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幽門桿菌致胃癌接吻也會傳染? 醫師勸先改「反覆胃炎」習慣元兇

Africa Studio/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採訪報導/郭家和
專家諮詢/曾嘉慶胃腸肝膽內科診所 曾嘉慶醫師

幽門桿菌害胃癌接吻也會傳染?飲食習慣才是重點

天天吃外食,腸胃越來越不舒服,拖到受不了才就醫檢查照胃鏡,一驗之下竟然有幽門桿菌感染,究竟該怎麼辦?近日有國內電視媒體報導指稱,胃部腫瘤患者有很高比例可能檢查出幽門螺旋桿菌,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就要擔心胃癌風險呢?

每日健康專訪胃腸肝膽專科曾嘉慶醫師,醫師表示幽門螺旋桿菌傳染途徑與食物有關,是經由口糞傳染而來。早期社會沒有公筷母匙的飲食習慣,長輩甚至先咀嚼食物再哺餵小孩,這也是國內中高齡族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比率超過一半的原因。當前社會飲食習慣已有改善,年輕族群的感染率就與歐美社會相去不遠,約在二成以下左右。

曾嘉慶醫師指出,幽門螺旋桿菌一定是吃進去的。過去有媒體報導說情侶接吻會傳染胃癌,事實上主要傳染的是幽門螺旋桿菌,只是幽門螺旋桿菌確實為胃癌的風險因子,才格外引起大眾注目。醫師解釋,幽門螺旋桿菌原先存在胃中,當細菌量增加或有打嗝、胃食道逆流等狀況,造成菌原體跑到口腔,就有機會傳染給他人。

有症狀者平均只有二成 幽門桿菌需要積極治療嗎?

幽門螺旋桿菌對健康的風險,主要在於引發慢性胃炎,相對提高胃癌的機率。不過,曾醫師指出,雖然不少人在童年、青少年時期胃裡可能就有幽門螺旋桿菌,但出現症狀的比例並沒有想像中的高,因感染而有胃部不適的比例在兩成左右。大部份人過去未意識到幽門桿菌問題,近年健檢普及與健康風氣提升,民眾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意識度明顯增加,很多人因胃痛來看診,劈頭就問醫師是不是幽門螺旋桿菌。醫師解釋胃痛、胃病原因相當多種,真正與幽門螺旋感菌有關者,大概只佔二成,民眾還是要及早就醫確認病因。

如果健檢時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需不需要積極治療?曾醫師指出目前醫學上有不同說法,一種主張是沒有症狀就不需要特別治療。幽門桿菌雖然不會憑空消失,卻可能被各種藥物誤殺,如國內常見在感冒時投予的抗生素等。但也因為投予抗生素的比例高,有可能增加細菌抗藥性,讓殺除幽門桿菌的效果逐步遞減。

壓力大飲食差可能活化細菌 慢性胃炎的元兇還有這些

不過,曾嘉慶醫師認為,雖然幽門桿菌感染無症狀者,可以認為自己不需要治療,但是當身體狀況不佳、或使用某類藥物、長期飲食不均、工作壓力增加,都可能活化胃中的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部受到傷害。因此,即使出現症狀的比例只有20%,何時會從無症狀的八成族群,變成有症狀的二成族群,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另一方面,已知感染而不治療的情況下,也容易傳染給身邊最親愛的家人,都是接受治療與否需要考量的因素。

曾嘉慶醫師表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增加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升高胃癌的機率。對周邊親友而言,自己也可能是傳播幽門桿菌的感染源,生活中的接觸容易有無形疑慮,例如能否共用餐具的心理壓力。此外,如果是慢性胃炎和慢性胃潰瘍反覆發作,也不能認為全是幽門螺旋桿菌作祟,或以為接受抗生素殺菌治療就能一勞永逸。曾醫師強調,生活作息是否正常、日常飲食內容是否均衡、是否有適當排解工作壓力,都是影響胃病的因子,需要全面性的評估。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為何有人怎麼吃都不胖? 「吃對食物」讓身體自動燃脂

為何有人怎麼吃都不胖? 「吃對食物」讓身體自動燃脂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人怎麼吃都不胖,而有些人連喝水都覺得自己在長肉?這其實不只是「代謝快」或「體質問題」,腸道裡的細菌可能才是關鍵!

