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期 新生兒基因檢測醫師詳解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陳菁兒醫師:在過往我們認為說小朋友一出生只要通過聽力篩檢,他之後的聽力應該就沒有問題才對,但是後來在臨床上發現,有些四、五歲學習遲緩的小朋友,經過檢查才發現,竟然是聽力損傷所造成的。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陳菁兒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陳菁兒醫師:大家好,我是陳菁兒醫師。

劉育志醫師:現在台灣是越來越少子化,每一個孩子都是寶,我們的醫學檢測技術是日新月異,就新生兒方面,我們目前有哪些檢測方法可以做選擇?

陳菁兒醫師:目前新生兒篩檢主要可以分成兩個部份來說明,首先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衛福部所提供的基礎檢測,包括了聽力篩檢還有代謝篩檢,聽力篩檢的部分,可以找到當下已經有中重度聽損的小朋友。

陳菁兒醫師:代謝篩檢呢,則是在小朋友在剛出生第二到三天的時候,我們針對血液當中的代謝物質去做一個檢查,這個部分可以找到當下已經有急性還有嚴重的代謝疾病,這兩個檢查都非常的重要,也是每一個寶貝剛出生的時候,都必須要做的一個基礎檢測。

陳菁兒醫師:但是每個檢查畢竟都有它的侷限性存在,這種檢查可能就沒有辦法找出晚發型或是非典型的疾病,不過因為現在醫療日新月異,越來越進步,我們可以在小朋友在一出生的時候就做基因檢測,不但能夠找到晚發型,晚發型指的就是說,小朋友可能現在還沒有發病,但是以後有可能發病的小朋友,甚至涵蓋到更多的疾病種類。

劉育志醫師:所以這是超前部屬的觀念?

陳菁兒醫師:是。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已經有這種超前部屬的觀念,在小朋友一出生的時候,就加選更完整的基因檢測。

劉育志醫師:基因檢測在過去比較常用在癌症病人或者是孕婦身上,用在新生兒是不是最近幾年一個比較新的概念?

陳菁兒醫師:沒錯。首先我想先來談一下有關於新生兒基因檢測的一個起源,在過往,譬如說像我剛剛提到的聽力篩檢,我們認為說小朋友一出生只要通過聽力篩檢,他之後的聽力應該就沒有問題才對,但是後來在臨床上發現,有些四、五歲學習遲緩的小朋友,經過檢查才發現,竟然是聽力損傷所造成的,意思是說是因為小朋友,聽不到而不是聽不懂,所造成的學習遲緩,這代表著有部分的聽力損傷,其實是沒有辦法透過剛出生的聽力篩檢所找到的。

陳菁兒醫師:因此台大的耳鼻喉科醫生,跟基因醫學團隊合作,針對這個現象特別去做一個深入的研究,後來發現呢,其實像我們台灣人針對聽損的基因,有些特別常見的聽損基因,和聽損的基因點位,因此才發展出,聽損基因在目前新生兒的應用。

陳菁兒醫師:大家可以看一下畫面當中的這個圖,左邊藍色的圈圈指的是新生兒聽力篩檢,找到的是當下已經有中重度聽損的小朋友,右邊橘色圈圈的部分,則是新生兒的聽損基因檢測,可以找到一些輕度、晚發型的聽損寶寶,我們可以發現這兩個圈圈,其實重疊的區域相當的少,意思是說新生兒的聽損基因檢測,可以找到傳統新生兒聽力篩檢找不到的族群,而且兩者是沒有辦法互相取代的。

陳菁兒醫師:目前像這樣聽損基因的資訊,在台灣來說已經相當普遍了,我們可以在各大院所取得相關的資訊。

劉育志醫師:新生兒的基因檢測,是不是可以應用在其他的疾病方面?

