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餐「1原型食物」他吃到脂肪肝!醫搖頭:已糖尿病前期了

他餐餐吃「1原型食物」 竟吃出糖尿病前期!  醫曝「關鍵1問題」:很多人都忽略了

 

圖、文/常春月刊

 

台灣享有水果王國的美譽,一年四季都可產出各種豐富的水果,水果富含高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營養價值高,加上價格也不貴,許多民眾喜愛在飯後吃點水果當點心。不過,由於近年來的市場喜愛,再加上改良技術,不少水果的甜度越來越高,果糖含量也會提高,一不小心就會容易吃下太多的糖跟熱量。

 

自認飲食習慣健康 偏愛吃水果

 

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分享,他曾遇過一位66歲羅先生,體態看起來維持標準體型,平日飲食自認很健康,不吃油炸、也不愛吃麵包、糕點,並且強調現代人蔬果攝取不足,他不會有這個問題,每日的膳食纖維攝取量絕對足夠。他表示飲食習慣偏愛吃各種水果,認為水果纖維高、營養價值高,多吃沒問題,甚至是偶爾會把水果當正餐吃,也時常空腹就吃水果。直到近期安排健康檢查,當日報告出爐,意外發現已有脂肪肝問題之外,還發現現在正處糖尿病前期階段。

 

 

 

這3種狀況 都屬於糖尿病前期 

 

羅先生的健檢報告顯示腹部超音波的檢查影像可看出肝臟已呈現白白霧霧的脂肪肝狀態,血糖報告中的空腹血糖值已到110mg/dl、醣化血色素5.8%,雖還未達到糖尿病診斷,但事實上已到糖尿病前期的範圍(根據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定義,以下3種狀況都屬於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介於100~125mg/dL、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時檢查血糖介於140~199mg/dL、糖化血色素介於5.7~6.4%。);另外,也發現有三酸甘油酯(TG)過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太低。這些意外的結果,他直言沒有健檢根本就不會發現健康已出現異常,也才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飲食觀念真的出錯了。

 

 

水果無法代替蔬菜 糖份攝取過多恐致脂肪肝

 

梁程超表示,常見一般人認為健康飲食就是要多吃原型食物,雖然水果是屬於原型食物,甚至認為水果多吃沒有關係的誤解;或是外食族蔬菜吃得少,就用多吃水果來補足膳食纖維,這樣的行為卻小看了吃水果所攝取到的糖份。

 

果糖和葡萄糖雖然都是一種單糖,但果糖除了少數部分在小腸代謝,絕大部分是進入到肝臟代謝,快速地進入肝臟進行糖解作用,並促進脂肪酸合成,搖身一變為三酸甘油酯,當它囤積在肝臟也就成了脂肪肝。

 

另外,還會轉化成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從肝臟釋出,由血液運輸到身體各部位造成高血脂症,造成內臟脂肪及器官脂肪的堆積。一旦形成脂肪肝及內臟脂肪增加,都容易造成胰島素阻抗,進而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除此之外,果糖的代謝路徑還間接促進尿酸形成,造成高尿酸血症。其實適量的食用水果是有益健康,但是反而要小心的是食品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漿」,例如含糖飲料及加工食品。

 

 

長期脂肪性肝炎易成肝癌 死亡風險莫輕忽

 

梁程超也強調,現代人飲食偏好高糖、高油脂,享受精緻美食會讓人開心,卻疏忽了可能會帶來健康負面影響。過往認為肝癌是因為B肝控制不好或喝酒過量才會得到,現在發現脂肪肝問題若不改善、不控制也可能會因長期的脂肪性肝炎發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更不要小看糖尿病的健康危害,罹患糖尿病後續容易引發的併發症(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神經障礙等)這些都會帶來嚴重死亡風險;也因為脂肪肝與糖尿病前期幾乎沒有不適症狀,只能靠定期健康檢查才能發現。

 

延伸閱讀:

 

·專家示警「這8種人」最易得糖尿病!前期6症狀曝 脖子黑黑洗不掉小心了

 

·血糖長期降不下來,從眼睛和腳底都可能有病變,10穩定血糖好食材,沙丁魚也上榜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肝基會走入嘉義阿里山鄉!逾300人接受保肝篩檢「6人轉診」

肝基會走入嘉義阿里山鄉!逾300人接受保肝篩檢「6人轉診」

肝病一直是我國國病,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仍有7000多人死於肝癌,5000多人死於肝硬化。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持續推動腹部超音波檢查,今(19)日深入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衛生室,幫原民朋友做免費肝病、癌症指數抽血篩檢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有超過300人接受檢查,更發現6名需轉診進一步治療民眾,希望達到根除肝病的目標。

