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比癌症更致命的疲球心 心臟衰竭

▲比癌症更致命的疲球心 心臟衰竭。(圖/照護線上)

▲比癌症更致命的疲球心 心臟衰竭。(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聽到癌症大家都會很緊張,但是多數人恐怕不曉得,心臟衰竭比癌症更致命!

新光醫院心臟科邱俊仁主任表示,「心臟衰竭」是醫學上的名詞,比較難懂,因此有時會用「疲球心」,或者直接跟病人說心臟無力。心臟就像馬達,要有力收縮才可以把血液打到全身;心臟無力時,水跟血就會積在心臟、肺臟裡面,讓患者喘,又因為打到全身的血液太少,人就會虛弱無力、勞動會喘、水腫、耐受力變低。

心臟衰竭分為兩種,一種是「心臟收縮功能不好」,代表收縮沒有力,輸出率不好,能打出去的血流小於40%。中年男性心肌梗塞,心臟受傷後收縮不好,就容易演變成這種心衰竭。另一種則是「心臟收縮正常,但舒張彈性比較差」,比較常發生於老年人,以女性居多,這些患者的心臟收縮力還好,只是高血壓多年,造成心臟彈性不好。

很多患者不曉得自己罹患心臟衰竭!

在台灣65歲以上的銀髮族群裡,有6-10%的人有心臟衰竭;70歲以上,約有10-20%的人有心臟衰竭,比例頗高,但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心臟已經變成「疲球心」,以為喘個幾天就好了,直到某次突然嚴重的喘與水腫才趕緊至急診就醫。照X光、做心臟超音波,才被診斷出心臟衰竭。

住院次數愈來愈頻繁、天數也愈來愈長

剛被診斷心臟衰竭的病人可在門診以口服藥物治療,但隨著疾病的嚴重度加重惡化,可能就需要住院治療。在台灣,平均每20分鐘就有一個病人因心臟衰竭而住院,平均住院天數達12天,而且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於出院後的三個月內需要再度住院。

在台灣,平均每20分鐘就有一個病人因心臟衰竭而住院,平均住院天數達12天,而且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於出院後的三個月內需要再度住院。

「根據歐美統計,心臟衰竭在內科系住院佔了最高的百分比,患者常常因為病情急性惡化而住院,例如:感冒、肺炎、感染、吃太鹹,或者藥物控制不規則等。」邱俊仁醫師表示,「患者的住院次數會愈來愈頻繁,住院天數愈來愈久,治療效果愈來愈差,例如以前五年住一次院,後來變成四年住一次、三年住一次,後來出院後兩三個禮拜就住院,而且以前打利尿劑住兩三天就好,後來是住一個禮拜,然後住半個月、一個月,愈來愈無效,愈來愈長,這種趨勢在心臟衰竭常常發生。」

五年存活率可能比癌症還要差

一個人得到癌症都會覺得自己可能活不久,但實際上罹患心臟衰竭更麻煩。舉女性最好發的乳癌來說,若得到乳癌第二期,十年存活率約有九成。以國人最好發的大腸癌來說,最後一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也有六成。可是心臟衰竭的五年存活率約五成,有一半的患者在診斷後的五年內會離開。

邱俊仁醫師強調,「如果能好好治療,心臟衰竭死亡率會下降,五年的死亡率有可能從五成降低到兩成多左右。」

為何心臟衰竭容易造成死亡?

「心臟衰竭除了心臟無力之外還有很多併發症,因為血液打不出去,無法供應全身所需,腦部、腎臟、肝臟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就會變差,而漸漸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邱俊仁醫師提醒道,「心臟衰竭還可能造成猝死,因為擴大無力的心臟容易亂放電,若產生致命的心律不整就會讓人猝死。」

心臟衰竭容易導致多器官衰竭

心臟衰竭帶來的損害很全面,畢竟心臟是中樞,一旦心臟衰竭自然會拖累全身各個器官,產生嚴重併發症,並引發致命心律不整跟心肌梗塞,比許多癌症更容易造成死亡。

若想要降低心臟衰竭的死亡率,應該由哪些方面著手?

要降低心臟衰竭的死亡率,必須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概念。

邱俊仁醫師表示,診斷出有心衰竭後,醫師會查明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患者的心臟衰竭,例如當心臟冠狀動脈缺氧、阻塞,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狹心症」而導致的心臟功能變差,這時治療心衰竭就需給抗凝血劑、把阻塞的血管打通。

如果是比較年長的患者,其心衰竭常是高血壓引發的居多,因為高血壓會造成心臟硬化彈性差,這時我們必須努力控制血壓。還有一些患者是瓣膜脫垂、鬆掉、或者瓣膜打不開,給予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考慮修補瓣膜。另外有些人則是心肌的疾病,引發心肌肥厚或擴大變形,這時要查出原因矯正心肌病變。

有人的心臟衰竭來自於感冒病毒感染的心肌炎,有的人是心律不整,無論是跳太慢讓血液打出去少,或跳太快讓心臟來不及反應,都容易加重心臟衰竭的狀況,這時則要治療心律不整,矯正心臟跳動時的速率與規則。

「第一先診斷什麼原因造成心臟衰竭,這是重點,」邱俊仁醫師道,「查出來後矯正原來的問題,並用最標準的藥物跟生活型態控制來減低症狀,才能治療心臟衰竭,預防再住院跟減少死亡。」

癌症有篩檢,心臟衰竭能夠篩檢嗎?