陳菁兒醫師:的確,像現在同樣的技術,在新生兒的應用上面,的確可以篩檢出更多的疾病,我們可以看一下畫面當中的這個表格,其實不同的技術,可以找到不同疾病特色的族群,像新生兒的代謝篩檢,因為我們是篩檢當下血液當中的代謝物質,所以可以找到當下急性血嚴重的代謝疾病,但是如果像是晚發型或者是輕型的代謝疾病,當下的血片可能驗不太出來,因此基因檢測就可以補足這方面的不足,我們可以藉由基因檢測,提早找出這些高風險的寶寶,加強他的照顧和追蹤。

陳菁兒醫師:除了前面提到的,聽力損傷那些疾病之外,目前的應用範圍也相當的廣泛,不但可以進階找出多種的疾病,像是心臟、中樞神經、血液、肌肉,甚至視力等等各種疾病,甚至像是藥物過敏的這種體質,也可以透過基因檢測提早找出來,因為我們的遺傳基因,其實是一生不會改變的,一生只要驗一次就可以了。

劉育志醫師:現在連藥物過敏都可以用基因檢測來檢查。

陳菁兒醫師:對啊,這就是我們現在常常聽到的,預防醫學還有精準醫療的概念。

陳菁兒醫師:像是藥物過敏,比較輕微的狀況,可能只會造成皮膚紅腫、搔癢,但是很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不過透過基因檢測,我們可以提早找出這些容易過敏的藥物,在就醫時去避免使用到相關的藥物,或者是在劑量上面去做一個調整,降低小朋友對於這些高敏感藥物的傷害。

陳菁兒醫師:像這樣的資訊當然是越早知道越好,畢竟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有可能會用到這些藥物,而且不只是小朋友,像我們大人,也有些常見容易不良反應的藥物,像這些抗凝血劑或者是降尿酸的藥物,都有可能導致不良反應,我們也可以透過藥物的基因檢測,提高用藥安全性。

劉育志醫師:新生兒做完基因檢測之後,除了對這個小朋友會有幫助之外,對其他家人可能有什麼樣的好處?

陳菁兒醫師:廣義來說,新生兒的基因檢測,好處不只是單純受測的寶寶而已,包括了已出生或者是未出生的兄弟姊妹,甚至上一代或下一代的家族成員,都有可能會受益,像是有一些已經有明顯家族史的小朋友,因為得到相同疾病的機會比較高,所以我們可以透過基因檢測,去找出這些高風險的寶寶,提早做一些預防照護,既使是沒有家族史的狀況,我們也可以透過基因檢測找出患病的寶寶,甚至更進一步找出隱藏在家裡的家族史,受益到整個家族,不過不管家裡有沒有家族史, 只要我們做基因檢測有找到異常的狀況,都應該接受完整的遺傳諮詢,這樣才能夠擬訂更完善的治療追蹤計畫。

陳菁兒醫師:像是在臨床上,我們其實有發現一些家族,就是因為寶寶去做了基因檢測,後來發現去檢查其他的家族成員,其實也有相同的疾病,只是說現在的症狀還沒有明顯,沒有被發現,因此我們就可以透過基因檢測,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陳菁兒醫師:除此之外,對於有些爸爸媽媽,如果有生育下一胎的計畫,也可透過基因檢測當做一個參考。

陳菁兒醫師:其實新生兒的基因檢測,主要就是一個風險評估的概念,我們一生只要驗一次,就可以得到一輩子受用的基因疾病資訊,所以越早檢測就可以越早預防,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另外的話,其他家族成員也有可能會因此受益。

陳菁兒醫師:其實像現在台灣的生育率越來越低,每個小朋友都是爸爸媽媽心中最珍貴的寶貝,除了國健署所建議的基礎檢測外,新生兒的基因檢測是個非常好的工具,能夠達到超前部屬,幫忙小朋友更平安、更順利地長大。

劉育志醫師:感謝陳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期,新生兒基因檢測醫師圖文解說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北榮婦產科、急診、外科都招滿!院長談留人才:要做不同工不同酬

北榮婦產科、急診、外科都招滿!院長談留人才:要做不同工不同酬

國內接連發生急診醫師出走,神經科醫師招募困難等情況,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今(14)日表示,急重難症是國家級醫學中心應該去努力的方向,「不同工不同酬一定要做」。他也提到好消息,今年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科、外科、急診住院醫師全部滿招,甚至還有人在排隊。陳威明說,醫院必須讓員工感受到被尊重,給予好的環境、合理的薪資,要把年輕人的熱情喚回。

2025年06月14日 20:04

器捐10年逾萬人重獲新生 仍有萬人在等待救命「最多人排腎臟」

器捐10年逾萬人重獲新生 仍有萬人在等待救命「最多人排腎臟」

衛福部自2015年起將6月19日訂為器官捐贈紀念日,今年正式邁入十週年,統計全台器官(含組織)移植受贈人數已突破萬人(10,171人),上萬受贈者與其家庭因此重獲新生。不過截至2025年5月底,仍有超過1.1萬名病患在等待器官移植,等候人數前三名的器官類別分別為腎臟(約78.5%)、眼角膜(約8.8%)及肝臟(約7.9%)。

