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超糗!開會狂跑廁所十幾次 竟是潰瘍性結腸炎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我上班狂跑廁所,一天拉十幾次,真的很困擾!尤其遇到公司開會,我就更緊張,因為肚子不聽使喚,必須頻繁進出會議室廁所折返跑,嚴重影響工作效率跟同事觀感。這樣的腸胃症狀時好時壞持續一年多,原以為是腸躁症,自行到藥局拿藥吃,但是近來發現症狀加劇,還伴隨血便、頭暈、疲倦等症狀,這才驚覺不對勁來就醫。」三十多歲的邱先生一臉憂慮地問。

「你的狀況恐怕不單純是腸躁症,我們趕快安排抽血並大腸鏡檢查,以利及早確診治療。」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章振旺醫師回憶這起個案,當時藉大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的腸子黏膜有大片表淺潰瘍及許多細小糜爛斑,同時根據患者病史及臨床表現,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

不易確診的潰瘍性結腸炎 三成患者耗時兩至三年確診

章振旺醫師表示,約有三成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平均就診超過五位以上醫師、歷經二到三年才能確診,期間往往讓患者身心俱疲。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臨床上診斷不易,症狀表現容易與腸胃炎及腸躁症混淆,無法透過單一指標確診,必須根據患者病史、抽血檢驗、大腸鏡檢並搭配病理切片等資訊綜合評估。

此疾病常見症狀為腹瀉、腹痛、疲倦、食慾不振、發燒,當大腸黏膜發炎潰爛嚴重時,可能解出血便、黏液便。一但血便持續發生,恐導致貧血、頭暈。章振旺醫師提醒,潰瘍性結腸炎好發於年輕人,以學生、上班族居多,疾病症狀對課業、工作影響甚劇,尤其疾病發作,患者還得向公司、學校告假,甚至住院接受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的腸道外症狀或共病

章振旺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屬於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正常狀況下,我們的免疫系統只會攻擊侵入體內的外來物,但是當免疫系統出狀況時,對體內組織發動攻擊,導致慢性發炎。潰瘍性結腸炎就是一例,除了侵犯腸道外,還可能伴隨腸道外症狀,如皮疹、虹彩炎、肝臟病變、關節炎等,等於全身都受到影響。

在台灣,至少有一成患者伴隨有腸道外症狀,但根據國外研究可能高達四成,其中最常見的是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的腸道外症狀有四分之三在診斷後才發現,但仍有四分之一在被診斷前就有腸道外症狀。除了腸道外症狀外,潰瘍性結腸炎還可能有併發症或共病的產生,如貧血、營養不良、腸穿孔...等,罹病時間越久,產生的機會就愈高。

早期治療控病情 降低併發症風險

該名個案邱先生確診後,先後接受口服藥、塞劑及短期類固醇治療,症狀一度緩解,但幾個月後,血便症狀再現,在使用免疫調節劑後,因為發生副作用只得暫時停藥。後續追蹤發現腸道發炎狀況加劇,因此,隨即申請生物製劑治療,所幸使用生物製劑後,臨床症狀好轉,患者黏膜發炎的狀況明顯改善,也解決他上班時得經常跑廁所的窘境,生活及工作品質獲得改善。

章振旺醫師解釋,在1970年代,5-ASA抗發炎藥物被使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而後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類固醇開始廣泛用於急性期患者,但不建議長期經常性使用。時至1990年代,免疫抑制劑漸漸成為治療選項,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嚴重度,給予不同治療組合。 若上述傳統治療效果不佳,會進一步考慮使用生物製劑。近年來,隨著生物製劑發展,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成效相對提升。目前的治療目標不只是緩解症狀,而是持續治療使腸道黏膜癒合。根據病患治療反應調整,持續治療能控制疾病,減少住院的機會。

除了藥物治療外,如腸道持續嚴重發炎導致穿孔或出現毒性巨結腸等嚴重併發症時,患者就得需要外科介入,接受手術切除部分腸道。若能早期接受治療、控制病情,有助減少反覆手術的機會。

潰瘍性結腸炎日常保養重點

腸保健康有3要 用藥飲食作息要注意

潰瘍性結腸炎雖無法治癒但可以控制,提醒患者腸保健康有三要,一要遵照醫囑,切勿自行中斷停藥;二要飲食也需掌握定時定量、避免刺激性、增加腸胃負擔的食物等原則,患者平時也可自我觀察,若吃了某些食物會出現不適時,可與醫師與營養師討論,未來盡量避免食用,降低不適發生;三要維持正常作息、避免熬夜、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因為健康的生活型態有助維持免疫系統穩定。

章振旺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時,患者的治療配合度較高,不過症狀一但緩解,很容易掉以輕心,未能按時服藥,甚至擅自停藥,如此一來,容易讓病情復發,也更難控制。

醫師提醒,即使症狀緩解、沒有不適,也應持續治療、定期追蹤,才能穩定病況,與潰瘍性結腸炎和平共存!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吃多拉多反覆無「腸」 當心發炎性腸道疾病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台灣生技產業如何成為下一座護國神山?學者專家揭示挑戰與突破之道

台灣生技產業如何成為下一座護國神山?學者專家揭示挑戰與突破之道

台灣面臨快速高齡化與醫療人力不足的雙重挑戰,亟需透過政策轉型、跨域合作及資源整合,推動生技產業的升級與創新。台灣流行疾病學專家、中央研究院研究員何美鄉表示,「健康是一體的」,溫室效應也會對農作物的營養素和產量造成負面影響,她認為,全民的健康不是只由衛福部守護,也需要農委會、環境部、私人企業與公民團體的參與和協力。安基生技新藥董事長兼總經理黃文英認為,「新藥產業就是國防產業」,台灣需要串聯世界的新藥開發量能,鼓勵更多人才投入新藥產業,才能順利成長為下一座護國神山。

