偽健康習慣」反增罹癌風險 醫師示警

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養生思想風行,但仍有不少奉行「健康生活」的民眾,因為錯誤的理解,反而默默地傷害了自己的身體。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指出,部分被視為「健康習慣」的生活方式,如每天喝果汁、吃素、多睡覺等,如果未能掌握正確觀念,反而可能成為增加致癌風險因子。

2025年04月03日 19:02

後腳筋疼痛!可能阿基里斯腱出事了 醫曝幾種症狀快就醫

後腳筋疼痛!可能阿基里斯腱出事了 醫曝幾種症狀快就醫

後腳跟疼痛是一般人常遇到的問題,除了常見的足底筋膜炎以外,阿基里斯腱問題也是一個主要原因。阿基里斯腱又稱跟腱,是人體中最粗、最強的肌腱,其功能則是幫助我們在日常中走路、上下樓,也是跑步、跳躍的重要結構;特別是需要快速轉向或衝刺等需要瞬間爆發力的動作,將你的小腿肌肉與你的腳跟骨連接起來。

2025年04月03日 16:01

柯文哲今下午出院了!院方曝「術後狀況」後續需回診

柯文哲今下午出院了!院方曝「術後狀況」後續需回診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水腎、輸尿管結石動手術。衛福部台北醫院今表示,柯文哲經過一天住院觀察,主動表示未感疼痛,已於今日下午辦理出院。

2025年04月03日 14:04

清明掃墓防蚊蟲!含薄荷藥膏「2族群」別用 嚴重恐害呼吸停止

清明掃墓防蚊蟲!含薄荷藥膏「2族群」別用 嚴重恐害呼吸停止

清明節連假開始,許多民眾已安排出遊或掃墓行程,不少人也習慣隨身攜帶各式防蚊蟲藥品,如綠油精、萬金油、曼秀雷敦等,來防範蚊蟲叮咬。藥師提醒,雖然這類藥品效果不錯,對一般人來說,適當使用此類藥品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對於「蠶豆症患者、2歲以下嬰幼兒」有風險,嚴重可能會引起呼吸停止。

2025年04月03日 13:18

18歲女私密處分泌物爆多 醫揪「2飲食習慣」害濕性體質

18歲女私密處分泌物爆多 醫揪「2飲食習慣」害濕性體質

一名18歲青少女多年來因分泌物異常量多,每日須頻繁更換護墊來維持私處清爽,因不想再服用抗生素及外用藥膏,輾轉尋求中醫治療。中醫師問診發現,該名個案因準備升學考試,平時嗜吃甜食、冰品紓壓,並時常熬夜唸書,造成所謂的中焦脾胃功能衰退而造就濕性體質,加上前陣子頻繁下雨,水氣增加,導致體內濕氣加重,因此分泌物增量。

2025年04月03日 12:00

長輩進食易嗆咳!營養師手把手教「潤餅防噎版」 好吞嚥顧健康

長輩進食易嗆咳!營養師手把手教「潤餅防噎版」 好吞嚥顧健康

清明時節將至,家家戶戶掃墓祭祖,享用應景的「潤餅」,然而,對於生理機能逐漸退化的長輩來說,潤餅中豐富的食材可能帶來咀嚼不易、難以消化等困擾,甚至引發腸胃不適。營養師建議,在家中製作潤餅時,可以多花一點心思,選擇容易吞嚥的食材,讓長輩也能安心品嚐美味,避免潛在的吞嚥風險。

2025年04月03日 11:16

體重輕不代表健康!「瘦胖子」心血管死亡風險比肥胖者高52%

體重輕不代表健康!「瘦胖子」心血管死亡風險比肥胖者高52%

一名45歲金融業女主管,BMI為20,屬於標準範圍,一直以為健康無虞,但健檢報告卻顯示三酸甘油脂過高,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已經有中度脂肪肝。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指出,全球約有45%的人屬於「代謝性肥胖但體重正常」的「瘦胖子」,研究顯示,這些族群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比過重或肥胖者高出52%。

2025年04月03日 11:1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