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肛門瘻管流膿飄異味 五旬大叔包護墊竟是腸炎作祟

▲腸炎併發症。(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50多歲的柯先生飽受肛門不明疼痛、流膿困擾,每每發作,都讓他坐立難安,深怕一坐就像失速列車,分泌物持續滲漏並散發惡臭,一發不可收拾,嚴重時他甚至必須購買女用護墊使用,成天在外工作、通勤彷彿「被罰站」般,只能站不敢坐下,對工作、社交、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林春吉醫師指出,上述患者為克隆氏症患者,已經出現嚴重併發症,才導致肛門附近瘻管生成,讓直腸分泌物及排泄物亂竄、滲漏。林春吉醫師提醒,這種發炎性腸道疾病,侵犯的範圍從口腔到肛門等整個消化道,發炎的深度擴及腸道的整層腸壁,若長期發炎未控制,甚至可能導致周遭器官的侵犯形成瘻管。

腸道嚴重發炎,可能形成各種瘻管

超棘手腸炎!全消化道是地雷區 還恐提高罹癌風險

林春吉醫師表示,克隆氏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二十至四十歲年齡族群,常見症狀為腹脹、腹痛與腹瀉,容易與急性腸胃炎和腸躁症混淆,但是克隆氏症的症狀較持久且反覆發作,還可能伴隨血便、貧血、營養不良、體重減輕等狀況,而腸胃炎的症狀常是急性、短時間發作,兩者成因與治療方式大有不同。

林春吉醫師進一步解釋,克隆氏症病程複雜,整個消化道都可能出現跳躍性病灶,若未及時控制會延伸多種併發症,除了瘻管外,還可能導致腸道狹窄、穿孔、膿瘍等,甚至出現腸道外症狀如關節炎、皮膚炎、虹彩炎、膽道炎、骨質疏鬆等。隨著罹病時間愈久,腸道發炎愈嚴重,各種腸道或腸道外症狀也會越惡化,甚至提高未來罹癌風險。

上述個案柯先生求診時,肛門附近有多處瘻管,這些瘻管像是小隧道般與直腸連通,因此直腸分泌物和糞水藉瘻管滲漏,再加上組織的發炎,進而導致肛門膿瘍,患者才會感覺肛門周圍紅腫熱痛,要是導致嚴重感染,恐進一步導致發燒、畏寒甚至敗血症等症狀。

林春吉醫師也說,面對這類併發瘻管膿瘍的克隆氏患者,治療十分棘手,針對膿瘍,需進行適當的清創、引流並用藥治療,以逐步緩解疼痛、感染症狀,並要避免後續反覆發作,否則可能再度形成更複雜的瘻管,不可不慎。除了治療肛門膿瘍與瘻管的同時,也要控制克隆氏症,藉雙管齊下以穩定病況。

因此,當時評估柯先生的狀況,針對他肛門膿瘍及克隆氏症擬定個人化治療策略,並協助申請生物製劑,經過治療後,肛門瘻管及腸道發炎情形皆獲得緩解,生活品質明顯改善,讓他得以重返職場、重拾人際關係。

治療短、中、長期達標 與病同行不煩惱

克隆氏症現有治療藥物包括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以及近年來問市的生物製劑,可幫助緩解腸道發炎,降低未來因併發症而手術的機會。

醫界目前將克隆氏症治療目標初步區分為短、中、長期,短期緩解症狀,幫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為主;中期目標希望達到發炎指數回復正常以及內視鏡檢查確認腸道黏膜癒合;至於長期治療目標則期望避免疾病復發,甚至達到病理緩解,也就是在病理切片下,黏膜沒有持續發炎狀態。

持續治療減少併發症

林春吉醫師表示,克隆氏症疾複雜且棘手,對患者身心、工作、社交都帶來巨大衝擊,被歸屬為重大傷病之一,對患者而言,疾病控制像是場長期抗戰,但絕對不是孤軍奮戰,只要把握「遵照醫囑、定期回診、規律治療」,讓病況持續獲得穩定控制,以減少併發症發生風險、降低住院的機會。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嚴重腹瀉成「包」大人 生物製劑穩病情脫離尿布人生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台灣醫療科技展今登場!腦中風、失智症都可結合AI 治療照護更快速

台灣醫療科技展今登場!腦中風、失智症都可結合AI 治療照護更快速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今正式在南港展覽館登場,國內多家醫院和生技業者紛紛帶著最新技術參展,其中以AI結合醫療最多,新光醫院展出新型內視鏡「AI」人工智慧系統,臺北醫學大學體系則展出「失智症AI數位認知治療系統」、「肺癌數位快癌快篩」、「AI腦中風平台」等。

2023年11月30日 13:10

黴漿菌10大誤解!醫給答案 「會走路的肺炎」真實意思一堆人搞錯

黴漿菌10大誤解!醫給答案 「會走路的肺炎」真實意思一堆人搞錯

黴漿菌感染在中國大爆發,不少家長擔心台灣也遭受波及,個個人心惶惶。甚至有醫師透露,門診很多患者才咳嗽1、2天就怕爆急問「這是不是黴漿菌?」對此,開業小兒科診所院長徐嘉賢醫師列出關於黴漿菌的「10大誤解」並一一澄清,他也提醒國人,黴漿菌一年四季本來就有,目前台灣無大規模流行,無須過度恐慌。

