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我有甲狀腺結節 該怎麼辦?

▲我有甲狀腺結節 該怎麼辦?(圖/照護線上)

作者:鄭凱倫醫師

介紹

甲狀腺結節是一種常見問題,女性比男性常見,絕大部分在觸診或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超過九成的結節為良性,不必太過擔心。



超音波

超音波可用來檢查結節顆數、大小以及形狀,而且沒有暴露輻射線風險。根據大小以及形狀可用來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接受細針穿刺。

抽血

抽血檢查促甲狀腺激素(TSH)濃度,可知道甲狀腺功能是否有異常。
大部分結節不會影響功能(TSH呈現正常)。少部分會造成功能亢進(TSH低於正常值)或低下(TSH高於正常值)。當功能呈現異常,需進一步釐清是否有其他狀況。另外須配合臨床症狀,考慮藥物治療。

細針穿刺

細針穿刺為目前最常用來診斷結節是否為良惡性的工具。在超音波協助下,確定結節位置與深度,醫師將細針插入結節內,取得細胞,進行後續檢查。



是否需要穿刺?



結節回音低於正常甲狀腺稱之為低回音結節

美國甲狀腺醫學會(ATA)於 2015 年發表對於甲狀腺結節處理的指引,並提供哪種情況下建議穿刺:

1. 結節≧1 公分並具有高度或中度超音波疑似表現

高度超音波疑似表現(70-90%惡性機率): 

實質低回音結節伴隨以下至少一項特徵: 



微小鈣化
邊緣不規則
高度>寬度
超出正常甲狀腺外
結節環狀鈣化缺損伴隨軟組織生長

中度超音波疑似表現(10-20%惡性機率):
實質低回音結節無以上任一項特徵

2. 結節≧1.5 公分並具有低度超音波疑似表現
低度超音波疑似表現(5-10%惡性機率):
高或等回音規則實質結節
局部囊腫伴隨部分實質區域

3. 結節≧2.0 公分並具有超低度超音波疑似表現
超低度超音波疑似表現(< 3%惡性機率)
(也可觀察,不穿刺):
海綿狀結節
局部囊腫並且無任何疑似特徵

4. 良性超音波表現(<1%惡性機率)(不需穿刺)
完全囊腫且無任何實質部分

第一次穿刺為良性,之後還需要穿刺嗎?

當細胞數足夠判讀,且為良性診斷下,可依據結節不同超音波型態,評估是否需要進行第二次穿刺

1. 結節具有高度超音波疑似表現
於 12 個月內重複超音波以及穿刺檢查

2. 結節具有中度或低度超音波疑似表現
於 12 到 24 個月內重複超音波檢查

當結節有長大*時或有新的疑似結節出現,可考慮在一次穿刺

*至少兩個方向長大 20%以上(並且大於 0.2 公分)或結節體積增大 50%以上

3. 結節具有超低度超音波疑似表現
可兩年追蹤一次超音波

註﹔台灣超音波檢查相對方便,可以考慮三個月到半年追蹤超音波。

同一顆結節接受兩次穿刺,都為良性,之後還需要穿刺嗎?

當同一顆結節接受兩次穿刺都為良性診斷,且沒有明顯超音波疑似表現,這種情況下,該結節會是惡性的機率趨近於零。

僅少數病人在追蹤過程中出現結節長大或新的疑似超音波表現,之後被證實為惡性,機率約為 1%。

小於 1 公分的結節,該穿刺嗎?

美國甲狀腺醫學會對於小於 1 公分的結節並沒有特別建議。小於 0.5 公分的結節,原則上可先觀察為主。介於 0.5 到 1公分的結節,如果有伴隨高度超音波疑似表現,可以找尋有經驗的醫師,進行穿刺,以提高診斷率。

如果有很多顆結節,每顆都要穿刺嗎?

不需要每顆都穿刺。

醫師會根據結節超音波表現進行判斷。優先對具有高度或中度超音波疑似表現結節進行穿刺。如果都沒有,可選擇最大結節進行穿刺。

結節愈大,惡性機會愈高?

結節愈大,惡性機會不一定愈高。

美國甲狀腺學會建議當良性結節大於 4 公分且引起症狀時,可考慮接受手術,但並非唯一選項。

不同研究對於結節大小在預測惡性機率所扮演角色,並沒有一致性的結論。當有較大結節時,可根據自身考量,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處理方式。

良性甲狀腺結節處理方式




觀察

沒有症狀的良性甲狀腺結節,可以利用超音波定期追蹤 。

藥物

利用甲狀腺荷爾蒙,有時可以抑制結節長大。

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用來治療有症狀的良性甲狀腺結節已經發展非常成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治療。

燒灼手術

甲狀腺結節射頻腫瘤燒灼手術

可提供有症狀的良性甲狀腺結節另一個微創治療選擇,特色為免住院、恢復快以及不留疤。經過治療後,大部份的病人可以達到緩解或消除症狀的效果。
br /> 惡性甲狀腺結節處理方式



外科手術

原發惡性甲狀腺結節主要治療方式為外科手術切除。

放射線碘

在手術切除原發病灶後,根據病人狀況,考慮是否接受後續放射線碘131 治療。

總結

美國甲狀腺醫學會於 2015 年發表的指引,可提供甲狀腺結節處理的方向。但台美之間國情不同,就醫習慣差異,因此無法全盤複製美國做法。

尊重醫師專業建議,定期回診,選擇適合自己的處理方式,才是面對甲狀腺結節最好的方式。

參考資料

Bryan R. Haugen et al. 2015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Guidelines Task Force on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hyroid. January 2016, 26(1): 1-133.