2025年06月14日 18:46

乳癌篩檢新選擇! 聖馬爾定醫院導入AI智慧判讀系統

乳癌篩檢新選擇! 聖馬爾定醫院導入AI智慧判讀系統

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根據統計,若能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高達九成以上,凸顯早期診斷的重要性。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近期全面升級乳房X光攝影設備,導入最新3D數位乳房攝影技術與AI人工智慧輔助判讀系統,提升乳癌篩檢的精準度與舒適度,守護婦女朋友健康。

2025年06月14日 18:02

沙拉油的「沙拉」是什麼? 87%人不知意思 廚師揭驚人真相

沙拉油的「沙拉」是什麼? 87%人不知意思 廚師揭驚人真相

日本專業廚師Papuchan特地說明,原來沙拉油一詞最早由食品公司「日清」創造,代表這款油品質好、達到生食等級,可以用來拌生菜沙拉。

2025年06月14日 17:50

北榮恐遭健保「輕微斷頭」 院長曝首季觀察:未發生急診人球

北榮恐遭健保「輕微斷頭」 院長曝首季觀察:未發生急診人球

健保今年全面實施個別醫院總額新制,醫療服務申報超出一定量會遭「斷頭」不予給付,台北區於本月底將進行首次結算。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今(14)日表示,院內政策完全沒有因為新制改變「馬照跑、舞照跳」,首季實施狀況到目前尚屬穩定,可能會被扣一點,「輕微的斷頭,我覺得還可以,營運沒有問題」。他也透露好消息,觀察急診未因新制出現醫療人球,這都仰賴雙北十大醫學中心非常自律。

2025年06月14日 16:47

百歲翁主動脈剝離險!北醫附醫創「最年長」手術救回

百歲翁主動脈剝離險!北醫附醫創「最年長」手術救回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外科團隊近期完成一項高難度的急性主動脈剝離手術,成功為一位年屆百歲的病人進行手術治療。醫療團隊歷經8小時的奮戰,順利完成手術,病人不僅在極高風險下倖存,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甚至能以輪椅推著家人一同行走進行復健,創下全台A型主動脈剝離手術最年長成功案例。

2025年06月14日 15:00

免費大腸癌篩檢擴大「已87萬人受檢」 早期發現存活率逾9成

免費大腸癌篩檢擴大「已87萬人受檢」 早期發現存活率逾9成

衛福部今年起下修免費大腸癌篩檢年齡,擴大至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具家族病史者可以每2年接受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國健署統計,今年截至5月底已經有近87萬人次接受大腸癌篩檢,整體篩檢量也較去年同期提升43.57%。國健署也提醒,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若能在第0期、第1期發現,5年存活率超過9成,但到了第4期,5年存活率僅剩不到2成。

2025年06月14日 10:28

2大習慣恐釀「兒童高血壓」 早期無症狀、長期傷心腦腎

2大習慣恐釀「兒童高血壓」 早期無症狀、長期傷心腦腎

高血壓往往讓人覺得應該是中壯年族群的健康問題,但其實也可能出現在孩子身上。醫師指出,現代許多孩子長時間使用3C產品,戶外活動的時間大幅減少,加上高熱量、重口味的飲食習慣,使得高血壓不再是大人的專利問題。雖然多數兒童高血壓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長期下來可能會傷害心臟、腦部與腎臟,影響健康。

2025年06月14日 09:50

被打、被罵、被跟蹤 「耕莘趙麗穎」曝護師辛酸仍不棄崗位

被打、被罵、被跟蹤 「耕莘趙麗穎」曝護師辛酸仍不棄崗位

醫院護理工作高壓,更煎熬的是,護理師常被要求保持「愛與專業」,自己卻隨時可能面對醫療暴力,例如新店耕莘醫院一般病房護理師許雅萍,便曾遭患者肢體、言語攻擊,這些經驗讓她不只一次想走,但最終選擇留下,是因為她相信自己還能對病人發揮影響力,並得到正面回饋,能量或許不大,她卻仍願堅持。

2025年06月14日 09:2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