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過年大餐如何防範變胖危機 營養師教吃防年節發福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年節將至免不了要大吃一頓,前前後後再加上尾牙、春酒等,不少人又要開始擔心年後體脂肪漲得比薪水還快。這樣偶爾為之的享受大餐會對體重、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年節大吃傷身,不吃又傷心,在大餐後又可以怎麼彌補?飯前或飯後喝綠茶或吃水果真的有用嗎?來看簡鈺樺營養師教你怎麼吃大餐也能顧健康。

年節免不了大餐,要如何彌補避免發胖?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不論是年菜、尾牙或春酒基本上都是屬於「吃太好」的狀態,再加上喝酒、飲料等,且逢節過年也不可能不吃,更不可能人都在現場了只吃個一兩口,所以體重勢必受到影響。而既然免不了這樣的餐會、聚餐等,營養師建議在前一週就可以開始先做彌補或下一週做補救,例如多加控制飲食、避免大魚大肉、適量的多加運動等,雖然這樣的作法並不是最完美的且也不是等值交換,不代表前一週這樣做了,下週大餐就一定不會胖,但至少熱量是有進有出的,而不是只有進沒有出。

同樣的道理,如果已經知道當天晚上就要吃大餐了,那麼早餐、午餐也就應避免又是大魚大肉,可多以蔬菜類為主,約吃七分飽,其他下午茶、手搖飲、甜食點心等就先避免。但不代表整個正餐都不吃或只吃蔬菜,也還是要注意營養均衡攝取,以避免中間這段時間因正餐熱量攝取不足發餓,反而又吃進了更多東西適得其反。

年節大餐不只影響身材?慢性疾病者更要留意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年節前後的吃大餐的場合多,其影響的不只是身材、體重的問題,慢性疾病者也要多加留意。如這般的大魚大肉血糖一定會有所波動,再加上飯後水果、甜點還有聚會聊天又會出現零嘴、點心等,血糖、胰島素又會再飆高,而年節也不是只有一兩天,往往一吃就是五、六天過去,這樣高頻率的不正常飲食方式對心血管健康負擔可不小,且胰島素又屬於合成性的荷爾蒙,容易在體內堆積脂肪,進而影響身材,因此不論是身材或健康都應多加留意,特別是有慢性疾病問題者。

大餐喝綠茶、飯後吃水果真的比較健康?

許多人在大餐時會選擇無糖綠茶,或者在飯後會吃一點水果,藉此希望達到油切、營養均衡等各種「聽說」的健康目的。對此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很多人會誤會在用餐時喝無糖綠茶就不會吸收太多油脂或消除體脂肪,但喝無糖綠茶其實對於吃進體內的油脂是不會有明顯的直接益處,吃了多少油脂就是吃了多少油脂。不過無糖綠茶可退去口中的油膩感,而解油膩也會變向讓身體相對不會想要一直吃東西,且無糖綠茶也比其他的含糖飲料健康,所以若挑選飲料選擇無糖綠茶確實是會比較好的。

而關於多數人認為有利身體健康或維持營養均衡的飯後水果,簡鈺樺營養師則表示非常不建議。一般用餐後血糖基本上都會有所提升,而水果也會影響血糖,且在已經吃飽的情況下又再多吃一份水果,對身體健康自然是件不友善的行為。即便許多水果確實也有利幫助消化,例如奇異果,但其效果一樣有限,並不會有太大的幫助。因此營養師建議若想吃水果,建議還是在飯後一小時,甚至是餐與餐之間肚子餓的時候再適量吃就好,如此對於才更有利於血糖平穩。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魚油」成為營養市場的明星。隨著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其中,大研生醫、營養師輕食依舊表現亮眼,近年新秀品牌Vitabox、Notorious、STEPV等魚油產品也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青睞。我們也從營養師的專業觀點,來看看為什麼「懂得挑選好魚油」成了現代人的新日常。

