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越睡越疲倦? 心臟衰竭可能已經找上你

▲心臟衰竭越睡越疲倦?(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工作一整天,難免都會累,但是有一種累不一樣。心臟衰竭的累會讓人像沒電一樣,甭說爬樓梯,有時連走幾步路都很疲憊!

為何心臟衰竭患者容易感到很疲倦呢?亞東醫院心血管加護病房辛和宗主任解釋道,心臟衰竭患者很容易感到疲倦,最主要是因為心臟輸出量偏低,打出來的血量不夠,到全身循環的血液量不足,組織相對就會缺血,讓病患容易疲倦,運動耐受力也會下降,走一走就會喘。

除了周邊組織缺血使組織獲得的氧氣、養分不夠,血液循環變少也讓代謝廢物不容易移除。送來的養分不夠,代謝廢物又來不及送走,當然會讓人感到很累。

為何心臟衰竭患者可能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失眠等睡眠障礙?

「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是心臟衰竭的原因,也是心臟衰竭的結果,心臟功能不好的病人大約5-10個裡面會有1個患有睡眠障礙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辛和宗醫師道,「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確會加速心臟衰竭惡化,心臟結構破壞更加嚴重。」

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兩種,一種是「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因為腦幹的問題造成睡眠時沒有呼吸驅動力,上了年紀或是心臟衰竭嚴重的病患,有觀察到這種現象。另外一種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由於上呼吸道、咽喉的組織會垂下來,塞住呼吸道,大部分是因為上了年紀、過於肥胖,或是天生體型脖子比較短,比較容易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心臟衰竭也可能與這類睡眠中止症有關,或許是因為組織水腫加重睡眠呼吸中止症。

心臟衰竭患者可能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失眠等睡眠障礙

辛和宗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大問題在於缺氧,血液中氧氣飽和度下降,經常處在缺氧狀態讓心臟功能變差。缺氧的狀況亦會引起全身性交感神經活性加強,有些人會在睡夢中驚醒、心跳加快,這些狀況讓心臟缺血狀況更加明顯,造成心臟衰竭變嚴重。缺氧狀況也會造成身體神經荷爾蒙的變化,像是腎上腺素會增加、產生血管收縮素,類似這樣的荷爾蒙會讓心臟負擔更大,心臟結構受到影響,心臟衰竭就會更加明顯,睡眠呼吸中止症一定會讓心臟衰竭變差,所以會想辦法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做治療。

評估睡眠呼吸中止症通常可以先問枕邊人,問看看患者是不是容易打呼、會不會有打呼聲中斷的情形。然後再問問病人白天是不是很容易疲累,睡完感覺更累,甚至在白天容易突然睡著,睡一睡又突然驚醒。辛和宗醫師表示,臨床上有觀察到不少心臟衰竭的病人都有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況

有哪些心臟衰竭的症狀容易被患者忽略?

辛和宗醫師道,若是走路會喘、腳水腫,大家比較容易聯想到心臟衰竭而就醫,但是有些非特異性症狀就可能被忽略,例如有患者的表現是「吃不下飯」,這是因為心臟衰竭造成血液回不去、又打不出來,造成腸黏膜缺血或腸黏膜腫脹,病患可能以為是天氣太熱吃不下,或者到腸胃科就診。

部分患者是晚上躺下時容易咳嗽,誤以為只是小感冒,其實是因為心臟衰竭到某個程度會導致肺水腫,晚上躺平時容易咳嗽,而需要坐起來咳幾下再繼續睡覺。更嚴重的話,患者得坐著才能呼吸,稱為端坐式呼吸。

有些人是白天容易想睡覺,體力比較差,患者會以為只是工作比較勞累而不以為意。

曾經也有患者是心肌炎造成的心臟衰竭,以為自己感冒而拖了一段時間才就診,心臟功能已經掉很低了,讓家屬、病患感到非常意外。

心臟衰竭的症狀容易被患者忽略

辛和宗醫師回憶道,「我遇過一位罹患心肌炎的年輕女性,就是以感冒症狀、吃不下、噁心、拉肚子來表現,經過一個禮拜,一直當作腸胃炎治療,但其實是病毒引起的心肌炎。一般來說,上吐下瀉時身體會脫水,使心跳偏快,但是那位病患到急診時的心跳卻是慢慢的,脈搏微弱,大概經過半小時就倒下來開始急救。因為心臟功能太差只好接上葉克膜,幸好撐了一段時間後,心臟功能有逐漸恢復,也順利拿掉葉克膜,那是很厲害的心肌炎造成的心臟衰竭。」

辛和宗醫師提醒道,如果咳嗽超過兩周就建議照個胸部X光片,排除肺炎以及其他問題,這些非特異性症狀容易被忽略,而延誤病情。

要如何協助心臟衰竭患者改善睡眠品質?

「首先一定要好好控制心臟衰竭,」辛和宗醫師強調,「治療心臟衰竭的標準治療用藥,一定要依照醫師的指示按時服用。」

心臟衰竭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患,或夜間容易出現端坐呼吸的病患,可以考慮使用「陽壓呼吸器」。「陽壓呼吸器」是包含呼吸面罩、壓縮器的醫療器材,以正壓將空氣打入呼吸道,一方面能夠維持上呼吸道暢通,一方面可以改善肺部水腫的狀況,有助於改善症狀。

協助心臟衰竭患者改善睡眠品質

辛和宗醫師表示,根據研究,陽壓呼吸器配戴的時間會影響效果,因此希望病患能夠較長時間配戴,但陽壓呼吸器戴起來不是很舒適,加上高壓空氣的關係會有點吵雜,病患需要時間適應悶住不舒服的感覺。若在配戴陽壓呼吸器後睡眠品質改善很多,就會慢慢接受。

臨床上處理急性心臟衰竭時,陽壓呼吸器也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空氣壓力能將肺泡裡面的水壓回血液,再使用利尿劑脫出水分,有助於改善肺水腫。

心臟衰竭患者可以服用安眠藥嗎?

