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揭秘「味精7大迷思」 吃完口渴不一定是它的錯

▲美食、料理、烤肉、食物、飲食。(示意圖/123RF)
▲味精的鮮味可增強鹹食的味道。(示意圖/123RF)

文/每日健康

直至今日,我們外食時還是偶爾會聽到「老闆,不要加味精」這句話。有些餐廳更是標榜「健康」的特色,在菜單上註明「本店不加味精」。味精的學名是谷氨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簡稱MSG),是一種氨基酸的鈉鹽,幾十年來一直背負駡名,許多人認爲食用味精會導致脫髮。但味精真的對人體有害嗎?

一、味精是怎麼來的?

根據外媒CNA報導,1907年的日本,化學系教授池田菊苗(Kikunae Ikeda)的妻子,為他端上一碗熱騰騰的味增湯。他發覺這一天的湯特別鮮美,原來是妻子加了海帶。他靈光一現,想發掘海帶讓味增湯更美味的秘密,便開始著手研究海帶的成分。

池田教授通過一系列的化學實驗,並使用蒸發技術將該成分結晶後,最終確定鮮味的來源,是天然存在於海藻中的「谷氨酸」(Glutamic Acid)。受到啓發的池田教授,後來創辦了日本知名食品公司「味之素」(Ajinomoto)。

二、味精是如何製作的

味之素最大的東南亞工廠,位於泰國大城府(Ayutthaya)。味精的主要生產原料是木薯根,再加工成木薯澱粉。澱粉溶解後,得到葡萄糖溶液,將溶液發酵,形成「谷氨酸羹湯」。羹湯經過過濾、加熱烘乾,分離出濃縮的谷氨酸鹽,這就是味精的製作過程。

三、味精真能讓食物變好吃?

「鮮味」(Umami)是繼酸、甜、苦、咸等味道後,被發現的「第五種味道」,味精的鮮味可增強鹹食的味道。當味精和核苷酸同時出現在鷄湯等肉製品中,一起品嘗時,大腦會認爲「這真的很好吃」。

四、味精存在的地方比我們想像的更多

味精一般會標識在罐裝食物的標籤上,但蠔油和辣椒醬等的醬汁類,還有香腸、火腿等的加工肉品也可能含有味精,但未被列出。例如食品標籤上的「酵母提取物」或「水解酵母」等字樣,表示產品內添加了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谷氨酸其實也存在於天然食物中,例如奶酪、果汁、堅果和番茄

五、為什麼味精名聲不好?

60年代後期,一位美國醫生每當在中餐館吃飯,就會出現後頸麻木等症狀。後來他寫信給《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推測症狀可能由味精引起,由此引發「中餐館綜合徵」的一系列負面新聞,味精也由此被冠上「引發口渴、麻木、脫髮」的駡名,許多人認爲味精會影響身體健康。

六、味精真的有副作用?

Northeast Medical Group首席醫師吳醫師(Kelvin Goh)認爲,人們用餐後的口渴等症狀,不一定是味精造成,也有可能來自過量鹽和加工油性食品。一般上含有味精的食物,鹽和添加劑的含量也很高。吳醫師指出,目前沒有強而有力的證據,表明脫髮、癌症與食用味精的因果關係。

七、多少味精算太多?

味精由78%的谷氨酸、12%的鈉和水組成。一盤炒飯同時加半茶匙食鹽(大約1,000毫克鈉)和一茶匙味精(接近700毫克鈉),已接近建議的每日鈉攝入量上限2,000毫克。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的評估,建議味精每日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30毫克。例如對於體重70公斤的人而言,每天攝入2100毫克味精已是上限。

【延伸閱讀】
一量血壓竟發現「心臟癌症」! 醫示警:「射出分率」正常仍可能心臟衰竭
流感逆勢突起!併發重症恐致死 3招預防病毒入侵

關鍵字: 每日健康 味精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醫美嚴管釀醫界內戰!石崇良表態「溯及既往」不變:愛美不該送命

