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想活到85歲? 研究:樂觀者壽命延長15%

 Glowonconcept/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國際編譯/郭家和

心理會影響生理嗎?樂觀者壽命長15%較易活到85歲

心理健康會影響生理健康嗎?事實上,面對生命如果有更積極、樂觀的態度,確實可能帶來許多正面的生化效益,許多醫師之所以提醒病人正面看待病情的原因也在於此。內在情緒以及我們對生活的觀點,同時也可能決定壽命長短。新的研究就指出,樂觀的人確實比不樂觀的人活得更長久,且在越高齡者的身上效果越明顯。

國際科學媒體《LiveScience》報導指出,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針對超過6萬9千名,年齡屆於58至86歲的女性醫護從業人員,以及1千4百多名的退伍軍人,追蹤過去30年的數值變化發現,對人生最樂觀的人,與最不樂觀的人相比,活到85歲以上的機率高出50至70%。而且,受試者中最樂觀的人,平均比最不樂觀的人,壽命延長11%至15%。

該項研究在剔除可能影響壽命的特定因素,如心臟病、癌症、憂鬱症病史等因子後發現,統計結果仍然呈現相同趨勢。研究團隊指稱,過去的研究發現心理健康對身體的效果,包括罹患慢性病的風險較低、早逝猝死的風險較低。這是第一個直接分析樂觀程度與壽命長短的聯繫的追蹤研究。

樂觀有助建立養身習慣 減少極端情緒反應

再深入分析樂觀程度與生活習慣的交叉比對,研究團隊發現,樂觀的人確實比較容易養成促進健康的行為習慣,包括抽菸比例、飲酒、運動、飲食等等。論文作者指出,樂觀主義可能促使他們更傾向不抽菸、少喝酒、多運動、均衡飲食,也增加他們對這些慾望的抵抗力。同時,樂觀的人也比較容易渡過生命中的壓力期,並且在壓力狀態之下,顯現出比較少的極端情緒反應。過去有研究發現,要增強一個人的樂觀情緒,寫作、冥想、諮商療法能產生幫助。

儘管如此,但這篇研究主要研究對象為社經地位較高的白人,未納入其他社會屬性的族群樣本。此外,這項研究也未能考量影響一個人樂觀程度的外部因素,例如是否失業,是否曾經歷親人死亡等。因此,雖然研究結果顯示樂觀與長壽有關,卻非表示兩者屬於必然的因果關係。該篇研究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憶恩師哽咽: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憶恩師哽咽: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受訪時透露,陳耀昌是自己在台大的老師,過去在擬定細胞治療特管辦法,老師是首席顧問。他語帶難過直說「我真的覺得很惋惜,我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2025年11月17日 12:53

瘦瘦針與腸癌「死亡率砍半」有關 研究:愈胖體質逆轉愈明顯

瘦瘦針與腸癌「死亡率砍半」有關 研究:愈胖體質逆轉愈明顯

被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有助大腸癌死亡率下降。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一項最新瘦瘦針相關研究,發現大腸癌病人使用後,5年死亡率僅1成5左右,未使用者則超過3成7,差距達1倍以上,引起各界關注。

2025年11月17日 12:10

快訊/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享壽76歲

快訊/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享壽76歲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

2025年11月17日 11:15

戒掉手搖飲3個月瘦10kg 醫揭4大隱形毒素:糖毒最常見陷阱

戒掉手搖飲3個月瘦10kg 醫揭4大隱形毒素:糖毒最常見陷阱

據統計,台灣的終身罹癌率約5成,也就是平均每2人中有1人這輩子會罹患癌症。對此,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在臉書分享,許多民眾不抽菸、不喝酒,自認吃得清淡,卻還是罹癌,真正關鍵多半不是單一食物,而是長期累積4種「隱形毒素」,包括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若能盡量避免,風險可望降低一半。

2025年11月17日 11:07

本周開始擴大抽驗雞蛋 石崇良:以籠飼蛋為主

本周開始擴大抽驗雞蛋 石崇良:以籠飼蛋為主

彰化芬普尼蛋又有4萬顆流入市面,引發關注。對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表示,本周起將擴大稽查,抽驗採取風險分層方式,以編號C的雞蛋(籠飼雞蛋)為主要抽查。

2025年11月17日 11:00

婦肚子悶痛揪7公分肌瘤 達文西手術切除「不留腹部傷口」

婦肚子悶痛揪7公分肌瘤 達文西手術切除「不留腹部傷口」

45歲的魏女士因為近半年下腹部悶痛,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婦產科醫師林玉珊門診求診,檢查發現有下腹部悶痛合併壓迫症狀,竟然有7公分的肌瘤。經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結合經陰道自然孔手術,患者術後一周即返家休養。由於手術並未在腹部留下傷口,讓魏女士感到非常驚訝,林玉珊表示,傷口藏在看不到的地方,這不只是手術傷口變小,更代表病人能更快回到自己的生活與角色中。

2025年11月17日 10:57

血汗看診壓力破表 研究曝醫師「15%吃安眠藥」:基層風險高

血汗看診壓力破表 研究曝醫師「15%吃安眠藥」:基層風險高

台灣醫師日常承受長工時、高壓力,不少人苦於失眠問題。國內少見針對醫師使用安眠藥的研究顯示,平均每百名醫師中有15人用藥,比例和一般人相近,顯示醫療人員同樣有失眠困擾;研究團隊認為,健保制度應提高非藥物治療的給付,才能有效降低對藥物的依賴。

2025年11月17日 10:03

她反覆陰道感染懷疑自己「不乾淨」 醫揭5原因:非衛生問題

她反覆陰道感染懷疑自己「不乾淨」 醫揭5原因:非衛生問題

一名30多歲女性,平時工作繁忙,但最大的困擾不是工作壓力,而是「反覆性的陰道感染」。每隔一兩個月就會因為搔癢、灼熱感、分泌物異常或異味而痛苦不堪,因為復發不斷,還讓她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乾淨」,甚至影響到夫妻感情與自信心。醫師指出,反覆性陰道感染並不代表女性「不衛生」,主要有5類原因,沒有對症治療只會暫時性緩解。

2025年11月16日 20:3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