2025年04月02日 11:13

院方揭柯文哲手術狀況良好!還親自查看取出結石 將住院觀察1天

院方揭柯文哲手術狀況良好!還親自查看取出結石 將住院觀察1天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左腎積水及左側輸尿管結石,今(2日)早上七點抵達部立台北醫院進行手術。院方稍早說明病情,柯文哲今日接受輸尿管鏡手術將1×0.5公分的結石擊碎並取出,手術時間約45分鐘。術後柯文哲腎水腫情況已明顯改善,麻醉消退後還親自查看取出的結石,後續將住院觀察一天。

2025年04月02日 10:49

柯文哲今「輸尿管結石」開刀!醫揭危急1情況:腎臟只剩一層皮

柯文哲今「輸尿管結石」開刀!醫揭危急1情況:腎臟只剩一層皮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左腎積水及左側輸尿管結石,今早(2日)進行手術治療。泌尿科醫師呂謹亨就指出,不要輕忽這個「小石頭」,通常腎臟水腫2-6周未處理,就會開始造成腎功能的損傷,接著慢慢萎縮,甚至有可能退化到只剩一層薄薄的皮,完全沒有功能。

2025年04月02日 10:08

他GG本來直的「突變90度上翹」 醫說原因

他GG本來直的「突變90度上翹」 醫說原因

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分享,一名男性以前GG是直的,然後這幾年抽菸,他就被「掰彎」,變成90度上翹。

2025年04月02日 07:59

睡覺少做一事 他中風坐輪椅哽咽:早知聽你的話

睡覺少做一事 他中風坐輪椅哽咽:早知聽你的話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分享,曾提醒一名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要配戴CPAP(睡眠呼吸正壓儀器),協助睡眠時呼吸順暢;一年後他中風了,坐輪椅再度出現在診間,語氣哽咽「早知道我就聽你的話了」。

2025年04月02日 07:00

年輕人不舉! 醫揭4習慣造成

年輕人不舉! 醫揭4習慣造成

泌尿科醫師黃維倫提醒,不是上了年紀才會!4種讓年輕人不舉的壞習慣,包括好吃懶做、熬夜、抽菸、過量飲酒。

2025年04月02日 06:13

1天1碗簡單做! 日抗癌名醫分享自製「長壽湯」食譜

1天1碗簡單做! 日抗癌名醫分享自製「長壽湯」食譜

根據衛福部2024年底公布的資料顯示,全台灣在2022年的癌症新發生人數為13萬293人,比起2021年增加了8,531人,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已經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超過40年。為了活得健康又長壽,市面上存在許多抗癌飲食法,但若想攝取足夠的營養,又不對身體造成負擔,同時還不用花太多時間準備,並且可以每天持續下去,最好的方式就是「喝湯」。

2025年04月01日 17:47

柯文哲水腎、輸尿管結石明手術!醫示警:有復發可能

柯文哲水腎、輸尿管結石明手術!醫示警:有復發可能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截至今(1日)已戒護就醫3次,據了解,由於柯文哲左腎積水、左側輸尿管結石,將於明(2日)上午在衛福部台北醫院開刀。對此,醫師指出,手術順利的話,大概1~2天腎功能恢復就可以出院,但仍要留意結石有復發可能。

2025年04月01日 17:03

柯文哲止痛藥吃最高劑量致腎水腫? 院方還原術後服藥情況自清

柯文哲止痛藥吃最高劑量致腎水腫? 院方還原術後服藥情況自清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近日傳出血尿、噁心與腰痛等症狀,他的妻子陳佩琪日前在臉書透露,柯因劇烈腰痛使用止痛藥達成人每日最高建議量,引發外界議論。柯文哲戒護就醫的部立台北醫院今(1)日發布聲明,開立藥物僅需疼痛時使用,並由看守所人員保管,柯文哲僅術後三日有用藥,回診時檢查腎功能也正常,並無止痛藥過量導致腎水腫、腎衰竭等情況。

2025年04月01日 16:2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