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一圖就懂巴金森症十大警訊 醫師提醒最重要的是「日記」

▲ 巴金森症。(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林太太早,怎麼最近都沒看到林先生出來運動?」在公園走路時,方媽媽熱情地打招呼。

「他呀,最近都沒什麼精神、動作很慢。」林太太苦惱地說:「而且他走路都走很小步、走不快,拖拖拉拉的,我就沒邀他出來運動。」

「咦…他走路很小步?手會抖嗎?」方媽媽提醒:「如果有的話,要趕快去看醫師。我親戚也有類似的狀況,檢查發現是巴金森症,吃藥之後就有改善。」

「大家最熟悉的巴金森症症狀就是顫抖,其次是動作變慢、姿態前傾、步伐變小。」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兼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主任-吳瑞美醫師解釋:「有些患者因為動作慢、關節僵硬,可能會先到其他科別就診,最後才發現是巴金森症。」

在巴金森症初期時,患者動作會變慢,愈來愈不靈活、愈來愈僵硬。患者也容易出現顫抖,而且動作緩慢和顫抖的部位常是發生於同一個肢體。假使沒有多加注意,大約過兩年時間,巴金森症會影響到另一個肢體,造成更明顯的問題,走路也愈來愈小步。

巴金森症十大警訊

巴金森症常見的症狀還有面無表情、講話小聲、平衡困難、字體變小、關節僵硬、關節痠疼等,皆是需要留意的警訊,若出現2、3個徵兆,建議要就醫檢查。

如若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患者動作會愈來愈慢,拿杯子、湯匙也會抖得很厲害,很難進食、穿衣、洗澡,幾乎無法自理日常生活,需要專人照護才行。

年齡愈大,罹患巴金森症的比例愈高

多數巴金森症患者的年紀超過50歲,屬於老化疾病之一。目前60歲的銀髮族裡,巴金森症患者約占了1%;當年齡提高到70歲,巴金森症患者的人數也會攀升,大約占70歲人口的2%。雖然男性、女性都可能罹患巴金森症,但男性患者人數略高於女性患者。

「利用健保資料庫來看,台灣至少有六萬多人罹患巴金森症。」吳瑞美醫師提到:「這是最保守的估計,有的文獻提到約八萬,甚至十四萬。」

巴金森症怎麼辦?

巴金森症是種腦部退化疾病,我們的中腦有塊叫做「黑質」的區塊,裡面具有多巴胺神經元,負責生產多巴胺到腦部其他區域。多巴胺很重要,它的功能就像是腦部神經系統之間的信差,無論是眨眼、拿東西、行走、吞嚥等各種動作,都需要多巴胺在腦內傳遞訊息。

吳瑞美醫師解釋,巴金森症患者腦部黑質的多巴胺神經細胞提早退化,細胞數目減少,產生的多巴胺就不夠協調動作,因此患者會動作愈來愈慢,出現明顯的運動障礙。由於這些神經元並不是一夕間全部凋亡,通常要到喪失約六成神經元後患者才會表現症狀。

「巴金森症的治療,目前有三類型藥物,都與多巴胺有關。」吳瑞美醫師分析:「第一類就是直接補充多巴胺,第二類是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第三類則是分解酵素抑制劑。」

多巴胺分泌不足,導致動作障礙

直接補充多巴胺的部分,是利用「左旋多巴」這個藥物,吃進去會被轉化成能在大腦運作的多巴胺;第二類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能模仿多巴胺來刺激多巴胺接受體;第三類分解酵素抑制劑則是靠著抑制分解酵素,來減少多巴胺的代謝,相對提高多巴胺的濃度。

紀錄藥物反應,病人日記很重要

巴金森症患者剛開始接受藥物治療的時候,效果都很不錯,甚至有些患者能回復到日常的動作水平,看不出有巴金森症。然而隨著患者罹病時間愈久,腦細胞死亡數目愈多,藥物治療的效果就愈來愈不穩定。

「多巴胺是個藥效比較短的藥,藥效僅能維持五到六小時。」吳瑞美醫師說:「患者從本來一天吃三次藥,後來可能變成要一天吃四次、甚至五次。」

吳瑞美醫師提及另一個治療困境:「患者服用藥物,藥效發揮後,患者行動會像常人一樣;但當藥效退去,患者會突然僵在那裡,動作變得特別慢,並開始顫抖,步伐很小,走路拖步。」

這種有時「來電」,有時「斷電」的狀況,經常是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多年以後會遇到的瓶頸,時好、時壞的情形可能愈來愈頻繁。

