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工髖關節手術重點提醒 醫師圖解

▲全人工髖關節手術。(圖/照護線上)

作者:劉育志 醫師

人類是直立行走的物種,髖關節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球狀的股骨頭裝在碗狀的髖臼裡,讓髖關節能夠達到相當大的活動度。

因為髖關節需要負載全身體重,承受很大的壓力,倘若髖關節受損、活動角度受限,將讓患者連站立、坐下都出現問題,對生活品質造成極大衝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洪誌鴻醫師指出,當髖關節疼痛時,可以使用一些消炎、止痛藥,但當髖關節結構損壞時,勢必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以免讓髖關節的問題惡化。

為了解決髖關節損壞的難題,早在1930年代便有醫師嘗試使用不銹鋼製成的人工髖關節進行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因為髖關節需要承重且頻繁活動,所以人工髖關節的材質、設計與手術技術也持續改良。

「要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得先通過多層肌肉與軟組織。」洪誌鴻醫師解釋,「傳統手術會直接切斷肌肉,造成較多的破壞,術後疼痛較嚴重、恢復期較長。近年來發展出來的『前側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會從肌肉的間隙進入,減少對肌肉、軟組織的破壞,讓患者可以恢復較快、疼痛較少、步態也較穩定。」

經過多年的蛻變,除了手術技術的進步,人工髖關節的材質也持續進化。

全人工髖關節,幾個重點要注意

全人工髖關節組件包含「髖臼杯」、「髖臼襯墊」、「股骨頭」、「股骨柄」。在髖臼這端,醫師會將髖臼杯鎖入髖臼窩,然後裝入髖臼襯墊;在股骨這端,醫師會將損壞的股骨頭切除,將股骨柄裝入股骨幹中,再鎖上人工股骨頭。

洪誌鴻醫師說明,選擇全人工髖關節時我們會關心幾個重點,包括髖臼杯要牢牢固定在髖臼窩裡、人工股骨頭與髖臼襯墊要耐磨且低摩擦、股骨能夠生長癒合將股骨柄牢牢固定,因為各組件的任務不同,材質需求皆不相同。

全人工髖關節,幾個重點要注意

「髖臼杯」:固定於髖臼窩中,大多使用金屬材質。

「髖臼襯墊」:相當常見的是塑膠襯墊,過去是用聚乙烯來製作,但在反覆摩擦之後可能出現碎屑,導致併發症,所以發展出多種高耐磨聚乙烯來改善。後續又開發出陶瓷材質的髖臼襯墊,陶瓷是生物相容性高、且相當安定的材質。

「人工股骨頭」:人工股骨頭與髖臼襯墊間的接觸面是人工髖關節的主要摩擦面,目前有不同抗摩擦耗損材質的搭配選擇。可使用合金製作,搭配塑膠襯墊;也可以使用陶瓷製作,搭配塑膠襯墊或陶瓷襯墊。陶瓷材質具有高拋光性與高抗斷裂性,能夠有效降低接觸面間的摩擦力,且拉長人工關節的使用年限。

「人工股骨柄」:使用合金製作,會插入股骨幹中。為了預防鬆脫,股骨柄與骨頭的接觸面會進行各種處理,以幫助骨頭癒合將骨骨柄牢牢固定。有些是將股骨柄表面處理得較粗糙,增加摩擦力;有些是使用「羥基磷灰石塗層(hydroxyapatite)」。

羥基磷灰石塗層提升穩定性

羥基磷灰石塗層與人體骨骼的成分相似,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骨頭復原癒合的過程中,新生骨頭組織能夠與羥基磷灰石塗層結合。股骨柄全部塗層可增加長期穩定度,減少脫落的機會。因為不使用骨水泥,可避免出現過敏反應、骨水泥栓塞症後群。

目前全人工髖關節的品項眾多,有健保及自費品項,材質、特性、設計不盡相同,患者可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的全人工髖關節。

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愛注意

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務必注意負重與活動度,剛手術完那段時間可以走路,但是只能負擔部份體重,暫時不能任意跑跳,洪誌鴻醫師提醒,等到六個月後,骨頭與植入物的接觸面癒合長好了,才能脫離枴杖或助行器,漸漸恢復溫和的運動。

洪誌鴻醫師說,接受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在髖關節內收或髖關節屈曲時要特別留意,若超過90度,人工髖關節可能會脫臼。

平躺的時候請維持髖關節外展,大約是將一個枕頭平放於兩腿間的姿勢,不能讓兩腿交叉,翻身時兩腿須維持夾兩顆枕頭的距離。椅子、馬桶要夠高,不可讓膝關節高於髖關節,不可以翹腳。洗澡建議採淋浴方式,不可直接坐進浴缸裡。記得不能過度彎腰撿地上的東西。患者最好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髖關節承受過大的壓力。

若開刀部位發紅、腫脹、滲液,活動時聽到髖關節有異常聲音或感到異常疼痛,皆要盡快回診。

貼心小叮嚀

洪誌鴻醫師說,當髖關節出現疼痛、活動角度受限時,務必盡快就醫檢查。髖關節損壞,可不是吃吃止痛藥,勉強不痛就好,如果讓損壞的骨頭承重將持續對髖關節造成破壞,增加併發症的風險,且影響後續的治療。

