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11歲女童刷牙後「嘴唇發紫」喪命! 食物過敏7大元兇別碰

carballo/shutterstock

▲11歲女童嘴唇發紫喪命。(carballo/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專題報導/郭家和

用牙膏引發食物過敏 11歲女童不治

食物過敏雖非罕見,但家長最好能確保勿讓孩童攝取到含有過敏原的食物,甚至是任何可能通過口腔與氣管的生活用品。根據《CNN》與《FoxNews》報導指出,住在美國加州的11歲女童Denise Saldate因使用了含有乳蛋白成份的牙膏,導致急性過敏症狀發作,經搶救後宣告不治。Denise的母親Monique Altamirano哀痛表示,該牙膏是他們的家庭牙科醫師所推薦,沒想到會讓女兒因此喪命。

Denise 從小就被驗出有乳蛋白過敏的基因,因此家長從1歲起就特別注意她的飲食內容,但這次因使用牙膏而出現過敏症狀,家人描述刷牙後沒多久,Denise就出現嘴唇發紫、呼吸困難等症狀。雖然當下家人按照醫護人員指示對Denise施予CPR,但在到院後仍然因對腎上腺素和吸入劑無反應,最終宣告回天乏術。Monique指出,引起過敏反應的牙膏,女兒平時也很少使用。呼籲所有的父母只要子女有食物過敏基因,就要特別注意這類生活用品的原料成份。

食物過敏容易致死? 家長應注意產品成份標籤

Denise因使用含蛋白質的牙膏,引發食物過敏而喪命的事件傳出,連兒科醫師都認為相當罕見。兒科過敏專科醫師David Stukus向《CNN》表示,Denise的案例即使在他多年兒科經歷中也實數少見,畢竟食物中會引發過敏的蛋白質成份,非食物性的藥用產品或日常用品而言,兩者具有相當大的性質差異。且一般來說若無大量攝取,產生如此劇烈的過敏反應機率也非常低。

Stukus 醫師也指出,因食物過敏反應而死亡的機率,甚至低於被閃電擊中,因此勸告家長也不必過度驚慌,對家中的飲食、生活用品的成份也不必杯弓蛇影。但是詳細閱讀食品背後的成份標籤仍屬必要,並應與醫護人員確認哪些食物或成份有可能引發過度氣喘等症狀,甚至視情形常備腎上腺素作為急救使用。從過去的數據來看,食物過敏造成的死亡大多與引發兒少的氣喘疾病反應有關,且多未能在最黃金的搶救時段施打腎上腺素。

食物過敏是怎麼發生的?這些食物是最大宗地雷

彼得.班奈特在《排毒斷食的康復奇蹟》中指出,食物或與體內的腸道環境產生複雜的生化作用,這是食物過敏的原因,同時遺傳缺陷也會造成人體必須消化的生產減少。一旦對於這些生化作用的耐受性降低,就會產生各種食物過敏症狀,導致蕁麻疹、氣喘、鼻炎、鼻息肉、頭痛、上腹部疼痛和情緒變化。

兒童常見的食物過敏症狀,包括腹痛、嘔吐、腹瀉、發育不良、小兒慢性耳部感染(中耳炎)等等。與食物過敏有關的食物中,以含麩質的穀物如小麥以及牛奶(奶製品)為最大宗。其他食物來源則有巧克力、咖啡、茶、可樂、香蕉、蕃茄、酪梨、起司、鳳梨和葡萄酒等。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今年新增器捐註記3.8萬人 器捐中心揭實務困難:家屬溝通成關鍵

今年新增器捐註記3.8萬人 器捐中心揭實務困難:家屬溝通成關鍵

國內累積預立器官捐贈意願累計人數達68.2萬人次,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今年器捐註記3萬8,390人,和往年相比屬於持平。器捐病主中心董事長李明哲表示,器捐實務最大挑戰並非數量,而是實際發生意外或腦死時,家屬同意捐贈的比例仍有提升空間,若死者生前未與家屬表達器捐意願,約有半數家屬無法接受,又以意外事故死亡更爲困難。

