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痛風發作腫到沒辦法穿鞋 醫師圖文解析6大危險因子

▲痛風。(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對很多人來說,痛風發作是相當難忘的經驗,原本活動自如的關節,可能在一覺醒來之後就腫脹、發熱,伴隨而來的劇痛更是讓人舉步維艱、痛苦不堪。

痛風的表現可能相當戲劇化,但這其實是種慢性病,需要長期的藥物控制。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吳建興主任指出,痛風的原因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會逐漸在關節或周圍組織形成尿酸結晶,尿酸結晶可能導致發炎,使關節出現紅、腫、熱、痛。

「痛風性關節炎常在晚上與清晨發作,而且在24小時內到達最痛的程度。容易發生在腳拇趾的關節,患者可能會痛到無法走路,甚至腫到沒有辦法穿鞋。」吳建興主任說,「痛風性關節炎可能持續幾天,也可能長達兩個禮拜。」

導致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很多,較常見的原因是身體排除尿酸有問題, 例如:脫水、高血壓、腎臟病、肥胖, 鉛中毒等狀況。有些狀況則是身體製造過多的尿酸,例如:攝取較多高普林或果糖的食物,以及肥胖、高血脂、過量飲酒等。

尿酸超標莫輕忽

尿酸超標時,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容易輕忽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吳建興主任解釋,痛風的病程可分為幾個階段,無症狀期、急性期、間段期、慢性期。

高尿酸血症通常會經過一段很長時間的無症狀期(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必須抽血檢驗才會發現尿酸過高。直到有一天尿酸結晶造成關節發炎、腫脹、疼痛,進入急性期(acute gouty arthritis )。

經過治療後,關節疼痛會緩解,屬於間段期(intercritical gout)。倘若沒有好好控制讓尿酸達標,痛風將反覆發作,發作的頻率會增加,持續的時間也會拉長。

隨著尿酸結晶越積越多,痛風終將進入慢性期(chronic tophaceous gout),患者平時便會持續感到疼痛,發作的時候更是劇痛難耐。大量堆積的尿酸結晶,會形成痛風石,讓關節長期發炎、甚至變形。

痛風的進程

痛風石常出現在關節附近,摸起來軟軟的,流出來的時候像粉筆渣。「痛風石非常麻煩,可能妨礙關節活動、影響工作。」吳建興主任回憶,「曾經有位患者的痛風石出現在手腕,漸漸壓迫到腕隧道裡的神經,而演變成腕隧道症候群,讓他的手又麻又痛,非常困擾。」

尿酸控制達標,預防器官受害!

尿酸超標除了會引發痛風性關節炎外,還會對身體各個器官造成危害,吳建興主任分析,由於高尿酸血症會引起全身性發炎反應,在不知不覺中導致器官病變,進而出現多種併發症,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皆是常見的共病。

我們的身體主要是透過腎臟排除尿酸,當尿酸超標時,尿酸鹽結晶可能沉積在腎臟裡,導致腎臟病變;當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時,患者往往會透過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來緩解症狀,但頻繁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亦可能影響腎臟功能。

吳建興主任說,「如果患者的腎臟功能很差,又因為痛風經常發作,而持續吃消炎止痛藥,可能就會讓腎臟功能惡化到需要洗腎的地步。」

假使經過飲食控制,患者的尿酸依舊超標,痛風一年發作超過兩次,就必須要介入降尿酸藥物的治療。吳建興主任解釋,高尿酸血症的治療可以透過不同的機轉,包括促進尿酸排除或減少尿酸生成。

促進尿酸排除的藥物可以促使尿酸由腎臟排除,但在腎臟功能較差的患者,便無法發揮效果。

尿酸控制達標,預防器官受害

減少尿酸生成的藥物已使用多年,傳統藥物可以降尿酸,吳建興主任說,「不過某些特殊體質的患者在服藥後可能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稱為史帝芬強生症候群(Steven-Johnson Syndrome,SJS),皮膚會潰爛,可能導致殘疾甚至死亡。開立藥物前,建議先進行HLA-B 5801基因檢測,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機會。」

