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從腹痛腹瀉到全身關節痛 難纏的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20幾歲的陳先生長期腹痛腹瀉,剛開始以為腸躁症作祟,只能無奈自嘲是廁所常客,直到最近合併全身關節疼痛症狀,他才驚覺身體狀況不對,先後腸胃科及骨科就診,仍找不出原因,直到赴臺安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發現直腸及結腸已經發炎潰瘍,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所幸經過治療,不僅腹痛、腹瀉症狀緩解,全身關節疼痛才得到改善。

臺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鄭以勤醫師說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如腸道持續發炎、病況未妥善控制,甚至可能慢「炎」其他器官,併發所謂「腸道外症狀」,而上述陳先生的全身關節疼痛就是一例,因此,發炎性腸道疾病潛在威脅不只是腸腸出狀況,而是恐併發多種疾病,甚至威脅生命。

確診耗時 患者無奈包尿布撐過上班上課

鄭以勤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都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於20到40歲族群,其中,潰瘍性結腸炎常發生於直腸、乙狀結腸,嚴重的時會往上延伸,整個大腸出現連續性發炎;至於克隆氏症則是侵犯整個消化道,包含食道、胃、小腸、大腸都可能出現病灶。

臨床常見這類患者因為腹痛腹瀉,一天跑5次、10次廁所的人不在少數,對學業、工作及社交生活大受影響,甚至有患者無奈包尿布出門,就是想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鄭以勤醫師指出,由於發炎性腸道疾病初期症狀與腸躁症相似,加上目前沒有單一指標能夠確診,臨床必須根據患者病史並搭配抽血、影像及內視鏡檢查以及病理切片結果,作為確診的判斷依據,因此部分患者可能多次奔波醫院、經歷多個科別,耗時數月才得以確診,鄭以勤醫師提醒患者千萬不能對確診及治療過程失去耐心,以免得不「腸」失。

這些症狀不是腸躁症

得不「腸」失 棘手的發炎性腸道疾病

鄭以勤醫師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除了常見腹痛腹瀉症狀,還可能伴隨血便、黏液便、發燒、體重減輕等,一旦上述症狀持續超過四週,務必提高警覺、盡快就醫,如未及時接受治療,慢性腸炎恐引起腸道狹窄、蠕動異常、脹氣、阻塞,嚴重甚至造成腸道穿孔,屆時恐面臨手術切除腸道命運,甚至腸穿孔若導致腹膜炎,並迅速進展為敗血症,危及性命。

不僅如此,這類自體疫系統疾病如腸道持續發炎、未控制病況,甚至影響擴及其他器官,併發「腸道外症狀」,如關節發炎、導致紅眼睛、視力模糊的虹彩炎及皮下脂肪發炎的結節性紅斑等共病。鄭以勤醫師指出,星星之火足以燎原,腹痛腹瀉症狀千萬不能輕忽,一旦確診更要持續治療,直到治療達標。

治療目標有四 達到黏膜癒合降低復發最理想

鄭以勤醫師提及,發炎性腸道疾病雖無法治癒但可以控制,現有治療藥物包含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及生物製劑,其中,類固醇藥物常用於患者急性發作,以儘快達到症狀緩解,但礙於長期使用,恐併發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特別在年輕患者間接受度低;其次,免疫調節劑也是常見用於疾病控制的選擇;最後,生物製劑則能有效抑制發炎反應,降低患者未來手術機會。

鄭以勤醫師指出,臨床針對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目標有四,第一、臨床症狀緩解,改善腹瀉、血便頻率;第二、發炎指數回復正常;第三、促進腸道黏膜癒合,降低復發風險;第四、達到病理緩解,長期穩定控制病情。

鄭以勤醫師強調,持續治療搭配定期追蹤為治療達標、疾病控制的關鍵,臨床有時內視鏡檢查顯示腸道黏膜癒合趨於完整,但病理切片仍在黏膜處發現有發炎細胞,意味著腸道仍處於發炎狀態,治療上應搭配相關藥物,使病情達到病理上的緩解。

持續治療,穩定病情

針對發炎性腸道疾病日常照護,鄭以勤醫師指出,規律作息、均衡飲食並養成固定運動習慣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特別提醒處於急性發作期的病友,應選擇低渣飲食,避免辛辣、刺激及易脹氣的食物如豆乳製品等。

鄭以勤醫師也鼓勵病友,隨著醫藥科技持續進步,發炎性腸道疾病只要遵循醫囑、持續治療、定期追蹤,搭配上述的良好生活飲食習慣,發炎性腸道疾病也可視為慢性疾病般,藉病情穩定控制,擁有一定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
1. Abraham C and Cho J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N Engl J Med. 2009 Nov 19;361(21):2066-78.

2. Ramos GP and Papadakis KA. Mechanisms of Diseas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Mayo Clin Proc. 2019 Jan;94(1):155-165.