2025年11月28日 18:00

醫美診所納評鑑下周三拍板 衛福部:需「外部認可」方向明確

醫美診所納評鑑下周三拍板 衛福部:需「外部認可」方向明確

衛福部要修法嚴管醫美,初步已經確認終結「直美」醫師,衛福部今(28)日表示下週三將再針對醫美診所是否納評鑑進行討論,衛福部醫事司表示,執行特定高風險美容手術的診所必須經過外部認可與把關,這是已經確定的方向,現階段問題是大家對「怎麼把關」看法有所不一。

2025年11月28日 17:41

65歲男腰痛竟罹攝護腺癌第4期 癌細胞深入內臟、骨頭

65歲男腰痛竟罹攝護腺癌第4期 癌細胞深入內臟、骨頭

台中1名65歲男子阿華在退休之際,頻繁出現腰椎、骨盆刺痛等症狀,起初以為是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沒想到就醫後竟是罹患第4期攝護腺癌,腫瘤已達7、8公分,進一步檢查發現癌細胞如滿天星般擴散,令他一度對退休人生心灰意冷;後來進行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治療,癌細胞大幅減少,骨頭也降低疼痛,病情獲得控制,也讓阿華重新對生活充滿希望。

2025年11月28日 17:41

自己膝蓋自己救!細胞再生治療救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修復免開刀

自己膝蓋自己救!細胞再生治療救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修復免開刀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約有350萬人飽受膝蓋問題困擾,常因傳統治療的反覆循環而疲憊。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細胞治療臨床及研究團隊合作,退化性關節的問題以細胞再生療法的方式,喚醒病患身體內的修復工程隊,達成「自己的膝蓋自己救」!目前採用的治療方案,不僅幫助病友獲得具提改善,成效已獲國際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驗證,並發表於權威期刊《轉譯醫學雜誌》。

2025年11月28日 16:57

她糖尿病「腳潰瘍半個棒球大」 亞東醫院「血循再灌流」免截肢

她糖尿病「腳潰瘍半個棒球大」 亞東醫院「血循再灌流」免截肢

59歲的電子業女主管陳女士的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足跟潰瘍難改善,傷口一度有半個棒球大,且深可見骨,曾被醫師建議膝下截肢,讓她焦慮萬分,後來到亞東醫院治療,經「血循再灌流」手術合併脂肪幹細胞治療,再加入PRP(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輔助,成功保住足部,並重拾自力行走能力。

2025年11月28日 16:57

台灣研製罕藥「每劑1億元」12月納健保 衛福部新制一次看

台灣研製罕藥「每劑1億元」12月納健保 衛福部新制一次看

衛福部今(28)日公布12月3項新制,都是健保給付藥物相關,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一劑要價億元」的罕病新藥納入給付,創下健保給付藥物單價最高紀錄。預估生效後第1年使用人數13人,藥費約13億元,之後第二年至第五年每年新增5人,藥費5億元。

2025年11月28日 15:46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魚油」成為營養市場的明星。隨著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其中,大研生醫、營養師輕食依舊表現亮眼,近年新秀品牌Vitabox、Notorious、STEPV等魚油產品也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青睞。我們也從營養師的專業觀點,來看看為什麼「懂得挑選好魚油」成了現代人的新日常。

2025年11月28日 14:42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台中市1名18歲女大生打排球時,為救球飛撲不慎跌倒,造成右手腕受傷,女大生原心想過不久就會自行康復,未料2個禮拜過去患部卻持續腫脹,甚至痛到連礦泉水瓶蓋都扭不開;前往醫院求診後,發現竟是韌帶撕裂傷合併尺骨脫位不穩定,經衛福部台中醫院進行注射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增生療法合併骨釘復位手術,術後再接受復健訓練,3個月後順利重返球場。

2025年11月28日 14:4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