患者經常會問,「如果增加多巴胺的藥量,是否就能避免斷電呢?」。

「我們不能一昧地增加多巴胺的藥量。」吳瑞美醫師提醒:「增加多巴胺藥量,雖然能讓動作不那麼慢,比較正常,但可能會激發一些不自主動作,例如讓人搖頭晃腦、手動來動去,甚至手舞足蹈像要跳舞那樣,稱為異動症(dyskinesia)。」

為了要了解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及平時的確切狀況,醫師會請患者紀錄「藥效反應紀錄表」。此紀錄表以半小時或一小時為單位,讓患者紀錄自己的吃藥時間,以及不同時間點的反應,何時「斷電」、何時「停電」、何時「暴衝」,都一目瞭然,回診時醫師就能根據藥效反應紀錄表來調整藥物。

改善巴金森症治療瓶頸

吳瑞美醫師說明,左旋多巴藥物屬於速效型,藥效來的快,但也去的快,可能服藥三小時之後藥物濃度就由升高到降的很低。如果在左旋多巴藥物裡加上一個特殊的酵素抑制劑,能減緩藥物被代謝的速度,讓藥物慢慢釋放,這時藥物屬於緩效型,比較慢才開始作用,但能維持較久的時間。

現在透過改變藥物動力學做出二合一藥物,一顆膠囊裡有三分之一是速效型,三分之二是緩效型,如此一來,前面靠著速效型部份釋放出藥效,後面靠緩效型維持藥效,藥物濃度可以維持五到六個小時,患者一天吃三到四次藥就能維持在較穩定的狀態,減少突然斷電、來電,時好時壞的狀況。

改善巴金森症治療瓶頸

「對一些有明顯來電、停電狀況的患者,或是罹病較久,一般藥物已經藥效轉弱的患者來說,就適合使用二合一的藥物控制病情。」吳瑞美醫師說:「同時有些研究也發現,若在罹病早期就開始使用這類二合一藥物,患者血中的藥物濃度會處在較平穩的狀態,比較不會出現不自主扭動。」

吳瑞美醫師回憶,之前有位五十多歲的巴金森症患者已罹病十多年,每天需要服用左旋巴胺五次,再加上多巴胺促效劑,但隨著病情愈來愈嚴重,多一點藥物就開始晃動,少一點藥物又僵硬到完全動不了,從平時可以撐拐杖,到需要坐輪椅,可說是每況愈下。後來替他更換成二合一藥物,體內多巴胺的濃度趨於穩定,一天最多服用四次藥物,就能保持整天活動正常,不會晃動,也不會僵硬到需要輪椅代步,生活品質獲得極大的改善。

貼心小提醒

巴金森症常見的症狀包括顫抖、行動遲緩、面無表情、走路碎步、平衡困難、講話小聲、字體變小、關節僵硬、關節痠疼等,大家務必多加留意,不要認為只是單純的老化,若出現2、3個徵兆,建議要就醫檢查,才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顫抖、僵硬、動作慢 – 帕金森氏症(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腰痠背痛!3招自測「身體哪裡有問題」 站直手背朝前:恐有駝背

腰痠背痛!3招自測「身體哪裡有問題」 站直手背朝前:恐有駝背

透過3種測試法,發現動作不靈活的部位以及左右有差時,有時說不定是肌肉有僵硬或歪斜的現象。身體僵硬疼痛的原因,就靠伸展操來解決吧!

2023年12月09日 16:17

國內爆羊隻染布氏桿菌!專家:人感染風險低「去農場、喝羊奶免驚」

國內爆羊隻染布氏桿菌!專家:人感染風險低「去農場、喝羊奶免驚」

國內在屏東縣乳羊場發現3頭羊隻確診布氏桿菌,為30餘年來首見,布氏桿菌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疾病管制署已請屏東衛生局進行相關工作人員造冊、健康關懷。感染科專家表示,布氏桿菌在人類身上很少出現,又因為沒有特異症狀,臨床不好診斷。不過,主要風險在與確診羊隻接觸的禽畜業者,一般民眾如果去農場接觸動物、喝羊奶等都不用擔心。

2023年12月09日 16:06

30年首例!屏東羊場檢出人畜共通傳染病「布氏桿菌」 縣府急撲殺

30年首例!屏東羊場檢出人畜共通傳染病「布氏桿菌」 縣府急撲殺

屏東縣政府動物防疫所執行每年例行性全縣乳牛、乳羊監測,在九如鄉一處飼養141頭羊隻的養羊場,確診3頭感染布氏桿菌,該3頭羊隻當日完成撲殺及全場消毒作業。而這也是布氏桿菌事隔30年後,再度於台灣出現。