3. Seyedian SS, et al. A review of the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Med Life. 2019 Apr-Jun;12(2):113-122.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排尿有風走路無風!解尿伴隨空氣聲和殘渣 當心嚴重腸炎上身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屏東爆炸案傷者「免付醫療費」!健保先行墊付 比照八仙塵爆模式

屏東爆炸案傷者「免付醫療費」!健保先行墊付 比照八仙塵爆模式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的明揚國際科技公司工廠22日發生爆炸意外,造成多人傷亡送醫、消防員不幸殉職。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今(26)日表示,爆炸案受傷者非健保給付的自費醫療費用,包含救護車費用、病房差額、自費醫材、掛號費、住院膳食費的費用,都不向病人收費,比照八仙塵爆模式,由健保署先行墊付,再由地方政府專案返還墊付金額。

2023年09月26日 20:53

吃柚子「放屁噴柚子香」?兩派吵翻 醫曝2原因解答了

吃柚子「放屁噴柚子香」?兩派吵翻 醫曝2原因解答了

中秋節到了,柚子是不可或缺的應景水果,關於「柚子屁」的傳言再度引發熱議。曾有女大生在Dcard上PO文分享,吃完柚子後突然想大便,結果「整間廁所都是超濃柚子味」;卻有人留言直呼騙人,點名柚子「屁臭到讓我懷疑人生」臭到爆。究竟吃完柚子後放屁是香或臭,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點出2可能,並坦言「的確聽患者說過」。

2023年09月26日 20:08

他「精液用流的」醫看傻! 最佳射程曝光

他「精液用流的」醫看傻! 最佳射程曝光

年輕力盛的青壯年,提到房事的勇猛,喜歡類似「長、硬、射…」等形容詞;相對的,有一些年紀大的男性,則最怕被貼上「只剩一張嘴」的標籤,並且在兩性關係上,陷入「短、軟、流」的困境。尤其別人射精是「高射砲射出來」,而自己卻是「水龍頭流出來」,面對「射程不達標」,到底出現什麼問題?是什麼警訊?

2023年09月26日 19:42

全台首例!三總用機器救回「被放棄的」心臟 替6旬男換心成功

全台首例!三總用機器救回「被放棄的」心臟 替6旬男換心成功

三軍總醫院今發表全台首例「邊緣性功能心臟」移植成功案例,該心臟被多家醫院放棄使用,三總透過「器官照護系統(OCS)」機器養心,確定心臟恢復健康後,再移植至一名64歲患者體內,該例也是亞洲第二例。

2023年09月26日 19:01

中秋月餅「藏3地雷」!醫曝3成分示警:吃多小心讓身體發炎

中秋月餅「藏3地雷」!醫曝3成分示警:吃多小心讓身體發炎

中秋節連假即將到來,多數家庭一定都會準備月餅,因吃月餅象徵一家團圓、圓滿的意思。不過其實月餅有隱藏「炸彈」,一不小心吃太多可能會造成身體負擔,甚至還容易導致身體慢性發炎。

2023年09月26日 18:32

烤肉後狂冒痘! 醫揭「木炭1成分」害的

烤肉後狂冒痘! 醫揭「木炭1成分」害的

俗稱「烤肉節」的中秋節,大家是否有相約親朋好友「另類圍爐」?那陣陣的炭火烤肉香可以傳遍好幾條巷弄,令人口水直流。不過,烤肉造成的煙霧對少數皮膚敏感族群來說,可能後續會出現皮膚癢、皮膚紅疹或狂冒痘痘的情形,還真是一個讓人不快的後遺症啊!

2023年09月26日 18:03

明年送準公托每月補助1萬3 托育津貼「一表看可以領多少?」

明年送準公托每月補助1萬3 托育津貼「一表看可以領多少?」

行政院宣布,自明年(113)1月起,每名幼兒托育費用,送托公共托育機構者「每月補助由5500元調升為7000元。」衛福部社家署表示,中低收入戶也將再調高1000元;另外為了鼓勵生育,第2名子女再調高1000元,總計預算為112.7億元。

2023年09月26日 18:00

腦中風治療10/1放寬健保給付!黃金救援3小時延長為4.5小時

腦中風治療10/1放寬健保給付!黃金救援3小時延長為4.5小時

為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之黃金治療關鍵時間,健保署自112年10月1日起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之給付條件,由原先限急性缺血性腦中風「3小時內」使用,延長至「4.5小時內」,預估一年約新增加1,600人受惠,預算約6900萬點。

2023年09月26日 16:42

新冠連假後再起!莊人祥示警下一波高峰時間點 XBB疫苗已7千人接種

新冠連假後再起!莊人祥示警下一波高峰時間點 XBB疫苗已7千人接種

國內新冠疫情目前處於低點,但隨著秋冬到來,將再有一波疫情!疾病管制署署長莊人祥今(26)日示警,歐美疫情已經出現上升趨勢,國內秋冬也將有一波疫情,估計中秋、國慶連假後上升可能性最高,並於12月中下旬達高峰。因應此波疫情,莫德納XBB.1.5疫苗今日開打,統計上半天就已經吸引7千人前往接種,比先前次世代疫苗開打時踴躍。

2023年09月26日 16:35

流感增8死!30多歲男發燒虛弱「發病2周亡」 6歲童重症腦炎住院中

流感增8死!30多歲男發燒虛弱「發病2周亡」 6歲童重症腦炎住院中

流感疫情燒,上周因為類流感就診超過10萬人,還在持續上升。疾病管制署今(26)日公布上周新增8例流感死亡個案,其中最年輕是30多歲男性,因為發燒、咳嗽、虛弱等症狀持續不見緩解,至醫院就醫時已經兩側肺部發炎,雖然收治加護病房搶救,但仍於發病2周後因為併發肺炎、敗血性休克過世;而新通報重症個案當中,也有6歲女童因為流感引發腦炎,出現多次抽搐,目前還在院治療中。

2023年09月26日 15:4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