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一天3顆蛋增中風、心臟病? 營養師點名4種人少吃為妙

Timolina/shutterstock

▲1天3顆蛋增中風機率?營養師點名四種人少吃為妙。(圖/Timolina/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專題報導/郭家和

每天吃雞蛋可以嗎?新研究:三顆以上容易心臟病

攝取食物中所含的膽固醇,雖然不會直接變成人體血管中的膽固醇,但膽固醇每天應該攝取多少?一直被視為「高膽固醇」的雞蛋,每天吃超過多少份量,可能對健康有害?相信是許多人心中的迷思。

事實上,關於雞蛋與膽固醇的議題,一直是科學家爭論的範疇。不久前才有東芬蘭大學在《美國臨床營養學》發表大型研究指出,每天攝取一顆雞蛋,並不會增加中風風險。而雞蛋中含有膽鹼、葉黃素、維生素等營養,都是維持身體機能所需的元素。

不過,美國馬薩諸塞州洛厄爾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發佈報告指稱,雞蛋膽固醇、飽和脂肪含量高,每天超過3顆就不利於心血管健康。該效生物醫學與營養學教授 Katherine Tucker 表示,雞蛋雖然含有對身體有益的營養素,但一顆50克的雞蛋就含有約186毫克的膽固醇,接近8盎司牛排的膽固醇含量,每天吃三顆雞蛋以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該研究從29,615名平均年齡51歲的美國成年人,進行了31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每天攝取超過300毫克以上的膽固醇,心血管疾病風險會增加17%,疾病死亡風險也會增加18%。Tucker 教授指出,每週吃數顆雞蛋對身體無害,但建議每天不可吃超過3顆雞蛋。Tucker 教授強調,營養攝取貴在均衡,在這次大型研究中發現,吃的雞蛋越多,心臟病的發生風險就會越高。該篇研究與西北大學合作,並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上。

該不該吃雞蛋?雞蛋五大營養好處

吃雞蛋究竟好不好?雖然研究說法眾說紛紜,但在營養價值上,雞蛋所含的營養成份確實對人體有不少益處。《每日健康》專訪簡鈺樺營養師諮詢,營養師表示雞蛋對人體有五項明顯益處:

第一,雞蛋的蛋白質評分非常高,雞蛋所含的人體「必需胺基酸」相當豐富,在各種蛋白質來源的評分居於第一。同時,蛋白質對於人體也有其他生理用處,包括組織修復、汰換都有幫助。

第二,雞蛋中含有各種維生素,尤其是蛋黃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B群等等,且是人體容易吸收的類型。維生素A與視力保健有關,維生素B則與骨骼健康有關。B群則與神經傳遞、維持精神狀況與記憶力有關。

第三,蛋黃含有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對視網膜中的保健有很大幫助。第四,雞蛋中的卵磷脂是組成「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成份,有助於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第五,雞蛋含有膽鹼,膽鹼也是高密度脂蛋白形成成份之一,同時也對神經系統至關重要,對於髓鞘傳遞訊息有重大影響。

哪些人不能吃太多蛋?營養師點名四種人注意攝取量

簡鈺樺營養師指出,對於雞蛋的研究可能與設定族群、對象、以及個體基因不同而有不同看法,但就總體營養的觀點來看,確實有些人並不適合吃太多的雞蛋,簡鈺樺營養師提醒,如果屬於下列四大族群之一,就要注意平日雞蛋有沒有吃得太多。

第一種:腎病患者。這類人因為腎功能代謝機能異常,倘若再吃了大量雞蛋,就會對腎臟造成負擔。

第二種:膽固醇數值異常偏高者。營養師在臨床上會建議膽固醇異常偏高的人限制雞蛋攝取量,比如一天吃一顆蛋,或是一天不可超過兩顆。也可一顆吃全蛋,另一顆只吃蛋白,避免膽固醇過量。

