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過年大餐如何防範變胖危機 營養師教吃防年節發福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年節將至免不了要大吃一頓,前前後後再加上尾牙、春酒等,不少人又要開始擔心年後體脂肪漲得比薪水還快。這樣偶爾為之的享受大餐會對體重、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年節大吃傷身,不吃又傷心,在大餐後又可以怎麼彌補?飯前或飯後喝綠茶或吃水果真的有用嗎?來看簡鈺樺營養師教你怎麼吃大餐也能顧健康。

年節免不了大餐,要如何彌補避免發胖?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不論是年菜、尾牙或春酒基本上都是屬於「吃太好」的狀態,再加上喝酒、飲料等,且逢節過年也不可能不吃,更不可能人都在現場了只吃個一兩口,所以體重勢必受到影響。而既然免不了這樣的餐會、聚餐等,營養師建議在前一週就可以開始先做彌補或下一週做補救,例如多加控制飲食、避免大魚大肉、適量的多加運動等,雖然這樣的作法並不是最完美的且也不是等值交換,不代表前一週這樣做了,下週大餐就一定不會胖,但至少熱量是有進有出的,而不是只有進沒有出。

同樣的道理,如果已經知道當天晚上就要吃大餐了,那麼早餐、午餐也就應避免又是大魚大肉,可多以蔬菜類為主,約吃七分飽,其他下午茶、手搖飲、甜食點心等就先避免。但不代表整個正餐都不吃或只吃蔬菜,也還是要注意營養均衡攝取,以避免中間這段時間因正餐熱量攝取不足發餓,反而又吃進了更多東西適得其反。

年節大餐不只影響身材?慢性疾病者更要留意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年節前後的吃大餐的場合多,其影響的不只是身材、體重的問題,慢性疾病者也要多加留意。如這般的大魚大肉血糖一定會有所波動,再加上飯後水果、甜點還有聚會聊天又會出現零嘴、點心等,血糖、胰島素又會再飆高,而年節也不是只有一兩天,往往一吃就是五、六天過去,這樣高頻率的不正常飲食方式對心血管健康負擔可不小,且胰島素又屬於合成性的荷爾蒙,容易在體內堆積脂肪,進而影響身材,因此不論是身材或健康都應多加留意,特別是有慢性疾病問題者。

大餐喝綠茶、飯後吃水果真的比較健康?

許多人在大餐時會選擇無糖綠茶,或者在飯後會吃一點水果,藉此希望達到油切、營養均衡等各種「聽說」的健康目的。對此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很多人會誤會在用餐時喝無糖綠茶就不會吸收太多油脂或消除體脂肪,但喝無糖綠茶其實對於吃進體內的油脂是不會有明顯的直接益處,吃了多少油脂就是吃了多少油脂。不過無糖綠茶可退去口中的油膩感,而解油膩也會變向讓身體相對不會想要一直吃東西,且無糖綠茶也比其他的含糖飲料健康,所以若挑選飲料選擇無糖綠茶確實是會比較好的。

而關於多數人認為有利身體健康或維持營養均衡的飯後水果,簡鈺樺營養師則表示非常不建議。一般用餐後血糖基本上都會有所提升,而水果也會影響血糖,且在已經吃飽的情況下又再多吃一份水果,對身體健康自然是件不友善的行為。即便許多水果確實也有利幫助消化,例如奇異果,但其效果一樣有限,並不會有太大的幫助。因此營養師建議若想吃水果,建議還是在飯後一小時,甚至是餐與餐之間肚子餓的時候再適量吃就好,如此對於才更有利於血糖平穩。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全書中文化 用母語就能學習權威新知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全書中文化 用母語就能學習權威新知

《華盛頓外科學》自問世以來,即為國際間外科領域的重要參考書籍,內容涵蓋從基礎外科原則、各系統外科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到手術技巧與臨床決策等完整知識體系。三軍總醫院外科部集結全體主治醫師群,耗時1年多完成最新版《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九版》全書中文化,讓國內醫學生、醫師及相關人員可以用母語直接吸收最新且權威的外科知識,為一大創舉。

2025年09月16日 19:46

全台3成兒少過重!恐讓身高「開高走低」 成長提前結束+胖到生病

全台3成兒少過重!恐讓身高「開高走低」 成長提前結束+胖到生病

很多家長關心孩子能不能長高,其實更需關注的是肥胖問題!專家示警,全台兒少過重及肥胖率破3成,而體重超標不僅可能導致性早熟,還會讓成長曲線「開高走低」,成長期高峰提早結束,更會讓慢性病提早上身。提醒家長要以紀錄掌握孩子成長,注意生長曲線、BMI數值、長高速率與是否有性早熟徵兆。

2025年09月16日 19:01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歐巴」是全台灣第一隻駐點於醫院的輔助治療犬,已在台北榮總陪伴病人超過六年,是醫院裡最受歡迎的特別員工。隨著歐巴年齡增長,之前就預計在今年退休。北榮今天特地在院內替歐巴舉辦退休儀式,強調牠永遠是北榮的榮譽員工,醫院會持續陪伴牠過退休生活,而歐巴退休後,會由照顧牠的護理師繼續收養。

2025年09月16日 16:57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一名8歲女童自小右側頸部就有一個小洞,偶爾流出分泌物,家長原以為只是單純皮膚膿包,僅帶孩子至一般診所治療,卻未見改善。近日分泌物轉為黃濁並散發惡臭,伴隨疼痛,緊急就醫才確診為「第二對鰓裂囊腫」,醫療團隊隨即安排住院手術,成功切除病灶。

2025年09月16日 16:21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在社群平台上掀起討論熱潮的「4-7-8呼吸法」,不少網友實測後狂讚「比數羊還快睡著」、「做幾次就直接斷片」,只要簡單三個步驟,就能幫助身心快速放鬆,對長期被焦慮、壓力困住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天然又便利的方法。源出自瑜伽的調息法,後來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創辦人威爾博士推廣。

2025年09月16日 15:56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報到!疾病管制署最新監測顯示,上周流感門急診就醫突破10萬人次,已經逼近流行閾值,副署長曾淑慧表示, 預期本周就會進入流行期,提醒高風險民眾務必趕在10月1日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時,就按時接種「左流右新」,才能及早獲得足夠保護力。

2025年09月16日 15:42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男性。其中2例本國籍赴印尼旅遊染病,另2名外國籍個案分別曾經到東非多國旅遊,以及長年居住印度。疾管署監測今年瘧疾病例數已累計20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為近19年(2007-2025年)同期最高,提醒民眾赴流行地區注意。

2025年09月16日 15:07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未滿月男嬰,出生後第7天出現低體溫至急診就醫,發現有黃疸、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疑似敗血症徵候,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經治療症狀未改善,次日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2025年09月16日 14:0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