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終結傷「心」 傷害累積恐成心臟衰竭



作者: 照護線上編輯部

我們的心臟每分每秒都賣力跳動,負責推動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任務,不難想像,當心臟功能變差無法推動足量血液維持身體所需就會造成「心臟衰竭」。病患最常見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疲倦與下肢水腫。

導致心臟衰竭常見的原因有哪些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蔡青峰醫師表示,心臟衰竭的原因很多樣,不過在心臟科病房或門診,最常見的是心臟本身問題所導致,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含有心肌梗塞病史)、瓣膜性心臟疾病(風濕性或退化性心臟病)、各種不同類型心肌病變、高血壓、心律不整等。這些原因會造成心臟結構功能的變化,進而造成心衰竭。

有些雖然不是心臟本身的問題,但長久下來也會導致心臟衰竭,例如糖尿病、高血脂、心臟毒性物質(酒精、藥物、毒品)。還有其他原因,像是荷爾蒙疾病、甲狀腺疾病、嗜鉻細胞瘤會造成不明原因血壓變高,這些內分泌系統疾病,也會透過內分泌或激素分泌,間接影響心臟,導致心臟衰竭。若是長期營養不良,也會造成心臟功能變差。

為何高血壓會導致心臟衰竭?
「高血壓沒有控制好,常會造成心臟肌肉肥厚。如果病患做了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後,發現左心室肌肉比較肥厚,有可能是高血壓已經一段時間沒有好的控制,才會導致高血壓性心臟病。」蔡青峰醫師解釋道。

高血壓導致心肌肥厚,會造成心臟衰竭最主要是因為心臟「舒張功能」不好,肺部的血流不容易流回心臟,患者很容易喘、下肢水腫。如果持續不控制,連「收縮功能」都會惡化,這時的心臟不只肥厚還會擴大,漸漸轉變為擴大型心肌病變,心臟功能將大幅下降。

若能好好控制高血壓,大部分病患的心臟功能都有機會慢慢回復。每當碰到這類病患,醫師都會一再強調把血壓控制好。

為何高血脂會導致心臟衰竭?

高血脂被認為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心臟血管疾病(主要是冠狀動脈疾病)有諸多危險因子,例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抽菸等,其中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就是高血脂,包括總膽固醇過高、三酸甘油脂過高、低密度膽固醇過高等。

為何高血脂會影響心臟呢?主要與冠狀動脈阻塞疾病有關。蔡青峰醫師表示,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肌氧氣及養分的血管,長期高血脂會讓冠狀動脈狹窄、硬化,當冠狀動脈阻塞便會造成心肌缺血、缺氧,造成「缺血性心臟病」。
  高血脂被認為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膽固醇過高、三酸甘油脂過高也是新陳代謝問題,通常會合併脂肪肝、肥胖,臨床上病人即使不是糖尿病,通常已經進入代謝症候群或者糖尿病前期,這些病人未來得到糖尿病機率很高,而糖尿病本身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及心臟衰竭的重要因素。

為何高血糖會導致心臟衰竭?

糖尿病與心臟衰竭間的關係非常緊密,糖尿病是造成冠狀動脈疾病、的重要因子,糖尿病患族群中至少40%合併有冠狀動脈疾病,這些心血管疾病未來就是造成心臟衰竭很重要的因素。糖尿病患族群有15-20%合併心臟衰竭,糖尿病患族群死亡的原因裡有60%來自於心血管疾病。

蔡青峰醫師指出,糖尿病除了驗血糖還會驗糖化血色素,簡稱HbA1c,單位是「百分比」。糖尿病患的HbA1c每增加一個百分比,造成心臟衰竭的危險度就會增加15-16%。

糖尿病與心臟衰竭間的關係非常緊密,糖尿病是造成冠狀動脈疾病、的重要因子

另外有部分病患本身沒有心血管疾病,但是臨床上仍因為糖尿病而出現心臟衰竭的表現,這類病人過去很常被輕忽,後來大家才漸漸發現糖尿病族群裡心臟衰竭比例很高,除了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外,因為心臟每天都泡在高血糖裡面,直接造成心臟肌肉損傷,稱為「糖尿病心肌病變」,又叫「甜心症候群」。

現在很多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不論是在歐美或是台灣,除了評估降血糖效果外,也要去評估對心臟血管的影響,會不會造成心臟衰竭增加,或者是對心臟有沒有幫助,能否降低心臟衰竭發生率。

為何酒精會傷害心臟?

酒精在血液中的濃度,以及在血液中維持的時間都關係到酒精對心臟的影響,當酒精濃度愈高、維持時間愈久,就等於心臟泡在酒精裡面,也會造成心肌病變,稱為「酒精性心肌病變」,這是酒精造成心臟衰竭最直接的原因。蔡青峰醫師道,嚴重程度當然跟累積喝酒的量和時間、以及每個人對酒精的敏感度有關。

酗酒還會導致營養素維他命B1缺乏,造成心臟肌肉營養不良以及病變,也可能造成心律不整,尤其是心房顫動,進而導致心臟功能惡化、心臟衰竭。在國外亦常見「假日心臟症候群」,便是因為周末狂歡喝酒,酒精濃度太高,導致急性心房顫動發作及心律不整、急性心臟功能衰退。

長期飲酒也容易造成肥胖、代謝症候群,進展成糖尿病後又因糖尿病造成心肌病變。


哪些藥物可能導致心臟衰竭?

