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癌症如同身體慢性發炎? 醫指3關鍵避免身體變成「易癌體質」

shutterstock

圖、文/常春月刊

不良生活身體長期發炎,小心身體成「易癌體質」

台大醫院林曉凌醫師表示,身體的慢性疾病往往和慢性發炎有關,常見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最嚴重的一種就是人人聞之色變的癌症。一般細胞都會有個生命週期,當生命週期過了就會老化、死去,並代謝出體外。但當人長期處於各種不正常的因素,如不正常的飲食習慣、生活型態、接觸環境荷爾蒙等,讓身體一直處於慢性發炎、自由基的傷害就有可能讓一般細胞出現變化且不斷地複製,再加上這些風險也都會使得身體免疫力不在正常的運作之中,容易出現無法當下及時發現並排除變異的細胞,在細胞變異和免疫系統出問題的雙重問題下,久而久之自然就演變成了癌症,這也是為什麼常見「癌症是一種慢性病」的說法。

3關鍵避免身體變成「易癌體質」

培養良好睡眠,有利修復身體

林曉凌醫師表示,良好的睡眠不只是讓身體休息,也是為了讓身體進入修復的狀態,比如肝的解毒功能、腦部的資訊重整、讓免疫系統養精蓄銳等。有研究顯示,讓一群健康的人睡眠時間減少,只要經過短短一週的時間,身體發炎指數就會快速的大幅升高,如此可見睡眠對於發炎情況、免疫力強弱等,都是個相當重要的因素之一。但現代因3C產品發達,不少人常常滑手機滑到大半夜,或睡覺前還要再滑個手機才肯入睡,這也在無形當中自己剝奪了身體修復的時間,讓身體不自覺中進入了容易出現慢性發炎的生活型態之中。

維持運動習慣,有助淋巴循環

林曉凌醫師也表示,相信大多數民眾也都知道或聽過,運動對於身體健康有所幫助,其不只是因為促進血液循環、身體代謝等,也有利於帶動淋巴的運作。有別於血液循環系統以心臟作幫浦進行運作,淋巴系統是以肌肉的收縮帶動運作,因此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於淋巴系統也是相當有利的。

優化飲食方式,身體自然健康

在飲食方面,林曉凌醫師也建議,除了應均衡攝取六大類營養(全榖根莖類、豆魚肉蛋類、奶類或乳製品、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也建議注意蔬果、澱粉、蛋白質的攝取方式。蔬果可多以「多色」為主,在一餐當中盡量多攝取各種不同顏色的營養。至於澱粉,現代人多以吃飽為主,對健康較為不利精緻澱粉也隨手可得,因此往往忽略,不妨可以考慮改變成以全穀澱粉為主作攝取,對於健康會更加有利。而蛋白質也是和免疫力息息相關,說到免疫力,許多民眾或多或少都有聽過「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質,因此若飲食型態中長期缺乏優質蛋白的情況,免疫力自然也會受到影響,應多加留意。若是以肉類攝取蛋白質,也要注意紅肉和白肉之間的區別,雖各有各的營養,但建議吃肉多以白肉為主較佳,因為紅肉的肉和脂肪常見是密不可分的,且油脂多為對健康不利的飽和脂肪,因此建議多以白肉為主較佳。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國內M痘病例持續發生!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11月已確認7例M痘確定病例,皆為本國籍青壯年男性,分別為北部5例、中部及南部各1例,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個案多為散發病例,但也有部分個案有流病相關性。

2025年11月25日 15:06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今天氣明顯轉涼,不少人在入冬開始就會有「手腳冰冷」的狀況。對此,營養師指出,手腳冰冷可以靠吃改善,建議要補充「鐵、鎂、B群、維生素E」等4大營養素,另外日常也要維持運動習慣並做好保暖措施。

2025年11月25日 15:00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37歲外籍移工阿力(化名)近日發現右側頸部出現一處無痛性腫塊,且持續超過四週仍未消退,起初至診所接受抗生素治療但未見改善,遂轉診至衛福部南投醫院;經耳鼻喉科團隊詳細檢查後,確診為「頸部淋巴結核」,屬於「肺外結核」的一種,目前阿力已接受手術切除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4:58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上周腸病毒近1.2萬人就醫 疫情處流行期「持續上升」

腸病毒疫情流行中!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近1.2萬人次,疫情持續上升,雖然上週沒有新增重症病例,但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累積19例重症,為近六年新高,其中9例死亡。疾管署提醒,腸病毒易於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場所傳播,幼兒為重症高風險群,呼籲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多注意。

2025年11月25日 14:38

停用瘦瘦針後「懷孕過重風險增3成」 研究:早產機率也提高

停用瘦瘦針後「懷孕過重風險增3成」 研究:早產機率也提高

最近瘦瘦針熱度高,但施打後若發現懷孕,對健康影響有多大?家庭醫學科、肥胖專科醫師王姿允今於臉書分享最新研究,指停藥後若懷孕,孕期比較容易體重上升、代謝異常,但未必是瘦瘦針本身造成,可能與原本就偏高的代謝風險及停藥後復胖有關,提醒若曾用藥,備孕或已懷孕時,記得一定要主動與醫師討論。

2025年11月25日 14:28

快訊/公費流感疫苗打掉9成「跨年前恐用罄」 疾管署增購15萬劑

快訊/公費流感疫苗打掉9成「跨年前恐用罄」 疾管署增購15萬劑

今年流感疫苗打氣史上最旺!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流感疫苗從10月1日開打以來已經接種612.5萬劑,使用率達到91.7%,剩餘疫苗55.4萬劑預期年底用罄,疾病管制署今(25)日宣布增購15萬劑,最快12月下旬到貨配送。

2025年11月25日 13:30

35歲女嚴重經痛 醫檢查驚見「子宮長滿肌腺瘤」 

35歲女嚴重經痛 醫檢查驚見「子宮長滿肌腺瘤」 

35歲的李小姐近3年總會因為生理期而腹痛難耐,就醫檢查發現子宮內佈滿子宮肌腺瘤。醫師提醒,子宮肌腺瘤好發於35-50歲的女性,患者會有劇烈腹痛、經血過多以及壓迫膀胱導致頻尿等症狀,長期下來更會因為子宮結構性改變與慢性發炎而影響受孕。

2025年11月25日 13:19

不吃保健品也能護眼!營養師揭護眼必吃清單

不吃保健品也能護眼!營養師揭護眼必吃清單

在手機、電腦成為日常標配的時代,不論大人或小孩,幾乎都屬於「過度用眼」族群。長時間盯著螢幕,眼睛容易乾澀、疲勞,甚至有人到了晚上還會感覺到視線模糊,連看字幕都要費力,營養師珊珊在粉專「愛健康營養師珊珊」指出,這些狀況若長期累積,可能影響更深層的視力健康。

2025年11月25日 12:0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