2024年11月27日 22:06

最容易偷吃「11種渣男」心理特質曝! 專家:他們能性愛分開

最容易偷吃「11種渣男」心理特質曝! 專家:他們能性愛分開

Netflix影集《影后》中薛仕凌飾演的李子齊,因無法面對妻子薛亞之的成功而選擇出軌,其形象恰恰呼應了專業心理諮商師林萃芬所歸納的「極度渴望受人歡迎」的危險型人格特質。從表面看來,李子齊是個和藹可親、待人溫柔的形象,但在婚姻中卻因自卑與不安而逐漸疏離妻子,最終選擇了背叛—試圖透過外遇重建自我認同,甚至藉此宣洩內心的壓力。

2024年11月27日 21:38

他喉嚨暴痛3天!醫驚見「幾乎塞住了」 曝棘手病因:只能切開

他喉嚨暴痛3天!醫驚見「幾乎塞住了」 曝棘手病因:只能切開

千萬別小看喉嚨痛!一名33歲男子求診時自述喉嚨劇痛、吞嚥困難,一開始還不在意,沒想到連續熬夜操勞工作下越來越痛,甚至痛到無法吞、連呼吸都費力。經醫師李典憲診斷,患者有嚴重的「扁桃腺周圍膿瘍」幾乎塞住整個口咽部,因擔心有上呼吸道阻塞窒息的風險,緊急將他轉至醫院急診,立即被收住院並切開引流膿瘍、加以抗生素治療。

2024年11月27日 20:18

喝一碗就爆表!6種湯品「鈉含量超高」 醫示警少碰

喝一碗就爆表!6種湯品「鈉含量超高」 醫示警少碰

冬天最受歡迎的餐點,莫過於各種鍋類和湯品。但你知道嗎?其中暗藏的鈉含量超乎想像的高,多喝一碗就可能使每天的鈉含量攝取超標!根據衛福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也就是約6公克的鹽分。鈉攝取過量會導致高血壓,進而升高中風、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統計更顯示有10%的心血管死亡病例,死因都與鈉含量攝取過量有很大的關係!

2024年11月27日 19:31

省錢不開暖氣?專家曝「冷死比熱死更多」 室溫低於18度恐腦中風

省錢不開暖氣?專家曝「冷死比熱死更多」 室溫低於18度恐腦中風

今年的秋季相當短暫,近日又迎來入冬最強冷氣團,許多人的身體都還未完全適應寒冷天氣。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室內溫度應維持在至少18度以上,否則可能造成血壓上升,增加罹患腦中風的風險,同時也要預防「低溫症」,以免讓身體受到損害。

2024年11月27日 18:29

台大兒醫「迪士尼治療中心」啟用 史迪奇、艾莎陪孩子看病

台大兒醫「迪士尼治療中心」啟用 史迪奇、艾莎陪孩子看病

迪士尼一直是許多小朋友的夢想,許多喜愛的角色可以為他們帶來勇氣,台大兒童醫院迪士尼主題兒童門診治療中心今日起正式啟用,四周滿是迪士尼經典角色與故事,甚至是病床天花板也有設計巧思,讓病童在病床接受治療時可以看到心目中夢幻偶像,不僅擺脫傳統治療空間的緊繃與冰冷感,更成功舒緩病童們的焦慮與恐懼,勇敢面對治療。

2024年11月27日 17:48

林昱珉不是吃檳榔!醫曝「2大關鍵」示警:恐罹口腔癌

林昱珉不是吃檳榔!醫曝「2大關鍵」示警:恐罹口腔癌

中華隊日前以4比0血洗日本隊,成功摘下世界12強棒球賽金牌,不過王牌投手林昱珉因嘴角紅紅,遭質疑在賽前嚼檳榔,甚至還有媒體酸問「日本有賣檳榔嗎?」引起不小爭議。對此,耳鼻喉科醫師侯思任表示,2大關鍵原因能證明,林昱珉「不可能吃檳榔」。

2024年11月27日 17:37

北市4校周六開設疫苗接種站 開放學生補打、2對象免費打

北市4校周六開設疫苗接種站 開放學生補打、2對象免費打

北市衛生局和教育局為方便學生補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於11月30日(周六)上午9至12時,在大安區銘傳國小、萬華區西門國小、內湖區西湖國小及北投區明德國小等4所學校開設假日流感及新冠疫苗免費接種站,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者可多加利用。

2024年11月27日 17:14

35歲女吃減肥藥「癲癇送急診」 醫曝2成分惹禍:導致嚴重低血鉀

35歲女吃減肥藥「癲癇送急診」 醫曝2成分惹禍:導致嚴重低血鉀

一位35歲女性因減重停滯,吃了同事介紹號稱一個月能瘦10公斤的減重藥物,沒想到吃了一周嚴重嘔吐腹瀉,被家人發現意識不清,全身抽搐、肌肉僵硬倒在臥室內,緊急送到急診,發現是癲癇。醫師指出,當電解質平衡被打破時,身體可能出現多種異常症狀,癲癇就是常見併發症之一。

2024年11月27日 16:48

醫警告:冷死人是真的! 突冒「7症狀」別拖了

醫警告:冷死人是真的! 突冒「7症狀」別拖了

今年第一波大陸冷氣團報到,將影響到周六,北台灣局部空曠地區恐出現9~10度低溫。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發文示警,天一冷猝死事件將會發生,並強調「冷死人這句話是真的!」一旦出現突然胸痛或胸悶、呼吸困難或氣急促、感覺異常疲倦或有頭暈、冒冷汗等異常症狀應立即就醫。他也分享「5招自保法」度過寒冬、遠離健康威脅。

2024年11月27日 16:3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