2023年12月09日 15:19

疫情仍在高點!台中逾9萬學生沒打流感疫苗 市府推打疫苗拿好禮

疫情仍在高點!台中逾9萬學生沒打流感疫苗 市府推打疫苗拿好禮

台中市政府統計,今年到12月5日為止,國小至高中及五專1至3年級學生流感接種率才71.1%,比去年同期下降6%,等於有9.3萬名學生還沒打流感疫苗。但現今流感還在高點,讓衛生局相當憂心,火速推出流感疫苗「學生接種週」活動,時間自12月11日至12月16日止,今年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國小、國中、高中職及五專1至3年級學生,可把握接種週至全市各區衛生所接種公費流感疫苗,即可獲得好禮一份。

2023年12月09日 12:40

女子打第2劑AZ後「全頭禿」獲救濟金1萬!2年輕人心肌炎也獲救濟

女子打第2劑AZ後「全頭禿」獲救濟金1萬!2年輕人心肌炎也獲救濟

最新疫苗受害救濟審議結果公布!疾病管制署今(9)日說明,本次審查總計有11案獲得救濟,救濟金額在5千元至7萬元不等。其中較為特別是一名40多歲女性,接種第2劑AZ疫苗後出現落髮,診斷「全頭禿」,症狀無法確定與疫苗關連,最後核予救濟金1萬元。另有2名年輕人分別接種BNT、莫德納之後出現心肌炎,研判與疫苗相關獲得救濟。

2023年12月09日 10:46

女一生月經來2000天↑!「5大生理用品」優缺點 醫一次解析

女一生月經來2000天↑!「5大生理用品」優缺點 醫一次解析

身為女性,每個月都得經歷經血猛流、下腹悶痛、疲倦無力、脾氣暴躁的「黑暗生理期」。婦產科醫師張瑜芹說,女性一生從初經到更年期,會經歷400多次月經,等於有超過2000天處於經期在流血。她一一分析「5款生理用品」的優缺點供大家參考,其中月亮杯、月亮褲及布衛生棉可重複使用、環保愛地球。

2023年12月09日 09:12

手麻、腳麻恐心血管出問題了!醫示警5件事 長時間同姿勢注意

手麻、腳麻恐心血管出問題了!醫示警5件事 長時間同姿勢注意

又到了熱鬧氣氛的十二月了,相信許多人都在期待著聖誕節和跨年!不過,十二月的天氣明顯漸趨寒冷,有時溫差也會比較大,使血管容易收縮、血壓上升,也是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等發生的常見季節,除此之外,也容易出現手麻、腳麻等神經不適的狀況。

2023年12月09日 08:12

負債時房間塞滿雜物!他「斷捨離」後存百萬醒悟:占據不用更浪費

負債時房間塞滿雜物!他「斷捨離」後存百萬醒悟:占據不用更浪費

明明我是處在負債的狀態,為什麼可以買進這麼多東西堆積在房間,許多東西都只用過一次,或是好幾年沒用了,零散地占據房間許多角落。⋯⋯但後來我才了解,當我沒在使用這個物品時,它不僅占據了空間,同時不使用其實也是種浪費。

2023年12月09日 05:44

飯後血糖飆到180 她一動作立刻降:效果很好

飯後血糖飆到180 她一動作立刻降:效果很好

現代飲食精緻化,不少人有高血糖的困擾,營養師李婉萍就分享,門診有位女病患把偵測血糖機器戴在身上,隨時偵測連續血糖,就可以馬上看到「飯後血糖變好高,高到180」,她就會開始去運動或走路,每次只要走路一小時後,血糖立刻掉到110,十分有效果。

2023年12月09日 00:24

不只高鈉!醫點名「5大傷腎食物」少吃

不只高鈉!醫點名「5大傷腎食物」少吃

腎臟問題嚴重影響健康狀態,根據統計,台灣每百萬人有超過3400人接受洗腎,盛行率是世界第一。長期攝取過量的鈉會增加腎臟負擔,不僅如此,胃腸肝膽科醫師楊子緯提醒腎友,日常飲食中發酵類、高磷類、高鉀類及加工類食物恐也傷腎,並一一列舉有哪些食物要限量甚至避免食用。

2023年12月08日 21:4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