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攝護腺癌骨轉移「像被老鼠啃過」 3大特點要注意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台灣邁入老齡化社會,飲食文化也持續西化,總總原因都影響到男性攝護腺癌風險。攝護腺癌不僅在台灣已是男性發生率排名第五位的癌症,更由於篩檢觀念不夠普遍,晚期發現比例也高於歐美國家。許多民眾認為,攝護腺癌是較「溫和」的癌症,對生命安危影響不大,但醫師提醒,攝護腺癌若有骨轉移、內臟轉移加上格里森分數高,腫瘤就可能走向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

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 三大標準中兩項要注意

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科科主任林仁泰醫師表示,一般民眾所認知的「溫和型的攝護腺癌」是屬於沒有轉移情況的攝護腺癌,正常的情況下可以不用治療,國際醫療趨勢以密切追蹤為主。

相對的,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就比較棘手。林仁泰指出,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通常有三大特點,包括以格里森分數定義,8分以上就屬於較不易控制的癌細胞;骨骼掃描出現4個以上病灶,且至少其中一處以上非中軸骨及骨盆腔轉移;出現內臟轉移,如肝臟或肺臟等。這三種都是屬於較為棘手的情況,很容易再度惡化,若三項條件符合兩項,即符合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的定義。

治療攝護腺癌最怕去勢抗性?平均約7-8個月就失效

林仁泰醫師指出,治療高風險性攝護腺癌最棘手的一點就是「去勢抗性」,是指腫瘤對荷爾蒙治療產生抗藥性,平均約7-8個月會治療失效。一旦患者進入這個階段,病情惡化的速度將會加快,且容易轉移到骨頭造成疼痛,使患者長期臥病在床,同時存活率低,不論對患者或對家屬都帶來極大影響。

新一代的荷爾蒙藥物,可提早在一開始診斷的時候,就針對高風險性轉移的攝護腺癌作用,相較於以往的治療更有超前部署的效果。醫師解釋,攝護腺癌從前是先進行去勢療法,再接著搭配化療進行,而新的治療策略則是傳統荷爾蒙治療合併使用新型雄性素合成抑制劑,能降低疾病惡化,延長後線藥物的使用時間,存活率提升至近1年半。新一代荷爾蒙藥已在109年5月起納入健保給付,對患者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有望帶來更多改善。

以為閃到腰,檢查卻是攝護腺癌 腫瘤骨轉移「像被老鼠啃過」

台灣男性對攝護腺癌的警覺性較低,從數據資料顯示,約有6成左右患者等到病症嚴重才就醫檢查。林仁泰醫師也分享門診案例,曾遇過一名已到骨轉移才診斷的病患,該名患者總是排尿不順,也經常感覺到骨頭疼痛,誤以為自己是上了年紀、扭到腰,經骨科照X光檢查後才發現,骨頭有如老鼠啃過的起司一般滿是坑洞,明顯是癌症骨轉移的情況,進一步測量PSA赫然發現指數破千,趕緊轉診至泌尿科進行後續治療。

林仁泰醫師提醒,男性民眾上了年紀之後,還是要了解自己的PSA分數。目前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檢測一次,若有家族史者則40歲開始每年作一次檢測,以求自保。現在也有許多健檢項目,如全身性的磁振造影,也會涵蓋到攝護腺檢查,有助提早發現攝護腺是否有病變情況。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80歲黃先生因嚴重感染,導致腎功能急速惡化,入住加護病房後,須使用高劑量抗生素,若未調整好,恐因腎功能下降而造成藥物蓄積,中毒風險高。奇美醫院自主研發「A+藥師」輔助系統,可即時讀取檢驗數據,主動偵測藥物是否超出腎臟可耐受性,並提醒藥師和醫師討論劑量,進而成功協助他完成治療。

2025年11月20日 16:51

「民國75年以前出生者」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民國75年以前出生者」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對此,國健署也在今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約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2025年11月20日 16:48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六十多歲的江女士,因在自家客廳意外跌倒,導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無法起身。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在家休息幾日仍未好轉。朋友介紹氣功師父幫她順氣,但只要碰到她的傷處,她就痛到哇哇叫。經退居會會友建議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藉由影像檢查確定位於髖關節的股骨頸嚴重骨折。骨科主任謝明宏醫師評估,為她進行「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快速,順利出院。

2025年11月20日 16:38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被譽為「沉默炸彈」的主動脈弓血管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86歲的尤伯伯完成全臺第四家「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置換手術,以微創導管方式,在不需開胸、心臟不停跳的狀況下,解除了這顆致命的未爆彈,為高齡病人開創了更安全的新選擇。

2025年11月20日 16:17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再傳捷報!放射腫瘤科參加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5年國際品管圈大會(ICQCC)」,以「提升呼吸調控放射治療遵循率」為主題勇奪金獎,展現大林慈濟醫院在醫療品質與智慧放療的卓越水準。

2025年11月20日 16:11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台北市日前傳出8旬婦悶死癱瘓兒悲劇,弱勢家庭缺乏支持的問題備受關切。對此,衛福部今指出,「社會安全網2.0」已由行政院核定,新一期計畫延續既有脆弱家庭、家暴、精障等服務,新增「跨系統資訊串聯」、「新生兒家庭前端育兒指導」2重要方向, 透過社福、醫療體系共同辨識家庭需求,避免悲劇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5:54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一名65歲男性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隔日竟完全無法排尿,被導遊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插尿管處置,返台檢查發現攝護腺體積已是一般正常尺寸的4倍,且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的病史,但長期未穩定服藥,此次因服用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導致膀胱收縮功能受抑制,因此引發急性尿滯留。

2025年11月20日 14:36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醫美執業資格問題最近備受關注,對此,衛福部今強調,醫美並非零風險,且多數接受醫美的民眾身體狀況良好,一旦醫師訓練不足造成傷害,更顯對民眾影響深遠,因此修法朝「完成PGY(不分科)訓練得執行醫美」的方向走;據統計,目前約有600名醫師未完成PGY,政策目標將「直美」現象導回正軌。

2025年11月20日 14:1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