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手腳變大、經期混亂 肢端肥大症醫師圖解

▲肢端肥大症。(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我爸的脖子好像變得較粗,是甲狀腺有問題嗎?」患者的女兒問道。

仔細端詳患者的臉孔、頸部、手掌後,醫師詢問:「你是否有覺得鞋子變緊?」

「有耶!」患者點點頭,「我前陣子還換了雙大一號的鞋子。」

「你有高血壓嗎?」醫師問。

「有,我每天都吃藥,但是血壓還是很高。」患者說。

高雄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朱志勳醫師分享,該患者的額頭變寬、手腳變大、嘴唇變厚,高血壓較難以控制,所以懷疑是肢端肥大症,經由抽血檢查便可確診肢端肥大症,而後也在進一步的影像檢查中,發現腦下垂體腫瘤。

由於該患者腦下垂體腫瘤較大,手術後生長激素依然有偏高的狀況,需持續使用藥物抑制生長激素,朱志勳主任說,該患者恰好符合健保給付條件,故可使用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劑進行治療,每月施打一次,使用上相當方便且疼痛感較低,目前控制得很穩定。

生長激素過多,導致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源於體內生長激素分泌過多,通常是由腦下垂體腫瘤所導致,朱志勳主任指出,生長激素過多會刺激肝臟分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進而刺激全身的器官慢慢變大。

生長激素可刺激生長幫助小孩子長高,但過了青春期,骨骼生長板癒合後,就無法再長高,只會變粗。所以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手腳會變粗,鼻子會變大、額頭也會變寬、全身器官都會增生肥大,聲音也較低沉。

肢端肥大症常見症狀

「肢端肥大症最常見症狀就是外貌會逐漸改變!」朱志勳主任解釋,「例如患者額頭變得比較寬、比較高,顴骨變高、鼻子變大、嘴唇變厚、舌頭變大,下巴會凸出、戽斗,手腳也會變大。正常的成年人的手腳不會繼續長大,肢端肥大症患者則會覺得鞋子越來越緊,而需持續更換新鞋。有些患者則是因為戴不上婚戒,才發現問題。」

因為是腦下垂體腫瘤,所以患者可能會感到頭痛,隨著腫瘤變大,還可能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模糊、或雙眼外側的視野缺損。朱志勳主任提到,患者的內分泌受到干擾,易使女性患者經期紊亂,而男性患者可能出現性功能障礙。

朱志勳主任補充,由於肢端肥大症的疾病進程緩慢,需耗費好幾年才會被發現,若發現自己或周遭親友有類似狀況,應提高警覺及早就診新陳代謝科檢查。

肢端肥大症共病很多樣

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會對身體造成全面性影響,使得肢端肥大症的共病多樣,朱志勳主任強調,在生長激素的刺激下,全身組織、內臟、骨骼都持續增大,對心血管系統來說,恐導致高血壓、心肌肥厚、心律不整、動脈粥狀硬化、冠狀動脈疾病;內分泌系統由於生長激素會影響胰島素作用,使患者血糖變高,容易演變成糖尿病;骨頭與關節的部分,可能出現關節炎;甚至導致甲狀腺腫大、大腸息肉、腫瘤,罹癌風險也隨之增加。

肢端肥大症共病很多樣

朱志勳主任分析,「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壽命通常比一般人短,據統計大概少10年左右,原因跟上述共病症有關!」建議最好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減少共病症出現的機會。

肢端肥大症要及早治療  高便利性低疼痛感針劑助改善病況

朱志勳主任解釋,肢端肥大症的治療目標是把生長激素降下來,首先是處理腦下垂體腫瘤,能接受手術的患者,都建議開刀治療,盡量將腦下垂體腫瘤切除乾淨。若腫瘤較大難以完全切除、或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會使用藥物治療並視狀況輔以放射線治療。

朱志勳主任說,「根據研究,越早發現腫瘤越小,切除乾淨的機率越高,反之,腫瘤越大,越難完全切除。故能在早期診斷肢端肥大症,實在非常重要!」

肢端肥大症要及早治療

治療肢端肥大症的藥物,有些可抑制生長激素分泌,有些是生長激素受體拮抗劑,可阻止生長激素與受體結合。朱志勳主任說,現有一款具健保給付之新型長效注射凝膠可供患者選用,一個月注射一次,便利性高且疼痛感較低,有助於提高患者的遵醫囑性。且經醫護人員指導,患者有機會在家自行或由家人協助即完成注射。再加上近期因疫情影響,不需來回進出醫院施打,對患者也提供另一層面的保護。

醫師貼心小提醒

朱志勳主任提醒,肢端肥大症是因為生長激素過多,導致外貌產生變化,且可能導致糖尿病、高血壓、心律不整、心血管疾病等多項共病。所幸現已有健保給付之高便利性低疼痛感新型針劑可選用,及早發現肢端肥大症徵兆、及早治療,有助於改善患者預後,若有觀察到相關症狀,應盡早至新陳代謝科檢查。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大手、大腳、大鼻子 – 肢端肥大症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狂拉血便1個月!她以為「痔瘡爆了」 醫一照驚…已經第二期

