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攝護腺癌早晚期腫瘤惡性差異大 醫:複合治療控制病情

高偉棠醫師

圖文/每日健康 郭家和

攝護腺癌無危險不用治?腫瘤惡性程度是關鍵

國內一年平均新增近5千名攝護腺癌患者,是男性好發癌症第五名、死亡率也達到第七名。由於好發年齡為73歲,病情發展相對溫和,坊間不少民眾會聽說攝護腺癌謹須持續追蹤就可,然而泌尿科醫師提醒,攝護腺癌分級複雜,必須考量病人的預期壽命,以及腫瘤本身的惡性程度,才能決定是否需要積極治療。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泌尿科專任主治醫師高偉棠指出,年紀較大的攝護腺癌患者需不需要積極治療並非一概而論,首先必須考慮患者的剩餘壽命,假若病人已75歲且身體狀況不佳,通常積極治療不會是第一順位;再者若病人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相當高,代表癌症活性很強,就需要積極治療介入。反而則表示癌症生長緩慢,可考慮持續追蹤觀察。第三,腫瘤本身的「格里森分數」代表攝護腺的惡性程度,分數越高者越應該積極治療。

初晚期攝護腺癌治療差很大 複合式治療控制高惡度病情

除了考慮到預期壽命和PSA、格里森分數外,攝護腺腫瘤的期別也會影響治療方式。高偉棠說明,由美國的治療經驗發現,越初期的攝護腺癌並不需要積極治療,過去發現初期的攝護腺癌患者接受開刀、放射線治療,最終多非因腫瘤而死亡,反倒是生活品質下降,晚年受頻尿、性功能障礙所苦居多,因此很輕微的攝護腺癌應以追蹤為主。反之若已形成晚期攝護腺癌且分數偏高,就需要更積極的治療。

高偉棠指出一般所謂的晚期或第四期攝護腺癌,是指癌症已經不在原來的位置,而發生轉移至骨頭等處。有些錯誤觀念認為既已是晚期癌症,病人索性只採取服藥、打針的保守治療甚至不接受治療。然而研究發現,攝護腺癌可能與基因有關,已逐步朝精準化治療發展,較高風險的晚期攝護腺癌,比如有骨頭轉移、内臟轉移、格里森分數大於等於8分以上,照傳統治療方式普遍效果不佳,可加上新型的荷爾蒙藥物,採取舊式加上新式荷爾蒙一起使用,統計發現可增加存活1年以上。

晚期攝護腺癌適合何種治療策略?高偉棠說明攝護腺癌晚期共有5、6種以上治療手段,醫師多會根據臨床經驗加以評估。目前較有共識的治療方式是針對晚期高風險攝護腺癌類型,包括骨轉移多處、內臟轉移,以及格里森分數大於8者,以荷爾蒙與新式雄性素阻斷劑,合併使用可得到較好存活率,且維持生活品質。高偉棠表示,晚期攝護腺癌的治療觀念已有轉變,過去傾向階段式治療,現在認為應在初期就控制病情而改用複合性治療。也會針對基因與個別風險因子,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成效。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近年兩岸情勢緊張,中共頻繁軍演,民間也開始準備避難包,而三軍總醫院身為台灣軍醫體系核心,如何在軍事與醫療之間取得平衡,備受關注。對此,院長陳元皓表示,三總不只是戰時後盾,平時更是民眾健康的重要依靠,將積極導入智慧醫療、推廣民防教育,期許能帶領三總更加深入軍心與民心。

2025年11月01日 09:23

胃癌術後「調身體」疑中毒 臉歪嘴斜昏迷3天險喪命

胃癌術後「調身體」疑中毒 臉歪嘴斜昏迷3天險喪命

一名70歲胃癌患者開刀後回家休養,卻突然全身麻痺、口齒不清,家人擔心癌症轉移或中風,緊急送醫後,檢查卻發現腦部、神經均無異常,3天後病人轉醒,才坦承為了「調身體」,有飲用朋友推薦的草藥;醫師說,術後切勿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或補品,因某些食物與植物恐造成麻痹、中毒,吃了得不償失。

2025年11月06日 11:49

嘆氣可以放鬆! 研究證實:助於肺部健康、穩定情緒

嘆氣可以放鬆! 研究證實:助於肺部健康、穩定情緒

根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與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深呼吸與嘆氣能幫助肺部「重置」,維持健康狀態。因此若感到疲憊時,緩緩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吐出,不僅能讓心情放鬆,還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幫助肺部更健康地運作。

2025年11月06日 11:13

胃癌「早期無症狀」留意5大徵兆 醫示警「1狀況」風險增6倍

胃癌「早期無症狀」留意5大徵兆 醫示警「1狀況」風險增6倍

根據衛福部統計,「胃癌」長期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2024年共奪走約2,200條性命,居第8位,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兩倍。研究指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約為未感染者的6倍,此外,高鹽、醃漬或煙燻飲食、吸菸、飲酒、家族史與慢性胃炎等,更是重要的危險因子。

2025年11月06日 11:02

脖子痛真兇不是滑手機 研究曝久坐、睡不好才是主因

脖子痛真兇不是滑手機 研究曝久坐、睡不好才是主因

許多民眾經常感覺頸部痠痛,但真兇未必是低頭使用手機,而是「沒睡好、沒運動」。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一項研究,指脖子痛與姿勢的關聯不如想像中密切,反而和休息、活動不足更有關,若長期苦於此問題,不要急著使用矯正器,透過規律運動及高品質睡眠,便可能有明顯改善。

2025年11月06日 10:41

演藝人員「非法用藥比一般人高5成」 美調查揭成癮5大風險因子

演藝人員「非法用藥比一般人高5成」 美調查揭成癮5大風險因子

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捲入台灣網紅謝侑芯命案,且涉用毒品,讓不少民眾感嘆演藝圈實在複雜。針對演藝人員類似事件, 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分享一份美國演藝事業的調查報告,超過13%的從業人員過去一個月有「非法藥物使用」行為 ,比一般人高出5成,生活高壓、同儕影響等因素,使相關現象不易改善。

2025年11月06日 10:03

「上翹GG」愛愛更舒服? 醫揭真相

「上翹GG」愛愛更舒服? 醫揭真相

泌尿科醫師黃冠鈞表示,聽說上翹GG惹人愛?越彎真的越舒服?評價因人而異。他也提醒,陰莖若過度彎曲,可能導致性交時疼痛,亦可能增加陰莖骨折的風險。

2025年11月06日 07:42

台大兒醫拍影片揭真實醫療場景 「兒科才有的風景」盼找回初心

台大兒醫拍影片揭真實醫療場景 「兒科才有的風景」盼找回初心

因為少子化、醫療環境惡化等衝擊,國內兒科醫師人力拉警報,台大兒童醫院今(5)日召開記者會推出首部兒童醫療短片「只有兒科才有的風景」,透過醫師與病友家庭的故事,盼喚起社會對兒科醫療價值的重新理解與支持。吳爸爸的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幾度經歷生死難關,他感動直言「連醫師都沒有放棄,我們作為爸爸媽媽,更不會放棄。」

2025年11月05日 19:4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