邱俊仁醫師指出,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屬於是高風險,最好定期在心臟科門診追蹤。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務必治療預防。抽煙、年紀較大或曾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都屬於危險因子,要提高警覺。

心臟衰竭的危險因子

至於有症狀的人,例如會喘、耐受力差,可能要去檢查,看看喘的問題是心臟、肺臟、或其他疾病造成的。喘有分四級,第一級就是一般運動勞動不會喘,勞累不會胸痛;第二級是劇烈運動就會喘;第三級是稍微運動就會喘;第四級稍微動或是休息都會喘跟無力,如果發現喘的次數從一級變二級,或者二級變三級,最好趕緊就醫檢查。

同場加映:
扭轉心臟衰竭,醫師圖文解說

原文出處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心臟內科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超過69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他胃痛3年竟是細菌感染釀禍「罹癌風險飆10倍」 醫揭常見6症狀

他胃痛3年竟是細菌感染釀禍「罹癌風險飆10倍」 醫揭常見6症狀

「沒想到困擾我三年的胃痛,竟然是細菌感染造成的!」40歲張先生是公務員,平時工作繁忙、作息不固定,長期受到間歇性上腹悶痛困擾,近期症狀復發使用成藥仍未緩解,就醫檢查才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併有慢性胃炎與十二指腸潰瘍。醫師示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6~10倍,若有相關不適應應及早就醫,透過正確檢查與治療根除病因。

2025年07月12日 11:34

男微整注射「少女針」中風失明 醫:「黃金三角區」誤打恐致死

男微整注射「少女針」中風失明 醫:「黃金三角區」誤打恐致死

一名34歲男性想為容貌加分,到醫美診所整形,注射玻尿酸與「少女針」洢蓮絲,不久後左眼視力模糊,痛到難以睜眼,連右側肢體都無力,轉至醫院急診,經檢查發現他的左眼眼肌麻痺,且腦部栓塞,最終視力竟無法恢復;醫師說,針劑微整形導致視力損傷、腦中風案例,近年並不罕見,民眾須慎選醫療院所。

2025年07月12日 09:23

台中「首例M痘」本土確診 30多歲男愛愛後驚見下面長怪東西

台中「首例M痘」本土確診 30多歲男愛愛後驚見下面長怪東西

疾管署調查,暑期為M痘流行高峰期,日前本土確診創下單周新高,呼籲高風險民眾接種疫苗。台中衛生局11日公布,台中市出現首例M痘個案,為30多歲男性,因腹股溝紅腫、生殖器周邊皮疹就醫採檢確診。

2025年07月11日 23:52

分科測驗明天考完「爸媽地雷問句」別再提 專家揭關心孩子重點

分科測驗明天考完「爸媽地雷問句」別再提 專家揭關心孩子重點

大學入學分科測驗將結束,然而考試的結果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家長也不免會想關心孩子考試狀態,諮商心理師整理爸媽地雷問句,千萬不要劈頭就問「你覺得你考怎樣?」而是應該用正向的語句去引導,表現出開放、支持的態度,也不要用「我早就跟你說過」等偏向責備的語氣,其實孩子扛著壓力去參加考試,光這一點就很值得鼓勵。

2025年07月11日 21:16

特別條例撥補健保基金、穩藥品供應 醫界力挺:展現國家戰略重視

特別條例撥補健保基金、穩藥品供應 醫界力挺:展現國家戰略重視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立法院於今日(11日)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其中明定健保基金撥補預算不得低於各期特別預算總數之12%,並附帶決議將健保基金優先用於增進我國藥品供應韌性,醫界表示高度支持,此兩項附帶決議不僅止於「財務撥補」,更象徵國家對於健保制度韌性重建與醫療體系永續發展的戰略重視。

2025年07月11日 20:44

專家揭2招穩定考生情緒 穴道按摩助放鬆、提神

專家揭2招穩定考生情緒 穴道按摩助放鬆、提神

114學年分科測驗今明兩天登場,考完第一天,有些人可能因為表現不如預期陷入緊張情緒。諮商心理師提醒「已經考過的就放下」,要把心思轉回能掌握的部分,也就是明天的考試科目;另一方面,可以做一些讓自己舒服的事情舒緩壓力,吃好睡飽,甚至泡澡、躺著休息都很好。中醫師則建議一些穴道按摩方式,今晚著重於舒緩疲勞,明早則可以壓按提神穴位。

2025年07月11日 18:22

大腸癌擴大篩檢「半年破103萬人」創紀錄 6成是女性接受檢查

大腸癌擴大篩檢「半年破103萬人」創紀錄 6成是女性接受檢查

衛福部今年擴大免費大腸癌篩檢對象,讓45歲至74歲民眾及40歲以上有家族史者都可以接受檢查,實施半年以來受檢人數超過103萬人,不僅比去年同期成長26%,更創下歷年來同期最高紀錄。進一步分析受檢對象,女性占6成較男性多,其中約有4.4萬人篩檢陽性,後續需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若能早期發現妥善治療,存活率可達90%以上。

2025年07月11日 17:46

吃辣真的會冒痘?營養師破解迷思:真正兇手藏在這裡

吃辣真的會冒痘?營養師破解迷思:真正兇手藏在這裡

不少人一長痘就怪「吃太辣」,但真的是辣椒惹的禍嗎?營養師鄭玲君在臉書專頁《愛吃鬼營養師鄭玲君-瘦身、運動 從心出發》中提醒,其實真正讓你冒痘的,往往是油炸、重口味的飲食,加上熬夜、壓力大,才是讓肌膚失控的主因。她表示,只要用對方式吃辣,辣椒不但不會上火,還對身體大有幫助!

2025年07月11日 16:4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