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一起床大腿就骨折 積極迎戰骨轉移

▲骨轉移。(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隨著醫療科技發展,今日癌友的存活期越來越長,維持癌友良好生活品質以及預後成效,也成為重要的治療目標之一。然而,由於癌症容易發生骨轉移,會造成原本強而有力的骨骼變得脆弱,隨之而來的病理性骨折將會導致癌友行動受阻,社交、工作都將被迫中止;若不幸發生癱瘓,不僅身體機能退化,還可能打斷治療計畫、影響預後。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洪仁宇副院長說明,癌細胞是種生長快速、不受控制的細胞,容易侵入血管,隨著血液漂流到其他器官,然後像種子一般,在其他骨骼等非原發的器官落地生根,一旦轉移至骨骼中,就稱為癌症骨轉移。

由於癌症初期的症狀不明顯,癌友確診時往往已經出現轉移情況,成為晚期病患。洪仁宇副院長依其經驗分享,由於肺癌的症狀不易早期發現,容易被癌友輕忽.不少患者是因為骨骼疼痛至骨科檢查後,才發現原來骨骼疼痛是肺癌發生轉移引起。洪仁宇副院長也提醒,所有癌症都可能發生骨轉移,其中,高骨骼轉移風險的癌別除了肺癌以外,也還有乳癌攝護腺癌多發性骨髓瘤等。

癌細胞可能隨著血液散播

提及骨轉移的風險,洪仁宇副院長說,若輕忽癌症骨轉移而不治療,就有可能會發生骨骼併發症,例如出現病理性骨折,癌友可能需要透過打石膏或開刀固定,不只行動能力、生活品質受影響,照顧者的負擔也會加重,疾病的治療也將變得複雜許多.病患除了預後受到影響之外,相關醫療花費也會變得更沉重。

洪仁宇副院長也進一步舉例說明,曾經有位患者只是早上起床坐起身來,沒想到如此尋常的動作,就讓他的大腿骨斷掉;另一位患者是躺在床上時,家屬想要幫助他移動位置,便抓著手臂往上拉,結果手臂就發生骨折。

骨骼併發症問題多

治療癌症全方位

洪仁宇副院長表示,發生癌症骨轉移的主要原因是癌細胞的轉移,所以必須使用各種抗癌藥物控制罪魁禍首——癌細胞,一方面讓原發部位的癌細胞減少,也避免癌細胞持續轉移至骨骼。

另外,針對骨骼轉移部位的治療,是透過「單株抗體」或「雙磷酸鹽藥物」來抑制因癌細胞轉移而過度活躍的「蝕骨細胞」,癌友僅需每個月定期接受治療,即有機會減緩骨質流逝,控制骨骼代謝平衡,預防骨骼併發症之發生,藉此來改善生活品質亦減少失能的機率。洪仁宇副院長也補充,針對骨轉移情況較為嚴重者,除了使用骨轉移藥物外,醫師也會同時以止痛藥物緩解患者疼痛,只要好好治療,一定會獲得改善。

積極面對骨轉移

醫師的叮嚀

針對治療可能發生的副作用,洪仁宇副院長說,僅有少部分患者可能於治療骨轉移的過程中出現顎骨發炎的併發症,但為了降低副作用發生的風險,建議患者先到牙醫就診檢查口腔;於治療過程中,要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每六個月定期檢查口腔;若出現牙齦疼痛、出血、紅腫等狀況,便要盡快就醫。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食品或營養品補充鈣質,能幫助形成新骨質,也能減少低血鈣的發生率,避免肌肉痙攣、抽筋。

洪仁宇副院長也提醒,癌症治療過程中或完成療程後,都有發生骨轉移的機會,鼓勵癌友們,在醫師的安排下,定期進行X光、骨骼掃描、正子電腦斷層掃瞄等檢查,以利在癌症骨轉移發生初期便投以治療,減少癌症骨轉移對於療程及預後的影響。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輕微碰撞就骨折!原來是癌症骨轉移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醫急救:這麼漂亮走掉好可惜! 溺斃女孩「一輩子跟著你」

醫急救:這麼漂亮走掉好可惜! 溺斃女孩「一輩子跟著你」

外科醫師陳榮堅分享,一名天兵學弟在急救溺水女孩時說,「一定要救回來,這麼漂亮的女生走掉好可惜」,後來患者仍宣告不治。事後學弟高燒不退、全身無力,去找老師,結果對方說,「因為你不斷讚美,所以祂決定要一輩子跟著你。」

2025年09月17日 07:23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全書中文化 用母語就能學習權威新知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全書中文化 用母語就能學習權威新知

《華盛頓外科學》自問世以來,即為國際間外科領域的重要參考書籍,內容涵蓋從基礎外科原則、各系統外科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到手術技巧與臨床決策等完整知識體系。三軍總醫院外科部集結全體主治醫師群,耗時1年多完成最新版《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九版》全書中文化,讓國內醫學生、醫師及相關人員可以用母語直接吸收最新且權威的外科知識,為一大創舉。

2025年09月16日 19:46

全台3成兒少過重!恐讓身高「開高走低」 成長提前結束+胖到生病

全台3成兒少過重!恐讓身高「開高走低」 成長提前結束+胖到生病

很多家長關心孩子能不能長高,其實更需關注的是肥胖問題!專家示警,全台兒少過重及肥胖率破3成,而體重超標不僅可能導致性早熟,還會讓成長曲線「開高走低」,成長期高峰提早結束,更會讓慢性病提早上身。提醒家長要以紀錄掌握孩子成長,注意生長曲線、BMI數值、長高速率與是否有性早熟徵兆。

2025年09月16日 19:01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歐巴」是全台灣第一隻駐點於醫院的輔助治療犬,已在台北榮總陪伴病人超過六年,是醫院裡最受歡迎的特別員工。隨著歐巴年齡增長,之前就預計在今年退休。北榮今天特地在院內替歐巴舉辦退休儀式,強調牠永遠是北榮的榮譽員工,醫院會持續陪伴牠過退休生活,而歐巴退休後,會由照顧牠的護理師繼續收養。

2025年09月16日 16:57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一名8歲女童自小右側頸部就有一個小洞,偶爾流出分泌物,家長原以為只是單純皮膚膿包,僅帶孩子至一般診所治療,卻未見改善。近日分泌物轉為黃濁並散發惡臭,伴隨疼痛,緊急就醫才確診為「第二對鰓裂囊腫」,醫療團隊隨即安排住院手術,成功切除病灶。

2025年09月16日 16:21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在社群平台上掀起討論熱潮的「4-7-8呼吸法」,不少網友實測後狂讚「比數羊還快睡著」、「做幾次就直接斷片」,只要簡單三個步驟,就能幫助身心快速放鬆,對長期被焦慮、壓力困住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天然又便利的方法。源出自瑜伽的調息法,後來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創辦人威爾博士推廣。

2025年09月16日 15:56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報到!疾病管制署最新監測顯示,上周流感門急診就醫突破10萬人次,已經逼近流行閾值,副署長曾淑慧表示, 預期本周就會進入流行期,提醒高風險民眾務必趕在10月1日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時,就按時接種「左流右新」,才能及早獲得足夠保護力。

2025年09月16日 15:42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男性。其中2例本國籍赴印尼旅遊染病,另2名外國籍個案分別曾經到東非多國旅遊,以及長年居住印度。疾管署監測今年瘧疾病例數已累計20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為近19年(2007-2025年)同期最高,提醒民眾赴流行地區注意。

2025年09月16日 15:0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