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嚴重恐致器官衰竭!別輕忽中暑5症狀 掌握4招預防



圖、文/NOW健康 連珮妤

台灣夏季高溫多次創下歷史紀錄,造成熱衰竭、中暑等熱傷害的人數增加,根據衛福部資料,光是今年7月1日至15日,熱傷害就診人數就已達470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的1.6倍,而全球均溫更於今年7月的第1周內破3次紀錄,面對節節高升的氣溫,若未做好避暑的準備,很有可能就會引發中暑,使人出現低血壓或體溫升高,卻未出汗等中暑症狀。究竟什麼是中暑?待在室內也會中暑嗎?又該如何預防呢?

中暑是熱傷害的1種! 公開中暑成因與5大常見症狀

如果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就會發生熱傷害,而常見的熱傷害種類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其中又以中暑最為嚴重,一般而言,多數人會先因在炎熱的環境下過久,持續流汗且未適當補充水分及鹽分,而出現噁心、嘔吐、疲累、頭暈、頭痛、肌肉痙攣等熱衰竭症狀,才會進展為中暑。

中暑是指長期處於無法散發熱量的環境中,造成體內水分蒸發過快,再加上沒有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使身體核心體溫升高至攝氏40.5度以上,同時導致中樞神經功能出現障礙的狀況。



▲熱衰竭、中暑常見症狀差異比較這裡看。(圖/NOW健康製作)

多數人於起初中暑時,可能會先有以下5種常見症狀:

▸1.體溫升高,但沒有出汗。
▸2.皮膚乾燥、發紅。
▸3.心跳過快。
▸4.呼吸困難。
▸5.低血壓。

當中暑症狀持續惡化,未加以改善,促使體內熱的調節機能失效時,便可能會出現視力障礙、神智混亂、定向力變差、多重器官衰竭、抽搐,甚至昏迷,最嚴重還可能因此死亡,其死亡率可能高達30%以上。

5大中暑高危險族群要小心! 掌握4招輕鬆預防中暑

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老人、嬰兒、幼童,以及高血壓、正在使用藥物治療或心臟病患者皆為中暑的高危險族群,因此在出門時建議應掌握4招,以預防中暑發生:

▸1.勤防曬:
應穿著輕便、寬鬆、淺色且透氣的衣服,並於外出前30分鐘擦好防曬乳,在外則建議可撐陽傘、戴遮陽帽或太陽眼鏡,以抵擋強烈的紫外線。

▸2.補水分:
外出時隨身攜帶白開水,以便隨時皆能補充水分,不管是身體處於室內或室外、靜態或運動的狀態,都應隨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最好每小時能喝2至4杯(1杯水等於240毫升)的涼水為佳,且建議不要因天氣熱,就飲用過冰的飲料或水,以免胃痛的情形發生。此外,也應避免喝含有酒精或含糖飲料,以減少體內的水分流失。

▸3.躲太陽:
在氣溫炎熱的夏天,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出門,最好選擇早晨和傍晚時分,進行戶外活動,並適時待在陰涼處休息。

▸4.要通風:
中暑的高風險族群應特別留意,外出時應盡量避免於大太陽底下活動過久,並選擇通風、有電風扇或空調的空間活動,如公共圖書館或購物商場等。



▲掌握4招有效預防中暑。(圖/NOW健康製作)

待在室內也會中暑? 預防室內中暑可以這麼做

不少人會認為,中暑只會發生在大太陽照射下的室外環境,事實上,室內中暑的情形也相當常見。由於室內空氣不流通、散熱速度下降,就會造成產熱速度大於散熱速度,一旦空間內的熱能無法排出,就會導致環境溫度不斷上升。若再加上人體溫度調節能力不佳,便較容易出現中暑的症狀,尤其是家中的老人或兒童,更須特別留意。

因此建議民眾在家中也須注意高溫所致的熱傷害,應隨時保持空氣流動,並適時補充水分,以有效預防室內中暑或其他熱傷害發生。

核稿編輯:陳如頤

更多NOW健康報導
▸隱形矯正非成人專利! 這個齒齡接受矯正兼顧骨骼結構
▸孩子步態不穩小心是扁平足! 物理治療師公開3招預防

關鍵字: NOW健康 中暑 醫師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倒著走像重訓?改變步行方向可燃燒更多卡路里

