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壯年空腹血糖達「1數字」別再拖! 醫示警:恐糖尿病前期

圖、文/常春月刊

小小年紀就罹患糖尿病,長大恐怕會大幅增加併發症的發生機率,包括大家想得到的失明、截肢、心血管疾病等等,那麼這些兒童一旦診斷為糖尿病,是不是就代表這一輩子要依賴吃藥控制而沒救了?或是只要好好接受治療,並且改善不當的生活習慣就仍有治癒的機會?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欣寧表示,那得先看罹患的是哪一型的糖尿病。

對策1. 治療之餘,控制飲食+運動可望停藥

如果是第一型的糖尿病,由於是免疫系統異常而引發,一旦發病,患者只能一輩子面對它、接受它、治療它,試著與它和平相處,不過這類的患者並不多,大約只占糖尿病患者的5%以內。至於占了八、九成以上的第二型糖尿病,黃欣寧強調,如果能夠及早發現並且及早接受治療,年輕患者未來還是很有機會可以停藥的,不過若是患者本身有遺傳體質,中年之後仍然是有可能再度發病。

黃欣寧分享了一個門診成功案例,一位20多歲年輕男性,因為酮酸中毒送醫才確診了第二型糖尿病,當時的體重幾乎破百,後來乖乖接受治療並開始飲食控制,同時進行運動習慣養成,週末會打球跑步之外,平日也會運動一到三天,他不但成功減重了10公斤,治療也有很大的進展,從一開始前幾個月必須靠打胰島素來改善疾病,到半年後數值恢復正常值已經可以停藥,而且十年來每年接受例行檢查,血糖也一直維持在正常範圍。

對策2. 避免陷入1.5型治療誤區,可自費檢查

不過當然也是有失敗的案例,像黃欣寧門診中曾有一名30多歲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男性,成家立業後因為工作家庭兩頭燒,飲食和運動都沒有好好安排,結果沒能維持停藥的成果又復發了,回歸吃藥控制的行列。

黃欣寧表示,糖尿病在分類上其實還有所謂的「1.5型糖尿病」,又稱為「潛伏型成人自體免疫糖尿病(LADA)」,這一型的糖尿病介於第一型和第二型之間,為什麼這麼說呢?嚴格來說,它屬於第一型的糖尿病類型,但由於症狀的表現像第二型糖尿病,因此常常會被誤判成第二型而進行治療,不過當患者免疫細胞異常破壞胰臟功能導致胰臟功能完全失去效用時,患者就會發現目前使用的藥物已經無效,才會改用第一型的治療方式,也就是胰島素的注射。

令人惋惜的是,如果一開始朝著第一型糖尿病的方向進行治療的話,可延緩患者胰臟細胞的破壞以及退化。然而,1.5型糖尿病多好發在50歲以下的青壯年輕族群,因此如果你是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的年輕患者,BMI值又小於25,甚至曾經有自體免疫性疾病,強烈建議自費接受胰島自體抗體的檢查,儘早確定自己到底是否為1.5型的糖尿病,才能接受最正確的治療,延後變異免疫細胞的完全崩壞。

對策3. 掌握自身風險指數,注意糖尿病偽前期

雖然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很關鍵,但如果能提前預防糖尿病發生,才是最理想的上上策!黃欣寧表示,青壯年族群如果空腹時的血糖達到100~125mg/dl,其實就達到「糖尿病前期」,就要非常小心注意生活飲食,因為一般正常空腹血糖值為70~99mg/dl,而糖尿病標準則為126mg/dl,一旦空腹血糖上升並介於中間表示已經成為糖尿病候選人。

延伸閱讀:
你以為只有老人會得糖尿病,6族群也是高危險群,尤其是這年紀的男性
糖尿病不是老人專利,年輕患者越來越多,2原因讓小學生血糖高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問題蛋擴大查驗 衛福部鎖定洗選場:年底前加驗百件

問題蛋擴大查驗 衛福部鎖定洗選場:年底前加驗百件

芬普尼超標問題蛋風波延燒,衛福部已於本周啟動擴大查驗。食藥署說明,相關作業以「風險」作為抽驗分配原則,評估風險則綜合考量畜牧場密度、是否接近違規畜牧場,及當地過往抽驗結果等,再根據結果配置抽驗量,預計抽驗件數約5成落在風險較高區域的洗選場,總數約百件,預計年底前完成查驗。

