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躺著看書追劇 小心枕神經疼痛



圖、文/NOW健康 陳郁茹

躺在床上滑手機,突然頸後傳來一陣陣疼痛,酸麻感蔓延頭部、肩膀,連手腳也感到麻木,小心!困擾現代低頭族的「枕神經疼痛」也可能找上你了。

老化不會導致枕神經疼痛 關鍵在於長時間仰頭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高瑛說明,枕神經疼痛是指枕神經(occipital nerve)受到夾擠導致的神經痛症狀。此疼痛多半會是後腦接近上頸線(superior nuchal line)的地方有1個激痛點,按壓此處會引起放射狀的頭痛,從後腦勺延伸至頭頂、側面、甚至眼睛後方。

枕神經疼痛引起的原因包括,外傷(直接撞擊或高位頸椎骨折,甚至是頸部揮鞭性損傷導致頸椎第二節神經根壓迫)、神經腫瘤、頭頸椎關節移位或發炎等等,此症狀女性比較容易發生。高瑛指出,臨床上遇到的病患有50歲上下的女性,但年齡和特定族群似乎沒有太大的關聯,主要病因是「長時間固定姿勢」,有些人可能因為長期仰頭工作、或喜歡在床上看書、追劇,長時間保持不良的頭部姿勢,導致頸部肌肉僵硬造成疼痛。

光靠治療無法擺脫疼痛 患者應自發性改善錯誤肢勢

治療枕神經疼痛,醫師一般會使用保守方法,如採用藥物、物理治療等,也會建議病患嘗試頸部的伸展,像是頸部下壓或側拉運動。若患者症狀嚴重,則可以考慮經皮注射類固醇,以達疼痛緩解目的。高瑛也提到,少部分病人經保守治療未見改善,或外傷導致枕神經疼痛,就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減壓枕神經。

治療的目標是緩解疼痛症狀,但不能完全根治問題,高瑛建議,民眾如要真正解決枕神經疼痛,還是要依靠自己有自覺的調整不正確的身體姿勢和改變生活習慣,避免再度復發。另外,若症狀持續或疼痛程度增加,甚至合併其他神經學症狀,如手腳麻木等情況,則建議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排除其他嚴重的神經病變。

高瑛提醒,不論是追劇或是工作,頸椎的保健不外乎就是注意姿勢,避免過度前彎或後仰,每看電腦、平板30分鐘建議稍作伸展及活動,以維持肌肉血液循環。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幾乎大家都是手機低頭族,過小的螢幕注視太久,也會引起頸部和眼部肌肉僵硬,建議勿注視太久。此外,如果頸痛症狀嚴重,可以考慮短期使用頸圈,緩解頸部僵硬及肌肉發炎狀況。

核稿編輯:陳如頤

更多NOW健康報導
▸肥胖是萬病之源!錯誤減肥傷身 補充1元素助健康減重
▸晚期甲狀腺癌友問:我還能活多久? 醫師鼓勵積極治療

關鍵字: NOW健康 枕神經疼痛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熬夜「會變胖變禿」 醫示警「3類人」特別當心

熬夜「會變胖變禿」 醫示警「3類人」特別當心

很多人都知道作息混亂和長期熬夜會影響健康!醫師指出,很多人都認為只要睡飽就好,但其實作息也很重要,熬夜容易變胖,還會掉髮,尤其「輪班工作者、報復性熬夜族、年紀較長者」3大族群要特別留意。

2025年03月22日 14:04

全台血庫平均低於安全值 A型、O型最缺

全台血庫平均低於安全值 A型、O型最缺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目前全台血庫平均存量僅有6.6天,處於偏低水位。其中,A型與O型血特別吃緊,分別只剩5.7天和6.2天的存量。捐血中心呼籲民眾趁著好天氣,踴躍挽袖捐血,盼在連假前提升血庫至安全存量。

2025年03月22日 13:58

「涮樂和牛」羅東店試營運就傳食物中毒 通報人數暴增至63人

「涮樂和牛」羅東店試營運就傳食物中毒 通報人數暴增至63人

知名連鎖吃到飽火鍋「涮樂和牛」驚爆食物中毒事件,宜蘭羅東店15日試營運,卻陸續傳出民眾上吐下瀉、掛急診等情況。截至昨(21)日止,通報發病人數共計有63人,其中有33人曾就醫,個案發病時間皆集中於3月15至16日。