倒著走像重訓?改變步行方向可燃燒更多卡路里

走路人人都會,但你可能不知道,只要「方向反過來」,身體就像被重新啟動一樣,卡路里燃燒速度增加、姿勢變挺、平衡變好,甚至連大腦都會一起被訓練。國外健身圈近年掀起「倒著走路」風潮,國外網站《Cleveland Clinic》邀請運動生理學家喬丹.博爾曼解析倒走為何在年輕人與中高齡族群中快速竄紅。

2025年11月25日 20:10

狼醫平台挨批做半套 衛福部2措施補強「改名也查得到」

狼醫平台挨批做半套 衛福部2措施補強「改名也查得到」

近期多起狼醫事件頻傳,在民團、立委要求之下,衛福部「狼醫查詢平台」今年8月正式上線,但遭民間團體批評「連半套都沒做好」,涉案醫師更改姓名、執業地點恐就查詢不到。醫事司表示,正在補強系統資訊,包含串接司法院資訊,還有明年1月會增加納入性平懲戒資訊;另針對涉案醫師改名等疑慮,系統會將新舊名字一併呈現。

2025年11月25日 19:34

快訊/蘇丹紅化粧品再增2品項 食藥署開罰原料進口商500萬

快訊/蘇丹紅化粧品再增2品項 食藥署開罰原料進口商500萬

食藥署今再度公布蘇丹紅化妝品最新清查結果,更新統計至今共涉及20項產品。食藥署今表示,除了要求所有受影響產品立即全面下架、不得販售之外,也針對原料進口商「亦鴻企業有限公司」裁處新臺幣500萬元罰鍰。

2025年11月25日 19:32

氣溫降誘發「溫差性過敏」 醫解析4大體質症狀不同

氣溫降誘發「溫差性過敏」 醫解析4大體質症狀不同

近日氣溫驟降,早晚溫差大,許多人開始出現「溫差性過敏」,可能會有打噴嚏、鼻塞等情形。對此,中醫師指出,在中醫觀點中,「溫差性過敏」可分為「風寒型、風熱型、濕熱型、脾腎虛型」,當外界溫差大於7度、相對濕度大於70%時容易誘發。

2025年11月25日 18:01

6年情斷心碎…她轉身做「這件事」!44歲抱娃圓夢:像買生育保險

6年情斷心碎…她轉身做「這件事」!44歲抱娃圓夢:像買生育保險

曾因6年戀情告終,44歲的科技業工程師許小姐,靠著38歲時「分手後去凍卵」的決定,在去年婚後透過AI試管技術,於今年順利產下健康女嬰。她趕在感恩節前夕帶家人回台中茂盛醫院感謝,分享這段從失戀到圓夢的心路歷程,並以自身經驗強烈建議:「一定要做計劃性凍卵,才有機會抓住未來的幸福!」

2025年11月25日 17:59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25例流感併發重症,另有12例死亡。重症個案中最年輕是中部20多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心腎衰竭病史,11月中旬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5天後情況加劇出現呼吸困難到急診,檢查有雙側肺部浸潤,確認感染A流,且有心臟、腎臟疾病惡化,一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7:12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37 歲「阿雄」因婚後育有2女,因此夫妻日前討論有無結紮必要,沒想到不小心被長輩得知後,婆婆擔心兒子被「去勢」,與媳婦意見相左鬧心結,直到泌尿科醫師向長輩說明結紮諸多優點後放下成見,阿雄也與醫師溝通後,決定採用「微創結紮手術」,讓夫妻倆往後不再擔心鬧出人命了。

2025年11月25日 16:31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因談「台灣有事」論調引發中國大陸不滿,台灣則全面力挺日本,多吃多買日貨,加上接著是聖誕跨年假期,安排赴日旅遊的人也不少。不過根據疾管署掌握資料,近期日本流感疫情直線上升,署長羅一鈞分析,目前估計高峰會落在聖誕假期,提醒民眾赴日前接種疫苗評估接種流感疫苗,建議提前2周接種以得到足夠保護力。

2025年11月25日 15:5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