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腹痛腹瀉到全身關節痛 難纏的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20幾歲的陳先生長期腹痛腹瀉,剛開始以為腸躁症作祟,只能無奈自嘲是廁所常客,直到最近合併全身關節疼痛症狀,他才驚覺身體狀況不對,先後腸胃科及骨科就診,仍找不出原因,直到赴臺安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發現直腸及結腸已經發炎潰瘍,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所幸經過治療,不僅腹痛、腹瀉症狀緩解,全身關節疼痛才得到改善。

臺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鄭以勤醫師說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如腸道持續發炎、病況未妥善控制,甚至可能慢「炎」其他器官,併發所謂「腸道外症狀」,而上述陳先生的全身關節疼痛就是一例,因此,發炎性腸道疾病潛在威脅不只是腸腸出狀況,而是恐併發多種疾病,甚至威脅生命。

確診耗時 患者無奈包尿布撐過上班上課

鄭以勤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都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於20到40歲族群,其中,潰瘍性結腸炎常發生於直腸、乙狀結腸,嚴重的時會往上延伸,整個大腸出現連續性發炎;至於克隆氏症則是侵犯整個消化道,包含食道、胃、小腸、大腸都可能出現病灶。

臨床常見這類患者因為腹痛腹瀉,一天跑5次、10次廁所的人不在少數,對學業、工作及社交生活大受影響,甚至有患者無奈包尿布出門,就是想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鄭以勤醫師指出,由於發炎性腸道疾病初期症狀與腸躁症相似,加上目前沒有單一指標能夠確診,臨床必須根據患者病史並搭配抽血、影像及內視鏡檢查以及病理切片結果,作為確診的判斷依據,因此部分患者可能多次奔波醫院、經歷多個科別,耗時數月才得以確診,鄭以勤醫師提醒患者千萬不能對確診及治療過程失去耐心,以免得不「腸」失。

這些症狀不是腸躁症

得不「腸」失 棘手的發炎性腸道疾病

鄭以勤醫師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除了常見腹痛腹瀉症狀,還可能伴隨血便、黏液便、發燒、體重減輕等,一旦上述症狀持續超過四週,務必提高警覺、盡快就醫,如未及時接受治療,慢性腸炎恐引起腸道狹窄、蠕動異常、脹氣、阻塞,嚴重甚至造成腸道穿孔,屆時恐面臨手術切除腸道命運,甚至腸穿孔若導致腹膜炎,並迅速進展為敗血症,危及性命。

不僅如此,這類自體疫系統疾病如腸道持續發炎、未控制病況,甚至影響擴及其他器官,併發「腸道外症狀」,如關節發炎、導致紅眼睛、視力模糊的虹彩炎及皮下脂肪發炎的結節性紅斑等共病。鄭以勤醫師指出,星星之火足以燎原,腹痛腹瀉症狀千萬不能輕忽,一旦確診更要持續治療,直到治療達標。

治療目標有四 達到黏膜癒合降低復發最理想

鄭以勤醫師提及,發炎性腸道疾病雖無法治癒但可以控制,現有治療藥物包含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及生物製劑,其中,類固醇藥物常用於患者急性發作,以儘快達到症狀緩解,但礙於長期使用,恐併發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特別在年輕患者間接受度低;其次,免疫調節劑也是常見用於疾病控制的選擇;最後,生物製劑則能有效抑制發炎反應,降低患者未來手術機會。

鄭以勤醫師指出,臨床針對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目標有四,第一、臨床症狀緩解,改善腹瀉、血便頻率;第二、發炎指數回復正常;第三、促進腸道黏膜癒合,降低復發風險;第四、達到病理緩解,長期穩定控制病情。

鄭以勤醫師強調,持續治療搭配定期追蹤為治療達標、疾病控制的關鍵,臨床有時內視鏡檢查顯示腸道黏膜癒合趨於完整,但病理切片仍在黏膜處發現有發炎細胞,意味著腸道仍處於發炎狀態,治療上應搭配相關藥物,使病情達到病理上的緩解。

持續治療,穩定病情

針對發炎性腸道疾病日常照護,鄭以勤醫師指出,規律作息、均衡飲食並養成固定運動習慣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特別提醒處於急性發作期的病友,應選擇低渣飲食,避免辛辣、刺激及易脹氣的食物如豆乳製品等。

鄭以勤醫師也鼓勵病友,隨著醫藥科技持續進步,發炎性腸道疾病只要遵循醫囑、持續治療、定期追蹤,搭配上述的良好生活飲食習慣,發炎性腸道疾病也可視為慢性疾病般,藉病情穩定控制,擁有一定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
1. Abraham C and Cho J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N Engl J Med. 2009 Nov 19;361(21):2066-78.