新一代降尿酸藥物較不會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能有效降尿酸,即使是腎臟功能較差的患者也可以使用,而且有助消除痛風石。

「曾經有位患者的痛風石很大,大到沒辦法穿鞋,而且經常腫脹、感染。因為疏於照顧,來到門診的時候,腳都快爛掉了。」吳建興主任分享,「我們很用心幫他換藥、治療感染,並積極控制尿酸。因為患者腎臟功能較差,他使用新一代降尿酸藥物,經過一段時間後,尿酸順利降到6 mg/dL以下,痛風較少發作,痛風石也漸漸變小,關節活動度變好,且能夠穿較大的鞋,患者的生活品質改善許多。」

「及早治療痛風是很重要的觀念,如果抽血發現尿酸超標時,應該請醫師評估,看看有沒有出現其他共病,並考慮使用藥物控制尿酸。」吳建興主任說,「把尿酸控制好,不只能減少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機會,還能預防未來產生更嚴重的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中風等問題。」

貼心小提醒

抽血檢驗發現尿酸過高時,要嘗試找出尿酸過高的原因,吳建興主任提醒,如果有痛風發作的經驗,千萬別以為只要吃止痛藥,不痛就好。因為尿酸超標對身體的危害,不單只有關節,還與腎臟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等多種共病有關。

高尿酸與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相同,需要做好飲食控制,並規則服藥,好好與醫師配合,才能降低各種急性、慢性的健康危害!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痛風當心!尿酸過高不只關節痛,還可能會洗腎,醫師圖文解說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衛福12月新制一次看!苯巴比妥納管 5款癌藥、醫材納健保

衛福12月新制一次看!苯巴比妥納管 5款癌藥、醫材納健保

進入12月,衛福部推出6大攸關民眾權益新措施上路。其中有5項是與健保相關,包含肺癌、頭頸癌、白血病用藥,冠心病治療以及緩和醫材等,預計每年1萬2409人受惠,花費健保逾12億元。日前因新北幼兒園餵藥案引發恐慌的苯巴比妥復方製劑,今日起納入第四級管制藥品。

2023年12月01日 16:59

幼教團體控「監管雲」恐加劇離職潮 衛福部:待討論,已有縣市執行

幼教團體控「監管雲」恐加劇離職潮 衛福部:待討論,已有縣市執行

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總會及相關教育團體今(1)發聲明指出,設置影像監視雲端儲存空間仍具爭議,因常見資訊外洩事件無法解決等問題,影響的托嬰中心從業人員表現自由,且監管雲恐成另類湮滅事證的推手。對此,衛福部回應,相關細節會再討論,且現行已有部分縣市執行雲端儲存,若日後陷入爭議,也可協助釐清事實。

2023年12月01日 16:47

滿20歲男就有機會!婦產科院長「做1事爽領8000」 吸萬人朝聖

滿20歲男就有機會!婦產科院長「做1事爽領8000」 吸萬人朝聖

彰化博元婦產科診所的蔡鋒博院長近日拍片指出,只要是年滿20歲的男生,就有資格申請「捐精」,若最後通過檢查且順利捐精者,則能領到8000元的營養金。消息一出,大票網友湧入洗版,直呼「組團報名啦!」不過,國民健康署也曾提醒,別因為營養金而忽略相關風險。

2023年12月01日 16:08

入冬濕冷衣服好難乾!專家教「速乾2撇步」搭除濕機快速乾衣

入冬濕冷衣服好難乾!專家教「速乾2撇步」搭除濕機快速乾衣

入冬濕冷天氣接連報到,不少人開始出動除濕機幫忙晾乾衣物,不過該如何使用才能事半功倍呢?對此,無毒生活教母譚敦慈分享「速乾2撇步」,建議使用除濕機前可將衣物2次脫水,更能有效縮短晾乾時間。

2023年12月01日 15:24

太深太淺都母湯!從尿液看身體狀況 他曝最健康顏色

太深太淺都母湯!從尿液看身體狀況 他曝最健康顏色

人每天都會上廁所,而身體的狀況多少可以靠排出來的尿液、糞便外觀來判斷,你每次小號時,會觀察自己尿液的顏色嗎?一位經常分享健康資訊的YouTuber,透過影片教大家如何從尿液顏色知道身體的狀況,顏色太淡或太深都是需要注意的!