同場加映:一定要處理嗎? – 甲狀腺結節(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
內科外科 (掛號、領藥超方便)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超過71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不只變胖還可能變禿?日研究揭「高脂飲食」與掉髮有關

不只變胖還可能變禿?日研究揭「高脂飲食」與掉髮有關

近年來在台灣,因掉髮問題求助門診的民眾逐年攀升,不少人擔心髮量會影響職場形象與人際關係,積極尋求預防掉髮的解方。不過,除了遺傳與年齡,日本最新研究竟指出,飲食習慣也可能讓人髮量堪憂。

2025年07月02日 14:28

北市抓「喪屍煙彈」翻倍 專家示警:黑數一定更大

北市抓「喪屍煙彈」翻倍 專家示警:黑數一定更大

俗稱「喪屍煙彈」的依托咪酯類毒品犯罪情形於短期內大幅攀升,114年依托咪酯類毒品比率占29.53%,相較於113年全年度10.35%,呈現翻倍成長。專家指出,今年依托咪酯的檢辦數是倍數的增加,查獲的煙彈數跟總量也都倍數成長,這只是警方正式的數字,沒有查獲的黑數一定是更大。

2025年07月02日 14:15

快訊/20年首見「諾氏瘧」境外移入 菲律賓旅遊疫情警示提升

快訊/20年首見「諾氏瘧」境外移入 菲律賓旅遊疫情警示提升

疾病管制署今(2)日公布國內確認一起瘧疾境外移入病例,還是20年來首見的「諾氏瘧」。個案30多歲外國籍男性,今(2025)年6月上旬至菲律賓巴拉望島旅遊,自述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且於當地進行自然生態旅遊活動時曾被蚊子叮咬,19日入境台灣後出現頭痛、茶色尿等5症狀,兩度就醫確診。因應此案,疾管署已經提升菲律賓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

2025年07月02日 14:05

捐血年齡放寬!「16歲、70歲以上」都可捐

捐血年齡放寬!「16歲、70歲以上」都可捐

國內《捐血者健康標準》已經將近20年未修,衛福部修正調整捐血者年齡上限,放寬讓70歲以上長者,在取得醫師同意後,也能捐血。

2025年07月02日 13:05

「小暑」常見4大不適症狀 醫推多按3穴位緩解

「小暑」常見4大不適症狀 醫推多按3穴位緩解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意味著天氣開始進入真正的盛夏。中醫師指出,處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容易影響人體氣血運行,常見「暑熱傷津、濕困脾胃、心火旺盛、皮膚問題」,建議可進行穴道按摩幫助清心火、健脾胃。

2025年07月02日 13:03

工會抗議衛福部長「跑餐會卻拒見基層」 改革承諾不及格

工會抗議衛福部長「跑餐會卻拒見基層」 改革承諾不及格

「天天跑餐會,拒絕見基層!」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今(2)日上午聚集衛福部疾管署門口抗議,怒批衛福部長邱泰源擅自終止一季一次與工會開會協商的承諾,是「史上最不溝通的部長」;且「上任一年多,改革一場空」,工會現場評鑑衛福部6大項目改革全數不及格。邱泰源後續出面溝通,強調並未終止協商,每季一次會議一定會持續,也承諾最快8月召開下次會議。

2025年07月02日 12:15

暑假小心!酷暑健康危機多「孕婦孩童、慢性病與高齡者」都是高風險族群

暑假小心!酷暑健康危機多「孕婦孩童、慢性病與高齡者」都是高風險族群

台灣近年夏季高溫頻創新高,動輒飆破攝氏36度以上的天氣已成常態,氣象專家也頻頻示警「炎夏將成常態」。然而,在熱中暑以外,還有更多不容忽視的高溫健康風險,根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東京科學大學公衆衛生學教授藤原武男就指出,酷暑對健康造成的影響遠比想像中嚴重。

2025年07月02日 12:00

再也不用強迫自己放下手機!睡眠博士:這樣滑反而更好睡

再也不用強迫自己放下手機!睡眠博士:這樣滑反而更好睡

每次想改善睡眠、上網查方法時,你是不是總會看到那條超惱人的建議:「睡前不要用手機」?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那你可能會想知道:好消息來了!根據國外網站《Bustle》文章中提到的睡眠科學機構Sleep Cycle,其中研究主管Michael Gradisar博士表示,手機有時候還能幫助人更快進入夢鄉。

2025年07月02日 10:5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