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懶人包/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 – 大腸直腸癌

▲發生率第一名的大腸癌。(圖/照護線上)

▲發生率第一名的大腸癌。(圖/照護線上)

作者:劉育志 醫師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但你知道嗎?在大腸直腸癌的疾病早期,患者根本沒有什麼症狀呢!

哇!看過大腸癌的真面目後,你一定覺得惡性腫瘤的面貌極為猙獰,那我們該怎麼預防,該做什麼檢查呢?請看以下介紹。



首先,我們來了解大腸直腸癌的分期。(大腸直腸癌怎麼分期?怎麼治療?

第一期大腸直腸癌代表腫瘤侵犯超過黏膜,但還沒有吃穿腸壁。若是此時就診斷出大腸直腸癌,通常手術切除病灶及周邊腸段即可,不一定需要進一步治療。

第二期大腸直腸癌時腫瘤會穿過腸壁的肌肉層,但沒有淋巴結轉移也沒有遠處轉移。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後,通常需要加做化學治療及追加其他療法。

第三期大腸直腸癌指的是不論腫瘤本身是否穿過腸壁,已有周邊淋巴結的轉移。

第四期大腸直腸癌代表惡性腫瘤已經轉移到肝臟、肺臟等身體其他器官。



有以下特徵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較高:

1. 年紀大的人:多數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年齡超過50歲,但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不是年輕人就不會得到大腸癌喔!

2. 曾經有腸道息肉的患者:若有息肉就要定期安排大腸鏡追蹤,因為息肉的發生與大腸癌息息相關。

3. 體重過重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會較高

4. 久坐不動的生活習慣:你可能是坐辦公桌的上班族,或是個久坐的科技宅,當身體少動的時候,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就上升了,請記得多動一動啊!



5. 有菸癮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較高,請盡快戒菸。

6. 若某人的父母、手足、或小孩罹患了大腸直腸癌,那這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就會變高。

7. 糖尿病患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較高。

8. 飲食偏向高脂、低纖維或是吃太多紅肉及加工肉品都會提高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



大腸直腸癌是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通常會以「大腸鏡」加上電腦斷層方式確定診斷。關於大腸鏡的介紹及哪些人需要做檢查,請看這篇

接下來,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現行的治療方式。

要制定治療計畫之前,醫師會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年紀、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與否、有無遠端轉移等因素,主要治療方式包括了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和放射治療。



除了少數小型且淺層的大腸腫瘤可以用內視鏡切除之外,多數大腸直腸癌需要手術切除腸段。

手術會切除「帶有腫瘤的部分腸道」,而不是只切下一顆腫瘤,並再把健康腸道接在一起。

切除腸段的手術可以「直接開腹」或「腹腔鏡」等方式達成,可與醫師詳細了解不同手術方式的利與弊。

有時候患者的腸道因為大腸直腸癌阻塞嚴重,連沒有罹癌的大腸都膨脹許久、並不健康,這時貿然連接兩端腸道是件危險的事,很容易造成腸道接口滲漏,因此醫師會建議做人工肛門。

人工肛門就是把腸道末端製造個開口在肚皮上,之後消化道排泄物就由此排出,等患者做完治療或腸道健康恢復的不錯後,可以考慮再次手術吻合腸段。



想避免大腸直腸癌,建議大家還是要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不久坐、戒菸,年紀到了或有症狀都要做大腸鏡檢查。祝福大家身體健康!

若想進一步認識大腸直腸癌,還可以看這裡喔


同場加映:
多久做一次大腸鏡,才算剛剛好?請醫師來解答原文出處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外科(掛號、領藥超方便)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超過70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談「健康長壽」:不失能是關鍵

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談「健康長壽」:不失能是關鍵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4月30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到高齡醫學權威、台北關渡醫院院長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陳亮恭醫師分享「如何健康長壽又有生活品質」。陳亮恭直言,高齡、老化觀念必須重新調整,而高齡者是否能健康,其中最大關鍵就在於是否「失能」,建議可以從5大面向去著手改善。

2025年05月01日 10:06

輔大醫院火警初判「空調設備異常」 無人傷亡、醫療不受影響

輔大醫院火警初判「空調設備異常」 無人傷亡、醫療不受影響

新北市新莊區輔大醫院6日晚間6點多突傳火警,院方晚間說明,院內急診室電腦斷層(CT)造影室發生火警警報,隨即完成區域封鎖,現場無明火產生、無人員傷亡,後續確認為空調設備異常,明(7)日火災鑑識中心派員鑑識。院方也強調,院內醫療作業正常運作,急診服務未受影響,後續會全面檢視視造影設備與電力系統安全性,確保院內環境安全。