狂拉血便1個月!她以為「痔瘡爆了」 醫一照驚…已經第二期

每31分鐘14秒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根據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其連續蟬聯15年為癌症發生人數之首。北部一名38歲游女平時愛吃燒烤、油炸物,近期因腹痛合併拉出血便1個月,初期以為是痔瘡不以為意,拖到狀況惡化才就診,經大腸鏡及電腦斷層掃描,確診罹患大腸癌第二期,開刀後定期追蹤中,她有感而發「身體有不適不能輕忽。」

2023年04月02日 09:59

「吞精」養顏美容? 醫:別再被男友騙了

「吞精」養顏美容? 醫:別再被男友騙了

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表示,吞精液養顏美容?不要再被男友騙了!那到底為什麼要吃精液呢?他認為,多半就是增添情趣,讓男性有被服務、被尊重的感覺,女性則是希望得到對方的回應和關愛。

2023年04月02日 09:03

拜祖先=顧源頭!命理師:業力像電腦,開機鍵壞了其他再好都沒用

拜祖先=顧源頭!命理師:業力像電腦,開機鍵壞了其他再好都沒用

隨著清明節的來臨,又到了一年一度掃墓、祭祖的時刻啦!不只是緬懷故人和祖先,我要分享一個邏輯,就是當你的「源頭」壞了,你當然也會跟著壞。你可以想像人的整個因果業力就像一臺電腦,開機鍵壞了,就算其他再好都沒有用。電腦的組成一定是所有東西要一起合作才能動,一個按鈕壞了其他再好也沒有用。

2023年04月02日 05:35

醫生警告連假做這件事「對腎臟6重傷害」 可能導致洗腎

醫生警告連假做這件事「對腎臟6重傷害」 可能導致洗腎

從4月1日開始就是為期5天的清明節假期,許多人可能會趁連假期間,熬夜追劇、打電玩等等,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提醒台灣人名列全世界「第二晚睡的國家」僅次於葡萄牙人,而且熬夜其實會對腎臟造成「6項重傷害」甚至可能導致洗腎。

2023年04月01日 23:49

男子左肩痛2年竟是罹患「肺癌」 醫示警2類人定期篩檢

男子左肩痛2年竟是罹患「肺癌」 醫示警2類人定期篩檢

67歲陳姓老翁長年左肩痛,試過按摩、推拿、針灸仍無解,照X光也沒有發現異常;陳翁因接受健康檢查意外揪出肺癌,竟是腫瘤侵犯左肩骨骼導致疼痛。醫師呼籲,應定期肺癌篩檢。

2023年04月01日 23:44

全台250萬熟男陷夜尿危機!恐影響性慾、性功能「軟上加軟」負循環

全台250萬熟男陷夜尿危機!恐影響性慾、性功能「軟上加軟」負循環

全台約有超過250萬名40歲以上男性遭到夜尿困擾,進一步恐影響性功能!泌尿科醫師指出,男性40歲之後,睪固酮會以每年1%的速度逐漸下降,腦下垂體也會逐漸退化,導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引發夜間多尿的困擾;夜尿造成睡眠不足,睪固酮激素的分泌下降,進而影響性慾與勃起功能。

2023年04月01日 23:37

男性40歲後「不想愛愛、難勃起」!4大症狀=更年期到了

男性40歲後「不想愛愛、難勃起」!4大症狀=更年期到了

不只女性,你知道男性也有更年期嗎?泌尿科醫師戴定恩表示,男性因不如女性有停經等明顯外在變化,因而容易被忽略,但當身體出現「4大症狀」就得留意是更年期到了,其中可檢視自己相較於過去,是否有不想愛愛、難勃起等情況;另外身體變化、精神及神經系統問題,都是可觀察重點。

2023年04月01日 21:34

一直覺得累!他20年「靠喝1飲品」提神 醫一驗驚呆:都爆表了

一直覺得累!他20年「靠喝1飲品」提神 醫一驗驚呆:都爆表了

一名中年男子下班衝到急診,面露倦容看起來相當疲累,醫師仔細檢查,發現他已出現輕微黃疸,症狀表述為疲倦無力、胃口變差,抽血結果「肝功能指數都破表」,確診為急性肝炎併黃疸。醫師追問病史以及有沒有喝酒,他都矢口否認,最後抽絲剝繭下得知他因在工地工作,20年來都喝「1種飲品」提神,最後肝臟受不了。

2023年04月01日 20:04

才剛吃飽!肚子突發出「怪聲」 醫自曝尷尬經驗:8症狀要就醫

才剛吃飽!肚子突發出「怪聲」 醫自曝尷尬經驗:8症狀要就醫

有些人或許有過類似經驗,在安靜的空間哩,明明才吃飽,肚子卻發出一陣鳴響。醫師表示,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腸鳴」,主要是腸胃道蠕動所發出的聲音。原因包括肚子內的食物、空氣或水導致的蠕動或是腸道過度敏感等,若出現腸鳴的同時還有7種症狀連帶出現,最好就醫確認。

2023年04月01日 19:31

專家勸「別想著控制情緒」!原因曝光 時間一久=傷害自己

專家勸「別想著控制情緒」!原因曝光 時間一久=傷害自己

身為自信教練,常會有讀者和學生問我「情緒是可以被控制,或被管理的嗎?」想搞懂這件事,你得先理解什麼是情緒,情緒的本質是什麼?我以為情緒的本質是思想,它們兩者互為陰陽,互為表裡。

2023年04月01日 17:0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