2025年04月19日 19:15

「扭傷難好、傷口久不癒」竟都是肥胖惹禍 醫曝原因:恐惡性循環

「扭傷難好、傷口久不癒」竟都是肥胖惹禍 醫曝原因:恐惡性循環

一名28歲女性BMI長期處於過重,嘗試過針灸埋線、減肥食譜都瘦不下來,加上護理工作高壓讓她報復性飲食,體重攀至人生巔峰,某次意外扭傷發現自己腳傷拖很久沒好,小傷口也不容易癒合,醫師示警,這些其實都是肥胖衍生症狀,但卻被當成日常生活的不適感,逐漸累積恐導致更嚴重的慢性病。

2025年04月19日 18:43

他快速減重20公斤!腹部超音波一看「膽結石大又多」 醫解析原因

他快速減重20公斤!腹部超音波一看「膽結石大又多」 醫解析原因

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問題根源,減重有助於恢復健康,不過肝膽胃腸科醫師提醒,短時間快速減重可能會增加膽結石風險!近期就有一名50多歲脂肪肝的患者,原本體重超過100公斤而接受減重療程,短時間內就瘦下20公斤,沒想到定期半年回診做腹部超音波卻發現,膽結石變得又多又大。

2025年04月19日 16:21

馬鈴薯變綠了?  廚師警告「最好直接丟掉」:恐食物中毒

馬鈴薯變綠了?  廚師警告「最好直接丟掉」:恐食物中毒

馬鈴薯是不少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不過你是否曾在烹調前發現馬鈴薯表面泛著淡淡的綠色,心中產生疑問,「這樣還能吃嗎?」近日專業廚師Papuchan對此做出說明,吸引大量網友回應。

2025年04月19日 15:35

春季濕熱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多 醫揭日常保養秘訣4招一次看

春季濕熱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多 醫揭日常保養秘訣4招一次看

春天天氣溫暖潮濕,讓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增加,婦產科醫師分享春季私密處保養4大原則,包含內褲應該選擇透氣材質,避免悶熱,下身正確清潔避免過度搓洗,也應該避免久坐習慣讓私密處乾爽,最後可以多攝取富含益生菌、花青素等食物也會有幫助。

2025年04月19日 13:21

「過度成就者」總是忙計畫下件事!以為成功=安全 休息反而恐慌

「過度成就者」總是忙計畫下件事!以為成功=安全 休息反而恐慌

過度成就者相信:我的成就即是我。我如果可以做到更多,達到所有的目標,盡可能地高效多產,並確保每個人都知道,就能免於被批評、評價和拋棄。我的價值完全建立在個人成就,以及人們如何看待我的成就和成績之上。「過度成就者」的腦中只想著一件事:成就=安全與愛。

2025年04月19日 12:05

穀雨來到濕氣重!過敏、腸胃不適找上門 中醫傳授除濕消水腫秘訣

穀雨來到濕氣重!過敏、腸胃不適找上門 中醫傳授除濕消水腫秘訣

明天將迎來穀雨,春季最後一個節氣,中醫師指出,穀雨後大氣的濕度及溫度兩相提升,濕邪及熱邪也將交織作亂,可能原有的腸胃不適會加劇、呼吸器官相關問題也會演變成皮膚搔癢、打噴嚏、氣喘咳嗽等過敏反應。養生方面建議可以透過藥膳、茶飲食補排除濕氣,多按豐隆穴、三陰交穴、太衝穴等3穴位也有助穀雨時期保養,擺脫體內的陳舊濕氣,維持身體正常代謝運作。

2025年04月19日 11:44

海鳥寶寶「塑膠腦」現失智症狀 專家曝人類風險:日常3行為慎防

海鳥寶寶「塑膠腦」現失智症狀 專家曝人類風險:日常3行為慎防

塑膠製品使用便利,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然而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大量攝食塑膠的海鳥寶寶,腦部竟出現類似人類失智症的神經退化疾病的表現。專家表示,雖然這項結果還無法直接推論到人類身上,但是過往研究已經證實塑膠微粒會堆積在人體,尤其是腦部,相關風險不容忽視。

2025年04月19日 11:00

暈倒了「掐人中」有用嗎? 重症醫:恐釀更大傷害!正確做法曝光

暈倒了「掐人中」有用嗎? 重症醫:恐釀更大傷害!正確做法曝光

民眾在街頭遇見他人突然昏倒時,第一反應往往可能是掐人中,試圖讓患者清醒過來。然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示警,這樣的行為不僅無效,更可能延誤搶救時間,甚至對患者造成更大傷害。

2025年04月19日 10:1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