2. Ramos GP and Papadakis KA. Mechanisms of Diseas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Mayo Clin Proc. 2019 Jan;94(1):155-165.

3. Seyedian SS, et al. A review of the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Med Life. 2019 Apr-Jun;12(2):113-122.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排尿有風走路無風!解尿伴隨空氣聲和殘渣 當心嚴重腸炎上身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假日急症中心「台北3處班表已填滿」 石崇良強調無壅塞醫院醫護

假日急症中心「台北3處班表已填滿」 石崇良強調無壅塞醫院醫護

為緩解急診壅塞,衛福部研擬仿照日本開設「假日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UCC)」專門處理輕症病人,預計11月起在六都試辦。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6)日進一步透露最新進度,目前得到醫事人員反應相當踴躍,其中台北市3處據點「假日班表都填滿了」。

2025年10月16日 11:33

「打鼾」會害腦心血管病變 醫: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增23倍

「打鼾」會害腦心血管病變 醫: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增23倍

睡覺「打鼾」對身體健康大有影響!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僅影響睡眠質量,還可能對整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長期未處理的睡眠障礙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如腦血管病變、心血管病變,中風、心肌梗塞機率是健康者的6至23倍,另外男性陽痿以及憂鬱症風險也會上升。

2025年10月16日 11:29

長庚醫學週今起盛大舉行 國內外專家跨域交流癌症醫學、智慧醫療

長庚醫學週今起盛大舉行 國內外專家跨域交流癌症醫學、智慧醫療

「2025長庚醫學週」今(16)日起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盛大舉行,此為長庚醫療體系最具代表性的年度學術盛會,今年主題為「癌症醫學領航:創新、挑戰、卓越」,為期四天的活動吸引超過2500位國內外醫療專家、學者及青年研究者齊聚,深入探討當代醫學教育、癌症治療、實證研究與智慧醫療等前沿議題。

2025年10月16日 10:11

孕婦攝取咖啡因不影響胎兒健康 醫:每天可喝1.5杯中杯美式

孕婦攝取咖啡因不影響胎兒健康 醫:每天可喝1.5杯中杯美式

懷孕後喝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飲品,常讓孕婦陷入無形壓力。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許嘉珊醫師在臉書分享,指曾於餐廳眼見孕婦點茶,服務人員馬上提醒「懷孕不要碰咖啡因」,還堅持這對寶寶較好,場面尷尬,但根據研究,孕婦每天不喝超過1.5杯中杯美式,母子均無健康疑慮,如此關切只是造成孕婦負擔。

2025年10月16日 09:59

北車性侵案被害人影片、資訊流傳 衛福部長:將查明嚴懲

北車性侵案被害人影片、資訊流傳 衛福部長:將查明嚴懲

台北車站發生性侵害事件,相關影片在網路上遭轉傳、散布,甚至被害女子國籍、和加害人關係等資訊在社群網路、媒體上揭露傳播,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6)日受訪強調,根據《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被害人相關資訊「不論任何方式都不可以揭露!」違規行為會請地方依法查明、嚴懲。

2025年10月16日 09:45

中國附醫攜手基金會捐20萬美金助世展會 張艾嘉見證守護尼泊爾女孩夢想

中國附醫攜手基金會捐20萬美金助世展會 張艾嘉見證守護尼泊爾女孩夢想

為終結跨國界地區的「月經貧窮」與性別不平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15)日宣布捐贈10萬美金,攜手同樣捐贈10萬美金的長期公益夥伴林增連慈善基金會,共同響應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1000女孩」計畫。記者會現場特別邀請計畫年度代言人張艾嘉女士親臨見證。

2025年10月15日 21:04

別再轉傳北車性侵案影片 衛福部已接獲申訴:最重可判5年

別再轉傳北車性侵案影片 衛福部已接獲申訴:最重可判5年

台北車站發生女子遭性侵害事件,相關影片在網路上遭轉傳、散布,衛福部今已收到申訴,並嚴正呼籲民眾請勿下載、重製、轉傳、分享相關性影片,並勿肉搜、討論、揭露被害人身分隱私,否則恐觸法,最重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年10月15日 18:32

超商APP涉違法廣告加熱菸 衛生局已發函調查「最重罰2500萬」

超商APP涉違法廣告加熱菸 衛生局已發函調查「最重罰2500萬」

某超商APP違法廣告加熱式菸品及組合元件等多種品項價格等資訊,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已接獲民眾檢舉,衛將依菸害防制法調查,釐清責任歸屬,最高可處製造、輸入業者新台幣2,500萬元罰鍰,處販售菸品業者新臺幣50萬元罰鍰。

2025年10月15日 18:2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