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揭秘「味精7大迷思」 吃完口渴不一定是它的錯

▲美食、料理、烤肉、食物、飲食。(示意圖/123RF)
▲味精的鮮味可增強鹹食的味道。(示意圖/123RF)

文/每日健康

直至今日,我們外食時還是偶爾會聽到「老闆,不要加味精」這句話。有些餐廳更是標榜「健康」的特色,在菜單上註明「本店不加味精」。味精的學名是谷氨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簡稱MSG),是一種氨基酸的鈉鹽,幾十年來一直背負駡名,許多人認爲食用味精會導致脫髮。但味精真的對人體有害嗎?

一、味精是怎麼來的?

根據外媒CNA報導,1907年的日本,化學系教授池田菊苗(Kikunae Ikeda)的妻子,為他端上一碗熱騰騰的味增湯。他發覺這一天的湯特別鮮美,原來是妻子加了海帶。他靈光一現,想發掘海帶讓味增湯更美味的秘密,便開始著手研究海帶的成分。

池田教授通過一系列的化學實驗,並使用蒸發技術將該成分結晶後,最終確定鮮味的來源,是天然存在於海藻中的「谷氨酸」(Glutamic Acid)。受到啓發的池田教授,後來創辦了日本知名食品公司「味之素」(Ajinomoto)。

二、味精是如何製作的

味之素最大的東南亞工廠,位於泰國大城府(Ayutthaya)。味精的主要生產原料是木薯根,再加工成木薯澱粉。澱粉溶解後,得到葡萄糖溶液,將溶液發酵,形成「谷氨酸羹湯」。羹湯經過過濾、加熱烘乾,分離出濃縮的谷氨酸鹽,這就是味精的製作過程。

三、味精真能讓食物變好吃?

「鮮味」(Umami)是繼酸、甜、苦、咸等味道後,被發現的「第五種味道」,味精的鮮味可增強鹹食的味道。當味精和核苷酸同時出現在鷄湯等肉製品中,一起品嘗時,大腦會認爲「這真的很好吃」。

四、味精存在的地方比我們想像的更多

味精一般會標識在罐裝食物的標籤上,但蠔油和辣椒醬等的醬汁類,還有香腸、火腿等的加工肉品也可能含有味精,但未被列出。例如食品標籤上的「酵母提取物」或「水解酵母」等字樣,表示產品內添加了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谷氨酸其實也存在於天然食物中,例如奶酪、果汁、堅果和番茄

五、為什麼味精名聲不好?

60年代後期,一位美國醫生每當在中餐館吃飯,就會出現後頸麻木等症狀。後來他寫信給《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推測症狀可能由味精引起,由此引發「中餐館綜合徵」的一系列負面新聞,味精也由此被冠上「引發口渴、麻木、脫髮」的駡名,許多人認爲味精會影響身體健康。

六、味精真的有副作用?

Northeast Medical Group首席醫師吳醫師(Kelvin Goh)認爲,人們用餐後的口渴等症狀,不一定是味精造成,也有可能來自過量鹽和加工油性食品。一般上含有味精的食物,鹽和添加劑的含量也很高。吳醫師指出,目前沒有強而有力的證據,表明脫髮、癌症與食用味精的因果關係。

七、多少味精算太多?

味精由78%的谷氨酸、12%的鈉和水組成。一盤炒飯同時加半茶匙食鹽(大約1,000毫克鈉)和一茶匙味精(接近700毫克鈉),已接近建議的每日鈉攝入量上限2,000毫克。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的評估,建議味精每日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30毫克。例如對於體重70公斤的人而言,每天攝入2100毫克味精已是上限。

【延伸閱讀】
一量血壓竟發現「心臟癌症」! 醫示警:「射出分率」正常仍可能心臟衰竭
流感逆勢突起!併發重症恐致死 3招預防病毒入侵

關鍵字: 每日健康 味精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沒罵過人的暖男劉燦宏,行醫初心來自與母親的深情陪伴。他表示,兒時看媽媽因病坐上輪椅,國中便立志當醫師,希望能親手讓媽媽康復,雖然後來知道母親的病無法治癒,仍選擇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盼用專業幫助更多像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病人,盡量讓他們能站起來,可以更踏實過日子。

2025年07月27日 09:24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休克 醫揭「站起來頭暈」真相:恐藏7大疾病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休克 醫揭「站起來頭暈」真相:恐藏7大疾病

