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月經失調 泌乳激素瘤的警訊與治療

▲泌乳激素。(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我沒有生產,但是都會分泌乳汁。」30歲的林小姐說。

「還有哪些狀況嗎?」醫師問。

「我的月經週期不規則,經期也比較短。」林小姐說。

在沒有生產的狀況下出現溢乳的狀況,便要抽血檢測泌乳激素,並評估是否有泌乳激素瘤的可能。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林思涵醫師表示,檢驗報告顯示患者的泌乳激素高達180 ng/ml,後續的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下垂體有腫瘤,因此診斷為泌乳激素瘤。接受藥物治療後,患者症狀有明顯改善,也持續追蹤治療。

泌乳激素瘤常見症狀有哪些?

泌乳激素瘤(prolactinoma)是腦下垂體長出以分泌過多泌乳激素的腫瘤,進而引發一系列症狀。林思涵醫師指出,泌乳激素瘤主要會影響乳房組織,導致乳房脹痛且有乳汁分泌,當在非懷孕期或哺乳期出現以上情況就是異常,因此在臨床上女性的泌乳激素瘤比較容易早期診斷。此外,泌乳激素瘤還會影響月經,使月經週期不規則、經期較短且經血量較少,也是不孕症的病因之一。

男性患者雖也可能會出現乳房脹痛、性慾下降、不孕等狀況,但男性患者較易疏忽而延遲就醫,常等到腫瘤體積較大已造成壓迫性症狀,例如頭痛、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甚至雙顳側偏盲才就醫尋求協助。由於腦下垂體位於視神經下方,當腫瘤體積較大時,可能對視神經造成壓迫。泌乳激素瘤長期未控制,也可能會造成骨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的問題。

發生於腦下垂體的泌乳激素瘤

根據病理解剖的結果,成人的泌乳激素瘤盛行率大約是5%,不過大多數是微小泌乳激素瘤,無明顯症狀。英國成人研究,經抽血檢驗泌乳激素過高的盛行率約1.2%,在不孕症婦女中其盛行率較高約5%。

「一般而言,泌乳激素瘤在女性較常見,特別是生育年齡的女性,因為這個年齡層的女性有機會透過經期異常或不孕表現,而早期發現。」林思涵醫師說,「在男性身上,泌乳激素瘤的症狀較不明顯,大多等到腫瘤變大造成壓迫,或是因為不孕症接受檢查時才發現腫瘤。」

懷疑泌乳激素瘤該做哪些檢查?

在懷疑泌乳激素瘤時,應透過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和臨床醫師的評估來診斷。

泌乳激素瘤會分泌泌乳激素,所以需要替患者檢測血液中的泌乳激素濃度。林思涵醫師說,一般而言,血液中的泌乳激素值大於100ng/ml以上時,得進一步檢查腦下垂體中是否有泌乳激素瘤。如果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下垂體腫瘤,且泌乳激素過高,就會認為是泌乳激素瘤。

懷疑泌乳激素瘤該做哪些檢查?

假使泌乳激素值在20到100 ng/ml之間,便需要透過臨床醫師的判斷與觀察。某些生理和藥物因素也會導致泌乳激素過高,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肝硬化、情緒、壓力等,因此需要仔細審視病人的症狀與藥物史。林思涵醫師說,「如果懷疑和藥物、中草藥相關,我們會建議患者與原醫師討論是否能停藥或換藥。」

泌乳激素瘤該如何治療?

與其他腦下垂體腫瘤不同的是,泌乳激素瘤的首選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林思涵醫師說,泌乳激素瘤對藥物治療的反應很好,優先採取藥物治療。但是,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服藥順從性較差、不願意長期服藥、腫瘤較大、或出現危急狀況(例如腫瘤出血的腦垂體中風、視野缺損)時,便要考慮轉介給神經外科醫師評估手術切除腦下垂體腫瘤。

泌乳激素瘤該如何治療?

如今,腦垂體切除手術大部分是經由鼻子進行「經蝶竇內視鏡手術」,因為腦下垂體位於鼻腔蝶竇上方,神經外科醫師可使用內視鏡,從鼻子進入,切除腦下垂體腫瘤。相較於開顱手術,經蝶竇內視鏡手術的破壞性較小、恢復期較短、且併發症較少。

貼心小提醒

泌乳激素瘤是發生於腦下垂體的腫瘤,因為會分泌過多的泌乳激素,可能造成月經失調、溢乳、不孕等症狀。隨著腫瘤變大,也可能出現頭痛、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等壓迫性症狀。若有相關問題,要盡快至內分泌科就診,以找出病因,及早治療!
 