2025年03月22日 11:47

壓力會有體味!醫曝研究:皮膚會散發「炒韭菜」味道

壓力會有體味!醫曝研究:皮膚會散發「炒韭菜」味道

你知道壓力會有味道嗎?最新研究發現,人在承受壓力時,皮膚會散發類似「炒韭菜」的氣味。醫師指出,這種特殊氣味由二甲基三硫化物與丙烯基硫醇構成,不僅容易引發周圍人群的焦慮與疲勞感,更被戲稱為職場「上班味道」科學印證。

2025年03月22日 10:58

婦科醫:「3種經痛」快就醫!伴隨症狀曝光

婦科醫:「3種經痛」快就醫!伴隨症狀曝光

許多女性常見「為什麼每次月經來都會經痛,而且好痛?月經為什麼永遠都不準時來?」的困擾。面對這些困擾與疑惑,婦產科張瑜芹醫師表示,子宮內膜剝落時會釋放前列腺素,導致子宮收縮的痙攣,不會經痛的人是幸運兒,而經痛也通常不會有大問題,但如果每次都痛到受不了,或是非吃止痛藥不可,就要小心是否有隱藏疾病。

2025年03月22日 09:29

小朋友玩飛高高「手一拉就脫臼」 醫曝原因:家長4動作風險高

小朋友玩飛高高「手一拉就脫臼」 醫曝原因:家長4動作風險高

照顧、陪伴幼兒玩耍要當心。急診科醫師分享,臨床偶爾會看到小朋友來到急診總是手打直一直哭不敢動,爸媽一臉驚恐說「醫師!我才輕輕拉一下他的手,怎麼手就不動了!」其實這是1~5歲小朋友常見的手部脫臼,又稱「保母手(Nursemaid hand)」,包含飛高高、玩轉圈圈遊戲等4種日常情況容易發生,提醒爸媽們注意。

2025年03月22日 09:09

14個「內耗習慣」讓生活一團糟!她從人生全毀→百萬暢銷作家

14個「內耗習慣」讓生活一團糟!她從人生全毀→百萬暢銷作家

感情、工作、生活都一團糟,又不斷遇到爛事,可能跟「內耗慣性思維」有關!美國知名人生教練安德莉亞.歐文(Andrea Owen)過去曾經歷前夫出軌、伴侶詐欺、未婚懷孕、友誼失和、喪父,接二連三打擊讓她掉入谷底,後來她盤點14個內耗習慣,發現正是落入自我毀滅循環的原因,並提到這些自我壓抑的現象,在女性身上更常見。

2025年03月22日 00:30

晚睡3疾病風險增!睡滿8小時也沒用 醫:恐陷晝夜節律失調危機

晚睡3疾病風險增!睡滿8小時也沒用 醫:恐陷晝夜節律失調危機

有些人晚睡成習慣,且也不覺得對身體有所負擔,但醫師提醒,國際研究已經證實,「夜貓子」作息會提升3類疾病風險,包含糖尿病的風險提升2~3 倍,肌少症提高3.16倍,憂鬱症狀的風險甚至是晨型人的2.7~4.1 倍。且即便睡眠時間足夠,晚睡仍可能導致晝夜節律失調,進而影響荷爾蒙與新陳代謝的調節,提醒民眾注意。

2025年03月21日 18:45

「工作至少待一年」可能是胡說八道!倦怠管理師:沒人比你清楚

「工作至少待一年」可能是胡說八道!倦怠管理師:沒人比你清楚

限制性的信念(limiting beliefs),顧名思義就是那些限制我們的信念。它們往往是我們自己在沙地上任意畫下的界限。我們之所以抱持那些信念,通常是因為它們一再受到強化,使我們視之為真理。有些人喜歡把自己的意見講得彷彿是不爭的事實,你也經常遇到這種人嗎?

2025年03月21日 17:00

北市罕發溫差危險預警!醫曝2類患者猝死風險增 防範方法一次看

北市罕發溫差危險預警!醫曝2類患者猝死風險增 防範方法一次看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及輻射冷卻影響,這幾天國內出現「暴力溫差」,北市府今(21)日甚至罕見發布「溫差達危險等級預警」,未來幾天的日夜溫差達11℃以上。醫師指出,心腦血管、呼吸道疾病兩類患者在溫差大時可能急性發作、惡化,嚴重時恐增加猝死風險,提醒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2025年03月21日 16:1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