醫美嚴管釀醫界內戰!石崇良表態「溯及既往」不變:愛美不該送命

為加強管理醫美亂象,衛福部近日預告《特管辦法》修正草案,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等,相關規劃引發醫界內戰,醫師公會帶頭反彈,而醫院協會等醫療專業團體則力挺衛福部。衛福部今(26)日下午邀集40多個醫界團體討論,衛福部長石崇良今早表態堅持「溯及既往」是公益大於私益,「人不應該因愛美枉送生命」,既然發現缺漏就應該補起來。

2025年11月26日 10:14

男樂當小農撿毛孩糞便施肥 遭鉤蟲寄生竟引發中風險死

男樂當小農撿毛孩糞便施肥 遭鉤蟲寄生竟引發中風險死

一名58歲男性日前連續腹瀉5天,並感覺胸悶、全身無力,緊急就醫後,醫療團隊本認為是心肌炎,未料轉入加護病房僅1天,竟又發生腦中風,經抽絲剝繭,發現禍根竟是鉤蟲感染引發罕見的全身發炎反應,取出體內鉤蟲並用藥雖解除死亡警報,仍住院整整18天才返家,且出院時需協助才能行走。

2025年11月26日 10:03

20款化粧品驗出蘇丹紅 石崇良:將列後市場查驗項目

20款化粧品驗出蘇丹紅 石崇良:將列後市場查驗項目

國內首度在化妝品當中檢出禁用色素蘇丹紅,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6)日表示,本案是食藥署主動查驗發現業者輸入問題原料,目前為止追查12家業者有相關產品、涉及20品項,也針對原料進口商「亦鴻企業有限公司」裁處最高500萬元罰鍰。至於後續管制,由於化妝品管理主要在「成品」,也就是製程面的管理,未來後市場監測會有一段時間把蘇丹紅列為查驗項目之一。

2025年11月26日 09:38

GG長痣! 醫:可能是癌症

GG長痣! 醫:可能是癌症

男生注意!泌尿科醫師顧芳瑜提醒,若男性GG上長痣,可能是癌症,「當你覺得GG上有奇怪的東西,就可以找醫生幫你治療。」

2025年11月26日 08:19

黃金7小時睡眠時間曝 「5分鐘腦袋關機」9技巧

黃金7小時睡眠時間曝 「5分鐘腦袋關機」9技巧

許多人有失眠問題,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分享,如何5分鐘入眠「訓練腦袋關機」,並分享9大睡好覺秘笈,像是放棄「章魚性格」、白天要喝足夠的水。

2025年11月26日 06:02

14歲學生課堂突倒地 醫10分鐘緊急完成顱內取栓救回大腦

14歲學生課堂突倒地 醫10分鐘緊急完成顱內取栓救回大腦

聯新國際醫院25日指出,日前一名14歲的學生在課堂中突然倒地,伴隨怪聲、右側肢體癱軟與語言表達困難等症狀,被緊急送往該院急診室。由於患者年紀輕,因中風導致半側癱瘓的可能性極低,懷疑是腦部不正常放電造成暫時性癲癇所造成。

2025年11月25日 23:38

倒著走像重訓?改變步行方向可燃燒更多卡路里

倒著走像重訓?改變步行方向可燃燒更多卡路里

走路人人都會,但你可能不知道,只要「方向反過來」,身體就像被重新啟動一樣,卡路里燃燒速度增加、姿勢變挺、平衡變好,甚至連大腦都會一起被訓練。國外健身圈近年掀起「倒著走路」風潮,國外網站《Cleveland Clinic》邀請運動生理學家喬丹.博爾曼解析倒走為何在年輕人與中高齡族群中快速竄紅。

2025年11月25日 20:10

狼醫平台挨批做半套 衛福部2措施補強「改名也查得到」

狼醫平台挨批做半套 衛福部2措施補強「改名也查得到」

近期多起狼醫事件頻傳,在民團、立委要求之下,衛福部「狼醫查詢平台」今年8月正式上線,但遭民間團體批評「連半套都沒做好」,涉案醫師更改姓名、執業地點恐就查詢不到。醫事司表示,正在補強系統資訊,包含串接司法院資訊,還有明年1月會增加納入性平懲戒資訊;另針對涉案醫師改名等疑慮,系統會將新舊名字一併呈現。

2025年11月25日 19:3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