同場加映:頭痛、流乳汁、月經沒來 – 泌乳激素瘤(懶人包)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每天都要喝「一款湯」! 台灣男驚罹大腸癌

每天都要喝「一款湯」! 台灣男驚罹大腸癌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多年來居亞洲之冠,亦是本地第二大癌症類型與第三高死亡率的癌症,平均每31至37分鐘就新增一名患者。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曾分享一則病例,提醒民眾注意日常飲食習慣與大腸癌風險之關聯。

2025年07月16日 20:19

衛福部列「女足抽血」恐涉4項違法 要教育部把IRB翻過來查一遍

衛福部列「女足抽血」恐涉4項違法 要教育部把IRB翻過來查一遍

台灣師範大學女足隊爆出「抽血換學分」醜聞,甚至傳出非醫事人員執行抽血等爭議,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今(16)日表示,衛福部目前還沒有看到教育部針對該案的調查結果,將依《人體研究法》督促教育部依法辦理,應該「把IRB整個翻過來查一遍」,檢討當初案件怎麼審過,如果計畫沒問題,校方跟計劃主持人沒按計畫執行,問題會更加嚴重。

2025年07月16日 17:54

不想被叫叔叔阿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這6個壞習慣」你可能天天都在做

不想被叫叔叔阿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這6個壞習慣」你可能天天都在做

想要「凍齡」並不分性別,也不分國界。從高端保養到街頭巷尾吹起的醫美微整熱潮,都說明了一件事,愛美是全人類共同的天性。不過想要從根本減緩老化,除了靠外部保養,不妨也參考國際專家的提醒,從日常習慣開始做起!

2025年07月16日 17:00

戒酒不只是省錢!每一杯酒都在讓你變胖、變老、變不孕…專家超狠警告

戒酒不只是省錢!每一杯酒都在讓你變胖、變老、變不孕…專家超狠警告

青少年飲酒問題近年浮上檯面,根據國民健康署近年「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顯示,國中生有高達49.7%曾經飲酒,高中職學生更高達72.8%,顯示飲酒年輕化的現象日益明顯。不只「喝」得早,「喝」的理由也更多,壓力大、交朋友、追求放鬆等。但喝下去的,可能不只是酒,而是健康隱憂。

2025年07月16日 16:05

40歲重度白內障!台中女水晶體「整個乳白色」併發青光眼險失明

40歲重度白內障!台中女水晶體「整個乳白色」併發青光眼險失明

白內障是常見的老年眼疾,發生率隨年齡上升,但近來也有年輕化趨勢。台中一名40歲小嫻左眼模糊長達一年多,但因為身扛家中經濟重擔,生活忙碌,始終未就醫,直到最近視力惡化到幾乎看不見才至眼科求診。經診斷為過熟的白內障併發青光眼,水晶體嚴重混濁、質地太硬,手術也因此花了不少時間,最後置換人工水晶體後,小嫻才恢復視力。

2025年07月16日 15:36

遭女足抽血案波及 林口長庚聲明:子計畫獨立執行「均遵守規範」

遭女足抽血案波及 林口長庚聲明:子計畫獨立執行「均遵守規範」

台灣師範大學女足隊爆出「抽血換學分」醜聞,女足教練周台英被控以扣學分威脅學生配合研究抽血引發爭議,然而該研究計畫中成員驚見「護國神醫」長庚體系運動醫學總召集人林瀛洲,林口長庚醫院今(16)日發布聲明指出,本研究為單一整合型計畫,各子計畫獨立執行其研究項目,林瀛洲所參與的子計畫,研究過程皆符合並遵守人體試驗委員會的規範。

2025年07月16日 15:33

1天抽3管血「連14天」!蘇一峰曝「等同抽掉全身15%」:絕對是傷害

1天抽3管血「連14天」!蘇一峰曝「等同抽掉全身15%」:絕對是傷害

國立師範大學女足隊教練周台英,去年遭爆強迫隊員配合研究抽血,並以學分作為要脅,但校方卻未積極處理,引起各界輿論撻伐。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斥責,正常人不會去連續抽血,估算約抽了全身15%的血,此舉一定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2025年07月16日 15:14

無糖飲料未必比較健康?最新研究「糖尿病風險」恐飆升129%

無糖飲料未必比較健康?最新研究「糖尿病風險」恐飆升129%

糖尿病在台灣已非高齡族群的專利,甚至正加速向年輕人蔓延。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台糖尿病人口已突破250萬,等於每10人中就有1人受影響。

2025年07月16日 15:1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