是否給心臟衰竭病患服用安眠藥有點兩難,假如不給病人藥物,病人會更加煩躁不適,但是阻塞型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若給予安眠藥使病患熟睡,肌肉張力降低,上呼吸道的軟組織更容易塌陷,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更加嚴重。辛和宗醫師道,一般只會給一些輕微的安眠藥,如果可以耐受的住陽壓呼吸器,才會給予效果較強的藥物,不過病患如果能夠適應陽壓呼吸器,或許睡眠品質就能得到改善,也不見的需要使用安眠藥,這需要仔細評估。

辛和宗醫師強調,心臟衰竭患者若有睡眠呼吸中止或睡眠障礙,千萬不要自行服用安眠藥,以免造成更多的問題。<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最近容易累?比較喘?竟是心臟功能出狀況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長壽又健康秘訣曝!醫揭人瑞飲食法:多吃「這類食物」

長壽又健康秘訣曝!醫揭人瑞飲食法:多吃「這類食物」

世界最長壽的人都這樣吃!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分享,長壽人口密度最高的藍區(Blue Zones)居民,之所以如此健康,關鍵在於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攝取豐富多酚(具抗氧化、抗發炎等功效)、大量日常活動、緊密的社群支持,以及低壓力生活。他也建議多吃深綠蔬菜、豆類、水果,用橄欖油烹調,並飲用綠茶或黑咖啡,實踐藍區的長壽飲食法。

2025年07月03日 14:45

46歲最容易陷入人生低谷?專家揭「中年危機」其實是被製造出來的!

46歲最容易陷入人生低谷?專家揭「中年危機」其實是被製造出來的!

工作越做越無感、人生方向越來越模糊、每天起床都覺得「這樣過一輩子可以嗎?」許多邁入40歲上下的民眾或許都曾出現類似困惑,而這樣的狀態,過去常被標籤為「中年危機(Midlife Crisis)」。

2025年07月03日 14:41

健康食品開放宣稱「膝關節保健」功效 須做12周人體食用研究

健康食品開放宣稱「膝關節保健」功效 須做12周人體食用研究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告「健康食品管理法所稱保健功效之項目」及「健康食品之膝關節保健功效評估方法」,明訂保健食品可有膝關節保養功效。食藥署表示,業者需要依照規定完成人體食用研究,才可宣稱有保健膝關節功效,未經評估核可者,只要擅自宣稱功效,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百萬元以下罰金。

2025年07月03日 14:28

心情起伏大別只怪生理期!男女情緒炸裂、衝動購物可能都是「血糖值」在搞鬼

心情起伏大別只怪生理期!男女情緒炸裂、衝動購物可能都是「血糖值」在搞鬼

午餐才剛吃飽沒多久,腦袋卻開始打結、眼皮直打架?一整天下來不只疲憊感揮之不去,情緒還跟著上上下下,甚至一不小心就爆氣或衝動下單?

2025年07月03日 13:45

不是高收入也能很快樂!研究揭「這個金錢習慣」最能降低焦慮、提升幸福感

不是高收入也能很快樂!研究揭「這個金錢習慣」最能降低焦慮、提升幸福感

研究指出,真正能降低焦慮、提升生活滿意度的關鍵,並非高收入,而是「良好的理財習慣」,研究特別強調,即便排除收入多寡的影響,只要能穩定存錢、準時繳清信用卡帳單,就能顯著提升心理健康,換句話說,不用變有錢,只要會管錢,就能擁有更安心自在的生活狀態,結果顛覆對財富與幸福的既定印象。

2025年07月03日 13:43

「三陰性乳癌」復發率3倍 國衛院、清大開發新藥突破抗藥性

「三陰性乳癌」復發率3倍 國衛院、清大開發新藥突破抗藥性

乳癌是女性常見癌症,尤其對三陰性乳癌患者而言,更是關乎生死的關鍵問題。對此,國家衛生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合作研究,開發出全球第一個具細胞穿透性的KIF2C小分子抑制劑,可對抗讓癌細胞分裂的KIF2C,這項研究成果於2025年8月發表於發育生物學排名第一的頂尖期刊《Developmental Cell》,代表台灣在抗癌藥物開發領域的重大突破。

2025年07月03日 13:14

40歲起篩檢大腸癌「死亡風險降4成」 台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40歲起篩檢大腸癌「死亡風險降4成」 台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國內大腸癌的發生與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前三,加上年輕化趨勢明顯,威脅不容小覷。台大醫院今(3)日公布最新社區研究成果,透過追蹤17年資料分析證實,糞便潛血免疫檢查(FIT)篩檢起始年齡從50歲提前至40至49歲間,可以顯著降低大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死亡風險最高降低將近四成。

2025年07月03日 13:03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 胰臟癌患者最多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 胰臟癌患者最多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北榮表示,完成重粒子治療的500位癌症病人中,國人占90%最多,也有10%是專程來台灣治療的國際病人,治療癌別以最難治癒的「胰臟癌」為主,達到3成,其次為攝護腺癌、肝臟及肺臟等。

2025年07月03日 11:5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