蔡青峰醫師道表示,除了少數化療藥物外,目前臨床上所使用的藥物,會造成心臟衰竭的不多,因為大家都會先了解藥物本身是否有心臟毒性,以確保安全。

至於非法藥物古柯鹼、安非他命等就容易傷害心臟,因為這些藥物會刺激交感神經,在短暫時間興奮過度,造成心臟跳得很高,耗氧量很高,一旦供應不足或是需求量過高,就會產生心臟衰竭。另一方面這類藥物也會造成周邊血管收縮,突然間血壓升高,造成心臟無法負荷。

終結傷心!一起來護心

這些毒品除了透過刺激交感神經外,藥物本身也會造成心臟肌肉的毒性,抑制心臟肌肉功能,國外有很多病患因為使用古柯鹼,造成心臟冠狀動脈痙攣、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栓阻塞,導致心肌梗塞,接下來就造成心臟衰竭。

貼心小提醒

血糖、血脂、血壓過高時,患者通常都沒有感覺,但是會對心臟持續造成傷害,日積月累下來就變成大麻煩,大家務必小心在意,終結傷「心」!

原文出處

同場加映:心臟衰竭問題多,8個迷思要破解!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青少年陷「隱藏營養危機」 營養師:一顆蛋就能翻轉健康

青少年陷「隱藏營養危機」 營養師:一顆蛋就能翻轉健康

不少家長困惑,孩子明明吃得不少,卻經常疲倦、不專心。營養師在粉專「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提醒,這恐怕不是偷懶,而是青少年正陷入「隱藏營養危機」,最新數據顯示,超過六成14至17歲青少年缺乏鈣、膽鹼、鎂、維生素D與E,嚴重影響骨骼發育、免疫力與專注力。

2025年09月15日 17:43

近視雷射後還會再近視嗎?醫點出4大影響因素 25歲以下族群風險較高

近視雷射後還會再近視嗎?醫點出4大影響因素 25歲以下族群風險較高

進行近視雷射手術後,許多人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會不會再度近視?」對此,眼科粘靖旻院長詳細分析這個大家最關心的術後問題,讓準備手術或已完成手術的人都能安心!

2025年09月15日 17:00

孩子情緒異常是警訊!醫曝行為會發出訊號 專業心理治療是王道

孩子情緒異常是警訊!醫曝行為會發出訊號 專業心理治療是王道

孩子是父母最在意的寶貝,除了身體健康,心理狀態與行為表現也同樣需要關心。如果孩子經常感到沮喪、學習困難,或特別衝動,這些都可能是提醒我們的訊號。及早理解與陪伴,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合適的支持。

2025年09月15日 15:22

3成「憂鬱症患者」反覆發作 醫曝研究:可能是基因在作怪

3成「憂鬱症患者」反覆發作 醫曝研究:可能是基因在作怪

全台近200萬人具憂鬱傾向,其中有5.2%是重度憂鬱症患者,近7成透過治療可妥善控制病情,但其餘2、3成患者則會反覆發作。有研究發現,這部分可能和基因有關,有些人先天帶有「落井下石型」基因,不僅對外界較敏感,還會直接影響腦中血清素的濃度多寡。

2025年09月15日 14:45

萬人響應「國高中10點上課」 醫:20%人晚起頭腦才清楚

萬人響應「國高中10點上課」 醫:20%人晚起頭腦才清楚

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把國、高中上課時間改成早上10點,相關提案已有萬人響應。對此,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啓斌指出,過去研究發現,8點以後起床比較符合生理時鐘,也有20%屬於晚睡晚起體質,頭腦才會比較清楚,但睡眠生理時鐘也因人而異,不能只看表面現象統一處理。

2025年09月15日 12:34

屏基率先全台完成「生物適應架」植入 開啟冠狀動脈治療新世代

屏基率先全台完成「生物適應架」植入 開啟冠狀動脈治療新世代

屏基心導管團隊致力於心臟照護26年,推動新醫材治療不遺餘力,因而屏東縣成為全台灣新一代心臟冠狀動脈「生物適應架」最早正式上線的縣市,今年5月,屏基率先完成全台首例正式上架「冠狀動脈生物適應架」(Bioadaptor)治療,並在3個月內已累積完成 24 例病人植入,後續追蹤情況均良好,標誌著心導管介入治療邁向新階段。

2025年09月15日 12:14

男血便撐半年「大腸腫瘤塞腸道」 醫示警:有症狀6成已晚期

男血便撐半年「大腸腫瘤塞腸道」 醫示警:有症狀6成已晚期

一名45歲男性有「大便不成形且帶血絲」的症狀,但並未想過是大腸癌警訊,就算糞便潛血陽性,仍認為是檢查或飲食造成。半年後因肚子疼痛嚴重,經醫師苦勸才做大腸鏡,檢查發現腫瘤已經塞住腸道,確診大腸癌。醫師提醒,根據臨床統計,有症狀才檢查,有6成以上都已經是三、四期。

2025年09月15日 11:45

醫揭「器官老化」6大警訊 愛吃超加工食品恐加速

醫揭「器官老化」6大警訊 愛吃超加工食品恐加速

很多人其實早已出現「加速老化」的訊號,卻沒放在心上。醫師指出,當「體重越來越難控制、飯後容易嗜睡或頭暈、睡再久還是覺得疲倦、記憶力下降、免疫力變差」,這些都可能與血糖失衡和器官老化有關,另外研究也發現,愛吃「超加工食品」是加速器官老化的重要因素。

2025年09月15日 11:1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