2025年11月28日 14:42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台中市1名18歲女大生打排球時,為救球飛撲不慎跌倒,造成右手腕受傷,女大生原心想過不久就會自行康復,未料2個禮拜過去患部卻持續腫脹,甚至痛到連礦泉水瓶蓋都扭不開;前往醫院求診後,發現竟是韌帶撕裂傷合併尺骨脫位不穩定,經衛福部台中醫院進行注射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增生療法合併骨釘復位手術,術後再接受復健訓練,3個月後順利重返球場。

2025年11月28日 14:40

名醫馬辛一辭世 前輩惋惜:提升偏鄉重症醫療貢獻重大

名醫馬辛一辭世 前輩惋惜:提升偏鄉重症醫療貢獻重大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逝世的消息傳出後,醫界紛紛表達哀思與遺憾。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出身三軍總醫院體系,也是馬辛一前輩,他不捨說,馬患病有一段時間,日前車禍受傷需開刀,因免疫較弱,術後易感染,最終不幸離世,「本來大家都說他可以長命百歲,真的非常可惜」。

2025年11月28日 13:58

美籍客爬象山突發心肌梗塞OHCA 北醫「葉克膜+低溫護腦」救了他

美籍客爬象山突發心肌梗塞OHCA 北醫「葉克膜+低溫護腦」救了他

美籍旅客Atom日前到台北市象山踏青,突發生心肌梗塞倒下,周遭民眾立即施以心肺復甦術,並取得鄰近的傻瓜電擊器AED,但他仍失去心肺功能、陷入OHCA狀態,所幸消防人員及時將其送醫,經使用葉克膜等治療後不僅保命,且無後遺症;Atom說,心肌梗塞是「寡婦製造者」,感謝所有伸手救命的台灣人。

2025年11月28日 12:16

他求養生一次吞20顆保健品 忽然胸痛竟是「藥物性食道炎」

他求養生一次吞20顆保健品 忽然胸痛竟是「藥物性食道炎」

吃保健食品、吞藥注意不要吃完就睡!一名70多歲男性,為了保養身體,每天吃20多顆保健品,近期因胸痛、吞嚥有不適感而就醫,胃鏡檢查發現食道中段潰瘍。醫師提醒,有些藥物、健康食品有腐蝕性或是酸鹼值較高,在食道中停留過久產生溶解,有可能破壞食道組織,引起潰瘍、糜爛。

2025年11月28日 11:29

研究揭瘦瘦針助護腦、降低酒癮 醫提醒副作用:胰臟炎風險增2倍

研究揭瘦瘦針助護腦、降低酒癮 醫提醒副作用:胰臟炎風險增2倍

「瘦瘦針」減重效果顯著,但除了幫助瘦身之外,也要注意其他影響。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根據今年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的研究,瘦瘦針對於護腦、降低成癮與情緒穩定都有看到正面效果,不過要研究團隊也觀察到急性胰臟炎風險上升超過2倍,民眾要有警覺。

2025年11月28日 10:19

醫曝10大傷腎食物 第1名台灣人超愛喝

醫曝10大傷腎食物 第1名台灣人超愛喝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平均每8人有1人受影響,也是全球洗腎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分享台灣人經常吃,卻是相當傷腎的10大食物,例如看似健康的早餐穀物,或是早餐店常見的鍋貼、鐵板麵都在名單內,排名第一的更是被譽為台灣之光的珍珠奶茶。

2025年11月28日 02:09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一名65歲老師在退休後熱衷於烹飪與園藝,但最近半年來視力逐漸模糊,特別是夜間開車時,對向來車的燈光會出現嚴重的眩光與光暈,不僅如此,平時看食譜和手機也變得越來越吃力,做園藝時會誤剪花草,還把食譜上的鹽巴3匙看成8匙,讓家人頻頻跟她反映做菜越來越鹹,最後就醫才知道是白內障合併散光。

2025年11月27日 19:3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