2025年11月19日 12:05

換季掉髮暴增?營養師揭開「日常飲食」才是真凶

換季掉髮暴增?營養師揭開「日常飲食」才是真凶

入秋後,許多人都開始覺得「欸?最近掉髮好像變多了」,梳子上、地板上、浴室排水孔裡的頭髮突然多到讓人有點心慌,對此,愛健康營養師珊珊在粉專表示,其實季節交替時,頭髮本來就會進入自然換季期,掉多一點不算太意外,但如果掉到自己都覺得「不太對勁」,那就不是天氣的問題了。

2025年11月19日 11:59

男人越活越年輕有祕訣? 研究:睪固酮可減緩老化

男人越活越年輕有祕訣? 研究:睪固酮可減緩老化

為何同樣是熟齡男性,有些男明星越來越顯年輕,但一般男性卻愈來愈顯疲態?答案可能與男性荷爾蒙「睪固酮」(Testosterone, TT)密切相關。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指出,規律運動與健康飲食不僅能穩定睪固酮,更是許多男星保持精神飽滿的重要關鍵。

2025年11月19日 11:26

長者染流感重症、死亡風險高 醫揭關鍵2因素:左流右新儘早打

長者染流感重症、死亡風險高 醫揭關鍵2因素:左流右新儘早打

流感疫情持續流行,統計今(114)年10月全國已經通報157例流感併發重症,其中12例死亡,死亡病例又以65歲以上長者為最大宗。醫師指出,國內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人有2到3種慢性病纏身,且身體代償能力不如年輕時期,一旦感染病毒,在這些交互影響之下,很容易演變為重症或出現併發症,提醒年長者應該儘早完成「左流右新」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接種。

2025年11月19日 11:00

彰化問題蛋外流到台中、新北 石崇良:本周起擴大查驗

彰化問題蛋外流到台中、新北 石崇良:本周起擴大查驗

彰化農藥芬普尼超標問題蛋風波未歇,近日於移動管制期間,在台中、新北都傳出仍持續販售的消息。對此,衛福部今說明,雞蛋流向追查等相關作業,主要由彰化縣衛生局進行,再通知可能的流向縣市,並由各地方衛生局負責稽查、下架,衛福部本周起也擴大查驗,有新的檢驗結果,都將於第一時間公布。

2025年11月19日 10:59

腸病毒奪命!台中1月大早產女嬰1天身亡 惡魔伊科11型肆虐

腸病毒奪命!台中1月大早產女嬰1天身亡 惡魔伊科11型肆虐

國內腸病毒疫情正式拉響警報!疾管署監測數據顯示,上週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已突破1萬1000人,正式宣告台灣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在此敏感時機,台中市衛生局日證實,一名家住龍井區的1個月大女嬰,因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不幸於11月10日病逝,成為今年台中市第6例腸病毒重症個案。

2025年11月19日 10:28

「直美」醫補訓練挨批「修理小孩給大人看」 衛福部:會給時間

「直美」醫補訓練挨批「修理小孩給大人看」 衛福部:會給時間

近年部分年輕醫師未完成PGY(不分科)等訓練,直接到醫美診所工作,俗稱「直美」現象。衛福部日前公布修法,擬加嚴規範光電治療等醫美處置,但遭醫師質疑「修理小孩給大人看」,強調應「不溯及既往」;衛福部回應,能力訓練是政策核心,若補正,會給相關醫師一定時間完成PGY等必要訓練。

2025年11月19日 10:09

網傳「花生+紅茶」致癌 專家闢謠:沒發黴變質就不用擔心

網傳「花生+紅茶」致癌 專家闢謠:沒發黴變質就不用擔心

近日網路再次流傳「最不適合配花生的飲料是什麼」貼文,國內某專科醫師引述研究稱「吃花生吐司配紅茶」會增致癌風險。但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向專家查證後,發現該研究仍是非常初步的動物實驗,有偽陽性偏高的問題,且不能擴大解釋為在人體也是同樣效果,建議民眾只要不食用發黴的花生,就能避免傳言所說的問題。

2025年11月19日 10:0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