第三種:有肝炎或肝臟代謝機能不夠完善者。當身體蛋白質代謝的機能混亂,或是身體內的酶、酵素活性異常時,就不能攝取太多蛋白質,應遵循醫師囑咐調整飲食內容。

第四種:有蛋白質過敏的人也要注意雞蛋攝取量。營養師提醒,有些人過敏並不是一吃就會有症狀,而是在攝取到一定份量時才出現過敏反應。蛋白質攝取過多導致過敏時,可能會出現腹瀉、瘙癢、起疹子等等,都需要特別留意。

延伸閱讀:不要再亂傳了!每天一顆雞蛋「並不會」中風,醫師:吃1食物防止腦血管堵塞
延伸閱讀:不要吃「蛋黃」比較健康?錯誤「雞蛋觀念」大盤點:腦退化、高膽固醇都是自己害的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全書中文化 用母語就能學習權威新知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全書中文化 用母語就能學習權威新知

《華盛頓外科學》自問世以來,即為國際間外科領域的重要參考書籍,內容涵蓋從基礎外科原則、各系統外科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到手術技巧與臨床決策等完整知識體系。三軍總醫院外科部集結全體主治醫師群,耗時1年多完成最新版《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九版》全書中文化,讓國內醫學生、醫師及相關人員可以用母語直接吸收最新且權威的外科知識,為一大創舉。

2025年09月16日 19:46

全台3成兒少過重!恐讓身高「開高走低」 成長提前結束+胖到生病

全台3成兒少過重!恐讓身高「開高走低」 成長提前結束+胖到生病

很多家長關心孩子能不能長高,其實更需關注的是肥胖問題!專家示警,全台兒少過重及肥胖率破3成,而體重超標不僅可能導致性早熟,還會讓成長曲線「開高走低」,成長期高峰提早結束,更會讓慢性病提早上身。提醒家長要以紀錄掌握孩子成長,注意生長曲線、BMI數值、長高速率與是否有性早熟徵兆。

2025年09月16日 19:01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歐巴」是全台灣第一隻駐點於醫院的輔助治療犬,已在台北榮總陪伴病人超過六年,是醫院裡最受歡迎的特別員工。隨著歐巴年齡增長,之前就預計在今年退休。北榮今天特地在院內替歐巴舉辦退休儀式,強調牠永遠是北榮的榮譽員工,醫院會持續陪伴牠過退休生活,而歐巴退休後,會由照顧牠的護理師繼續收養。

2025年09月16日 16:57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一名8歲女童自小右側頸部就有一個小洞,偶爾流出分泌物,家長原以為只是單純皮膚膿包,僅帶孩子至一般診所治療,卻未見改善。近日分泌物轉為黃濁並散發惡臭,伴隨疼痛,緊急就醫才確診為「第二對鰓裂囊腫」,醫療團隊隨即安排住院手術,成功切除病灶。

2025年09月16日 16:21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在社群平台上掀起討論熱潮的「4-7-8呼吸法」,不少網友實測後狂讚「比數羊還快睡著」、「做幾次就直接斷片」,只要簡單三個步驟,就能幫助身心快速放鬆,對長期被焦慮、壓力困住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天然又便利的方法。源出自瑜伽的調息法,後來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創辦人威爾博士推廣。

2025年09月16日 15:56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報到!疾病管制署最新監測顯示,上周流感門急診就醫突破10萬人次,已經逼近流行閾值,副署長曾淑慧表示, 預期本周就會進入流行期,提醒高風險民眾務必趕在10月1日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時,就按時接種「左流右新」,才能及早獲得足夠保護力。

2025年09月16日 15:42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男性。其中2例本國籍赴印尼旅遊染病,另2名外國籍個案分別曾經到東非多國旅遊,以及長年居住印度。疾管署監測今年瘧疾病例數已累計20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為近19年(2007-2025年)同期最高,提醒民眾赴流行地區注意。

2025年09月16日 15:07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未滿月男嬰,出生後第7天出現低體溫至急診就醫,發現有黃疸、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疑似敗血症徵候,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經治療症狀未改善,次日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2025年09月16日 14:0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