前總統陳水扁妻子吳淑珍因「姿勢性低血壓」引起休克,所幸緊急送醫後恢復心跳。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指出,很多人以為「站起來頭暈」只是小事,但姿態性低血壓可能與疾病有關,包括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更年期、新冠後遺症、維生素不足、長期吃藥,甚至腦部或脊髓的外傷。

2025年08月16日 12:30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休克 醫曝「器官供血不足」恐有生命危險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休克 醫曝「器官供血不足」恐有生命危險

前總統陳水扁的妻子吳淑珍昨日昏倒失去生命徵象,搶救後目前狀況稍穩還在住院中,她的兒子陳致中證實是姿勢性低血壓引發休克。心臟內科醫師指出,低血壓發生時體力會變差,器官循環也會受到影響,如果血壓急性下降,就會造成器官供血不足導致休克,也可能產生生命危險,要特別注意。

2025年08月16日 11:49

慢性腎病「2年後飆破300萬人」 醫揭3原因:三高族要長期追蹤

慢性腎病「2年後飆破300萬人」 醫揭3原因:三高族要長期追蹤

台灣的洗腎人口超過9萬,被喻為「洗腎王國」,近年雖有下降趨勢,洗腎元凶「慢性腎臟病」所帶來的挑戰卻仍嚴峻。專家推估,到2027年時,國內患者人數恐突破300萬人,全台平均每8人中有1例,年度醫療總支出則逼近622億元,將對民眾健康、全國經濟造成沉重壓力。

2025年08月16日 09:23

守護每一份善終心願 北榮桃園分院預立醫療決定指引手冊

守護每一份善終心願 北榮桃園分院預立醫療決定指引手冊

隨著《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主法)》實施逾六年,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團隊與安寧療護團隊觀察到,越來越多病人於健保卡上註記「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ecision, AD),在入院時明確表達自身的醫療意願。然而,臨床實務中,AD的啟動仍面臨諸多挑戰與困境。

2025年08月16日 00:03

颱風後菜價漲不停!營養師推2類蔬菜「美味營養又省錢」

颱風後菜價漲不停!營養師推2類蔬菜「美味營養又省錢」

颱風過後總是菜價飆漲,營養師陳冠蓉也建議,可多吃菇類與芽苗蔬菜,兼顧美味、營養又省錢。她指出,菇類富含多醣體、維生素D與膳食纖維,助免疫、骨骼與減重;芽苗如青花椰苗則含高量蘿蔔硫素、維生素與礦物質,營養密度高且價格穩定。

2025年08月15日 19:30

挪用兒醫遊戲室挨批 台大醫院緊急決議「保持原樣」

挪用兒醫遊戲室挨批 台大醫院緊急決議「保持原樣」

台大兒童醫院為設置兒童心智病房,將三樓生理檢查區的等候區與遊戲室挪為成人科醫療業務使用,該處堪稱全台灣兒童友善醫療的代表性地標,引來家長與網友不捨,也有人批評犧牲兒童權益。台大醫院今(15)日下午特別為此召開會議做出新的決定,等候區與遊戲室將保持原樣,不做業務挪動;兒童心智病房會設置在目前興建中的台大健康大樓,時程延後至明年8月前完成。

2025年08月15日 18:50

「拿保護令仍被殺」頻發生 衛福部決議:擴大警方查詢家暴紀錄

「拿保護令仍被殺」頻發生 衛福部決議:擴大警方查詢家暴紀錄

近期接連發生土城殺妻案、信義區女子遭前男友砍殺案,都是申請保護令但仍發生憾事,衛福部今(15)日召開跨部會會議研商精進家庭暴力案件司法程序,決議開放刑事偵查警察官處理違反保護令案件時,可以查詢衛福部保護資訊系統,以瞭解該案加害人歷次家庭暴力通報紀錄,讓司法單位了解完整案件嚴重程度,避免出現風險資料斷鏈。

2025年08月15日 17:55

台中28歲男菸齡10年突胸痛!衝醫院確診急性心肌梗塞

台中28歲男菸齡10年突胸痛!衝醫院確診急性心肌梗塞

台中市1名謝姓男子年僅28歲,但菸齡超過10年且習慣晚睡,今年6、7月突然出現胸悶、胸痛,經運動未見改善,趕緊與太太直奔醫院求診,台中醫院急診與重症醫療團隊檢查後,確定謝男是急性心肌梗塞,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並裝上支架,才搶回一命。

2025年08月15日 16:3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