人工髖關節手術技術的進步,如前側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發展,能減少術後疼痛、增加步態穩定度;人工髖關節材質的進步,能減少摩擦力、增加耐用度,這些發展都有助於提升治療品質。及早就醫、及早治療,才能達到較佳的預後。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疼痛、僵硬、難走路,正面迎戰髖關節難題,若需手術不能拖,醫師圖解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阿茲海默新藥「只適合早期患者」 醫揭治療關鍵:不可預防使用

阿茲海默新藥「只適合早期患者」 醫揭治療關鍵:不可預防使用

國內失智人口已突破30萬人,隨著高齡化,未來將持續攀升。醫師表示,今年有2款阿茲海默症新藥在台上市,掀起治療新希望,但這類注射型抗體藥僅可延緩病程,並非所有失智症都適用,施打前必須確認是否為早期阿茲海默症,且不宜作為「預防性使用」,民眾須注意。

2025年10月31日 09:30

以為拉傷!腳後跟疼半年竟是阿基里斯腱斷裂 她慘錯過黃金治療期

以為拉傷!腳後跟疼半年竟是阿基里斯腱斷裂 她慘錯過黃金治療期

搬重物時若感覺腳後跟「扯到一下」,可別以為只是小拉傷!金門一名女子在搬重物時腳後跟劇痛,以為只是拉傷,休息後會自行痊癒,未料半年後小腿越來越細、走路一拐一拐,最後竟被診斷為「阿基里斯腱完全斷裂」,所幸經手術治療後恢復良好,重新能夠登山、旅遊。

2025年10月30日 18:57

最新賺年終方式?檢舉亂丟菸蒂獎金驚人 環保局再推打擊1陋習

最新賺年終方式?檢舉亂丟菸蒂獎金驚人 環保局再推打擊1陋習

有統計指出,台灣約有346萬人抽菸,許多公共場所也開始設有「吸菸區」,不讓一般民眾飽受二手菸之苦,但仍有一些吸菸者喜歡邊走邊抽,甚至亂丟菸蒂,使大多數人觀感不佳。最近有網友分享,收到檢舉亂丟菸蒂的獎金,意外引發熱議,還有人笑說「自己的年終自己賺」。

2025年10月30日 18:54

中國非核准食品入台偷賣 立委爆有人申請免查「一年逾3千次」

中國非核准食品入台偷賣 立委爆有人申請免查「一年逾3千次」

國內爆發非洲豬瘟,引發質疑現行攜帶「一般食品6公斤及1000美元以下免申請輸入查驗」制度有漏洞。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今日批評,坊間已有許多非屬核准輸入產品在國內流通販售情勢,包括中國大陸麻辣花生、螺螄粉等,對食安產生疑慮;更有民眾去年申請3002批次,365天有294天都申報進口免查驗,還稱是「自用」。食藥署強調會針對高頻次的民眾加強勾稽查核,並於一個月內檢討漏洞。

2025年10月30日 17:42

4大警訊當心「性成癮」 醫:壓力孤單都可能引發

4大警訊當心「性成癮」 醫:壓力孤單都可能引發

近年隨著社會風氣改變、網路平台的普及,性成癮問題逐漸引起關注。醫師指出,常見的性成癮現象包括「頻繁使用交友軟體與人發生性關係、反覆尋求付費的性服務難以停止、反覆自慰或追求特定的性刺激或過度觀看色情影片」,也可能因而導致與伴侶進行性行為時感到困難或乏味,伴侶之間若性需求頻率差異過大,也常引發衝突。

2025年10月30日 17:35

坣娜胰臟癌逝 醫揭「癌王」殘酷真相:藥物少得可憐

坣娜胰臟癌逝 醫揭「癌王」殘酷真相:藥物少得可憐

資深歌手坣娜於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演藝圈好友與歌迷紛紛表達不捨。而坣娜的離世,也讓民眾再度關注被稱為「癌王」的胰臟癌。《ETtoday新聞雲》專訪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醫師陳三奇,解析胰臟癌治療棘手之處,連醫師都搖頭嘆「被稱為癌王真的是有原因的」!

2025年10月30日 15:49

【廣編】轉移性荷爾蒙陽性乳癌Trop-2 ADC藥物納健保 估逾百名癌友受惠省下百萬藥費

【廣編】轉移性荷爾蒙陽性乳癌Trop-2 ADC藥物納健保 估逾百名癌友受惠省下百萬藥費

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健保署宣布自114年10月1日起,部分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HR+/HER2-)乳癌患者,第三線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治療將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預估每年將有超過700名病友受惠,省下百萬藥費,成為今年最令人振奮的乳癌防治消息。

2025年10月30日 15:18

婦「無痛血尿」竟是癌 醫揪輸尿管5cm腫瘤

婦「無痛血尿」竟是癌 醫揪輸尿管5cm腫瘤

67歲的林女士近期出現間歇性的無痛血尿,到醫院檢查發現左側輸尿管末端長了一顆5公分的腫瘤,且有腎水腫情形,確診為「輸尿管泌尿上皮癌」。醫師指出,長期吸菸、處於環境汙染及具家族史者都是危險因子,該癌症狀並不明顯,常見表現為無痛性血尿,若置之不理,腫瘤可能造成阻塞及腎衰竭、遠端轉移。

2025年10月30日 14:4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