2025年05月06日 22:13

「6類家常菜」錯誤食用方式恐致癌! 譚敦慈示警:蔬菜上榜

「6類家常菜」錯誤食用方式恐致癌! 譚敦慈示警:蔬菜上榜

身體健康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有「無毒教母」封號的譚敦慈指出,部分肉品為了抑制肉毒桿菌生長,避免食物中毒,會添加亞硝酸鹽防腐,再與胺類食物結合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譚敦慈列出6類常見家常菜,其中見到蔬菜也上榜,但她進一步解釋後強調「蔬菜是健康食物」。

2025年05月06日 19:16

提案效法澳洲「兒童工作證」 李靚蕾今赴衛福部意見交流

提案效法澳洲「兒童工作證」 李靚蕾今赴衛福部意見交流

藝人王力宏前妻李靚蕾在國發會網路平台「提點子」提案,希望台灣可以效法澳洲建立「兒童工作證」制度,提案至今累計近9千名網友覆議,衛福部保護司今也依規定邀請李靚蕾至衛福部了做意見交流。衛福部表示,後續會經過研議,並在六月初具體回應提案人,但後續法制作業流程,還會需要一些時間。

2025年05月06日 18:44

40歲後易爆肥、失眠 醫曝「關鍵凶手」:與荷爾蒙失衡有關

40歲後易爆肥、失眠 醫曝「關鍵凶手」:與荷爾蒙失衡有關

很多人到中年後,除了體力持續下降,還常常覺得自己吃不多,但卻還是持續發胖?醫師指出,其實背後跟「荷爾蒙失衡」有很大關係,女性會因為卵巢功能逐漸退化,雌激素(E2)分泌減少,男性則是因壓力累積,導致皮質醇(壓力荷爾蒙)上升,抑制睪固酮生成。

2025年05月06日 17:08

腸病毒反常「估6月中下旬才進入流行」 恐拖到暑假後才高峰

腸病毒反常「估6月中下旬才進入流行」 恐拖到暑假後才高峰

腸病毒疫情又反常!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6)日表示,國內腸病毒呈現緩升趨勢,但仍處於相對低點,不同以往流行趨勢,目前預期6月中下旬才會進入流行,並於暑假中仍持續升高,一直到9月開學時才會到最高點。羅一鈞也透露疫情不同以往的2大原因。

2025年05月06日 15:26

增3例百日咳!東部嬰出生8天染病住加護 疫情創6年新高

增3例百日咳!東部嬰出生8天染病住加護 疫情創6年新高

國內百日咳疫情拉警報!疾病管制署今(6)日表示,上週新增3例嬰兒百日咳本土確定病例,其中一名東部出生僅8天女嬰在4月中旬出現症狀後三度就醫,還一度收治到新生兒加護病房,目前仍住院中。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今年累積14例本土百日咳病例,其中還有4起家庭群聚,疫情創6年同期新高,可能受到日本、美國等鄰近國家疫情嚴峻影響。

2025年05月06日 15:00

快訊/新冠激增近8成!單周5853人次就醫 還爆4歲童重症

快訊/新冠激增近8成!單周5853人次就醫 還爆4歲童重症

新冠已經進入第7波omicron疫情!疾病管制署今(6)日公布上周新冠門急診就診5853人次,較前一周增加78%,已連續4周上升為今年最高,且上周新冠併發重症新增33例、4例死亡,重症中年紀最小為一名年僅4歲兒童,未曾接種新冠疫苗,疾管署目前預期疫情應於5到6月進入高峰。

2025年05月06日 14:00

「小磨坊」進口黑胡椒粒農藥超標 食藥署邊境攔截2萬公斤

「小磨坊」進口黑胡椒粒農藥超標 食藥署邊境攔截2萬公斤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項目,其中知名品牌「小磨坊」從越南進口的「黑胡椒原粒」,檢出殘留農藥磷化氫0.02ppm,超標足足1倍,違規產品將在邊境退運或銷毀。

2025年05月06日 12:11

「5大日常症狀」恐是腦早衰 說話卡詞、暴怒都中

「5大日常症狀」恐是腦早衰 說話卡詞、暴怒都中

「以前可以一心多用,現在一次處理兩件事就頭昏腦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初老症」提早報到?先別急著懷疑人生!這些看似「健忘」、「反應慢」的小症狀,很可能就是你的大腦正在發出「早衰警報」!

2025年05月06日 11:5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