2023年12月01日 15:10

天冷寶寶「別蓋被子」!醫示警:窒息風險增 照顧孩子5QA別踩雷

天冷寶寶「別蓋被子」!醫示警:窒息風險增 照顧孩子5QA別踩雷

天涼了要保暖,但晚上睡覺時,家長要注意千萬別幫寶寶蓋被子!根據衛福部統計,近5年資料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為國內嬰兒十大死因之一,多數與嬰兒睡眠環境有關,「窒息」就是其中一項影響原因。國健署也特別提醒5守則,以保護孩子安全,避免發生憾事。

2023年12月01日 14:19

陸疫情趨勢變了!羅一鈞揭最新監測「黴漿菌下降」流感成主流

陸疫情趨勢變了!羅一鈞揭最新監測「黴漿菌下降」流感成主流

中國大陸發生多重呼吸道疾病疫情,又以兒童黴漿菌最受關注,甚至引起國內民眾恐慌。不過根據疾病管制署最新疫情監測,陸疫情趨勢已經出現變化!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今(1)日表示,中國大陸黴漿菌疫情已下降趨勢,近期改以流感病毒為主;這也顯示在近期機場自願篩檢,目前從中港澳入境且有呼吸道症狀者,最多檢出為流感占比達6成,尚未檢測到黴漿菌。

2023年12月01日 14:08

黴漿菌之亂衝出打氣!XBB疫苗單日接種逼近萬人 創近1個月來新高

黴漿菌之亂衝出打氣!XBB疫苗單日接種逼近萬人 創近1個月來新高

中國大陸北方爆多重呼吸道疫情,又以兒童黴漿菌最受關注,台灣因此提高戒備,這也帶起一波XBB疫苗打氣,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1)日公布,前天一度出現單日接種9220劑,是近一個月來的新高;流感疫苗打氣則持續,羅一鈞提醒,明年農曆春節前後是流感、新冠疫情高峰,建議還是盡早接種疫苗以獲得保護。

2023年12月01日 12:49

網傳「防黴漿菌12/1起強制戴口罩」 屏東衛生局澄清:假的

網傳「防黴漿菌12/1起強制戴口罩」 屏東衛生局澄清:假的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消息,中國大陸呼吸道感染疫情上升,以流感為主,另有鼻病毒、肺炎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引起。近期社群媒體、網路出現「12/1起進入公共場合要「強制戴口罩」,否則最高可罰1.5萬元」訊息,屏東縣衛生局強調,此為109年COVID-19疫情期間防疫措施,是過時資訊,請民眾勿信勿傳。

2023年12月01日 10:44

快訊/嚴防陸疫情!4機場篩檢「驗21種病原」 首4天檢驗結果曝

快訊/嚴防陸疫情!4機場篩檢「驗21種病原」 首4天檢驗結果曝

中國大陸北方發生多重病原呼吸道疫情,疾病管制署26日起於4處國際機場針對自中港澳入境,且有類流感症狀旅客實施鼓勵採檢,首4日總計採檢38人,有27人檢驗結果出爐,其中21人被檢驗出病毒,又以流感病毒占比逾6成最高,其它含有新冠、腺病毒、鼻病毒等,尚未檢測到黴漿菌,這可能也和中國大陸黴漿菌流行呈現下降趨勢有關。

2023年12月01日 10:38

留言版