2023年11月30日 12:45

國內9成媽媽願「餵母乳」!石頭奶、乳汁不夠怎麼辦? 3QA解答

國內9成媽媽願「餵母乳」!石頭奶、乳汁不夠怎麼辦? 3QA解答

國健署公布111年限是母乳哺育率調查,結果顯示有9成以上的母親「有意願哺餵母乳」。但哺乳期間會遇到重重關卡,統計3大媽媽們最需要解答的問題分別為「如何讓寶寶吸到奶水?」等。衛教師也提醒,平時許多人以為可以發奶的食物,其實在出現「石頭奶」的時候,就不要再食用,否則會導致母乳更難擠出。

2023年11月30日 12:24

「K他命」竟可當救命藥!醫曝最新研究:助抗憂鬱「降5成自殺風險」

「K他命」竟可當救命藥!醫曝最新研究:助抗憂鬱「降5成自殺風險」

憂鬱症患者是自殺高危險群,雖抗憂鬱劑使用普遍且新藥陸續上市,但近年憂鬱導致的自殺率並未下降,而近期竟有研究發現「低劑量K他命注射有助抗憂鬱和抗自殺」。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蘇東平教授指出,臨床研究發現,K他命抗憂鬱作用可達7-14天,對「有嚴重自殺傾向」的難治型重度憂鬱症患者有用,有助下降想自殺病患50%以上的自殺風險。

2023年11月30日 12:14

天冷走路爆痛!男腳趾發紫腫脹竟是血管病變 醫警告:再晚恐截肢

天冷走路爆痛!男腳趾發紫腫脹竟是血管病變 醫警告:再晚恐截肢

最近日夜溫差大,台中一名75歲老翁只要走路,走沒幾步腳就爆痛,日前在家時又因腳抽痛跌倒擦傷,結果傷口潰爛難癒合,就醫檢查結果竟是周邊動脈阻塞惹禍,緊急安排氣球擴張術打通血管後狀況好轉;醫師建議,長者如發現下肢冰冷、疼痛或膚色蒼白發紫等徵兆,應儘速就醫,否則以老翁狀況來看,再拖下去恐須截肢。

2023年11月30日 12:01

姜冠宇/醫學中心評鑑風雲 血汗風險誰人知

姜冠宇/醫學中心評鑑風雲 血汗風險誰人知

北醫大經營之三大醫院:萬芳、雙和、北醫附設,自邱文達時代開始,就引入品質管理,經營始往上,雙和醫院也度過了風聲中轉讓委託他校經營的危機。然而,今天還沒有把雙和醫院扶上醫學中心之際,長久歷史以來有醫學中心地位的萬芳醫院,意外落馬了,被台北慈濟超越。

2023年11月30日 11:30

中國黴漿菌爆發!醫憂「台灣抗藥性達6成」 急喊:沒事別濫用

中國黴漿菌爆發!醫憂「台灣抗藥性達6成」 急喊:沒事別濫用

中國大陸黴漿菌疫情嚴峻,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也警告,台灣明年恐爆發流行。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表示,中國的黴漿菌疫情恐怖主要是藥物抗藥性極高,怕這些抗藥性高的黴漿菌傳來台灣,但其實台灣抗藥性居然也達6成了。他憂心地向醫師們喊話「沒事不要濫用抗生素」,否則遲早追上中國。

2023年11月30日 10:42

不只記憶力變差!醫曝「失智症10大警訊」 6大高危險群當心

不只記憶力變差!醫曝「失智症10大警訊」 6大高危險群當心

「記憶力變差」是難以避免的老化現象,但到底要如何辨認是正常老化,還是失智?醫師指出,失智症除了會出現記憶力問題,還會伴隨「對時間或地點感到困惑、情緒和個性的改變、對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有困難」等10大警訊症狀,而失智症危險因子包括「家族病史、高齡、肥胖、三高、抽菸和患有其他疾病」,高危險族群務必提高警覺。

2023年11月30日 09:57

不想努力了!4星座=軟飯男「不介意給女友養」

不想努力了!4星座=軟飯男「不介意給女友養」

吃軟飯當然是比較難聽的說法,但有許多的男生還是不介意「暫時」給女朋友或老婆養一下,畢竟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也有一些男生天生就不是太愛面子,認為「女主外、男主內」的狀況好像也滿不錯的,也有些男生認為多讓女生照顧一點其實也很不錯,不見得非得扛起太重的擔子,到底有哪些星座的男生比較容易發展成這樣子的個性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哪些星座的男人不介意吃吃軟飯呢?

2023年11月30日 07:00

潘懷宗/美國德拉瓦大學證明一種營養成分與失智症的關聯性

潘懷宗/美國德拉瓦大學證明一種營養成分與失智症的關聯性

由於多位高知名度國際級影劇界人士(侯孝賢、布魯斯威利等等),罹患失智症,於是造成本就受到年長者高度關心的話題,又再度引起熱議 --- 「如何才能預防失智症」。

2023年11月30日 06:4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